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1818U - 一种透水型道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水型道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1818U
CN216891818U CN202220506585.4U CN202220506585U CN216891818U CN 216891818 U CN216891818 U CN 216891818U CN 202220506585 U CN202220506585 U CN 202220506585U CN 216891818 U CN216891818 U CN 216891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drainage
wall
conven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065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如均
陈景灵
温顺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065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1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1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1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透水型道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基层,基层的顶部设置有夯实层,夯实层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吸附层,吸附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固层,加固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固筋,基层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道,排水道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排水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顶部安装有漏水网,所述排水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夯实层、支撑筋、碎石层、吸附层、加固层、加固筋和加强筋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增强地下各层之间的支撑性,从而减少受雨水侵蚀等因素导致路面塌陷的情况,便于减少路面凹凸不平的问题,利于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加固支撑的作用,便于维护路面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透水型道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型道路。
背景技术
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透水道路采用生态透水砼(混凝土)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一般透水型道路各层之间支撑性较弱,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受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导致路面塌陷造成路面不均的情况,不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了路面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支撑性较弱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型道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型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型道路,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设置有夯实层,所述夯实层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固层;
所述加固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固筋,所述基层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道,所述排水道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所述排水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安装有漏水网,所述排水道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卡合连接有盖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固层和加固筋便于对路面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通过两侧设置的排水道便于进行排水处理,雨水通过漏水网和出水口排至集水槽中,并通过集水管集中排放处理,方便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处理。
可选的,所述夯实层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一端贯穿夯实层的内壁并延伸至碎石层的底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增强夯实层和碎石层之间的支撑性,起到加固的作用,从而减少路面塌陷不平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加固筋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层,所述透水面层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所述加固筋为网状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增强道路表面的防护性,减少长时间使用后路面磨损的情况,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基层的底部安装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集水管对称分布在基层底部的两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行排水处理,方便对排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
可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内底壁安装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贯穿排水道的底部并延伸至集水管的外壁,所述输水管与集水管相互垂直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集水槽中的积水引流至集水管中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对雨水地下水进行再次利用,利于节约资源。
可选的,所述排水道的一侧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碎石层相互连接,所述引流槽的内壁安装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贯穿引流槽的内壁并延伸至排水道的内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流槽便于起到引流的作用,方便对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加强筋便于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对路面的支撑性。
可选的,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漏水网的底部和出水口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通槽的形状大小与出水口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漏水网进行排水处理,便于将路面的积水尽快排出,减少路面积水淤积,利于减少对路面造成的损耗,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板,所述透水面板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进行拆卸与安装,便于进行清理,同时通过透水面板便于保持路面的平整性,利于提高行人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夯实层、支撑筋、碎石层、吸附层、加固层、加固筋和加强筋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增强地下各层之间的支撑性,从而减少受雨水侵蚀等因素导致路面塌陷的情况,便于减少路面凹凸不平的问题,利于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加固支撑的作用,便于维护路面的舒适度。
2.本申请通过设置的排水道、输水管、集水管、引流槽、通槽和出水口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起到引流的作用,方便对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减少路面雨水淤积增加对路面的损耗,方便对雨水地下水进行再次利用,利于节约资源。
3.本申请通过设置的排水道、固定框、漏水网和透水面板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增强排水效果,方便路面积水更好地排出,减少积水淤积对路面增加的损耗,且便于保持路面的平整性,利于提高行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层;2、夯实层;3、支撑筋;4、碎石层;5、吸附层;6、加固层;7、加固筋;8、透水面层;9、排水道;10、集水槽;11、输水管;12、集水管;13、引流槽;14、加强筋;15、固定框;16、漏水网;17、通槽;18、出水口;19、盖板;20、透水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包括基层1,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夯实层2,夯实层2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4,夯实层2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筋3,支撑筋3的一端贯穿夯实层2的内壁并延伸至碎石层4的底部,便于增强夯实层2和碎石层4之间的支撑性,起到加固的作用,从而减少路面塌陷不平的情况。碎石层4的顶部设置有吸附层5,吸附层5的顶部设置有加固层6。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加固层6的顶部设置有加固筋7,加固层6为加固透水混泥土层,便于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顶部的支撑性,加固筋7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层8,加固筋7为网状结构,加固筋7为钢筋加固筋,便于对透水面层8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减少透水面层8受雨水侵蚀发生路面塌陷不均的情况,透水面层8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便于增强道路表面的防护性,减少长时间使用后路面磨损的情况,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基层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道9,排水道9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10,基层1的底部安装有集水管12,所述集水管12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集水管12对称分布在基层1底部的两侧,便于进行排水处理,方便对排水进行集中处理和排放。集水槽10的内底壁安装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的一端贯穿排水道9的底部并延伸至集水管12的外壁,输水管11与集水管12相互垂直设置,便于将集水槽10中的积水引流至集水管12中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对雨水地下水进行再次利用,利于节约资源。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2,排水道9的一侧开设有引流槽13,引流槽13与碎石层4相互连接,引流槽13远离碎石层4一侧向下倾斜并与集水槽10连通,引流槽13的内壁安装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的一端贯穿引流槽13的内壁并延伸至排水道9的内壁,通过引流槽13便于起到引流的作用,方便对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加强筋14便于起到加固的作用,增强对路面的支撑性。
排水道9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15,固定框15的顶部安装有漏水网16,排水道9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18,固定框15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7,通槽17的两端分别与漏水网16的底部和出水口18的一端相互连接,出水口18远离通槽17的一端向下倾斜并连通至集水槽10,通槽17的形状大小与出水口18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便于通过漏水网16进行排水处理,便于将路面的积水尽快排出,减少路面积水淤积,利于减少对路面造成的损耗,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通过加固层6和加固筋7便于对路面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通过两侧设置的排水道9便于进行排水处理,雨水通过漏水网16和出水口18排至集水槽10中,并通过集水管12集中排放处理,方便对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处理。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3,固定框15的内壁卡合连接有盖板19,盖板19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板20,透水面板20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方便进行拆卸与安装,便于进行清理,同时通过透水面板20便于保持路面的平整性,利于提高行人的舒适度。
工作原理:
在铺设时,通过加设加固层6和加固筋7便于对透水面层8起到增强支撑的作用,起到加固支撑的作用,同时透水面层8的表面设置有面层保护剂,便于增强道路表面的防护性,减少长时间使用后路面磨损的情况,通过在夯实层2和碎石层4之间加设支撑筋3,便于起到加固的作用,从而减少路面塌陷不平的情况。
通过漏水网16对路面积水进行排水处理,积水通过漏水网16和通槽17从出水口18排放至集水槽10中,同时透水面层8下渗的积水通过引流槽13汇集至集水槽10中,并通过集水槽10底部的输水管11送入至集水管12中,便于对雨水积水进行集中处理,方便对雨水地下水进行再次利用,利于节约资源。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透水型道路,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顶部设置有夯实层(2),所述夯实层(2)的顶部设置有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的顶部设置有吸附层(5),所述吸附层(5)的顶部设置有加固层(6);
所述加固层(6)的顶部设置有加固筋(7),所述基层(1)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排水道(9),所述排水道(9)的内壁开设有集水槽(10),所述排水道(9)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15),所述固定框(15)的顶部安装有漏水网(16),所述排水道(9)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口(18),所述固定框(15)的内壁卡合连接有盖板(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2)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筋(3),所述支撑筋(3)的一端贯穿夯实层(2)的内壁并延伸至碎石层(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筋(7)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层(8),所述透水面层(8)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所述加固筋(7)为网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底部安装有集水管(12),所述集水管(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水管(12)对称分布在基层(1)底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0)的内底壁安装有输水管(11),输水管(11)的一端贯穿排水道(9)的底部并延伸至集水管(12)的外壁,所述输水管(11)与集水管(12)相互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道(9)的一侧开设有引流槽(13),所述引流槽(13)与碎石层(4)相互连接,所述引流槽(13)的内壁安装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的一端贯穿引流槽(13)的内壁并延伸至排水道(9)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5)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7),所述通槽(17)的两端分别与漏水网(16)的底部和出水口(18)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通槽(17)的形状大小与出水口(18)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型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9)的顶部设置有透水面板(20),所述透水面板(20)的顶部设置有面层保护剂。
CN202220506585.4U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透水型道路 Active CN216891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06585.4U CN216891818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透水型道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06585.4U CN216891818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透水型道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1818U true CN216891818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9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06585.4U Active CN216891818U (zh) 2022-03-07 2022-03-07 一种透水型道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1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0977937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11596246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10287993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生态透水路面结构
CN206616423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216073U (zh) 水泥混凝土路面原位加铺沥青路面排水结构
CN205604003U (zh) 适于海绵城市的生态铺装储水装置
CN108589459B (zh) 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生态景观道路及施工方法
CN216891818U (zh) 一种透水型道路
CN208594447U (zh) 一种防积水绿色环保型道路
CN211689719U (zh) 一种排水式混凝土道路
CN21436264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107354989A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1749073A (zh) 一种基于既有道路基层透水改造技术
CN215051715U (zh) 一种复合型生态环保透水砖
CN215289566U (zh) 一种沥青道路排水系统
CN220224803U (zh) 一种路基铺设用透水砖
CN219410382U (zh) 一种防滑性透水路面
CN216615354U (zh) 一种改善积水的道路透水结构
CN212316577U (zh)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
CN213625017U (zh) 一种基于再生骨料的环保透水砖
CN212865479U (zh)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
CN216193731U (zh) 一种市政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