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8301U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8301U
CN219248301U CN202320084543.0U CN202320084543U CN219248301U CN 219248301 U CN219248301 U CN 219248301U CN 202320084543 U CN202320084543 U CN 202320084543U CN 219248301 U CN219248301 U CN 219248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ides
shell main
chassis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454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小春
盛建凯
盛太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ao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o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o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or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454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8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8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8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包括机箱外壳主体,所述机箱外壳主体两侧的两端分别竖向设置有外护架,所述机箱外壳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一侧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该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通过将电脑配件安装在机箱外壳主体的内部之后,可以分别在机箱外壳主体外部的两侧,将外护架分别利用两组固定螺杆分别安装固定在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和底端,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外部两侧设置的多组外护架以及横连接杆可以对机箱外壳主体外部的两侧进行防护防撞,并可以减少机箱外壳主体倾倒对机箱外壳主体以及内部组件的损伤,解决了不便于对壳体的外部进行防护防撞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主要是由集成电路和电子管以及晶体管等多种微电子器件组合而成的,广泛使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例如,随身的手机和电脑以及家中的空调和冰箱以及洗衣机等,其中台式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机箱外壳来将硬件系统的各个配件进行安装,但现有的一些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便于对外壳进行拆卸对内部组件进行安装以及维护,同时不便于对壳体的外部进行防护防撞,而且也不便于对手机等移动设备连接电脑充电以及数据传输时进行固定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对外壳进行拆卸对内部组件进行安装以及维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包括机箱外壳主体,所述机箱外壳主体两侧的两端分别竖向设置有外护架,所述机箱外壳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一侧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所述侧板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锁紧杆,所述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设置有顶罩,所述机箱外壳主体顶部前端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开关组件,所述机箱外壳主体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架,所述机箱外壳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后盖,所述机箱外壳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盖。
优选的,所述机箱外壳主体两端四个拐角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所述前盖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和后盖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拆装杆。
优选的,所述拆装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外护架顶端和底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杆,所述外护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杆与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护架之间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中间位置处分别焊接固定有横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外护架关于机箱外壳主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组。
优选的,所述顶罩的顶端固定有防滑垫,所述顶罩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预留口,所述顶罩底部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插条,所述机箱外壳主体顶部两侧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不仅实现了便于对外壳进行拆卸对内部组件进行安装以及维护,实现了便于对壳体的外部进行防护防撞,而且实现了便于对手机和相机等移动设备连接电脑充电以及数据传输时进行固定放置;
(1)通过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机箱外壳主体、后盖、前盖和拆装杆,机箱外壳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外部的两端,分别将前盖前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以及后盖后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对应从机箱外壳主体两端内部设置的螺纹连接孔中进行旋出之后,即可将机箱外壳主体的两端进行打开,再通过将机箱外壳主体两侧的侧板拆下后,即可完全打开机箱外壳主体的内部,方便对电脑配件在机箱外壳主体的内部进行安装,同时也方便后期对机箱外壳主体内部配件的维护检修以及清灰;
(2)通过设置有外护架、横连接杆和固定螺杆,将电脑配件安装在机箱外壳主体的内部完成安装之后,可以通过分别在机箱外壳主体外部的两侧,将外护架分别利用两组固定螺杆分别安装固定在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和底端,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外部两侧设置的多组外护架以及横连接杆可以对机箱外壳主体外部的两侧进行防护防撞,并可以减少机箱外壳主体倾倒对机箱外壳主体以及内部组件的损伤;
(3)通过设置有顶罩、防滑垫、预留口和卡槽,机箱外壳主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再将手机以及相机等移动设备通过利用数据线连接机箱进行数据传输或是充电时,可以通过将顶罩分别利用底部两侧两端固定的四组插条对应机箱外壳主体顶端内部的四组卡槽中进行卡入后,即可将顶罩固定放置在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手机等连接数据线后直接放置在顶罩的顶端,设置在顶罩顶端的防滑垫可以对移动设备在放置时起到防滑的作用,同时在顶罩内部设置有多组预留口,不会对机箱外壳主体顶部的散热造成影响,也可以在机箱外壳主体的顶端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杆俯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连接杆俯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罩俯视局部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纹连接孔;2、机箱外壳主体;3、外护架;4、侧板;5、通风孔;6、锁紧杆;7、插条;8、顶罩;9、控制开关组件;10、防滑垫;11、固定架;12、后盖;13、前盖;14、拆装杆;15、横连接杆;16、固定螺杆;17、预留口;1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包括机箱外壳主体2,机箱外壳主体2两侧的两端分别竖向设置有外护架3,机箱外壳主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4,侧板4一侧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5,侧板4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锁紧杆6,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顶罩8,机箱外壳主体2顶部前端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开关组件9,机箱外壳主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架11,机箱外壳主体2的后端设置有后盖12,机箱外壳主体2的前端设置有前盖13;
机箱外壳主体2两端四个拐角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1,前盖13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和后盖12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拆装杆14,拆装杆14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螺纹连接孔1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端,分别将前盖13前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14以及后盖12后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14,对应从机箱外壳主体2两端内部设置的螺纹连接孔1中进行旋出之后,即可将机箱外壳主体2的两端进行打开,再通过将机箱外壳主体2两侧的侧板4拆下后,即可完全打开机箱外壳主体2的内部,对电脑配件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内部进行安装,同时后期也方便对机箱外壳主体2内部的配件进行维护检修以及清灰等作业。
实施例2:外护架3顶端和底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杆16,外护架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杆16与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固定连接,外护架3之间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中间位置处分别焊接固定有横连接杆15,外护架3关于机箱外壳主体2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组;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可以通过分别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侧,将外护架3分别利用两组固定螺杆16分别安装固定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和底端,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两侧设置的多组外护架3以及横连接杆15可以对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侧进行防护防撞,并可以减少机箱外壳主体2倾倒对机箱外壳主体2主体以及内部组件的损伤。
实施例3:顶罩8的顶端固定有防滑垫10,顶罩8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预留口17,顶罩8底部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插条7,机箱外壳主体2顶部两侧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槽18;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机箱外壳主体2使用时,在将手机以及相机等移动设备通过利用数据线连接机箱进行数据传输或是充电时,可以将顶罩8分别利用底部两侧两端固定的四组插条7对应机箱外壳主体2顶端内部的四组卡槽18中进行卡入后,即可将顶罩8固定放置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手机等连接数据线后直接放置在顶罩8的顶端,设置在顶罩8顶端的防滑垫10可以对移动设备在放置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端,分别将前盖13前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14以及后盖12后端四个拐角处设置的拆装杆14,对应从机箱外壳主体2两端内部设置的螺纹连接孔1中进行旋出之后,即可将机箱外壳主体2的两端进行打开,再通过将机箱外壳主体2两侧的侧板4拆下后,即可完全打开机箱外壳主体2的内部,可以对电脑配件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内部进行拆装,将电脑配件安装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内部完成安装之后,可以通过分别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侧,将外护架3分别利用两组固定螺杆16分别安装固定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和底端,通过在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两侧设置的多组外护架3以及横连接杆15可以对机箱外壳主体2外部的两侧进行防护防撞,并能减少机箱外壳主体2倾倒时对机箱外壳主体2主体以及内部组件的损伤,再将手机以及相机等移动设备通过利用数据线连接机箱进行数据传输或是充电时,可以通过将顶罩8分别利用底部两侧两端固定的四组插条7对应机箱外壳主体2顶端内部的四组卡槽18中进行卡入后,即可将顶罩8固定放置在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手机等连接数据线后直接放置在顶罩8的顶端,设置在顶罩8顶端的防滑垫10可以对移动设备在放置时起到防滑的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包括机箱外壳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两侧的两端分别竖向设置有外护架(3),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板(4),所述侧板(4)一侧前端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侧板(4)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锁紧杆(6),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设置有顶罩(8),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顶部前端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开关组件(9),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内部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架(11),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的后端设置有后盖(12),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的前端设置有前盖(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两端四个拐角处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孔(1),所述前盖(13)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和后盖(12)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贯穿设置有拆装杆(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杆(14)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纹连接孔(1)的内部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架(3)顶端和底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螺杆(16),所述外护架(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通过固定螺杆(16)与机箱外壳主体(2)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护架(3)之间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中间位置处分别焊接固定有横连接杆(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架(3)关于机箱外壳主体(2)的垂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8)的顶端固定有防滑垫(10),所述顶罩(8)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预留口(17),所述顶罩(8)底部两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插条(7),所述机箱外壳主体(2)顶部两侧两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槽(18)。
CN202320084543.0U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Active CN219248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4543.0U CN219248301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4543.0U CN219248301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8301U true CN219248301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4543.0U Active CN219248301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8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48301U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改进型外壳
CN11151651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安装结构
CN214959305U (zh) 一种挂壁式逆变器结构备电储能柜
CN213302942U (zh) 一种智能微机型综合保护装置
CN215418997U (zh) 一种智能化电力配电控制装置
CN213151437U (zh) 一种动力配电柜
CN210952888U (zh) 一种配电系统健康状态在线检测装置
CN208615731U (zh) 一种单开门的双枪非车载充电机
CN21352134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直流放电仪
CN212752952U (zh) 一种网关设备用防护装置
CN21667142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电容器的晶闸管开关
CN220139972U (zh) 一种防静电多功能电控柜
CN219695231U (zh) 一种藕合信号测试设备
CN220066494U (zh) 一种设备电路控制用高压柜
CN217884104U (zh) 一种机柜
WO2018227408A1 (zh) 硬盘盒、硬盘单元及电子设备
CN215185319U (zh) 一种具有加固防脱结构的配电控制设备
CN217116731U (zh) 一种光纤激光通信柜
CN216016906U (zh) 一种智能楼宇对讲管理中心机
CN219612420U (zh) 一种免工具更换风扇过滤网结构
CN212810962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直流屏
CN216390216U (zh) 基于tms320f2812 dsp的低压机组控制器
CN220209764U (zh) 一种高压配电设备电力防护组件
CN220509382U (zh) 一种机箱散热器
CN214577655U (zh) 一体式空压机变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