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7688U - 自动取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取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7688U
CN216917688U CN202121787702.0U CN202121787702U CN216917688U CN 216917688 U CN216917688 U CN 216917688U CN 202121787702 U CN202121787702 U CN 202121787702U CN 216917688 U CN216917688 U CN 216917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king
article
examples
suppor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77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斌
李学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m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77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7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7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7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取物装置,自动取物装置包括具有支承架、具有支承面的支承部、以及拾取机构,支承架具有靠近待拾取物品的近端和远离待拾取物品的远端,当拾取物品时,物品沿着近端至远端的拾取方向被拾取,支承部沿着拾取方向设置在支承架上,支承部配置为支承被拾取的物品,拾取机构配置为可沿着拾取方向移动,拾取机构具有拾取模式和释放模式,当拾取机构配置为拾取模式时,拾取机构移动至支承架的近端并将物品拾取至支承面,当拾取机构配置为释放模式时,拾取机构释放物品并移动至支承部的远端。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拾取装置将物品拾取至支承部,能够自动对物品进行拾取。

Description

自动取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一种自动取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仓库、制造厂、以及其它大型施工项目中,物品通常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生产线的下一工位。而物品的存放点与加工点通常并非在同一位置,因此工作人员通常需要将物品从存放点转移至加工点以对物品进行加工。
目前,现场的工作人员通常使用人工拾取的方式来将物品转移至加工点。例如,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物品进行加工时,通过人力拾取的方式将将物品转移至加工点。
然而仓库、制造厂、以及其它大型施工项目中的物品的体积与重量通常较大,利用人工获取物品的方式成本高并且对工作环境对现场工作人员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工作人员在获取物品的装置,特别提供一种自动取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拾取物品的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取物装置,所述自动取物装置包括具有支承架、具有支承面的支承部、以及拾取机构,所述支承部和所述拾取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承架上,所述支承部配置为支承被拾取的物品且具有靠近待拾取物品的近端和远离待拾取物品的远端,当拾取物品时,物品沿着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的拾取方向被拾取,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可沿着所述拾取方向移动,所述拾取机构具有拾取模式和释放模式,当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所述拾取模式时,所述拾取机构移动至所述近端并将物品拾取至所述支承面,当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所述释放模式时,所述拾取机构释放物品并移动至所述远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通过拾取机构在吸附物品后转移至支承部的支承面上,以此完成对物品的自动拾取。此外,拾取机构在将物品拾取至支承面后释放物品并且回缩至支承部的支承面的下方,可以减小对物品的后续加工的影响。此外,拾取机构通过移动至自动取物装置的内部的方式以从物品被后续加工的平面上移开,可以减小受到自动取物装置的应用场景(例如集装箱)的宽度和/或高度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支承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连接组成支承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支承部连接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从而使支承架对支承部进行支承。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拾取机构包括配置为吸附物品的吸附构件、与所述吸附构件连接的传动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构件连接的驱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吸附构件连接的从动部、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的传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部与所述传动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引导路径和第二引导路径的引导部,所述从动部、所述传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高度可调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所述从动部可被所述引导部引导以调节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当所述从动部被驱动至所述第一引导路径,所述平行四边形具有第一高度并且所述吸附构件沿着所述第一引导路径移动至所述支承面上方,当所述从动部被驱动至所述第二引导路径,所述平行四边形具有第二高度并且所述吸附构件沿着所述第二引导路径移动至所述远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吸附构件在传动构件和驱动构件的配合驱动下在拾取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拾取构件可以在将物品转移至支承面上后可以回缩至支承面的下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路径与所述第二引导路径连续连接以形成所述引导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拾取机构设置在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上,从而使支承架可以对拾取机构进行支承,并且提高搬运装置的一体化程度。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从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配置为在所述引导部内移动以调节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可动体在引导部内的移动以使拾取机构在拾取模式与释放模式之间切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引导部呈“7”字形。在这种情况下,拾取机构可以连贯地在拾取模式与释放模式之间切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引导路径和所述第二引导路径通过圆弧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可动体从第一引导路径移动至第二引导路径上时因槽壁的碰撞而产生的损耗。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吸附构件配置为在所述拾取机构移动至所述远端时位于所述支承面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吸附构件移动至支承面的下方以减小对物品的后续加工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可选的,所述吸附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吸附构件并排连接所述从动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足够的吸附力以确保对物品的拾取。
由此,可以获得能够自动拾取物品的自动取物装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承部和支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处于拾取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处于释放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构件与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传动构件和引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处于拾取模式时,支承架和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处于释放模式时,支承架和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吸附机构吸附物品时自动取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将物品转移支承面时自动取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处于释放模式时自动取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中,通过拾取机构转移至支承面上,以此完成对物品的自动拾取。此外,拾取机构在将物品拾取至支承面后回缩至支承部的支承面的下方,可以减小对物品的后续加工影响。
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能够自动拾取物品的自动取物装置可以简称为自动取物装置。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称为传送装置、输送装置、运送装置或运载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可以与其他自动取物装置配合使用,以将物品拾取至更远的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可以与移动装置配合使用。在一些示例中,移动装置可以使自动取物装置更方便地转移至不同的位置拾取物品。在一些示例中,移动装置可以是车辆等带有轮式的运输工具。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可以与位置调整装置连接。在一些示例中,位置调整装置可以调整自动取物装置在箱式储物间内的位置以使拾取机构更准确地拾取物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能够自动拾取物品的自动取物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承部20和支承架3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取物装置1可以用于拾取物品2(稍后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自动取物装置1可以包括支承架30、支承部20、以及拾取机构10。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和拾取机构1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上。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将物品2转移至支承部20。支承部20可以支承物品2。在一些示例中,支承架30、支承部20、以及拾取机构10相互配合对物品2进行自动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物品2的形式可以为盒子、袋子、桶、箱子、以及柜子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物品2的形式为箱子。
在一些示例中,物品2可以整齐地堆放在堆放点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便于拾取机构10依次拾取物品2。
以下,为了方便描述,将自动取物装置1的上游端部到自动取物装置1的下游端部的方向理解为“拾取方向”(图1实施例中D1所指示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和通常操作方式,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是限制性的。
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自动取物装置1可以包括支承部20。在一些示例中,在自动取物装置1拾取物品2时,支承部20可以对物品2施加支承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具有支承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物品2可以放置在支承面上,从而使支承部20对物品进行支承。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上。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沿着拾取方向(即D1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的上游端部。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在支承架30的上游端部支承物品2。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处于拾取模式时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处于释放模式时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构件130与传动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传动构件120和引导部140的结构示意图。
如上所述,自动取物装置1可以包括拾取机构10。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将物品2从堆放的位置拾取至支承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支承部20可以对物品2进行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远端。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支承面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拾取机构10在对物品2进行后续加工时产生的阻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具有拾取模式。如图3所示,此时拾取机构10处于拾取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沿着拾取方向移动。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近端对物品2进行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支承面的上方。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在拾取物品2后将其转移至支承面上,从而使自动取物装置1可以对物品2进行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具有释放模式。如图4所示,此时拾取机构10处于释放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远端。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支承部20的支承面的下方。换言之,拾取机构10可以移动至自动取物装置1内部。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在将物品2拾取至支承部20的支承面上后可以从物品2被加工的平面上移开,从而减小物品2在被加工时的阻碍作用。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通过移动至自动取物装置1的内部的方式以从物品2被后续加工的平面上移开,可以降低自动取物装置1的受应用场景(例如集装箱)的宽度和/或高度的限制的可能。换言之,可以降低拾取机构10在从物品2的移动路径上移开时与应用场景(例如集装箱)的侧壁和/或顶棚产生碰撞的可能。
另外,当自动取物装置1运用至拾取露天堆放或者堆放在内部空间较大的仓库中的物品2时,拾取机构10可以通过抬高的方式以从物品2在被拾取时的移动路径上移开。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吸附构件110。在一些示例中,吸附构件110可以吸附物品2。在这种情况下,拾取机构10可以通过吸附构件110吸附物品2以对物品2进行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吸附构件110可以为真空吸盘。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5个真空吸盘。在一些示例中,真空吸盘可以包括真空控制阀(未示出)。在一些示例中,在吸附构件110吸附物品2时,真空吸盘的吸附面抵接在物品2的表面,并且真空控制阀抽取真空吸盘的吸附面与物品2的表面之间的空气以形成负压,从而使物品2被吸附构件110吸附。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大于或少于5个的吸附构件1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相应地调整真空控制阀抽取空气的量以调整负压的大小,从而确保拾取机构10可以拾取物品2。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抓取机构(未示出)。
在一些示例中,抓取机构可以为夹具或机械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夹具或机械手对物品2进行抓取。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传动构件120(如图5)。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驱动构件130(如图5)。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与驱动构件130连接。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与吸附构件110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驱动构件130对拾取机构10的移动进行驱动,并且通过传动构件120使拾取机构10按预定的方式和路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包括从动部121(如图5)。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包括连接件150。在一些示例中,从动部121可以通过连接件150连接吸附构件1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从动部121以使传动构件120与吸附构件110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包括驱动部122(如图5)。在一些示例中,驱动部122连接传动构件1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驱动构件130对传动构件120和吸附构件110的移动进行驱动。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构件130可以为带式传动装置(如图5、图6)。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构件130可以包括主动辊131和从动辊132。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构件130可以包括传送带133。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133可以设置在驱动轮和从动辊132上。在一些示例中,传送带133可以连接驱动部122。在一些示例中,主动辊13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送带133运动。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构件130可以连接驱动部122以驱动传动构件120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构件130可以包括驱动轨道134(如图6)。在一些示例中,传动部可以设置在驱动轨道134内。在一些示例中,传动部可以在驱动轨道134内移动。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轨道134的路径可以与传动部的移动路径匹配。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轨道134可以对传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定,从而使传动构件120可以平稳地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23和第二连接部124。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23和第二连接部124可以连接从动部121和驱动部12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4、从动部121、以及驱动部122可以形成平行四边形。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平行四边形的高度来调整吸附构件110的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4、从动部121和驱动部122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具有第一高度(如图3、图7)。在一些示例中,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可以为吸附构件110和驱动部122之间距离。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可以大于支承面和驱动部122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4、从动部121和驱动部122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处于第一高度时,吸附构件110可以位于支承面的上方。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包括引导部140。在一些示例中,引导部140可以具有第一引导路径141(如图7)。在一些示例中,从动部121可以在第一引导路径141上移动。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的高度可以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一高度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当从动部121位于第一引导路径141时,平行四边形处于第一高度。
如图4、图8,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可以沿支承面延伸。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可以具有预定长度。在一些示例中,预定长度可以与支承面的长度匹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的位置可以与支承部20的位置对应。在一些示例中,当从动部121位于第一引导路径141时,平行四边形以第一高度沿着第一引导路径141移动。换言之,吸附构件110可以在支承面的上方移动,从而使拾取机构10可以被配置为拾取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4、从动部121和驱动部122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具有第二高度(如图4)。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高度可以小于支承面和驱动部122之间的距离。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连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4、从动部121和驱动部122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处于第二高度时,吸附构件110可以位于支承面的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引导部140可以具有第二引导路径142(如图4、图7)。在一些示例中,从动部121可以在第二引导路径142上移动。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路径142的高度可以与平行四边形的第二高度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当从动部121位于第二引导路径142时,平行四边形处于第二高度。
如图4、图7,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路径142可以沿与第一引导路径141正交的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路径142可以具有预定长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引导的位置可以与间隙的位置对应。
在一些示例中,当从动部121位于第二引导路径142时,平行四边形以第二高度沿着第二引导路径142移动。换言之,吸附构件110可以从间隙移动至支承面的下方,从而使拾取机构10可以被配置为释放模式(参见图8、图9)。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和第二引导路径142可以与连续连接(如图7)。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靠近间隙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引导路径142的上端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引导部140可以呈“7”字型。在这种情况下,拾取机构10可以连贯地在拾取模式与释放模式之间切换。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处于拾取模式时,支承架30和传动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处于释放模式时,支承架30和传动构件120的结构示意图。
如上所述,自动取物1可以包括支承架30,支承架30可以支承拾取机构10和支承部20。
如图3、图8,在一些示例中,支承架30可以包括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可以并排设置。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固定在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以使支承架30对支承部20进行支承。
如图3,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2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的上游端部。在一些示例中,物品2可以从支承架30的上游端部被拾取机构10接收并被拾取至支承架30的下游端部。由此,能够对物品2进行拾取。
在一些示例中,引导部14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上。在一些示例中,引导部140可以是第一侧板31和/或第二侧板32上的引导槽(如图7)。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可以设置在支承架30上,从而提高自动取物装置1的一体化程度。
在一些示例中,从动部121可以包括可动体125(如图6)。可动体125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31和/或第二侧板32的引导部140上(未图示)。在一些示例中,可动体125可以在引导部140内移动以使拾取机构10在拾取模式与释放模式之间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当可动体125在第一侧板31和/或第二侧板32上的第一引导路径141时(如图8),吸附构件110可以位于支承架30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拾取机构10可以处于拾取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当可动体125在第一侧板31和/或第二侧板32上的第二引导路径142时(如图9),吸附构件110可以位于支承架30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拾取机构10可以处于释放模式。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引导路径141和第二引导路径142可以通过圆弧连接以设置在第一侧板31和/或第二侧板32(如图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可动体125从第一引导路径141移动至第二引导路径142上时因槽壁的碰撞而产生的损耗。
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吸附构件110吸附物品2时自动取物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将物品2转移支承面时自动取物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拾取机构10处于释放模式时自动取物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的工作流程图。
以下参见图10、图11和图12对图13中所描述的拾取机构10自动拾取物品2的过程进行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拾取机构10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近端并且吸附构件110吸附物品2(步骤S100),拾取机构10将物品2拾取至支承部20的支承面(步骤S200),拾取机构10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远端(步骤S300)。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处于拾取物品2的步骤S100时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0。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处于拾取物品2的步骤S200时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1。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处于拾取物品2的步骤S300时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12。在一些示例中,当拾取机构10移动至支承部20的远端时,拾取机构10同时位于支承部20的支承面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自动取物装置1中,通过拾取机构10将物品2转移至支承部20,以此完成对物品2的自动拾取;此外,拾取机构10在将物品2拾取至支承部20后回缩至自动取物装置1内,不会影响对物品的后续加工;此外,拾取机构10通过移动至自动取物装置1的内部的方式以从物品2被后续加工的平面上移开,不会受到自动取物装置1的应用场景(例如集装箱)的宽度和/或高度的限制。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取物装置包括具有支承架、具有支承面的支承部、以及拾取机构,所述支承部和所述拾取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承架上,所述支承部配置为支承被拾取的物品且具有靠近待拾取物品的近端和远离待拾取物品的远端,当拾取物品时,物品沿着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的拾取方向被拾取,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可沿着所述拾取方向移动,所述拾取机构具有拾取模式和释放模式,当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所述拾取模式时,所述拾取机构移动至所述近端并将物品拾取至所述支承面,当所述拾取机构配置为所述释放模式时,所述拾取机构释放物品并移动至所述远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拾取机构包括配置为吸附物品的吸附构件、与所述吸附构件连接的传动构件、以及与所述传动构件连接的驱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吸附构件连接的从动部、与所述驱动构件连接的传动部、连接所述从动部与所述传动部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引导路径和第二引导路径的引导部,所述从动部、所述传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为高度可调的平行四边形,并且所述从动部可被所述引导部引导以调节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当所述从动部被驱动至所述第一引导路径,所述平行四边形具有第一高度并且所述吸附构件沿着所述第一引导路径移动至所述支承面上方,当所述从动部被驱动至所述第二引导路径,所述平行四边形具有第二高度并且所述吸附构件沿着所述第二引导路径移动至所述远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路径与所述第二引导路径连续连接以形成所述引导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引导部的可动体,所述可动体配置为在所述引导部内移动以调节所述平行四边形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呈“7”字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路径和所述第二引导路径通过圆弧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构件配置为在所述拾取机构移动至所述远端时位于所述支承面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取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述吸附构件并排连接所述从动部。
CN202121787702.0U 2021-07-31 2021-07-31 自动取物装置 Active CN216917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7702.0U CN216917688U (zh) 2021-07-31 2021-07-31 自动取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7702.0U CN216917688U (zh) 2021-07-31 2021-07-31 自动取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7688U true CN21691768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7702.0U Active CN216917688U (zh) 2021-07-31 2021-07-31 自动取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76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6373A (zh) * 2021-07-31 2023-02-03 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装卸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6373A (zh) * 2021-07-31 2023-02-03 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装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9781B (zh) 取出装置、传送装置、取出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N113291774B (zh) 装卸货一体机及集装箱自动装卸货系统
JP2019094210A (ja) 物品の搬送装置
JPH0611618B2 (ja) 物品のパレタイジング装置
CN112357589B (zh) 一种屏幕全自动上料机
CN218319190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US11912504B2 (en) Pick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icking and automatically packaging products
CN113070653B (zh) 一种仓储装置的自动化上料装配设备
WO2023061223A1 (zh) 容器装卸装置、仓储系统及取放容器方法
CN216917688U (zh) 自动取物装置
JP2023115274A (ja) 取出装置
CN215318660U (zh) 方向可调的取物装置
CN111589739B (zh) 下料设备及纳米晶材料检测系统
CN115676372A (zh) 能够自动拾取物品的搬运装置
CN216944931U (zh) 可移动的搬运装置
CN115027969B (zh) 一种码垛拆垛装置以及集装箱装卸货系统
CN215325774U (zh) 搬运方向可调的搬运装置
CN115676373A (zh) 装卸机
CN111959865B (zh) 一种产品输送方法以及系统
CN112027489B (zh) 组装电路板自动摆放机
US20220250862A1 (en) Denesting apparatus
JP3446865B2 (ja) 物品保管設備
CN116022494A (zh) 容器装卸装置、仓储系统及取放容器方法
JP6600026B2 (ja) 取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20484641U (zh) 一种载盘式板件传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