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571U -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0571U
CN216850571U CN202123234722.8U CN202123234722U CN216850571U CN 216850571 U CN216850571 U CN 216850571U CN 202123234722 U CN202123234722 U CN 202123234722U CN 216850571 U CN216850571 U CN 216850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upper cover
cable
body par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47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永炽
郭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47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0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0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0571U/zh
Priority to US17/953,742 priority patent/US2023019820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comprising a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腔的胶壳、具有内腔的金属连接件、导电端子、线缆以及解锁机构。所述导电端子贴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内腔中,所述金属连接件嵌入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线缆连接。所述胶壳包括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一侧的卡扣部,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卡扣部配合并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卡扣部的第一端部向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卡扣部的第二端部向第二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胶壳配合的解锁机构,使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解锁变得方便,不再受空间限制。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受限于当前服务器高速发展的需求,产品小型化已经成为趋势。板端连接器,安装于机箱内的电路板上;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实现信号的传输。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一般会设置一个锁机构将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两者之间的卡扣状态保持住;而该锁机构亦可以解锁,使得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之间的卡扣状态解除。机箱内的产品安装均趋向于密集型,这样导致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插时,针对该锁机构的操作空间较小,不方便解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解锁、结构可靠的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胶壳,所述胶壳包括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一侧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包括与所述本体部相连的支脚以及与所述支脚相连并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扣板,所述本体部设有沿所述对接方向上下贯通的收容腔,所述本体部的底部为对接端且所述本体部的顶部为线缆连接端;
嵌入所述收容腔内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自其底壁向内凹陷设有内腔;
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贴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内腔中;
线缆,所述线缆在所述本体部的顶部上与所述金属连接件连接;
所述卡扣板设有与所述支脚连接的中段部以及自所述中段部的两端分别反向延伸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第一端部配合,所述解锁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端部向靠近所述本体部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端部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第二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解锁机构为拉带,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方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中段部之间,所述拉带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外周的固定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本体部的顶壁设有第一开槽,所述拉带包括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操作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开槽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露出于所述本体部的顶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固定并遮盖于所述本体部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第二开槽,所述拉带包括第一操作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操作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二开槽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露出于所述上盖的顶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解锁机构是遮盖于所述本体部顶部的上盖,所述上盖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收容所述第一端部;所述上盖的顶壁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是方便操作人员滑动所述上盖的第二操作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本体部内设有推动所述上盖复位的弹性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线缆连接器以及对接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对接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对接端子的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外凸出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端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第二端部设有第二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二侧壁,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第二侧壁卡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二,所述第二端部设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内凸伸的卡钩,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卡钩卡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胶壳配合的解锁机构,使所述线缆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解锁变得方便,不再受空间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线缆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进一步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中胶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中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7沿A-A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划圈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除去线缆部分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中金属连接件与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金属连接件与导电端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沿B-B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7沿C-C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对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绝缘本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沿D-D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2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俯视示意图;
图21是图20沿E-E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3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俯视示意图;
图24是图23沿F-F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4的立体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4的上盖被滑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实施例4去除上盖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4中上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9是图25的俯视示意图;
图30是图29沿G-G线剖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图1至图30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线缆连接器100以及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相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0。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为用以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的板端连接器。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用以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即对接方向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以实现数据传输。
请参图1至图18、图19至图21、图22至图24、图24至图3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多个实施例1、2、3、4的具体结构。下面以图1至图18所示的实施例1为主,必要时结合其他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具有收容腔110的胶壳1、具有内腔的金属连接件2、导电端子3、线缆5以及解锁机构。为了描述方便,图1中还标识了与所述对接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5为两组,在图1中的所述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且每一组所述线缆5在图1中的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特别的,所述前后方向还包括自前向后朝向所述线缆5的第一方向以及自后向前背离所述线缆5的第二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反向。
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底壁向内凹陷设有内腔,所述导电端子3贴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所述金属连接件2嵌入于所述收容腔110内并与所述线缆5连接。所述胶壳1包括本体部11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11一侧的卡扣部12,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卡扣部12配合并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卡扣部12的第一端部1221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卡扣部12的第二端部1222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请参图3所示,所述卡扣部12包括与所述本体部11相连的支脚121以及与所述支脚121相连并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扣板122,所述卡扣板122设有与所述支脚121连接的中段部1223以及自所述中段部1223的两端分别反向延伸的所述第一端部1221和所述第二端部1222,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第一端部1221配合,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端部1221向靠近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端部1222向远离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本体部11设有沿所述对接方向上下贯通的收容腔10,所述收容腔10大体呈圆柱形,用以收容大体呈圆柱形的所述金属连接件2。所述本体部11底部为对接端,顶部为线缆连接端。
请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金属连接件2外周壁上设有凹环20,所述收容腔10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凹环20配合卡爪110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1101的数量设为3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1101的数量可以设为1个或大于1个的任何数量,此处不做限制。如此设置,既能在所述对接方向上将所述金属连接件2稳固的限位于所述本体部11中,又能节约耗材,使工艺简单;
所述本体部11具有底壁112,并且所述底壁112能够支撑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底壁,从而使所述金属连接件2能够更稳定的限位于所述本体部11中;
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顶壁左右两侧分别凹陷分别形成第一平面21与第二平面22。
请参图6、图9及图13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为冠簧片,并贴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所述金属连接件2内腔壁的下端设有凸环,为防止所述导电端子3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掉出。
请参图3及图11所示,所述线缆5端部包覆有热缩套51,其芯部52暴露于所述热缩套51外并超声波熔接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第一平面21上。所述本体部11的顶部设有收容所述线缆5的一部分的容置腔,并且所述本体部11的,相对于所述卡扣部12相反位置的一侧开设有能够使所述线缆5通过的通槽。
请参图1所示,所述解锁机构为拉带6,所述第一端部1221自其外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凹陷开设有第一通孔12211,所述第一通孔12211四周围绕有第一侧壁1001、第二侧壁1002、第三侧壁1003以及第四侧壁100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1002在左右方向上的壁厚小于所述第四侧壁1004在左右方向上的壁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1002在左右方向上的壁厚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侧壁在左右方向上的壁厚;
所述第一通孔12211在所述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001和所述中段部1223之间;
所述拉带6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211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1001外周的固定部61,所述固定部6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侧壁1001与第一通孔12211相对应的长度,即与所述第一侧壁1001上与第一通孔12211相对应的位置处被所述固定部61完全包覆,如此设置,避免在拉动拉带6时,所述固定部61在第一侧壁1001上晃动,使得操作更加稳定,同时使所述固定部61具有最大宽度,所述拉带6不容易被拉断,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所述拉带6还包括第一操作部63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61和所述第一操作部63之间的连接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62在左右方向上居中连接于所述第一操作部63的一端,如此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拉动拉带6时,作用于所述拉带6上的力更加均匀,方便解锁且有利于延长拉带6的使用寿命;
所述本体部11的顶壁设有第一开槽111,所述连接部62穿过所述第一开槽111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63露出于所述本体部11的顶壁上。所述拉带6在所述本体部11顶壁上的正投影,不超过所述本体部11顶壁本身的区域,以免所述拉带6对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产生干涉。
请参图5及图14所示,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遮盖于所述本体部11顶部的上盖4,所述上盖4包括基板部401,以及自所述基板部401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的4个卡钩部402,所述本体部11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卡钩部402配合的开槽113,所述卡钩部402与所述开槽113至少设有一对;所述基板部401的一侧设有豁口4011,所述本体部11设有与所述豁口4011相抵接的凸柱114,使得所述上盖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更稳固的限位于所述本体部11上。
请参图15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绝缘本体7以及对接端子8,所述绝缘本体7包括固持所述对接端子8的基部71和自所述基部71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持部72。
所述卡持部7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外凸出设有凸起721,所述凸起721与所述第二端部1222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1222设有第二通孔12221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221下方的第五侧壁1005,所述凸起721能够与所述第五侧壁1005卡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部1222设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内凸伸的卡钩1006,所述凸起721能够与所述卡钩1006卡持;
请参图15所示,所述基部71自其顶壁向下凹陷设有第一端子槽711,自所述第一端子槽711底壁以小于所述第一端子槽711的半径为同心圆,继续向下凹陷并贯穿所述基部71设有第二端子槽712,所述第二端子槽712的内腔壁上设有第一凸块713。
请参图16及图18所示,所述对接端子8自其外周壁向外凸出分别设有第一凸肋81和第二凸肋82。所述第一凸肋81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槽711中,所述第二凸肋82与所述第一凸块713过盈配合;
所述对接端子8还具有接触部83,当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接触端83自所述本体部11及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底部插入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所述接触端83与所述导电端子3接触,以实现数据传输。所述第一凸肋81的上表面抵接于所述底壁112的下表面,进一步在所述对接方向上限位所述凸肋81,使所述接触端83能够更稳定的置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从而使得信号的传输更为稳定。
请参图17所示,所述卡持部72位于所述基部71的一角,所述对接端子8非对称排列于所述基部71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使得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结构更加紧凑。
图19至图21所示的实施例2是对实施例1的变更,除以下特别说明的部分外,其他部分结构均可与前面实施例1中相同或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2中,所述上盖4的顶面设有第二开槽41,详细地,第二开槽41是位于上盖4的基板部401上,所述拉带6的连接部62穿过所述第二开槽41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63露出于所述上盖4的顶面上。如此设置,延伸了所述拉带6连接部62的长度,进一步限制了所述拉带6的位置,使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机构场景下均可捏住所述拉带6进行解锁,可选地,根据上盖4的厚度、卡扣部12的高度或是操作空间的需求,所述第二开槽41能够位于基板部401的侧边、顶边,或是部份在侧边另一部份在顶边。
图22至图24所示的实施例3是对实施例2的变更,除以下特别说明的部分外,其他部分结构均可与前面实施例2中相同或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中,所述拉带6、与所述拉带6配合的卡扣部12以及与所述卡扣部12配合的卡持部72相较于实施例2均转动了一定角度设置使得所述连接部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线缆5的延伸方向呈45°斜向。如此设置,使操作人员在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方便解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线缆4的延伸方向夹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1-3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初始位置,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相对接,当操作人员沿向上或向后或向后45°斜向拉动拉带6时,所述固定部61带动包覆于其内的第一侧壁1001向靠近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五侧壁1005或所述卡钩1006向远离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五侧壁1005或所述卡钩1006与所述凸起721分离,完成解锁。
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1的变更,请参图25至图30所示,所述解锁机构不再是如实施例1的拉带6;而是结构变化了的所述上盖4。所述上盖4自其基板部401底壁向其顶壁凹陷设有开口42,所述开口42收容所述第一端部1221;自所述上盖4顶壁向上凸出设有若干凸条,所述若干凸条是方便操作人员滑动所述上盖4的第二操作部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42也可以设为凹槽,所述第二操作部43也可以设为自所述上盖4顶壁向下凹陷的凹块。特别地,实施例4中的所述上盖4还包括自所述基板部401底壁向下凸出设有第二凸块44,所述本体部11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44抵接的弹性梁13。
实施例4的工作原理是:当操作人员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上盖4时,所述第一端部1221在开口42的带动下向靠近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端部1222向远离所述本体部11的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完成解锁。此时,所述弹性梁13在所述上盖4的拉力作用下,顶部向所述第一方向弯曲,当操作人员松开所述上盖4时,所述弹性梁13能够推动所述上盖4复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胶壳1配合的解锁机构,使所述线缆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之间的解锁变得方便,解锁过程中人员在线缆连接器100的上方操作拉带6或上盖4,不再受空间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100),包括:
胶壳(1),所述胶壳(1)包括本体部(11)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11)一侧的卡扣部(12),所述卡扣部(12)包括与所述本体部(11)相连的支脚(121)以及与所述支脚(121)相连并沿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扣板(122),所述本体部(11)设有沿所述对接方向上下贯通的收容腔(110),所述本体部(11)的底部为对接端且所述本体部(11)的顶部为线缆连接端;
嵌入所述收容腔(110)内的金属连接件(2),所述金属连接件(2)自其底壁向内凹陷设有内腔;
导电端子(3),所述导电端子(3)贴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内腔中;
线缆(5),所述线缆(5)在所述本体部(11)的顶部上与所述金属连接件(2)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板(122)设有与所述支脚(121)连接的中段部(1223)以及自所述中段部(1223)的两端分别反向延伸的第一端部(1221)和第二端部(1222);
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与所述第一端部(1221)配合,所述解锁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端部(1221)向靠近所述本体部(11)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端部(1222)向远离所述本体部(11)的第二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为拉带(6),所述第一端部(1221)设有第一通孔(12211)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211)上方的第一侧壁(1001),所述第一通孔(12211)在所述对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001)和所述中段部(1223)之间,所述拉带(6)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2211)并包覆在所述第一侧壁(1001)外周的固定部(6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1)的顶壁设有第一开槽(111),所述拉带(6)包括第一操作部(63)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61)和所述第一操作部(63)之间的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穿过所述第一开槽(111)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63)露出于所述本体部(11)的顶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4),所述上盖(4)固定并遮盖于所述本体部(11)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的顶面设有第二开槽(41),所述拉带(6)包括第一操作部(63)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部(61)和所述第一操作部(63)之间的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穿过所述第二开槽(41)后使得所述第一操作部(63)露出于所述上盖(4)的顶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是遮盖于所述本体部(11)顶部的上盖(4),所述上盖(4)设有开口(42),所述开口(42)收容所述第一端部(1221);所述上盖(4)的顶壁设有凸条,所述凸条是方便操作人员滑动所述上盖(4)的第二操作部(4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1)内设有推动所述上盖(4)复位的弹性梁(13)。
8.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100);以及
对接连接器(2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绝缘本体(7)以及对接端子(8),所述绝缘本体(7)包括固持所述对接端子(8)的基部(71)和自所述基部(71)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的卡持部(72);
所述卡持部(7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外凸出设有凸起(721),所述凸起(721)与所述第二端部(1222)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1222)设有第二通孔(12221)和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221)下方的第五侧壁(1005),所述凸起(721)能够与所述第五侧壁(1005)卡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1222)设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内凸伸的卡钩(1006),所述凸起(721)能够与所述卡钩(1006)卡持。
CN202123234722.8U 2021-12-20 2021-12-20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6850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4722.8U CN216850571U (zh) 2021-12-20 2021-12-20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US17/953,742 US20230198204A1 (en) 2021-12-20 2022-09-27 Cable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unlocking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4722.8U CN216850571U (zh) 2021-12-20 2021-12-20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0571U true CN216850571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4722.8U Active CN216850571U (zh) 2021-12-20 2021-12-20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8204A1 (zh)
CN (1) CN21685057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8204A1 (en)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9649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4004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M605564U (zh) 連接器及電連接裝置
CN111384636A (zh) 一种电插塞连接器及其上的卡线装置
US71826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437576A (zh)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6988908B2 (en)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ressing device
CN210007015U (zh) 电连接器
TW202224284A (zh) 拉帶連接器及其組件
CN216850571U (zh) 线缆连接器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3851896A (zh) 电连接器以及其适配和解适配的方法
CN216413414U (zh) 拉带连接器及拉带连接器组件
CN212257885U (zh) 连接器及电连接装置
US7967608B2 (en) Elel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board lock
JPH10294157A (ja) 携帯電話の中継コネクタ構造
CN215184820U (zh) 拉带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8887705U (zh) 电连接装置
KR100566493B1 (ko) 전기접속용 커넥터의 셔터구조
CN212571419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3093492U (zh) 电连接器
JPH11195456A (ja) ロック機構付コネクタ
CN215528065U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3276314B2 (ja) コネクタの嵌脱構造
CN213338112U (zh) 一种光缆连接装置及配线盒
JP3333934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付シールド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