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5049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50495U
CN216850495U CN202123288886.9U CN202123288886U CN216850495U CN 216850495 U CN216850495 U CN 216850495U CN 202123288886 U CN202123288886 U CN 202123288886U CN 216850495 U CN216850495 U CN 21685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hell
metal casing
plates
electrical connector
fram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88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耀
吴祝平
方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88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5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5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5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内侧绝缘本体、收容于内侧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安装于内侧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以及套设于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上的外侧绝缘套,第一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框口,第二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插接框口,第二插接框口的朝向与第一插接框口的朝向相互垂直,且第二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壳体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直接焊接在一起,省去了开发衔接铁壳的麻烦,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也使得整个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化,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而且两个金属壳体直接焊接的方式相比于用衔接铁壳衔接的方式来说更加牢固可靠。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电连接器来说,其是各类电子产品内中不可或缺的元件,也被广泛应用在车用领域,其主要是用于承担不同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功能,以传递电信号,对于常规的电连接器来说,其通常只具备一种插接口,只有与该插接口匹配的电连接器才能与它实现插接,当需要插接不同电连接器时,需利用一转接头电连接器来实现,这类转接头电连接器同时具有两个插接口,分别用来与不同插接口的电连接器进行连接,从而在两个不同插接口的电连接器之间建立桥接,以常见的USB转接头电连接器为例,其两个插接头的插接口形状不同,一个插接头的插接口可以是USB Type C型,另一个插接头的插接口可以是USB Type A型,用来在不同USB接口之间进行转接,但是,现有的USB转接头电连接器通常都采用一额外的衔接铁壳来连接两个不同插接头的铁壳,利用衔接铁壳同时与两个插接头的铁壳进行焊接固定,提升整个转接头的整体强度,这种方式增加了制程工艺,需要单独为衔接铁壳开发模具,也需要增加衔接铁壳的安装操作,增加了制造成本及制造工艺的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制程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内侧绝缘本体、收容于内侧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安装于内侧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上的外侧绝缘套,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框口,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插接框口,所述第二插接框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插接框口的朝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弯折延伸的衔接板和延伸板,所述衔接板与所述延伸板焊接至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且衔接板与延伸板的内侧形成一包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绝缘本体呈L型,其包括一水平延伸的第一本体及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配合连接并共同收容于所述包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金属壳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对呈C型的侧壁,所述衔接板焊接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上,而所述延伸板焊接于所述一对呈C型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板设有一向外翻折的末端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壳体部分埋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套内,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完全埋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套内并使所述第二插接框口暴露于所述外侧绝缘套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侧板及一对呈C型的端板,所述侧板与端板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侧板及端板共同围成一第二腔体及一第二插接框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直接焊接在一起,省去了开发衔接铁壳的麻烦,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也使得整个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化,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而且两个金属壳体直接焊接的方式相比于用衔接铁壳衔接的方式来说更加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去除绝缘套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内侧绝缘本体10、收容于内侧绝缘本体10内的端子20、安装于所述内侧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一金属壳体30和第二金属壳体40、以及包裹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和第二金属壳体40上的外侧绝缘套50,所述内侧绝缘本体10用于固定所述端子20,所述端子20则分别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用于从两个方向上与两个不同的电连接器进行插接,而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和第二金属壳体40则用于起到保护和信号屏蔽的作用,且两者之间相互焊接以实现彼此稳定可靠的连接关系,所述外侧绝缘套50则包裹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和第二金属壳体40外围,使两者结合成一整体。
所述内侧绝缘本体10呈L型,其包括一水平延伸的第一本体11及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本体12,其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与第二金属壳体40对应,其中,所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相互组装成一体,且第一本体11设有一第一基部13及一第一对接部14,第二本体12设有一第二基部15及一第二对接部16,所述第一基部13与第二基部15相互组装结合,所述第一对接部14和第二对接部16则分别朝向不同的对接方向,用于对接所述两个不同的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内侧设有若干端子20,所述第二对接部16呈平板状,其正反两面分布有所述若干端子20。
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设有一顶壁31、一底壁32及一对呈C型的侧壁33,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一体相连,其通过一体冲压成型,且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之间形成有一第一腔体34及一第一插接框口35,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对接部14,使得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包裹在所述第一对接部14的四周表面,起到保护及信号屏蔽的作用。
所述第二金属壳体40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侧板41及一对呈C型的端板42,所述侧板41与端板42一体冲压成型,且侧板41和端板42之间形成有一第二腔体43及一第二插接框口44,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对接部16,使得所述第二金属壳体40包裹在所述第二对接部16的四周外围,起到保护及信号屏蔽的作用。所述第二插接框口44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插接框口35的朝向相互垂直,用于从两个方向上插接两个不同的电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板41的底部设有一对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弯折延伸的衔接板45,所述端板42的底部设有一对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弯折延伸的延伸板46,所述衔接板45和所述延伸板46的内侧形成一包容腔47,用于将所述第一基部13及第二基部15包裹其在内侧,使得所述衔接板45和所述延伸板46从四个方向上(上下左右)对所述第一基部13、第二基部15进行遮挡覆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衔接板45和所述延伸板46的末端还分别搭接至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的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上,并且通过点焊工艺焊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二金属壳体40与第一金属壳体30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且为了便于第一金属壳体30能顺利插入所述包容腔47内,所述延伸板46还设有一向外翻折的末端边缘48。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替代实施例中,所述衔接板45和延伸板46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0上,然后焊接至第二金属壳体40上,也能实现相同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外侧绝缘套50包裹在所述第二金属壳体40的外围,并使得所述第二金属壳体40完全埋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套50的内部,但保持其第二插接框口44暴露于外侧绝缘套50的一端,所述外侧绝缘套50还包裹了部分第一金属壳体30,但第一金属壳体30并未完全被外侧绝缘套50包裹,第一金属壳体30的第一插接框口35仍然凸伸出所述外侧绝缘套50,以便于其能插接至电脑、手机等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金属壳体30和第二金属壳体40直接焊接在一起,省去了开发衔接铁壳的麻烦,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也使得整个装配工艺更加简单化,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而且两个金属壳体直接焊接的方式相比于用衔接铁壳衔接的方式来说更加牢固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内侧绝缘本体、收容于内侧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安装于内侧绝缘本体上的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上的外侧绝缘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框口,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一端设有一第二插接框口,所述第二插接框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插接框口的朝向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焊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另一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弯折延伸的衔接板和延伸板,所述衔接板与所述延伸板焊接至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且衔接板与延伸板的内侧形成一包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绝缘本体呈L型,其包括一水平延伸的第一本体及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基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一第二基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配合连接并共同收容于所述包容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和第二金属壳体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一金属壳体设有一顶壁、一底壁及一对呈C型的侧壁,所述衔接板焊接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上,而所述延伸板焊接于所述一对呈C型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设有一向外翻折的末端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部分埋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套内,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完全埋设于所述外侧绝缘套内并使所述第二插接框口暴露于所述外侧绝缘套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设有一对相互平行的侧板及一对呈C型的端板,所述侧板与端板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侧板及端板共同围成一第二腔体及一第二插接框口。
CN202123288886.9U 2021-12-25 2021-12-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685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8886.9U CN216850495U (zh) 2021-12-25 2021-12-2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8886.9U CN216850495U (zh) 2021-12-25 2021-12-2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50495U true CN216850495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8886.9U Active CN216850495U (zh) 2021-12-25 2021-12-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5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484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752901A (zh) 插座连接器及移动设备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4478259U (zh) 电连接器
CN202550175U (zh) Usb连接器
CN211789703U (zh) 板对板插头
CN216850495U (zh) 电连接器
CN111146637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1146652A (zh) 板对板插头
CN2032509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3959244U (zh) 电连接件模组
CN211929826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9844104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6U (zh) 电连接器
CN216850405U (zh) 一种电连接器转接装置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212571485U (zh) 电连接器
CN216289314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和射频连接器组件
CN212725712U (zh) 电连接器
CN215451834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6773711U (zh) 屏蔽罩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4313691U (zh) 电连接器
CN216698927U (zh) 一种端子接脚、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0196635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2934901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