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8286U - 吊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吊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8286U
CN216918286U CN202220678291.XU CN202220678291U CN216918286U CN 216918286 U CN216918286 U CN 216918286U CN 202220678291 U CN202220678291 U CN 202220678291U CN 216918286 U CN216918286 U CN 2169182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ype
pipe shaft
type lifting
lifting lu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82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胜峰
娄战士
张永昌
刘贤
张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venth Chem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venth Chem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venth Chem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venth Chemic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82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82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82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82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塔类设备吊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吊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管轴式吊耳连接。根据本申请的吊装组件,解决了现有的吊装过程中,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直接接触,容易导致钢丝绳发生形变或破损甚至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吊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塔类设备吊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组件。
背景技术
化工建设中,随着炼油和化工装置精馏、分离工艺等应用,厂房装置内塔类设备会有所布置,但塔类设备具有超高、超重、超大、超限的特点,吊装项目一直是施工安全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塔类设备进入装置时是卧式状态,由运输车辆牵引进入指定区域,检验合格后,准备进行吊装作业,目前吊装塔类设备主要采用双吊车抬吊工艺,即设备上部由主吊车提升,设备尾部由辅助吊车抬送,直至设备呈直立状态。
对此,对于上部主吊点目前大部分采用管轴式吊耳,钢丝绳挂至管轴式吊耳的底部,随着设备提升,设备以管轴式吊耳为中心进行转动,直至塔类设备由卧姿变为立姿。
对此,在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的底部接触过程中,现场人员常常忽略计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在一定情况下或长时间的使用,钢丝绳会发生形变,甚至会断裂。
此外,吊装过程中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之间产生摩擦力,会对钢丝绳产生一定的磨损和破坏。
此外,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之间靠克服摩擦力转动,会造成吊装过程不可控的卡顿和设备晃动,以及造成一定的冲击载荷。
此外,钢丝绳捆绑后,因管轴式吊耳较小,容绳量不够,在钢丝绳受力状态,钢丝绳挤扁,截面由圆形变为扁圆形,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外挡板产生碰撞挤压,会破坏钢丝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吊装组件,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吊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管轴式吊耳连接。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形成为板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形成为通孔。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形成为圆孔,所述第二安装部能够套设于所述管轴式吊耳,以卡紧所述管轴式吊耳。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为葫芦状,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为圆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在所述连接机构使用状态下,所述管轴式吊耳能够从所述第一圆孔内滑至所述第二圆孔内,所述第二圆孔能够卡紧所述管轴式吊耳。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形成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轴线共线。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卸扣,所述卸扣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吊索用于与所述卸扣连接。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支撑梁和吊钩,所述连接机构为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为两个,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内均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吊钩包括两端,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中的一者通过两个所述传动组件中的一者连接所述吊钩的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机构中的一者,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中的另一者通过两个所述传动组件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吊钩的另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机构中的另一者。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吊索,所述支撑梁面对所述吊钩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构件,两个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撑吊索中的一者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构件中的一者和所述吊钩的一端,两个所述支撑吊索中的另一者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构件中的另一者和所述吊钩的另一端。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吊索与所述支撑吊索均形成为钢丝绳,所述连接机构由钢形成。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还连接有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能够与外部拆卸构件配合。
根据本申请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其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连接吊索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管轴式吊耳连接,本申请的连接机构类似于中介构件,避免了连接吊索(可以是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的直接连接,具体来说,当现场人员施工时,可以通过连接机构的第一安装部与连接吊索连接,连接机构的第二安装部与管轴式吊耳连接(例如可以是卡接固定),当吊钩提升时,连接机构会与管轴式吊耳紧密连接,以带动管轴式吊耳上升,整个吊装过程中平稳安全,且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吊装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连接机构;101-第一安装部;102-第二安装部;1021-第一圆孔;1022-第二圆孔;200-支撑吊索;300-连接吊索;400-连接构件;500-支撑梁;600-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在本申请提出之前,现有的化工建设中,随着炼油和化工装置精馏、分离工艺等应用,厂房装置内塔类设备会有所布置,但塔类设备具有超高、超重、超大、超限的特点,吊装项目一直是施工安全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具体来说,塔类设备进入装置时是卧式状态,由运输车辆牵引进入指定区域,检验合格后,准备进行吊装作业,目前吊装塔类设备主要采用双吊车抬吊工艺,即设备上部由主吊车提升,设备尾部由辅助吊车抬送,直至设备呈直立状态。对此,对于上部主吊点目前大部分采用管轴式吊耳,钢丝绳挂至管轴式吊耳的底部,随着设备提升,设备以管轴式吊耳为中心进行转动,直至塔类设备由卧姿变为立姿。对此,在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的底部接触过程中,现场人员常常忽略计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在一定情况下或长时间的使用,钢丝绳会发生形变,甚至会断裂,具体可以参考石油化工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此外,吊装过程中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之间产生摩擦力,会对钢丝绳产生一定的磨损和破坏。
此外,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之间靠克服摩擦力转动,会造成吊装过程不可控的卡顿和设备晃动,以及造成一定的冲击载荷。
此外,钢丝绳捆绑后,因管轴式吊耳较小,容绳量不够,在钢丝绳受力状态,钢丝绳挤扁,截面由圆形变为扁圆形,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外挡板产生碰撞挤压,会破坏钢丝绳。
鉴于此,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其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连接吊索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管轴式吊耳连接,本申请的连接机构类似于中介构件,避免了连接吊索(可以是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的直接连接,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说,当现场人员施工时,可以通过连接机构的第一安装部与连接吊索连接,连接机构的第二安装部与管轴式吊耳连接(例如可以是卡接固定),当吊钩提升时,连接机构会与管轴式吊耳紧密连接,以带动管轴式吊耳上升,整个吊装过程中平稳安全,且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在下文将详细描述连接机构以及连接吊索的具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00可以形成为板件,可以由钢形成,第一安装部101与第二安装部102均可以形成为通孔,在一示例中,第一安装部101与第二安装部102均可以形成为圆孔,其中,连接吊索300可以穿过第一安装部101,以吊起连接机构100,第二安装部102能够套设于管轴式吊耳,以卡紧管轴式吊耳,以保证在吊起过程中的稳固性。
在另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安装部102可以形成为葫芦状,第一安装部101可以形成为圆孔,连接吊索300可以穿过第一安装部101,以吊起连接机构100,这里,形成为葫芦状的第二安装部102可以是两个圆形的孔连通而成,例如图1中,第二安装部102可以包括第一圆孔1021(第一圆孔1021即葫芦状下部的圆孔,即大孔)和第二圆孔1022(第二圆孔1022即葫芦状上部的圆孔,即小孔),第一圆孔102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孔1022的直径,这里,第一圆孔1021的直径可以比管轴式吊耳的直径大20mm,具体来说是比管轴式吊耳的外挡板的直径大20mm,第二圆孔1022的直径可以比管轴式吊耳的直径大2mm,具体来说是比管轴式吊耳的外挡板的直径大2mm,在所述连接机构100使用状态下,第二圆孔1022能够卡紧所述管轴式吊耳。也就是说,具体安装管轴式吊耳时,可以先通过第一圆孔1021套设于管轴式吊耳的外部,当吊钩600提升时,吊钩600的提升力加上管轴式吊耳的重力,管轴式吊耳可以从第一圆孔1021内滑至第二圆孔1022内,最终第二圆孔1022的内壁可以紧固管轴式吊耳,具体来说是,第二圆孔1022的内壁可以紧固管轴式吊耳的外挡板。这里,葫芦状的第二安装部102的第一圆孔1021,在安装或拆卸管轴式吊耳时简单且方便,且葫芦状的第二安装部102的第二圆孔1022对管轴式吊耳固定紧密,提升过程中无卡顿情况。
此外,现场人员还可以在葫芦状的第二安装部102的内壁上涂油黄油,以减少内壁与管轴式吊耳外壁之间的摩擦力,此外,葫芦状的第二安装部102的内壁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以减小内壁与管轴式吊耳外壁之间的应力。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具体施工过程。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连接机构100吊起管轴式吊耳时的平衡性,如图1所示,连接机构100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第一安装部101的轴线与第二安装部102的轴线共线。
此外,吊装组件还可以包括卸扣,卸扣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01,连接吊索300用于与卸扣连接,也就是说,现场人员预先可以将卸扣连接到第一安装部101内,在将连接吊索300穿过卸扣。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吊装组件还可以包括支撑梁500和吊钩600,其中,连接机构100为两个,连接吊索300为两个,支撑梁500的两端均可以开设有连接孔,两个连接孔内均设置有传动组件,吊钩600包括两端,两个连接吊索300中的一者通过两个传动组件中的一者连接吊钩600的一端和两个连接机构100中的一者,两个连接吊索300中的另一者通过两个传动组件中的另一者连接吊钩600的另一端和两个连接机构100中的另一者。这里,连接在吊钩600端部与支撑梁500端部之间的两个连接吊索30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60度,而连接在支撑梁500端部与连接机构100之间的两个连接吊索300可以是平行的(自由垂下的)。
此外,如图2所示,吊装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支撑吊索200,支撑梁500面对吊钩600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构件400,两个连接构件400分别设置于支撑梁500的两端,两个支撑吊索200中的一者连接两个连接构件400中的一者和吊钩600的一端,两个支撑吊索200中的另一者连接两个连接构件400中的另一者和吊钩600的另一端。作为示例,两个连接构件400可以开设有供支撑吊索200穿过的通孔。这里,所述连接吊索300与所述支撑吊索200均可以形成为钢丝绳。
具体施工过程,现场人员首先可以将连接机构100和支撑梁500加工好后预先采用PT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在吊钩600的两端分别上挂好连接吊索300和支撑吊索200,然后将卸扣安装在连接机构100的第一安装部101上,并推至管轴式吊耳处,此时,将第一连接机构100的第一圆孔1021套设于管轴式吊耳即可,当吊钩600提升,连接吊索300上提时,管轴式吊耳会从第一圆孔1021滑至第二圆孔1022,最终第二圆孔1022与管轴式吊耳紧密配合,以固定管轴式吊耳,直至塔类设备由水平卧态变为竖直立态。
此外,连接机构100还可以连接有辅助构件,辅助构件能够与外部拆卸构件配合,这里辅助构件可以是设置在连接机构100上凹槽或凸起,其只要可以与外部拆卸构件配合即可,具体来说,塔类设备就位后,连接吊索300松动,管轴式吊耳会从第二圆孔1022滑向第一圆孔1021,此时,现场人员可以用外部拆卸构件(例如杆)挑动辅助构件,以对连接机构100进行拆卸。
根据本申请的吊装组件,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其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用于与连接吊索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管轴式吊耳连接,本申请的连接机构类似于中介构件,避免了连接吊索(可以是钢丝绳)与管轴式吊耳的直接连接,具体来说,当现场人员施工时,可以通过连接机构的第一安装部与连接吊索连接,连接机构的第二安装部与管轴式吊耳连接(例如可以是卡接固定),当吊钩提升时,连接机构会与管轴式吊耳紧密连接,以带动管轴式吊耳上升,整个吊装过程中平稳安全,且不会出现卡顿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包括连接机构、连接吊索以及管轴式吊耳,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吊索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管轴式吊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形成为板件,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形成为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形成为圆孔,
所述第二安装部能够套设于所述管轴式吊耳,以卡紧所述管轴式吊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为葫芦状,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为圆孔,
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
在所述连接机构使用状态下,所述管轴式吊耳能够从所述第一圆孔内滑至所述第二圆孔内,所述第二圆孔能够卡紧所述管轴式吊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形成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卸扣,所述卸扣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吊索用于与所述卸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支撑梁和吊钩,所述连接机构为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为两个,
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内均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吊钩包括两端,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中的一者通过两个所述传动组件中的一者连接所述吊钩的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机构中的一者,
两个所述连接吊索中的另一者通过两个所述传动组件中的另一者连接所述吊钩的另一端和两个所述连接机构中的另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两个支撑吊索,所述支撑梁面对所述吊钩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连接构件,两个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梁的两端,
两个所述支撑吊索中的一者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构件中的一者和所述吊钩的一端,两个所述支撑吊索中的另一者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构件中的另一者和所述吊钩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吊索与所述支撑吊索均形成为钢丝绳,所述连接机构由钢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连接有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能够与外部拆卸构件配合。
CN202220678291.XU 2022-03-24 2022-03-24 吊装组件 Active CN2169182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291.XU CN216918286U (zh) 2022-03-24 2022-03-24 吊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291.XU CN216918286U (zh) 2022-03-24 2022-03-24 吊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8286U true CN216918286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8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8291.XU Active CN216918286U (zh) 2022-03-24 2022-03-24 吊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82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3484B (zh) 可自动脱钩的吊钩
CN210558858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剪力墙吊装的平衡吊具
JP5548636B2 (ja) クレーン用吊具
CN216918286U (zh) 吊装组件
CN212740393U (zh) 可减少钢丝绳强度折减的装置
CN211496571U (zh) 自平衡吊具
CN201458516U (zh) 平衡起吊装置
CN211594738U (zh) 一种吊点装置
CN217051269U (zh) 防止钢丝绳弹射的吊装装置
CN203998730U (zh) 起重臂拉杆固定装置、起重臂和塔式起重机
CN220467299U (zh) 一种开关柜吊装结构
CN219429462U (zh) 桩基钢筋笼与起吊钩连接装置
CN209778104U (zh) 一种吊装装置
CN215047969U (zh) 成品化粪池筒体吊装用简易吊具
CN212317535U (zh) 一种快速安装固定安全带的简易装置
CN220998898U (zh) 一种板钩梁用吊绳防切割装置
CN217264208U (zh) 预制井吊装用工具式工装
CN220886667U (zh) 一种钢格构梁吊具装置
CN217732464U (zh) 一种吊装系统及其吊具
CN213231184U (zh) 一种吊装吊具
CN215516328U (zh) 一种长细薄壁设备吊装工装
CN211114762U (zh) 一种附墙座
CN219259407U (zh) 一种能防止意外松脱的销轴耳板连接结构
CN213059892U (zh) 桥梁装配专用吊具
CN219528491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施工用挂设机构以及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