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5998U -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5998U
CN216915998U CN202220220196.5U CN202220220196U CN216915998U CN 216915998 U CN216915998 U CN 216915998U CN 202220220196 U CN202220220196 U CN 202220220196U CN 216915998 U CN216915998 U CN 216915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lower shaft
buffering
absorbing
fixed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01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jiang Xinshe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jiang Xinshe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jiang Xinshe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jiang Xinshe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01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5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5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59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包括套管、下轴和卡箍,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二缓冲吸能机构,所述下轴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机构,所述下轴上滑动套接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位于固定盘和套管之间,所述缓冲环与固定盘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缓冲吸能机构的设置,使转向下轴滑入套管内的过程中,可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增强了对驾驶员的保护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背景技术
转向轴的功用是将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的转向力矩传递给转向器,它的上部与转向盘固定连接,下部与转向器相连。转向轴从转向柱管中穿过,支承在柱管内的轴承和衬套上。有些转向轴不但具有一定的刚度,还具有吸能功能,起到防伤作用。
现有申请号为:CN200520010344.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总成,由转向下轴、套管和卡箍组成。转向下轴与套管的联接端有外花键,与套管的内花键相配合……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转向下轴所受轴向力超出卡箍设定范围时,转向下轴沿轴向方向滑入套管,可以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保护驾驶员不受伤害;
但是,转向下轴滑入套管内的过程中,缓冲吸能效果有限,当转向下轴达到行程终点后,依然会产生刚性碰撞,对驾驶员的保护较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转向下轴滑入套管内的过程中,缓冲吸能效果有限,当转向下轴达到行程终点后,依然会产生刚性碰撞,对驾驶员的保护较为有限,而提出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包括套管、下轴和卡箍,所述套管内设有第二缓冲吸能机构,所述下轴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机构,所述下轴上滑动套接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位于固定盘和套管之间,所述缓冲环与固定盘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吸能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管内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远离下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远离缓冲块的一端延伸至套管内,所述稳定杆与套管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块和套管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吸能机构包括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一端与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远离固定盘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远离固定盘的一端与缓冲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和缓冲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盘两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套接在下轴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环远离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缓冲块靠近下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有益效果:
1. 在正常状态时,下轴与套管相对位置固定,无相对滑动,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下轴所受轴向力超出卡箍设定范围时,卡箍脱开,下轴就沿轴向方向滑入套管,下轴在往套管内滑动时会带动缓冲环与套管相抵,通过缓冲环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通过第一弹簧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组成伸缩机构,提高缓冲环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橡胶垫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
2. 同时,下轴在往套管内滑动时,会与缓冲块相抵,通过缓冲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弹簧起到进一步的缓冲吸能效果,对驾驶员形成保护,通过第二橡胶垫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通过稳定杆提高缓冲块移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缓冲吸能机构的设置,使转向下轴滑入套管内的过程中,可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增强了对驾驶员的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2-卡箍,3-下轴,4-缓冲环,5-固定盘,6-固定环,7-第一弹簧,8-第一橡胶垫,9-缓冲块,10-稳定杆,11-第一滑杆,12-第二滑杆,1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包括套管1、下轴3和卡箍2,套管1内设有第二缓冲吸能机构,第二缓冲吸能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管1内的缓冲块9,用以对第二弹簧13进行压缩,缓冲块9靠近下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用以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缓冲块9远离下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10,用以提高缓冲块9移动时的稳定性,稳定杆10远离缓冲块9的一端延伸至套管1内,稳定杆10与套管1之间为滑动连接,稳定杆10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3,用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第二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缓冲块9和套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下轴3远离套管1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盘5,用以防止第一缓冲吸能机构松脱,固定盘5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机构,加固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盘5两侧的固定环6,用以防止固定盘5松脱,固定环6固定套接在下轴3上,下轴3上滑动套接有缓冲环4,缓冲环4位于固定盘5和套管1之间,缓冲块9靠近下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用以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缓冲环4与固定盘5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机构,第一缓冲吸能机构包括第一滑杆11,用以配合第二滑杆12组成伸缩机构,提高缓冲环4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一滑杆11的一端与固定盘5固定连接,第一滑杆11远离固定盘5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2,第二滑杆12远离固定盘5的一端与缓冲环4固定连接,第一滑杆1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用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5和缓冲环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正常状态时,下轴3与套管1相对位置固定,无相对滑动,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下轴3所受轴向力超出卡箍2设定范围时,卡箍2脱开,下轴1就沿轴向方向滑入套管1,下轴1在往套管1内滑动时会带动缓冲环4与套管1相抵,通过缓冲环4对第一弹簧7进行压缩,通过第一弹簧7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通过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组成伸缩机构,提高缓冲环2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橡胶垫8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同时,下轴3在往套管1内滑动时,会与缓冲块9相抵,通过缓冲块9对第二弹簧13进行压缩,通过第二弹簧13起到进一步的缓冲吸能效果,对驾驶员形成保护,通过第二橡胶垫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通过稳定杆10提高缓冲块9移动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处缓冲吸能机构的设置,使转向下轴滑入套管内的过程中,可提高缓冲吸能的效果,增强了对驾驶员的保护能力。
以上所述,本申请中选用的各个器件(未说明具体结构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包括套管(1)、下轴(3)和卡箍(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内设有第二缓冲吸能机构,所述下轴(3)远离套管(1)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的两侧均设有加固机构,所述下轴(3)上滑动套接有缓冲环(4),所述缓冲环(4)位于固定盘(5)和套管(1)之间,所述缓冲环(4)与固定盘(5)之间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缓冲吸能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吸能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套管(1)内的缓冲块(9),所述缓冲块(9)远离下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杆(10),所述稳定杆(10)远离缓冲块(9)的一端延伸至套管(1)内,所述稳定杆(10)与套管(1)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稳定杆(10)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缓冲块(9)和套管(1)内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吸能机构包括第一滑杆(11),所述第一滑杆(11)的一端与固定盘(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1)远离固定盘(5)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2),所述第二滑杆(12)远离固定盘(5)的一端与缓冲环(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5)和缓冲环(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固定在固定盘(5)两侧的固定环(6),所述固定环(6)固定套接在下轴(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4)远离固定盘(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垫(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9)靠近下轴(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垫。
CN202220220196.5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15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0196.5U CN216915998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0196.5U CN216915998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5998U true CN216915998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6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019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915998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5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2852A (zh) 车辆用转向柱
EP2842815B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N216915998U (zh) 一种吸能式汽车转向下轴
CN210760623U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JP200031334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付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KR101393547B1 (ko) 차량용 프로펠러 샤프트
CN110606036B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216709402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转向下轴
CN217969641U (zh) 一种具有伸缩功能的助力管柱
CN217892979U (zh) 汽车转向输入轴
CN201015981Y (zh) 汽车减震保险杠
KR19980027133U (ko) 자동차의 조향축 완충구조
KR101417132B1 (ko) 스티어링 칼럼의 충격흡수장치
CN202022237U (zh) 汽车转向柱的可溃式调节结构
JP4454800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6279771B (zh) 自助力转向的方向机
CN216034626U (zh) 一种可伸缩吸能式中间轴结构
CN115092258B (zh) 一种抗冲击吸能的车架结构及抗冲击方法
CN216812632U (zh) 一种减震器用内芯
CN213168266U (zh) 一种电动转向管柱装置
KR200158237Y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칼럼 튜브의 충격 흡수장치
KR101046186B1 (ko) 조향장치의 마운팅 브라켓 충격 흡수구조
JPH0619418Y2 (ja) エネルギ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177619Y1 (ko) 스티어링칼럼의 충격흡수구조
KR0156430B1 (ko) 조향축의 충격흡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