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6149U -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6149U
CN216886149U CN202121590292.0U CN202121590292U CN216886149U CN 216886149 U CN216886149 U CN 216886149U CN 202121590292 U CN202121590292 U CN 202121590292U CN 216886149 U CN216886149 U CN 216886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port
battery
mot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02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玉学
宋大力
丁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02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6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6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6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该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电机、第一三通阀、用于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的电池冷却器和第一水泵;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三水泵、电池、第三三通阀和第一溢水罐。本实用新型在行车加热电池时可以实现电机余热回收,能够避免电机余热浪费,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辆的迅速发展,续航里程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了降低低温空调采暖能耗,越来越多的车辆上搭载热泵系统。
行车加热电池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对电池进行加热。目前,在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中,电池冷却器设置在行车加热电池时冷却侧的回路中,导致电池冷却器无法吸收电机余热,电机余热散失到环境中,造成电机余热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以解决行车加热电池时,电机余热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
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电机、第一三通阀、用于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的电池冷却器和第一水泵;电机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入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出口与第一水泵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电机蓄热模式;在电机蓄热模式下,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工作,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三水泵、电池、第三三通阀和第一溢水罐;第一溢水罐的输出口分别与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水泵连接;电池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溢水罐的输入口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行车加热电池模式;在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工作,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或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机蓄热循环回路还包括串联连接在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入口之间的第一截止阀;在电机蓄热模式下,第一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和第二溢水罐;
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第三三通阀、第一三通阀、散热器、第二溢水罐和第三水泵组成电池被动冷却回路;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散热器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被动冷却模式;在电池被动冷却模式下,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工作,第一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第三三通阀和第一三通阀均为两两相通的三通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电机、第一三通阀、散热器、第二溢水罐和第一水泵组成电机散热回路;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散热模式;在电机散热模式下,电机散热回路工作,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第三三通阀、电池冷却器和第三水泵组成电池主动冷却回路;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主动冷却模式;在电池主动冷却模式下,电池主动冷却回路工作,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水泵、电池、第三三通阀、电池冷却器、第一水泵、车载充电机、电机和第一三通阀组成电机加热电池回路;
电池冷却器还与第三水泵连接;
电机加热电池回路用于电机对电池进行加热,或用于电池冷却器回收电机余热和电池余热;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加热电池模式;在电机加热电池模式下,电机加热电池回路工作,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行车加热电池回路还包括四通阀;
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溢水罐的输入口连接,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暖风芯体连接,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第三水泵连接;
在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之间连通,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热泵系统还包括空调回路;
电池冷却器与空调回路连接,用于在空调回路为乘员舱加热时,为空调回路提供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调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与第一膨胀阀连接,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与压缩机连接;
空调回路还包括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三膨胀阀;
第二截止阀所在支路与第一单向阀、第二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第三截止阀所在支路与第一膨胀阀、室外换热器和第一单向阀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膨胀阀连接,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电池冷却器的第二输入口连接,电池冷却器的第二输出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将电池冷却器设置在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可以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避免电机余热浪费,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可以在行车加热电池时实现电机余热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技术中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方案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方案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其他任何变形,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并不仅限于文中列举的示例。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参照图1,该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
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26、电机27、第一三通阀28、用于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的电池冷却器10和第一水泵25;电机27与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三端口283连接,电池冷却器10的第一输入口101与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连接,电池冷却器10的第一输出口102与第一水泵25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电机蓄热模式;在电机蓄热模式下,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工作,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三端口283和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之间连通;
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2、第二三通阀16、第二水泵11、加热器12、暖风芯体13、第三水泵20、电池21、第三三通阀22和第一溢水罐15;第一溢水罐15的输出口152分别与水冷冷凝器2的第一输入口201和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163连接,水冷冷凝器2的第一输出口202与第二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162连接,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与第二水泵11连接;电池21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连接,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一端口221与第一溢水罐15的输入口151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行车加热电池模式;在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工作,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一端口221之间连通,第二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162和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或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163与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
其中,电池冷却器10的第一输入口101和电池冷却器10的第一输出口102在电池冷却器10的内部可以是连通的。水冷冷凝器2的第一输入口201和水冷冷凝器2的第一输出口202在水冷冷凝器2的内部可以是连通的。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一端口221之间连通是指在第三三通阀22的内部,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一端口221之间是连通的,其他三通阀类似,不再赘述。
上述第二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162和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或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163与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是指在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若车载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化霜模式,则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三端口163与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若车载空调未处于制冷模式且未处于化霜模式,则第二三通阀16的第二端口162和第二三通阀16的第一端口161之间连通。
加热器12可以是高压电加热器。电池21可以为电池包。车载充电机26可以为集成式车载充电机。
电池冷却器10也可以称为chiller,是一种冷却液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
在电机蓄热模式下,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工作是指电机处于蓄热循环状态。在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工作是指处于在行车过程中对电池加热的状态。
参见图1,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可以同时工作,当行车加热电池时,电机循环为蓄热循环,回路为26-27-28(283-281)-10-25。当乘员舱加热或电池需要加热时,可以通过回路中的电池冷却器10进行余热回收,不需要时,可以一直进行蓄热。
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为2-16(162-161)-11-12-13-20-21-22-15-2。
由上述描述可知,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将电池冷却器设置在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可以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避免电机余热浪费,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可以在行车加热电池时实现电机余热回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还可以包括三通35、三通24和三通32;第一三通阀28通过三通32与电池冷却器10连接;电池冷却器10通过三通35和三通24与第一水泵25连接。其中,第一水泵25和第三水泵20可以为电子水泵。
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还可以包括三通23;暖风芯体13通过三通23与第三水泵20连接。
三通32可以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二端口222连接,三通35可以和三通23连接。
参见图2,为现有技术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电池加热回路为2-16(162-161)-11-12-13-14(142-144)-10-23-20-21-31-36-14(143-141)-15-2。在行车加热电池时,由于电池冷却器10在电池加热回路上,故此时无法回收电机的余热,电机散热回路为26-27-42(423-422)-29-30-24-25,电机的余热都会导入前端散热器29进行散热,会造成能量的损失。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池冷却器10单独分在一条支路上,增加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使电池冷却器10能够回收电机余热,减少能量损失。
图2所示系统,三通阀42为两进一出阀,三通阀42的421-422之间无法连通。因此无法实现电池被动冷却。但有一些工况,需要电池有此被动冷却功能,如在气温15℃以下,当电池的热量较多,而乘员舱并没有加热需求时,即电池需要散热,乘员舱并没有打开空调时,需要开电池制冷模式对电池进行散热,此时压缩机和前端散热风扇都会工作。但基于能量管理,考虑外界环境温度低,可直接用外部环境空气冷却电池系统,此时可不开压缩机,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基于此,本实施例提出如下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电机蓄热循环回路40还包括串联连接在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和电池冷却器10的第一输入口101之间的第一截止阀33;在电机蓄热模式下,第一截止阀33处于开启状态;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还包括:散热器29和第二溢水罐30;
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21、第三三通阀22、第一三通阀28、散热器29、第二溢水罐30和第三水泵20组成电池被动冷却回路;第三三通阀22的第二端口222与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连接,第一三通阀28的第二端口282与散热器29连接;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被动冷却模式;在电池被动冷却模式下,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工作,第一截止阀33处于关闭状态,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和第一三通阀28的第二端口282之间连通,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二端口222之间连通;
第三三通阀22和第一三通阀28均为两两相通的三通阀。
其中,两两相通的三通阀是指在三通阀内部,任意两个端口之间均可以是连通的。
第一截止阀33处于开启状态表示流体可以在第一截止阀33内通过,第一截止阀33处于关闭状态表示流体不能再第一截止阀33内通过。
当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工作时,第一截止阀33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防止发生短路现象。
电池被动冷却是指不消耗能源或消耗极少的能源来实现电池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是指通过散热器29进行电池冷却。电池主动冷却是指以消耗电能或其他能源为代价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通过将三通36更改为第三三通阀22,第三三通阀22和第一三通阀28均为两两相通的三通阀,在电池冷却器10所在支路上增加第一截止阀33,电池21所在支路取消单向阀31,可以实现电池被动冷却。第三三通阀22和第一三通阀28均可以进行混水比例调节。
电池被动冷却可以应用在春秋季节,电池需要散热时,可以不开压缩机,通过前端散热器29进行冷却,能够节省电量。
参见图3,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可以为21-22(223-222)-32-28(281-282)-29-30-24-35-23-20。
散热器29可以为低温散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26、电机27、第一三通阀28、散热器29、第二溢水罐30和第一水泵25组成电机散热回路42;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散热模式;在电机散热模式下,电机散热回路42工作,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三端口283和第一三通阀28的第二端口282之间连通。
电机散热回路42和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可以同时工作,可以应用在春秋季节,电机27和电池21需要散热时,可以不开压缩机,通过前端散热器29进行冷却,能够节省电量。
参见图3和图4,电机散热回路42可以为26-27-28(283-282)-29-30-24-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依次串联连接的电池21、第三三通阀22、电池冷却器10和第三水泵20组成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主动冷却模式;在电池主动冷却模式下,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工作,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和第三三通阀22的第二端口222之间连通。
其中,当电池冷却器10所在支路包括第一截止阀33时,上述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还包括第一截止阀33。当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工作时,第一截止阀33处于开启状态。
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可以为21-22(223-222)-32-33-10-35-23-20。
参见图4,电池主动冷却回路43和电池散热回路42可以同时工作,一般为春秋季节,在电机27和电池21均需要散热时,可以不开压缩机降温,直接通过前端散热器29冷却,节省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三水泵20、电池21、第三三通阀22、电池冷却器10、第一水泵25、车载充电机26、电机27和第一三通阀28组成电机加热电池回路44;
电池冷却器10还与第三水泵20连接;
电机加热电池回路44用于电机对电池进行加热,或用于电池冷却器10回收电机余热和电池余热;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加热电池模式;在电机加热电池模式下,电机加热电池回路44工作,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三端口283与第一三通阀28的第一端口281之间连通,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三端口22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二端口222之间连通。
电机加热电池回路44也可以称为电机和电池余热回收回路。
电机加热电池回路44应用场景一般为低温下电机蓄热回路有热量,而电池又需要加热时,将回路混合加热电池。
参见图5,电机加热电池回路可以为25-26-27-28(283-281)32-33-10-35-24和10-35-23-20-21-22(223-222)-32-3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还包括四通阀14;
四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1与第一溢水罐15的输入口151连接,四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2与暖风芯体13连接,四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3与第三三通阀22的第一端口221连接,四通阀14的第四端口144与第三水泵20连接;
当行车加热电池回路41工作时,四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2与四通阀14的第四端口144之间连通,四通阀14的第三端口143与四通阀14的第一端口141之间连通。
其中,在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中,流通的流体为冷却液,在各个回路中,冷却液的流通方向参见前述描述以及图1、图3至图5,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还可以包括三通37、三通38和单向阀39;
三通38的第一端口381与暖风芯体13连接,三通38的第二端口382与四通阀14的第二端口142连接,三通38的第三端口383与单向阀39的第二端392连接;
三通37的第一端口371与第三水泵20连接,三通37的第二端口372与四通阀14的第四端口144连接,三通37的第三端口373与单向阀39的第一端391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冷却液侧的改进增加了两个功能,即行车加热电池时的电机余热回收功能,通过蓄热回路对电机热量进行存储,在需要时进行回收。并通过更改三通阀等实现了电池的被动冷却,可不使用压缩机对电池进行散热,实现了能量的合理利用。
对应于上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具有与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同样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热泵系统还包括空调回路;
电池冷却器10与空调回路连接,用于在空调回路为乘员舱加热时,为空调回路提供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空调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2、第一膨胀阀3、室外换热器4、第一单向阀5、第二膨胀阀6、蒸发器7、气液分离器17和压缩机1;水冷冷凝器2的第二输出口204与第一膨胀阀3连接,水冷冷凝器2的第二输入口203与压缩机1连接;
空调回路还包括第二截止阀9、第三截止阀18和第三膨胀阀8;
第二截止阀9所在支路与第一单向阀5、第二膨胀阀6和蒸发器7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第三截止阀18所在支路与第一膨胀阀3、室外换热器4和第一单向阀5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第三膨胀阀8的第一端81分别与第一单向阀5和第二膨胀阀6连接,第三膨胀阀8的第二端82与电池冷却器10的第二输入口103连接,电池冷却器10的第二输出口104分别与气液分离器17和蒸发器7连接。
其中,电池冷却器10的第二输入口103和电池冷却器10的第二输出口104在电池冷却器10的内部可以是连通的。水冷冷凝器2的第二输入口203和水冷冷凝器2的第二输出口204在水冷冷凝器2的内部可以是连通的。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回路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见图7所示。空调回路可以对乘员舱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空调回路中流通的流体为制冷剂,制冷剂流通方向可以参见图7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蒸发器7和暖风芯体13共同组成HVAC(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第一膨胀阀3、第二膨胀阀6和第三膨胀阀8均为电子膨胀阀。
压缩机1可以为电动压缩机。压缩机1是一种压缩装置,空调系统运行的动力,通过压缩机1的工作使空调系统循环,从而产生制冷或采暖的能力。电动压缩机,即通过电驱动产生动力的压缩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空调回路还可以包括第二单向阀19。
第二单向阀19串联连接在蒸发器7和气液分离器17之间。
热泵系统也可以称为热泵空调系统,能通过模式转换实现采暖和降温等多种功能的系统。
对应于上述热泵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热泵系统,具有与上述热泵系统同样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和行车加热电池回路;
所述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车载充电机、电机、第一三通阀、用于对电机余热进行回收的电池冷却器和第一水泵;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包括电机蓄热模式;在所述电机蓄热模式下,所述电机蓄热循环回路工作,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所述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冷冷凝器、第二三通阀、第二水泵、加热器、暖风芯体、第三水泵、电池、第三三通阀和第一溢水罐;所述第一溢水罐的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入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溢水罐的输入口连接;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行车加热电池模式;在所述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所述行车加热电池回路工作,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或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蓄热循环回路还包括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输入口之间的第一截止阀;在所述电机蓄热模式下,所述第一截止阀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还包括:散热器和第二溢水罐;
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所述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溢水罐和所述第三水泵组成电池被动冷却回路;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被动冷却模式;在所述电池被动冷却模式下,所述电池被动冷却回路工作,所述第一截止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所述第三三通阀和所述第一三通阀均为两两相通的三通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机、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溢水罐和所述第一水泵组成电机散热回路;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散热模式;在所述电机散热模式下,所述电机散热回路工作,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电池、所述第三三通阀、所述电池冷却器和所述第三水泵组成电池主动冷却回路;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池主动冷却模式;在所述电池主动冷却模式下,所述电池主动冷却回路工作,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电池、所述第三三通阀、所述电池冷却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组成电机加热电池回路;
所述电池冷却器还与所述第三水泵连接;
所述电机加热电池回路用于电机对电池进行加热,或用于电池冷却器回收电机余热和电池余热;
所述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的工作模式还包括电机加热电池模式;在所述电机加热电池模式下,所述电机加热电池回路工作,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之间连通。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加热电池回路还包括四通阀;
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溢水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暖风芯体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水泵连接;
在所述行车加热电池模式下,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之间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之间连通。
7.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空调回路;
所述电池冷却器与所述空调回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空调回路为乘员舱加热时,为所述空调回路提供热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回路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所述水冷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室外换热器、第一单向阀、第二膨胀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水冷冷凝器的第二输入口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所述空调回路还包括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三膨胀阀;
所述第二截止阀所在支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截止阀所在支路与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单向阀组成的串联支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三膨胀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输入口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输出口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蒸发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
CN202121590292.0U 2021-07-13 2021-07-13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6886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292.0U CN216886149U (zh) 2021-07-13 2021-07-13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0292.0U CN216886149U (zh) 2021-07-13 2021-07-13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6149U true CN216886149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79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0292.0U Active CN216886149U (zh) 2021-07-13 2021-07-13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6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2721B1 (ko) 자동차의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1251800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1845250A (zh) 车辆的空调装置
CN114206639B (zh) 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
WO2023284356A1 (zh) 热管理系统和电动汽车
CN113580871A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WO2023272433A1 (zh) 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2158054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400117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6886149U (zh) 热泵用冷却液侧系统、热泵系统及车辆
EP4043250A1 (e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CN216033622U (zh)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2386273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1391616B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4435075A (zh) 一种纯电动商用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356637A (zh) 换热系统及车辆
CN115465090B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662216U (zh) 一种电动卡车的综合热管理系统总成及电动卡车
CN213831271U (zh) 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3335026B (zh) 电动车辆电机电池冷却及热泵的冷却循环系统及操作方法
CN219115185U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以及汽车
CN213594049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906835U (zh) 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N219487107U (zh)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2637096U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