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2608U -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2608U
CN216852608U CN202122295386.1U CN202122295386U CN216852608U CN 216852608 U CN216852608 U CN 216852608U CN 202122295386 U CN202122295386 U CN 202122295386U CN 216852608 U CN216852608 U CN 216852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fixing plate
lower shell
vehicl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53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英豪
朱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Future Phant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Future Phant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Future Phant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Future Phant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53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2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2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2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用于收纳车辆内部的电子器件,该装置包括:下壳体、中间固定板和上壳体;下壳体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中间固定板设置在下壳体内,用于安装电子器件;中间固定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为中间固定板的一对相对面;第一面为朝向上壳体的一面,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多个电子器件;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的顶部,与敞口适配连接,以将敞口盖合。可广泛应用于防护装置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机器部件均设置在车体结构的固定安装区域内,并在安装区域对应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或者安装连接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会发生震动,以使得车内安装的机器零部件也发生相应频率的震动,那么,对于涉及电路板、信号通讯部件等汽车内部器件而言,其安装的安全系数要远远大于其他刚性较大的机器部件,在受到震动时会发生信号传输不稳定,甚至脱落、短路的弊端。
可见,对于车辆内部安装的中涉及电路板、信号通讯等电子器件而言,在车辆形式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手段,在受到震动时会发生信号传输不稳定,甚至脱落、短路的弊端;
也即,对于车辆内部安装的中涉及电路板、信号通讯等电子器件而言,如何提高涉及电路板、信号通讯等电子器件的安装稳定性,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为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用于收纳并安装车辆内部的电子器件,所述装置包括:下壳体、中间固定板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所述中间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用于安装所述电子器件;所述中间固定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对相对面;所述第一面为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多个所述电子器件;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顶部,与所述敞口适配连接,以将所述敞口盖合。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基础面板、一对第一竖板和一对槽型形状的连接板;所述第一基础面板包括第三面,所述第三面靠近所述上壳体;所述一对第一竖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三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上;所述一对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三面的另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且每一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二基础面板和一对第二竖板;所述第二基础面板包括第四面,所述第四面靠近所述第三面;所述一对第二竖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每一所述第二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其中,当所述上壳体适配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所述敞口时,一对所述第二竖板对应位于一对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并且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重合,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线孔;若干所述线孔对应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竖板上,所述线孔用于当电子器件通过导线与外部设备连通时,通过所述线孔穿过所述导线。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线孔内还设置有过线护套,用于当导线穿过所述线孔时对导线的表面进行防护。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过线护套采用下述当中的一种:橡胶圈、硅胶圈或聚乙烯材质制备的线圈。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电子器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所述第一面上。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中间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周向设置有支撑垫块,用于使所述中间固定板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间隔。
在第一方面中,还包括: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车辆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通过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组装形成盒体状结构,以及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中间固定板,以将车辆内部涉及电路、通讯等电子器件安装在该中间固定板上,这样就使得,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或者剧烈运动时不会使得单一的电子器件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发生震动,而是通过使其依附于中间固定板,与中间固定板形成一体结构,并且中间固定板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连接为一体,以及上壳体、下壳体与车体连接为一体,通过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电子器件与车辆的连接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电子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损坏的风险;同时,利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的固定安装空间,将涉及电路、通讯等电子器件设置在该固定的安装空间内,方便后期的检修、更换以及维护等工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2位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上壳体、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下壳体;
101.第一基础面板;
102.第一竖板;
103.连接板;
2.中间固定板;
3.上壳体;
301.第二基础面板;
302.第二竖板;
4.线孔;
5.过线护套;
6.散热孔;
7.底部固定板;
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 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 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用于安装车辆内部的电子器件,该装置包括:下壳体1、中间固定板2和上壳体3;所述下壳体1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所述中间固定板2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内,用于安装所述电子器件;所述中间固定板2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所述中间固定板2的一对相对面;所述第一面为朝向所述上壳体3的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多个所述电子器件;所述上壳体3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的顶部,与所述敞口适配连接,以将所述敞口盖合。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将上壳体3与下壳体1进行组装形成盒体状结构,以及在上壳体3与下壳体1之间设置中间固定板2,以将车辆内部涉及电路、通讯等电子器件安装在该中间固定板2上,这样就使得,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或者剧烈运动时不会使得单一的电子器件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发生震动,而是通过使其依附于中间固定板2,与中间固定板2形成一体结构,并且中间固定板2与上壳体3和下壳体1之间连接为一体,以及上壳体3、下壳体1与车体连接为一体,通过这种连接方式,提高了电子器件与车辆的连接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电子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损坏的风险;同时,利用上壳体3和下壳体1之间形成的固定安装空间,将涉及电路、通讯等电子器件设置在该固定的安装空间内,方便后期的检修、更换以及维护等工序。
具体而言,对于上壳体3和下壳体1的连接关系而言,其可以包括以下方式:下壳体1包括第一基础面板101、一对第一竖板102和一对槽型形状的连接板103,以及上壳体3包括第二基础面板301和一对第二竖板302,第一基础面板101包括第三面;第三面靠近上壳体3(可以理解,该第三面为图1所示的第一基础面板101 的上表面);一对第一竖板102对应设置在第三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上;一对连接板103设置在第三面的另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上,且每一连接板103 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第二基础面板301包括第四面,第四面靠近第三面(可以理解,该第四面为图1所示的第二基础面板301的下表面),也即与第三面相对设置;一对第二竖板302对应设置在第四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上,每一个第二竖板30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当上壳体3适配连接在下壳体1 的敞口时,一对第二竖板302对应位于一对连接板103的外侧,并且,每一个第一连接孔对应与一个第二连接孔重合,每一个第一连接孔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槽型形状的连接板103为C形或者类C形状,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设置中间固定板2时可以通过一对槽型形状的连接板103的槽部进行对中部固定板的两端进行安放以及取出。
对于电子器件与外部装置的连接方式而言,其可以通过导线与装置外部的连接端进行连通,基于此,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即:在一对第一竖板上设置有若干线孔4,用于当电子器件通过导线与外部设备连通时,通过该线孔4穿过导线,以将电子器件与设备外部的连接端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器件,上壳体3与下壳体1均可采用刚度比较大的材质,例如、钢、铁或者合金等金属材质,那么线孔4穿透设置于该金属材质以后,导线在通过时会与该金属线孔4发生摩擦,当车辆行驶时发生晃动,极有使导线表面的橡胶材质与线孔4摩擦至脱皮,所以,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一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在线孔4内设置过线护套5,用于当导线穿过线孔4时对导线的表面进行防护。
再进一步地,对于过线护套5而言,作为过线护套5材质的一种选用方式,其可以包括:橡胶圈、硅胶圈或聚乙烯材质制备的线圈等上述任一种作为过线护套5 材质的选用。
同时,在电子器件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热量,并且上壳体3和下壳体1封闭的情况下,内部过热会对电子器件造成影响,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在第一竖板102和第二竖板302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6,以使得,当装置内部产生热量以后,可以通过散热孔6及时散热。
对于有些特定的电子器件而言,无法通过连接孔进行连接时,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在中间固定板2的第一面上设置若干支架8,该支架8 包括:DTU固定架和交换固定板等。
同时,对于需要通过连接孔进行连接的电子器件而言,一般可采用螺钉的方式将电子器件固定在中间固定板2上,以方便后期的拆卸,那么,中间固定板2设置在上壳体3和下壳体1之间,如果离下壳体1的底部太近,就会使得螺钉旋拧的长度受到限制,例如,当电子器件体积较大、以及重量较重时,就需要采用较大、较长的螺钉对其进行固定,如果中间固定板2离下壳体1的底部太近,就会限制螺钉的长度,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在中间固定板2的第二面上周向设置支撑垫块,该支撑垫块的高度可以根据电子器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对于螺钉安装的最大需求长度来进行设置。
对于装置而言,为了使装置与车辆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保障装置内部的电子器件在车辆行驶中的保持稳固的连接状态,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该问题,该方案包括:在下壳体1的底部设置一底部固定板7,底部固定板7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下壳体1的底部连接,第二部分突出于下壳体1,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车辆相连接,进而使得下壳体1与车辆内部连接的更加稳固。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机器部件防护装置。而由于该车辆具有机器部件防护装置,使得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发生晃动或者剧烈运动时不会使得单一的电子器件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发生震动,提高了电子器件与车辆的连接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电子器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损坏的风险。
由于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实用新型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其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在详细阐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即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设置在车辆内用于收纳并安装车辆内部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下壳体、中间固定板和上壳体;
所述下壳体为上部敞口的槽状结构;
所述中间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内,用于安装所述电子器件;所述中间固定板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一对相对面;所述第一面为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多个所述电子器件;
所述上壳体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顶部,与所述敞口适配连接,以将所述敞口盖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一基础面板、一对第一竖板和一对槽型形状的连接板;
所述第一基础面板包括第三面,所述第三面靠近所述上壳体;
所述一对第一竖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三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上;
所述一对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三面的另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且每一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
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二基础面板和一对第二竖板;
所述第二基础面板包括第四面,所述第四面靠近所述第三面;
所述一对第二竖板对应设置在所述第四面的一对呈对立分布的边缘部位,每一所述第二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孔;
其中,当所述上壳体适配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所述敞口时,一对所述第二竖板对应位于一对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并且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重合,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若干线孔;
若干所述线孔对应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竖板上,所述线孔用于当电子器件通过导线与外部设备连通时,通过所述线孔穿过所述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孔内还设置有过线护套,用于当导线穿过所述线孔时对导线的表面进行防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线护套采用下述当中的一种:橡胶圈、硅胶圈或聚乙烯材质制备的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若干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电子器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所述第一面上。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固定板的所述第二面上周向设置有支撑垫块,用于使所述中间固定板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间隔。
9.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至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车辆相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器部件防护装置。
CN202122295386.1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6852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5386.1U CN2168526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5386.1U CN2168526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2608U true CN216852608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5386.1U Active CN216852608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2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52608U (zh) 一种机器部件防护装置及车辆
CN212752952U (zh) 一种网关设备用防护装置
CN218006778U (zh) 一种防护型数显仪表
CN209741416U (zh) 机架结构及具有其的缝纫机
CN207932182U (zh) 发电机组运输底架
CN111031745A (zh) 一种pcb板的防震组件及机顶盒
CN220160496U (zh) 一种电子元件品质检测筛分机
CN211879923U (zh) 一种散热型电力柜
CN219248301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CN220191166U (zh) 一种工业三防电源管理芯片
CN214647916U (zh) 灯体安装机构及工程车
CN21612329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16565088U (zh) 一种滤波器
CN214989804U (zh) 港机司机操作行为分析警报系统及其安装结构
CN219068493U (zh) 支架组件、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
CN211669819U (zh) 一种可远程调参的信号与系统实验装置
CN111286884A (zh) 机架结构及具有其的缝纫机
CN219202264U (zh) 一种计算机防振动冲击的辅助机壳
CN216649638U (zh) 一种网络滤波器外壳及网络滤波器
CN211209805U (zh) 液晶电视的安装结构
CN207278773U (zh) 减振结构、车载显示终端及一种车辆
CN211830071U (zh) 一种户外带避雷器的电缆分支箱
CN216626187U (zh) 一种线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1378539U (zh) 一种大电流航空机载emi滤波组件
CN213755189U (zh) 一种恒温晶体振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