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6362U - 一种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6362U
CN216886362U CN202220592971.XU CN202220592971U CN216886362U CN 216886362 U CN216886362 U CN 216886362U CN 202220592971 U CN202220592971 U CN 202220592971U CN 216886362 U CN216886362 U CN 216886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seat
cushion plate
sl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929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飞
王曦平
石美华
黎敦江
朱学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929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6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6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6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和车辆,座椅包括坐垫、与坐垫转动连接换向的靠背,坐垫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和移动连接在储存腔内的内置坐垫板,内置坐垫板沿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该座椅通过在坐垫内设置可以伸出和收回的内置坐垫板,使得座椅可以正向乘坐、反向乘坐以及侧向乘坐,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提高了车辆的竞争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汽车的个性化以及空间使用需求等要求也越来越高。驾驶位座椅以及副驾驶位座椅是车辆座舱中占比最大的独立单元,因此座椅的个性化功能是车辆座舱具备个性化、舒适性以及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重要手段。
目前的车辆座椅只具备正向乘坐功能,不具备反向乘坐功能、侧向乘坐功能以及脚托变换功能等,使得前排乘员与后排乘员之间无法面对面交流以及无法拓展使得更多人员乘坐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和车辆,该座椅通过在坐垫内设置可以伸出收回的内置坐垫板,使得座椅可以正向乘坐、反向乘坐以及侧向乘坐,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坐垫和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换向的靠背,所述坐垫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和移动连接在所述储存腔内的内置坐垫板,所述内置坐垫板沿所述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铰链机构,连接在所述内置坐垫板与所述储存腔之间,所述内置坐垫板从所述侧向开口伸出后通过所述铰链机构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坐垫板包括沿所述坐垫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坐垫板、沿所述坐垫前后方向移动和横向移动的第二坐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腔内的第一滑槽组、第二滑槽组和第三滑槽组,所述第一滑槽组和所述第二滑槽组与所述坐垫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组与所述第三滑槽组垂直连通形成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坐垫板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一装配机构与所述第一滑槽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坐垫板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装配机构与所述十字滑槽或所述T形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组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伸出所述第一滑槽组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坐垫板伸出后翻转的第一后向开口;
所述第二滑槽组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装配机构伸出所述第二滑槽组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坐垫板伸出后翻转的第二后向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组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组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组包括两个与三个所述第二滑槽均垂直连通的第三滑槽;
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块,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挡板,靠近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块,远离所述第三滑槽的所述第二滑槽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三滑槽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机构包括三个第一滑行件,两个所述第一滑行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坐垫板靠近后端位置且分别伸入到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内,一个所述第一滑行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坐垫板靠近前端位置且在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滑槽内滑行;
所述第二装配机构包括三个第二滑行件,两个所述第二滑行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坐垫板靠近后端位置且分别伸入到靠近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内,一个所述第二滑行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坐垫板靠近前端位置且在远离所述第三滑槽的所述第二滑槽内滑行。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第二坐垫板前端位置的所述第二滑行件到靠近所述第二坐垫板后端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滑行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三滑槽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滑行件为滑轮或滑块,所述第二滑行件为万向轮或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支撑腿和调角器,所述支撑腿转动连接在所述内置坐垫板的下方,所述调角器连接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以调节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之间的角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座舱;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座椅,设置在所述座舱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和车辆,座椅包括坐垫、与坐垫转动连接换向的靠背,坐垫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和移动连接在储存腔内的内置坐垫板,内置坐垫板沿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该座椅通过在坐垫内设置可以伸出和收回的内置坐垫板,使得座椅可以正向乘坐、反向乘坐以及侧向乘坐,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提高了车辆的竞争优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内置坐垫板伸出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内置坐垫板未伸出前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内置坐垫板伸出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反向乘坐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内置坐垫板为脚托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反向乘坐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存腔内滑槽的布局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置坐垫板和装配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坐垫板和第一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坐垫板和第二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标记:
1-坐垫;2-靠背;3-内置坐垫板;31-第一坐垫板;32-第二坐垫板;4-第一滑槽组;41-第一挡板;42-第一滑槽;43-第一挡块;5-第二滑槽组;51-第二挡板;52-第二滑槽;53-第二挡块;6-第三滑槽组;61-第三滑槽;62-第三挡板;7-第一装配机构;71-第一滑行件;8-第二装配机构;81-第二滑行件;9-支撑腿;10-调角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6为本实施例的座椅在不同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座椅包括转动连接的坐垫1和靠背2,坐垫1内设置有抽拉式的内置坐垫板3。内置坐垫板3可以沿着坐垫1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从坐垫1内抽拉出来充当附加坐垫使用,从而增加车辆的可乘坐人员数量。
具体地,座椅具备前向乘坐功能,此时内置坐垫板3未从坐垫1内抽拉出来,坐垫1和靠背2之间形成钝角,使得人员可以前向乘坐在坐垫1上且靠在靠背2上,如图1所示。当人员需要后向乘坐时,需要将内置坐垫板3从坐垫1的后方抽拉出来,然后调节坐垫1和靠背2之间的夹角,使得两者之间形成锐角,使得人员可以后向乘坐在内置坐垫板3上且靠在靠背2的背面上,如图5所示。人员后向乘坐使得与后排乘员交谈时无需扭头,可以面对面洽谈,提高人员乘坐的舒适性。同时,人员后向乘坐还可以方便照顾后排乘员。
其中,坐垫1和靠背2之间可以通过调角器10连接,以调节两者之间的角度并锁止,从而满足座椅在不同场景时的使用需求。所述调角器10可以将靠背2调节至任意角度进行锁止,从而使得靠背2可以与坐垫1实现前向乘坐状态和后向乘坐状态之间的调节。靠背2具备前向和后向均符合人体靠背躯干舒适性设计。优选地,前向舒适性大于后向舒适性。调角器10可以选择使用现有存在的任意调角器。调角器10的结构一般由椅背联接板、椅座联接板、核心件、手轮或调节手柄、回复弹簧等部分组成,如图8所示。在一些低成本座椅中,一般将靠背联接板,坐垫联接板整合到靠背骨架和坐垫骨架上。按角度调节的连续性可分为有级调节调角器和无级调节调角器。
进一步地,座椅具备侧向乘坐调节功能,此时将内置坐垫板3从坐垫1的前方或者侧方抽拉出来,使得人员可以侧向乘坐,由此扩展乘坐空间,便于乘员乘坐和交流。座椅还具备脚托功能,此时将内置坐垫板3从坐垫1的后方抽拉出来然后向下翻转,形成一个后排脚托,用于提高后排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坐垫板3包括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左右并排设置。其中,座椅需要转换为后向乘坐功能时,将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同时从坐垫的后方抽拉出来,然后调整靠背的角度,从而实现后向乘坐,如图7所示。除此之外,在前向乘坐时,将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同时从坐垫1的后方抽拉出来后向下翻转,从而形成后排脚托,为后排乘员乘坐提供舒适性,如图6所示。当不再使用时,将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收回到坐垫1内部即可。进一步地,在前向乘坐时,将第一坐垫板31从坐垫1的前方抽拉出来,将第二坐垫板32从坐垫1的左侧或右侧抽拉出来,从而增加了乘坐位置,可以满足更多乘员乘坐需求,如图4所示。应当注意的是,车辆在增加了乘坐位置时,满足车辆核载人员的规定。具体地,第二坐垫板32从坐垫1的左侧或右侧抽拉出来的方式,与第二坐垫板32和第一坐垫板31的相对位置有关。
具体地,坐垫1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内置坐垫板3移动连接在储存腔内,可以根据需求从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其中,坐垫1为四方体结构。储存腔与坐垫1的形状相似,其具有多个侧向开口。多个侧向开口分别位于坐垫1的不同的侧面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置坐垫板3包括沿所述坐垫1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坐垫板31、沿所述坐垫1前后方向移动和横向移动的第二坐垫板32。其中,储存腔包括至少三个侧向开口。三个侧向开口分别为前后方向的侧向开口以及靠近第二坐垫板32(右侧)的侧向开口。第一坐垫板31可以从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第二坐垫板32可以从前后方向的两个侧向开口以及右侧的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从而实现座椅在不同功能状态之间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其中,所述座椅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腔内的第一滑槽组4、第二滑槽组5和第三滑槽组6,所述第一滑槽组4和所述第二滑槽组5与所述坐垫1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组5与所述第三滑槽组6垂直连通形成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如图9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坐垫板31可以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一装配机构7与所述第一滑槽组4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沿前后方向伸出和收回。所述第二坐垫板32可以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装配机构8与所述十字滑槽或所述T形滑槽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沿前后方向以及向右横向伸出和收回。第二装配机构8带动第二坐垫板32在第二滑槽组5内沿前后方向伸出和收回。当第二坐垫板32需要横向移动时,控制第二装配机构8移动到第二滑槽组5和第三滑槽组6交叉连通的位置,然后使得第二装配机构8带动第二坐垫板32在第三滑槽组6内横向移动,实现侧向拓展坐垫。
所述第一装配机构7可以选用第一万向滑轮,第一万向滑轮连接在第一坐垫板31的下方,且第一万向滑轮限位在第一滑槽组4内。由此,第一坐垫板31通过第一万向滑轮在第一滑槽组4内滑动,从而从坐垫1的前后方向伸出和收回。除此之外,第一装配机构7可以选用定向滑轮。
所述第二装配机构8可以选用第二万向滑轮,第二万向滑轮连接在第二坐垫板32的下方,且第二万向滑轮限位在由第二滑槽组5和第三滑槽组6形成的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内。由此,第二坐垫板32通过第二万向滑轮在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内滑动,从而从坐垫1的前后方向以及右侧方向伸出和收回。
所述座椅还包括支撑腿9,所述支撑腿9转动连接在所述内置坐垫板3的下方。支撑腿9可以折叠在内置坐垫板3的下方。当内置坐垫板3从储存腔内抽拉出来后,可以转动支撑腿9,使得支撑腿9与内置坐垫板3之间形成夹角且支撑腿9与车辆座舱接触,从而用于支撑内置坐垫板3,提高内置坐垫板3作为拓展坐垫的强度和稳定性。优选地,支撑腿9与所述内置坐垫板3靠近前侧的一端连接,其可以通过具有角度调节的铰链机构转动连接。除此之外,支撑腿9和内置坐垫板3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现有的折叠电脑桌、高铁桌板等的折叠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支撑腿9与内置坐垫板3折叠后可以避让第一装配机构7或第二装配机构8在内置坐垫板3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机构7还包括第一侧向滑轮,所述第一侧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万向滑轮的外侧。所述第一侧向滑轮与所述第一滑槽组4的侧面滚动连接,用于辅助第一万向滑轮在第一滑槽组4内滑动,减少第一坐垫板31抽拉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所述第二装配机构8还包括第二侧向滑轮,所述第二侧向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万向滑轮的外侧。所述第二侧向滑轮与所述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的侧面滚动连接,用于辅助第二万向滑轮在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内滑动,减少第二坐垫板32抽拉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所述第一滑槽组4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挡板41,如图9所示。第一挡板41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后向开口。第一坐垫板31可以从第一后向开口中伸出,并在第一坐垫板31伸出指定长度后,通过第一挡板41阻挡限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7继续移动,从而避免第一坐垫板31完全从坐垫1中抽出。同时,第一坐垫板31从第一后向开口伸出后,乘员可以下压第一坐垫板31,使得第一坐垫板31向下翻转形成脚托。
所述第二滑槽组5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51,如图9所示。第二挡板51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后向开口。第二坐垫板32可以从第二后向开口中伸出,并在第二坐垫板32伸出指定长度后,通过第二挡板51阻挡限制所述第二装配机构8继续移动,从而避免第二坐垫板32完全从坐垫1中抽出。同时,第二坐垫板32从第二后向开口伸出后,乘员可以下压第二坐垫板32,使得第二坐垫板32向下翻转形成脚托。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滑槽组4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42,如图9所示。优选地,第一滑槽42的长度可以设置为与储存腔的长度相同。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一滑槽4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挡块43,位于中间的第一滑槽4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挡板41。第一挡块43和储存腔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挡板41和储存腔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一坐垫板31的厚度,以使得第一坐垫板31可以从储存腔中伸出。第一装配机构7包括三个滑轮,如图11所示。其中两个滑轮连接在第一坐垫板31靠近后端位置,且两个滑轮分别连接在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一滑槽42内。一个滑轮连接在第一坐垫板31靠近前端位置,且该滑轮连接在中间位置的第一滑槽42内。进一步地,靠近前端位置的滑轮通过铰链与第一坐垫板31连接,从而使得该滑轮整体可以相对于第一坐垫板31进行翻转。第一坐垫板31设置有多个支撑腿9,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在第一坐垫板31底面的前端和后端,使得第一坐垫板31位于储存腔内时支撑腿9与第一坐垫板31折叠,第一坐垫板31从储存腔内抽拉出来后,将对应侧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拓展坐垫。
当第一坐垫板31从坐垫1的前方伸出时,两个第一挡块43用于挡住位于后端的两个滑轮,从而阻止第一坐垫板31继续向外移动与坐垫1发生脱离;然后将前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拓展坐垫。当第一坐垫板31从坐垫1的后方伸出时,第一挡板41用于挡住位于前端的滑轮,从而阻止第一坐垫板31继续向外移动与坐垫1发生脱离;然后将后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后向坐垫;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后向抽出时将第一坐垫板31与前端滑轮进行翻转形成脚托。第一坐垫板31的移动可以依靠人工抽拉,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其中,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坐垫板31移动时,可以良好的控制第一坐垫板31的移动距离。
优选地,位于中间第一滑槽42内的滑轮与第一坐垫板3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如图10所示。其中,滑轮的转动轴两侧分别固定有连接臂,连接支架的一端与第一坐垫板31固定连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连接臂转动连接,且连接支架和连接臂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控制连接支架和连接臂在指定位置锁定的锁紧结构。例如,锁紧结构可以为锁杆,在滑轮处于滑动时,连接支架和连接臂通过锁杆固定。除此之外,锁紧结构还可以为例如调角器等可以将两者调整到任意角度进行锁紧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组5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滑槽52,第三滑槽组6包括两个沿坐垫左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三滑槽61,两个第三滑槽61均与三个第二滑槽52垂直连通,如图9所示。其中,靠近第三滑槽61的两个第二滑槽5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挡块53,剩余的第二滑槽5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51,第三滑槽61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62。第三挡板62和储存腔之间的距离、第二挡块53和储存腔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挡板51和储存腔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坐垫板32的厚度,以使得第二坐垫板32可以从储存腔中伸出。第二装配机构8包括三个万向轮,如图12所示。其中两个万向轮连接在第二坐垫板32靠近后端位置,且两个万向轮分别连接在靠近第三滑槽61的两个第二滑槽52内。一个万向轮连接在第二坐垫板32靠近前端位置,且该万向轮连接在远离第三滑槽61的第二滑槽52内。靠近第二坐垫板32后端的两个万向轮的连线与左右方向平行,且靠近第二坐垫板32前端的万向轮到两个万向轮的连线的垂直距离与两个第三滑槽61之间的距离相同。进一步地,靠近前端位置的万向轮通过铰链与第二坐垫板32连接,从而使得该万向轮整体可以相对于第二坐垫板32进行翻转。
第二坐垫板32设置有多个支撑腿9,通过铰链分别连接在第二坐垫板32底面的前端、后端和右端,使得第二坐垫板32位于储存腔内时支撑腿9与第二坐垫板32折叠,第二坐垫板32从储存腔内抽拉出来后,将对应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拓展坐垫。第二坐垫板32收纳在储存腔内时,三个万向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二滑槽52与第三滑槽61的连通位置处,以便于第二坐垫板32可以向前后方向移动或者左右方向移动。
当第二坐垫板32从坐垫1的前方伸出时,两个第二挡块53用于挡住位于后端的两个万向轮,从而阻止第二坐垫板32继续向外移动与坐垫1发生脱离;然后将前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拓展坐垫。当第二坐垫板32从坐垫1的后方伸出时,第二挡板51用于挡住位于前端的万向轮,从而阻止第二坐垫板32继续向外移动与坐垫1发生脱离;然后将后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后向坐垫;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后向抽出时将第二坐垫板32与前端滑万向轮进行翻转形成脚托。当第二坐垫板32从坐垫1的右侧伸出时,第三挡板62用于挡住位于前端的万向轮,从而阻止第二坐垫板32继续向外移动与坐垫1发生脱离;然后将右端的支撑腿9打开进行支撑形成拓展坐垫。
第二坐垫板32的移动可以依靠人工抽拉,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其中,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坐垫板32移动时,可以良好的控制第二坐垫板的移动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轮和万向轮还可以替换为滑块。靠近前端的滑块通过铰链结构与对应的第一坐垫板31、第二坐垫板32连接。其中,所述铰链结构用于在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从储存腔的后端伸出后,使得第一坐垫板31和第二坐垫板32相对于滑块进行翻转以实现脚托功能。
所述座椅还包括头枕和侧翼,头枕和侧翼随着靠背转动一起转动,从而使得头枕和侧翼具备正向和负向均满足人体头部舒适性设计。侧翼使得靠背具备一定的包裹性。内置坐垫板满足臀部曲线,结合靠背、头枕以及侧翼满足乘坐舒适性设计。
本实施例的座椅包括坐垫、与坐垫转动连接换向的靠背,坐垫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和移动连接在储存腔内的内置坐垫板,内置坐垫板沿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该座椅通过在坐垫内设置可以伸出和收回的内置坐垫板,使得座椅可以正向乘坐、反向乘坐以及侧向乘坐,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需求,提高了车辆的竞争优势。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座舱和座椅,其中座椅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座椅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座椅设置在座舱内。座椅的数量可以根据实现需求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坐垫(1)和与所述坐垫(1)转动连接换向的靠背(2),所述坐垫(1)包括具有多个侧向开口的储存腔和移动连接在所述储存腔内的内置坐垫板(3),所述内置坐垫板(3)沿所述储存腔的不同侧向开口伸出和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铰链机构,连接在所述内置坐垫板(3)与所述储存腔之间,所述内置坐垫板(3)从所述侧向开口伸出后通过所述铰链机构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坐垫板(3)包括沿所述坐垫前后方向移动的第一坐垫板(31)、沿所述坐垫前后方向移动和横向移动的第二坐垫板(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存腔内的第一滑槽组(4)、第二滑槽组(5)和第三滑槽组(6),所述第一滑槽组(4)和所述第二滑槽组(5)与所述坐垫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组(5)与所述第三滑槽组(6)垂直连通形成十字滑槽或T形滑槽;
其中,所述第一坐垫板(31)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一装配机构(7)与所述第一滑槽组(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坐垫板(32)通过底部设置的第二装配机构(8)与所述十字滑槽或所述T形滑槽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组(4)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装配机构(7)伸出所述第一滑槽组(4)的第一挡板(41),所述第一挡板(41)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坐垫板(31)伸出后翻转的第一后向开口;
所述第二滑槽组(5)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装配机构(8)伸出所述第二滑槽组(5)的第二挡板(51),所述第二挡板(51)与所述储存腔的顶部之间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坐垫板(32)伸出后翻转的第二后向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组(4)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滑槽(42),所述第二滑槽组(5)包括三个沿坐垫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二滑槽(52),所述第三滑槽组(6)包括两个与三个所述第二滑槽(52)均垂直连通的第三滑槽(61);
其中,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块(43),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滑槽(4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挡板(41),靠近所述第三滑槽(61)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5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挡块(53),远离所述第三滑槽(61)的所述第二滑槽(52)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挡板(51),所述第三滑槽(61)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6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机构(7)包括三个第一滑行件(71),两个所述第一滑行件(71)连接在所述第一坐垫板(31)靠近后端位置且分别伸入到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滑槽(42)内,一个所述第一滑行件(71)连接在所述第一坐垫板(31)靠近前端位置且在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滑槽(42)内滑行;
所述第二装配机构(8)包括三个第二滑行件(81),两个所述第二滑行件(81)连接在所述第二坐垫板(32)靠近后端位置且分别伸入到靠近所述第三滑槽(61)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52)内,一个所述第二滑行件(81)连接在所述第二坐垫板(32)靠近前端位置且在远离所述第三滑槽(61)的所述第二滑槽(52)内滑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二坐垫板(32)前端位置的所述第二滑行件(81)到靠近所述第二坐垫板(32)后端位置的两个所述第二滑行件(81)之间的垂直距离与两个所述第三滑槽(61)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第一滑行件(71)为滑轮或滑块,所述第二滑行件(81)为万向轮或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支撑腿(9)和调角器(10),所述支撑腿(9)转动连接在所述内置坐垫板(3)的下方,所述调角器(10)连接所述坐垫(1)和所述靠背(2)以调节所述坐垫(1)和所述靠背(2)之间的角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舱;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设置在所述座舱内。
CN202220592971.XU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座椅和车辆 Active CN216886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2971.XU CN216886362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92971.XU CN216886362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6362U true CN216886362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92971.XU Active CN216886362U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6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766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CN107303830B (zh) 辅助座椅存储结构
US6578919B2 (en) Vehicle seat
US9187012B2 (en) Pivoting and reclining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CA2847815C (en) Stowable sea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KR10120999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US7152921B2 (en) Vehicle seat
US10189373B2 (en) Seat arrangement
EP2709492B1 (en) Stadium and stowing seat
CN110053524A (zh) 具有可变换后座椅的机动车辆
KR101884741B1 (ko) 래치회동형 리어시트 슬라이딩 장치
CN216886362U (zh) 一种座椅和车辆
CN111114404B (zh) 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CN218640710U (zh) 一种具有多模式转换座椅的车辆
CN218558641U (zh) 一种具有多模式转换座椅的车辆
CN218999906U (zh) 一种具有多姿态转换的座椅
CN219096548U (zh) 一种车辆
CN221213606U (zh) 座椅组件及车辆
CN221293151U (zh) 用于车辆的搁板装置、车辆座椅和车辆
CN111845487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JP4013518B2 (ja) 車両
JP4062408B2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CN216886369U (zh) 一种座椅和车辆
JPS6342848Y2 (zh)
JP2004537458A (ja) 着座部が調整可能な車両用ベンチ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