CN216921694U -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21694U
CN216921694U CN202220077433.7U CN202220077433U CN216921694U CN 216921694 U CN216921694 U CN 216921694U CN 202220077433 U CN202220077433 U CN 202220077433U CN 216921694 U CN216921694 U CN 216921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lock
door
locking
door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774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伟
王继伟
王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774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21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21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21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门锁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锁舌组件和锁扣组件,锁舌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第二锁舌与解锁机构连接;门锁由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锁扣组件伸入壳体内,并施力于第一锁舌以旋转,使第二锁舌保持原状态从第一锁舌的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锁舌在配合锁定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大的冲击和震动,进而能够延长门锁的使用寿命;并且门锁锁定之后不会随震动和风压等因素自动解锁,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背景技术
升降设备是风电技术装备中的一部分,在风电塔筒或塔架中用于工作平台与地面之间输送运维工具、物质以及作业人员等,升降设备提高了风机操作及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被频繁使用。
升降设备需配备相应的供人员进出及货物装卸的卷帘门,由于应用在升降设备中的卷帘门安装空间小,采用一般的门锁不符合安装条件和使用条件,因此需专门设计用于升降设备卷帘门的门锁。
现有升降设备卷帘门的门锁采用弹簧夹锁式结构,虽然该结构的门锁能够符合升降设备卷帘门的安装条件和使用条件,但是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弹簧夹锁式结构的门锁在锁定过程中,震动较大,容易损坏门锁,缩短门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满足门锁的连接可靠,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门锁,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舌组件和锁扣组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解锁机构连接;
所述门锁由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所述锁扣组件伸入所述壳体内,并施力于所述第一锁舌以旋转,使所述第二锁舌保持原状态从所述第一锁舌的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包括相应的缓冲部和锁定部;
所述第一锁舌的缓冲部为圆弧,所述圆弧位于以所述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所述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
在所述解锁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的缓冲部滑动接触;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的锁定部相配合锁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第一锁舌上设有连锁部,所述连锁部包括连锁面和凹面,所述凹面靠近所述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设置;
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气连锁件,在所述解锁状态或所述锁定状态下,通过所述连锁面控制所述电气连锁件相应的处于接通或断开状态,以确定所述门锁相应的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轴的两端面抵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
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一锁舌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二锁舌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
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连接轴上,并且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设置位置包括以下位置中的一者或两者:
位于相应的锁舌和所述壳体的一侧之间;
位于相应的锁舌和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上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
所述限位导向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并且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中的任一个上,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者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中的另一个上;
或者,所述限位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其中任意一者的限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扣体和固定件,所述扣体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在门体上,并且所述扣体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进行旋转运动的施力部和将所述扣体与所述第一锁舌卡接的防脱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卷帘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门锁;
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解锁机构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卷帘门的第一边界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边界安装件的任一个上,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解锁机构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边界安装件的另一个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升降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或包括上述的卷帘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通过在第一锁舌上设置缓冲部,以使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与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相等,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形成圆弧,圆弧位于以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旋转中心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在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配合锁定的过程中,第一锁舌被触发旋转,第二锁舌始终保持固定不动,能够有效解决锁舌锁定过程中震动过大,以及锁舌配合时冲击过大,使锁舌之间的配合过早失效,门锁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进而,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的卷帘门和升降设备,因分别包含上述的门锁,因此具备上述的所有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1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1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1在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1在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锁实施例2在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帘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锁舌组件; 11、壳体; 111:第一壳体件;
1111、第一本体; 1112、第一延伸部; 112、第二壳体件;
1121、第一本体; 1122、第二延伸部; 113、解锁口;
12、第一锁舌; 121、第一缓冲部; 122、第一锁定部;
123、卡接部; 1231、触发面; 1232、限位面;
1233、连接面; 124、连锁部; 1241、连锁面;
1242、凹面; 13、第二锁舌; 131、第二锁定部;
132、第二缓冲部; 14、第一连接轴; 15、第二连接轴;
16、第一复位件; 17、第二复位件; 18、第一缓冲件;
19、第二缓冲件; 120、电气连锁件; 2、锁扣组件;
21、扣体; 211、施力部; 212、防脱部;
22、固定件; 3、解锁机构; 31、驱动件;
32、从动件; 4、限位导向结构; 41、限位槽;
42、限位筋; 5、第一边界安装件; 6、第二边界安装件;
A、第一位置; B、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未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锁,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3,锁定机构用于将门体锁定在设备上、门框上、箱体上或柜体上等;解锁机构3配合锁定机构使用,将分别锁定在设备上、门框上、箱体上或柜体上的门锁进行解锁,从而能够打开设备等,进入到其内部。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锁定机构包括锁舌组件1和锁扣组件2,锁扣组件2配合所述锁舌组件1进行锁定,锁舌组件1包括壳体11,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第一锁舌12适于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3和图4所示,门锁由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锁扣组件2伸入壳体11内,并施力于第一锁舌12以旋转,使第二锁舌13保持原状态(固定不动的状态)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滑动至第二位置B。
门锁由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施力于解锁机构3,以带动第二锁舌13旋转并滑动至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
也可以理解为,在解锁状态下,第二锁舌13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相接触;在锁定状态下,第二锁舌13与第一锁舌12的第二位置B相接触;其中,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与其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第二锁舌13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滑动至第二位置B时,第二锁舌13的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实施例1
请详细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门锁,以应用在升降设备的卷帘门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升降设备上设置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该出入口还能够供物品放入或者将物品拿出,在出入口上安装卷帘门,通过卷帘门实现该出入口的人为打开和关闭。
卷帘门包括门体和门框,锁扣组件2安装在门体上,锁舌组件1安装在门框上,并且锁舌组件1位于锁扣组件2移动路径的延长线上。
在用力拉动门体向下运动以实现闭合的过程中,锁扣组件2随着门体的移动一起向下运动,向锁舌组件1靠近,直至插入锁舌组件1,并配合锁舌组件1实现锁定。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锁舌组件1包括由钣金折弯形成的壳体11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锁舌12具有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形成第一缓冲部121,第一缓冲部121为圆弧,圆弧位于以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旋转中心与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也即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与其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与之间的距离相等。
当第一锁舌12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第一锁舌12沿其旋转中心旋转,并通过第一缓冲部121与第二锁舌13的表面始终保持滑动接触,以形成圆弧过渡,以保证第一锁舌12被触发后沿其中心旋转直至与第二锁舌13相互配合实现锁定的过程中,第二锁舌13基本保持原状态不动。
故而,使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与其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相等,并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形成圆弧状的第一缓冲部121,能够使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在配合锁定的过程中,有效防止第二锁舌13震动过大,以及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配合时的冲击过大,使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之间的配合过早失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夹锁式结构的门锁在锁定过程中,震动较大,容易损坏门锁,缩短门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锁舌12上与第一缓冲部121相邻设置有第一锁定部122,且第一锁定部122靠近第一锁舌12的第二位置B设置,以使第一锁舌12的第一缓冲部121沿着第二锁舌13表面从第一位置A滑动到第二位置B之后,能够通过该第一锁定部122与第二锁舌13配合实现锁定。
第一锁定部122可以为齿形。当然,第一锁定部122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比如第一锁定部122的中间位置形成凸起,用于限位。
如图3所示,第一锁舌12上与第一锁定部122相邻设置有卡接部123,卡接部123的形状类似于“U”字型,包括触发面1231、限位面1232和连接面1233,触发面1231和限位面1232相对设置,触发面1231的一侧边与连接面1233的一侧相连,限位面1232的一侧边与连接面1233的另一侧相连,也可以理解为触发面1231、限位面1232和连接面1233首尾依次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锁舌12上与第一缓冲部121相对设置的一侧设有连锁部124,连锁部124包括连锁面1241和凹面1242,凹面1242靠近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设置,连锁面1241相对于凹面1242远离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设置,也即连锁面1241设置在凹面1242的外侧,以使凹面1242和连锁面1241共同形成一个类似于鸭嘴的结构,以减小连锁部124与电气联锁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快响应于电气连锁件120。
如图3所示,第二锁舌13包括第二锁定部131和第二缓冲部132,第二锁定部131的形状根据第一锁定部122的形状进行相应的设置,比如,第一锁定部122的形状为齿形,第二锁定部131的形状同样为齿形。
或者第一锁定部122的中间位置形成凸起,相应的第二锁定部131的中间位置形成凹槽,与第一锁定部122上的凸起配合实现锁定。
第二缓冲部132的形状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缓冲部121的形状相适应,以使第一锁舌12被触发沿其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时,第二缓冲部132与第一缓冲部121之间进行滑动接触。
如图3所示,在解锁状态下,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位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或靠近第一锁舌12的第二位置B。
如图4所示,在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情况下,第一锁舌12的第一缓冲部121在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上移动,以使第一缓冲部121与第二缓冲部132之间形成滑动接触。
在第一缓冲部121与第二缓冲部132滑动接触的过程中,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始终紧贴第一缓冲部121,并与第一锁舌12保持相对移动,能够确保在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进行切换时,第二锁舌13始终保持固定不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二锁舌13震动过大或第二锁舌13与第一锁舌12配合过程中冲击力过大导致门锁容易损坏的问题。
如图5所示,在锁定状态下,第二锁舌13的第二锁定部131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锁定部122相互抵触以实现锁定,确保门锁锁定状态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中的任意附图所示,第一锁舌12通过第一连接轴14转动设置在壳体11内,以使第一连接轴14的轴心形成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第二锁舌13通过第二连接轴15转动设置在壳体11内,以使第二连接轴15的轴心形成第二锁舌13的旋转中心。
第一连接轴14和第二连接轴15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转轴、螺母柱其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第一连接轴14和第二连接轴15均采用螺母柱。
如图1和图6所示,螺母柱为柱状结构,表面光滑,两端较为平整,且螺母柱的两端从端面向内开设有螺纹连接孔,用于供连接件进行螺纹连接。其中,连接件包括但不限于螺栓或者螺钉。
具体的,螺母柱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中的至少一个焊接固定,螺母柱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
螺母柱的轴向尺寸与壳体11的宽度相等,壳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之间通过螺母柱间隔,进而限制出能够容纳各个部件的容纳空间。
可以理解为,螺母柱位于中间,第一壳体件111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在螺母柱的一端,第二壳体件112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在螺母柱的另一端,螺母柱充当了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之间的连接纽带,从而省去了部分连接件,简化了安装,使门锁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
因此,螺母柱可以充当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的旋转轴,以使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能够围绕螺母柱的表面进行旋转,不仅便于各个锁舌的定位安装,而且能够承载各个锁舌的扭矩,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壳体11由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互补装配而成,具体的,在同一视图里面,第一壳体件111的左视图为“U”字型;第二壳体件112的俯视图为“U”字型,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二壳体件112装配之后相互弥补各自缺失的部分。
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件111包括第一本体1111,第一本体1111相对的沿长度方向的两条边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延伸部1112,第一延伸部1112与第一本体1111相互垂直设置;
第二壳体件112包括第二本体1121,第二本体1121相对的沿宽度方向的两条边均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延伸部1122,第二延伸部1122与第二本体1121垂直设置。
也可以理解为,第一本体1111、第二本体1121以及第一延伸部1112和第二延伸部1121共同围合形成壳体11,且第一延伸部1112和第二延伸部1121邻接接触,并相互垂直设置。相比现有技术中壳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装配之后还需要焊接密封,通过本方案装配形成的壳体11,两个壳体间相互互补装配形成的腔体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密封,无需其他的密封操作,以及连接设置,简化结构的同时,节省了装配时间;另外各个壳体件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锁舌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
第一复位件16能够为第一锁舌12提供恢复力,以使第一锁舌12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第二复位件17能够为第二锁舌13提供恢复力,以使第二复位件17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
其中,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弹簧或者扭簧当中的一种。
当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均为扭簧的时候,第一复位件16的本体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4上,其一端卡接在第一锁舌12靠近第一位置A的表面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设置。
第二复位件17的本体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5上,其一端卡接在第二锁舌13上与第二缓冲部132相背的一侧表面,另一端可以自由设置。
其中,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1内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保证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可以配合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实现门锁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可以采用在壳体11内紧邻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另一端的位置上设置固定块,用于阻挡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的另一端。
相比现有门锁中使用的复位件,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复位件16和第二复位件17,在结构上进行了简化,占用空间小,不需要设置用于固定复位件两端的固定点,装配简单,安装之后不易脱落,结构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锁舌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缓冲件18和第二缓冲件19。
第一缓冲件18套设在第一连接轴14,第一缓冲件18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一锁舌12的之间,第一缓冲件18也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件112与第一锁舌12的之间,第一缓冲件18还可以同时位于第一锁舌12的两侧,用于限制第一锁舌12窜动,避免第一锁舌12沿第一连接轴14的轴向移动而影响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之间的对正配合,同时第一缓冲件18能够防止第一锁舌12与壳体11接触摩擦,以减小第一锁舌12与壳体11之间的摩擦力。
可以理解为,第一缓冲件18为弹性缓冲垫,且第一缓冲件18的设置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是第一缓冲件18设置在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一锁舌12之间;
其二是第一缓冲件18设置在第二壳体件112和第一锁舌12之间;
其三是第一缓冲件18可以对称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锁舌12的两侧,即一组第一缓冲件18位于第一壳体件111和第一锁舌12的中间,另一组第一缓冲件18位于第二壳体件112和第一锁舌12的之间。
第二缓冲件19套设在第二连接轴15,第二缓冲件19的设置方式同上述第一缓冲件18的设置方式,用于限制第二锁舌13窜动,避免第二锁舌13沿第二连接轴15的轴向移动而影响第二锁舌13和第一锁舌12之间的对正配合,同时第二缓冲件19能够防止第二锁舌13与壳体11接触摩擦,以减小第二锁舌13与壳体11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缓冲件19的结构和设置位置与上述第一缓冲件18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均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锁舌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1内的电气连锁件120,电气连锁件120可以与升降设备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第一锁舌12在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的切换过程中,通过机械力使电气连锁件120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从而将电气回路的通断信号传递给升降设备的控制系统,使之可以对相关的其他操作进行限制,如禁止升降机升降、控制升降设备进行升降等。
作为优选,电气连锁件120可以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动作簧片位移到临界点时产生瞬时动作,使动作簧片末端的动触点与定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从而产生通断信号。
如图3所示,在解锁状态下,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位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或靠近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第一锁舌12的连锁面1241施压于电气连锁件120,电气连锁件120感应到门锁处于打开的状态,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升降设备的控制系统。
如图5所示,在锁定状态下,第二锁舌13的第二锁定部131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锁定部122相互抵触进行锁定,第一锁舌12的连锁面1241离开电气连锁件120,电气连锁件120感应到门锁处于关闭的状态,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升降设备的控制系统。
如图10所示,锁扣组件2包括扣体21和固定件22,固定件22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安装在门体上。
同时,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1上开设有解锁口113,扣体21能够从该解锁口113伸入壳体11内,并施力于第一锁舌12,使第一锁舌12围绕第一连接轴14转动,以实现门锁从解锁状态切换到锁定状态。
如图1所示,扣体21上构造有施力部211和防脱部212,施力部211用于和第一锁舌12的触发面1231抵触,并向触发面1231施加一定的力使第一锁舌12能够围绕第一连接轴14产生旋转运动。
防脱部212用于和第一锁舌12的限位面1232抵触,以使扣体21与第一锁舌12卡接实现锁定,确保锁定的稳定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解锁机构3包括驱动件31和从动件32,驱动件31与从动件32可以固定连接,通过施力于驱动件31,驱动件31带动从动件32下压,使第二锁舌13围绕第二连接轴15旋转,第二锁舌13的第二锁定部131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锁定部122脱离;此时第一锁舌12解除限制,并在第一复位件16的作用下,第一锁舌12自动复位至解锁状态,扣体21从第一锁舌12脱离,门锁打开。
当驱动件31不受力时,第二锁舌13在第二复位件17的作用下,围绕第二连接轴15旋转,以使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抵接在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或者位于靠近第一位置A的圆弧曲面上,等待下一次锁定。
具体的,驱动件31可以为操纵杆,从动件32可以为连接块或连接杆,从动件32的结构形状可以与第二锁舌13的形状相适应,比如第二锁舌13可以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可以设置为伸出壳体11,并为延伸至壳体11外侧的块状结构,如图所示,相应的,为了便于连接,从动件32的结构也为块状结构。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为了防止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在相对旋转过程中,两个锁舌沿轴向的配合发生偏移,在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上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4,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限位导向结构4可以包括限位槽41和限位筋42,限位筋4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41内,限位槽41和限位筋42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中的任一个上;限位槽41和限位筋42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中的另一个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锁舌12上且位于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的第一缓冲部121上开设有限位槽41,相应在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上设置有与该限位槽41相配合的限位筋42。
当第一锁舌12被触发,围绕第一连接轴14转动时,第一锁舌12的第一缓冲部121在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上滑动,与此同时,限位筋42滑动连接在限位槽41内,为第一锁舌12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确保第一锁舌12始终沿着限位槽41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避免第一锁舌12或第二锁舌13受外力影响窜动,影响门锁的使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限位槽41可以设置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上,限位筋42可以设置在第一锁舌12的第一缓冲部121上,其他的工作方式均不变。
除此而外,限位槽41和限位筋42还可以相对应设置在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的侧面,即与各个缓冲部邻接的侧面,相当于限位导向结构4是独立与各个锁舌设置的。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对限位导向结构4一种实施例进行的说明,限位导向结构4还可以为其他的形式,比如设置在第一锁舌12或者第二锁舌13上的限位柱,限位柱可以延伸至第一锁舌12或者第二锁舌13以外的区域。
比如限位柱设置在第二锁舌13上,当第一锁舌12围绕第一连接轴14转动时,限位柱沿着第一锁舌12的表面滑动导向。
其中,为了使限位柱与第一锁舌12之间的摩擦减小,可以将限位柱设置为滚动结构,以使限位柱与第一锁舌12表面之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摩擦系数减小,不影响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之间的相对运动。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与上述实施例2不同的是,限位槽4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也即限位槽41的槽口宽度大于限位槽41的槽底宽度,以便于限位筋42顺利卡入限位槽41。
当限位筋42与限位槽41处于脱轨的状态下,确保限位筋42能够迅速规正且位于限位槽41内。
另外,限位槽41的入口端可以呈“八”字型,也即从限位槽41的起始端至终止端,限位槽41的槽宽呈递减趋势,从而使限位筋42在进入限位槽41时,限位槽41的入口范围增大,便于限位筋42找准插入限位槽41内。
结合以上各个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升降设备上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门锁进行固定安装时,锁扣组件2安装在第一边界安装件5上,能够从第一边界安装件5所在的区域向外凸出,并且能够在外力驱动(比如用力拽拉)下随着第一边界安装件5的移动而移动,锁舌组件1设置在锁扣组件2的移动路径的延长线上,并位于第二边界安装件6上,当锁扣组件2随第一边界安装件5进行移动并靠近锁舌组件1时,能够与锁舌组件1相互配合实现锁定。
锁舌组件1既可以安装在门体(第一边界安装件5)上,也可以安装在门框(第二边界安装件6)上,锁扣组件2对应安装在第一边界安装件5和第二边界安装件6的其中一个上。
因此,对于锁舌组件1和锁扣组件2的安装位置没有具体限制,无论哪种安装方式,只要能实现将门顺利锁止和解锁,均是可以的。
如图9和图10所示,以锁舌组件1安装在门框上,锁扣组件2安装在门体上为例,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分别绕连接轴进行旋转。
当需要对卷帘门进行锁闭时,向下拉动门体,带动安装于门体上的锁扣组件2向下移动,直至锁扣组件2向锁舌组件1靠近并插入锁舌组件1当中;在壳体11内部,扣体21的施力部211顶压第一锁舌12的触发面1231,使第一锁舌12围绕第一连接轴14旋转,以使第二锁舌13的第二缓冲部132从第一锁舌12的第一位置A滑动至第一锁舌12的第二位置B,并使第一锁定部122与第二锁定部131配合锁止,此时第一锁舌12不能产生任何方向的转动,从而限制锁扣组件2向上运动,完成门锁的锁定。
与此同时,第一锁舌12的连锁面1241对微动开关的挤压释放,升降设备的电气回路根据微动开关的通断信号(如断开信号),从而能够得知卷帘门的门体处于关闭的状态,可以指示升降设备进行类似升降一样的操作,该过程能够提高升降设备运行的安装性和可靠性,避免意外发生。
当需要对卷帘门进行解锁以打开门锁时,向下按动驱动件31,驱动件31触发从动件32向下移动,从动件32带动第二锁舌13围绕第二连接轴15进行转动,使第二锁舌13围绕第二连接轴15旋转,第二锁舌13的第二锁定部131与第一锁舌12的第一锁定部122脱离,第一锁舌12解除限制,并在第一复位件16的作用下,第一锁舌12自动复位至解锁状态,扣体21从第一锁舌12脱离,此时第二锁舌13不再对锁扣组件2进行限位,上提卷帘门,锁扣组件2即从锁舌组件1中拔出,从而完成对卷帘门的解锁打开。
与此同时,第一锁舌12的连锁面1241对微动开关重新施加了压力,升降设备的电气回路根据微动开关的通断信号(如导通信号),从而能够得知卷帘门的门体处于打开的状态,使升降设备可以对相关的其他操作进行限制,比如禁止升降设备升降等。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在第一锁舌12上设置缓冲部,以使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与其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相等,并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之间形成圆弧,圆弧位于以第一锁舌12的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旋转中心与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在第一锁舌12和第二锁舌13配合锁定的过程中,第一锁舌12被触发旋转,第二锁舌13始终保持固定不动,能够有效解决锁舌锁定过程中震动过大,以及锁舌配合时冲击过大,使锁舌之间的配合过早失效,门锁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舌组件和锁扣组件,所述锁舌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解锁机构连接;
所述门锁由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所述锁扣组件伸入所述壳体内,并施力于所述第一锁舌以旋转,使所述第二锁舌保持原状态从所述第一锁舌的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包括相应的缓冲部和锁定部;
所述第一锁舌的缓冲部为圆弧,所述圆弧位于以所述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为圆心,以所述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周上;
在所述解锁状态和所述锁定状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的缓冲部滑动接触;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的锁定部相配合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上设有连锁部,所述连锁部包括连锁面和凹面,所述凹面靠近所述第一锁舌的旋转中心设置;
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气连锁件,在所述解锁状态或所述锁定状态下,通过所述连锁面控制所述电气连锁件相应的处于接通或断开状态,以确定所述门锁相应的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连接轴的两端面抵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
所述第一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复位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一锁舌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二锁舌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
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套设在相应的所述连接轴上,并且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的设置位置包括以下位置中的一者或两者:
位于相应的锁舌和所述壳体的一侧之间;
位于相应的锁舌和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2、3、5、6任一项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上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
所述限位导向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筋,所述限位筋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并且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中的任一个上,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筋中的另一者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中的另一个上;
或者,所述限位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锁舌和所述第二锁舌其中任意一者的限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扣体和固定件,所述扣体通过所述固定件安装在门体上,并且所述扣体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锁舌进行旋转运动的施力部和将所述扣体与所述第一锁舌卡接的防脱部。
9.一种卷帘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门锁;
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解锁机构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卷帘门的第一边界安装件和第二边界安装件的任一个上,所述锁定机构和所述解锁机构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安装件和所述第二边界安装件的另一个上。
10.一种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门锁或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帘门。
CN202220077433.7U 2022-01-12 2022-01-12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Active CN216921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433.7U CN216921694U (zh) 2022-01-12 2022-01-12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77433.7U CN216921694U (zh) 2022-01-12 2022-01-12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21694U true CN21692169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6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77433.7U Active CN216921694U (zh) 2022-01-12 2022-01-12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21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7536A (zh) 防坠落锁紧组件、防坠落装置和防坠落系统
EP2762421B1 (en) Locking system applicable in large container
IL275745A (en) Lock mechanism, lock system, quick exchange bracke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vehicle
CN113799815A (zh) 开闭机构及具有该开闭机构的车辆
CN216921694U (zh) 门锁、卷帘门及升降设备
CN216691847U (zh) 折叠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0219522B (zh) 地线锁及解锁钥匙
CN216624045U (zh) 棘轮弹按结构、开关和用电设备
CN210976935U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EP2807318B1 (en) Lock assembly
CN113349575B (zh) 锁止组件、抽屉组件和储物柜
CN210714189U (zh) 地线锁及解锁钥匙
EP0662553B1 (en) Door lever assembly
KR102220698B1 (ko) 이중 잠금장치가 적용된 슬라이딩 호차
CN108899243B (zh) 联锁机构及高压开关设备
EP3498949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hinged door
KR20110106168A (ko) 방화도어용 이중 잠금장치
CN217061968U (zh) 一种联锁机构及开关柜
CN217841248U (zh) 锁扣装置
CN215069800U (zh) 一种合闸联锁装置及断路器
CN217134232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开关柜前后门机械闭锁装置
CN220596758U (zh) 门锁装置
CN212744672U (zh) 盲板锁
CN216084663U (zh) 联锁系统和环网柜
CN220484997U (zh) 层门装置及应用该层门装置的升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