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1803U -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1803U
CN216841803U CN202220267218.3U CN202220267218U CN216841803U CN 216841803 U CN216841803 U CN 216841803U CN 202220267218 U CN202220267218 U CN 202220267218U CN 216841803 U CN216841803 U CN 216841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r water
drainage device
wastewater
water
was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672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王逸
聂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672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1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1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1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收集二衬段隧道清水的清水排水装置和用于收集掌子面与初支段废水的中心废水排水装置,该清水排水装置起始端设有拦水墙,该清水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和若干梯级清水集水坑,若干该清水集水坑通过该集水沟依次串联,该清水集水坑内设有用于向下一梯级清水集水坑泵水的清水提水泵,该中心废水排水装置包括若干梯级废水集水坑和废水提水泵,该清水集水坑与该废水集水坑内均设有电子浮球阀,该电子浮球阀连接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该清水提水泵、该废水提水泵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提升泵的自动启停,能够提高反坡排水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废水的主要来源是隧道施工期间排出的受污染的地下水,包括施工作业面(掌子面)和隧道衬砌后的盲管(包含横向盲管与纵向盲管)所收集的两部分地下水,其余施工作业流程如钻孔和爆破、喷射和注浆等工序所产生的废水量较少。此外,掌子面附近的地下涌水(原为清水)经掌子面附近涌出并遇到岩粉、岩屑、水泥浆等后才变为废水,是施工废水的主要来源;而隧道二衬段的盲管所收集的水多为清水,也是施工废水的重要来源。
现有已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双线铁路横洞的隧道施工废水的清污分流方法”、公开号为CN10976385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在隧道的两侧分分别设置废水沟和清水排水沟,分别独立收集掌子面及初支段的施工废水和二衬段的清水,实现掌子面及初支段的施工废水与二衬段的清水的清污分质分流。在隧道反坡施工段的掌子面设集水坑和移动提升泵站,将施工废水提升至正洞与横洞交叉里程处的废水排水沟,并重力自流排出洞外;在反坡段的施工废水的水量过大或所需提升扬程过大时,沿途利用拟设综合洞室处设若干废水中间水池和中继泵站,将废水移动提升泵站的废水逐级提升至消能设施,再排出洞外。
但是,上述专利采用的提升泵需人工启动或关停,效率低,且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其针对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而设计,能够实现提升泵的自动启停,能够提高反坡排水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收集二衬段隧道清水的清水排水装置和用于收集掌子面与初支段废水的中心废水排水装置,该清水排水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二衬段隧道的两侧,该中心废水排水装置位于两个该清水排水装置之间,该清水排水装置起始端设有拦水墙,该清水排水装置包括清水排水管和若干梯级清水集水坑,该清水集水坑内设有用于向下一梯级清水集水坑泵水的清水提水泵,相邻两个清水集水坑的清水提水泵通过该清水排水管串联,该中心废水排水装置包括若干梯级废水集水坑和废水提水泵,在相邻两个梯级废水集水坑之间,上一梯级废水集水坑通过该废水提水泵泵水至下一梯级废水集水坑,该清水集水坑与该废水集水坑内均设有电子浮球阀,该电子浮球阀连接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该清水提水泵、该废水提水泵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集水坑内设有拦阻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拦阻网分隔所述废水集水坑为积石区和泵水区,该积石区内设有钢筋网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衬段隧道设有横向盲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拦水墙为砂浆混凝土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外设有用于废水沉淀的沉淀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浮球阀包括一级电子浮球阀和二级电子浮球阀,该一级电子浮球阀位于该二级电子浮球阀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废水集水坑与清水集水坑内设置电子浮球阀,利用控制器和电子浮球阀实现废水提水泵、清水提水泵的智能控制,使废水提水泵与清水提水泵能自动启停,提高了反坡排水效率,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水集水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掌子面,12-初支段,13-二衬段,14-反坡段,15-顺坡段,2-清水排水装置,21-清水排水管,22-清水集水坑,221-一级清水集水坑,23-清水提水泵,3-中心废水排水装置,31-废水提水泵,32-废水集水坑,321-拦阻网,322-积石区,323-泵水区,324-一级废水集水坑,325-钢筋网兜,4-电子浮球阀,5-挡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配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其包括用于收集二衬段13隧道清水的清水排水装置2和用于收集掌子面11与初支段12废水的中心废水排水装置3。
清水排水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二衬段13隧道的两侧,清水排水装置2起始端设有拦水墙,清水排水装置2包括清水排水管21和若干清水集水坑22,清水集水坑22沿隧道反坡段14呈梯级分布,设高度最低的第一个清水集水坑22为一级清水集水坑221,比一级清水集水坑221的位置高一档位的是二级清水集水坑22,如此往高处梯级分布。一级清水集水坑221设在最靠近初支段12的二衬段13,而且在初支段12与二衬段13之间设置临时的拦水墙,避免废水与清水混合,避免废水污染清水,拦水墙可以采用砂浆混凝土墙。为了实现二衬段13隧道的清水收集,在二衬段13隧道设有横向盲管,利用横向盲管将二衬段13围岩的清水引导清水集水坑22中,每个清水集水坑22内设有清水提水泵23,相邻两个清水集水坑22中的清水提水泵23通过清水排水管21串联,清水提水泵23将本级清水集水坑22的清水泵送到向下一梯级清水集水坑22中。
中心废水排水装置3位于两个清水排水装置2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废水排水装置3设置在隧道的中间。中心废水排水装置3包括废水集水坑32和废水提水泵31,废水集水坑32沿隧道反坡段14呈梯级分布,设高度最低的第一个废水集水坑32为一级废水集水坑324,该一级废水集水坑324靠近掌子面11,比一级废水集水坑324的位置高一档位的是二级废水集水坑32,如此往高处梯级分布。在每个废水集水坑32内安装有废水提水泵31,在相邻两个梯级废水集水坑32之间,低一级的废水集水坑32通过废水提水泵31将废水泵送至高一级的废水集水坑32。
因废水中可能含有土块或石块,为了避免土块或石块被吸入废水提水泵31,而使废水提水泵31损坏,在废水集水坑32内设有拦阻网321,利用拦阻网321拦截土块或石块,拦阻网321可以采用钢筋焊接制成的钢筋网,或者采用其他的网状结构,拦阻网321将废水集水坑32分隔为积石区322和泵水区323,为了便于清理拦截下来的土块或石块,积石区322内放有钢筋网兜325,施工人员可以定期利用起重设备将钢筋网兜325吊出废水集水坑32,以便快速完成土块或石块的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清水集水坑22与废水集水坑32内均设有电子浮球阀4,电子浮球阀4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清水提水泵23、废水提水泵31电连接,以废水集水坑32为例进行说明,当废水集水坑32内的水位低于电子浮球阀4时,控制器控制废水提水泵31关停,此时废水停止抽排,当废水集水坑32内的水位触及或高于电子浮球阀4时,控制器控制废水提水泵31开启,此时废水开始抽排。利用控制器进而电子浮球阀4实现废水抽排、清水抽排的智能化,避免废水提水泵31、清水提水泵23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以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隧道外设有用于废水沉淀的沉淀池,隧道排出的废水先经过沉淀池的沉淀再排放,避免废水直排。需要说明的是,废水处理还可以增加过滤装置等设施。
本实施例在废水集水坑32与清水集水坑22内设置电子浮球阀4,利用控制器和电子浮球阀4实现废水提水泵31、清水提水泵23的智能控制,使废水提水泵31与清水提水泵23能自动启停,提高了反坡排水效率,能够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收集二衬段隧道清水的清水排水装置和用于收集掌子面与初支段废水的中心废水排水装置,该清水排水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二衬段隧道的两侧,该中心废水排水装置位于两个该清水排水装置之间,该清水排水装置起始端设有拦水墙,其特征在于,
该清水排水装置包括清水排水管和若干梯级清水集水坑,该清水集水坑内设有用于向下一梯级清水集水坑泵水的清水提水泵,相邻两个清水集水坑的清水提水泵通过该清水排水管串联,
该中心废水排水装置包括若干梯级废水集水坑和废水提水泵,在相邻两个梯级废水集水坑之间,上一梯级废水集水坑通过该废水提水泵泵水至下一梯级废水集水坑,
该清水集水坑与该废水集水坑内均设有电子浮球阀,该电子浮球阀连接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该清水提水泵、该废水提水泵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集水坑内设有拦阻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阻网分隔所述废水集水坑为积石区和泵水区,该积石区内设有钢筋网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衬段隧道设有横向盲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水墙为砂浆混凝土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外设有用于废水沉淀的沉淀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坡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浮球阀包括一级电子浮球阀和二级电子浮球阀,该一级电子浮球阀位于该二级电子浮球阀的下方。
CN202220267218.3U 2022-02-09 2022-02-09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Active CN216841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7218.3U CN216841803U (zh) 2022-02-09 2022-02-09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67218.3U CN216841803U (zh) 2022-02-09 2022-02-09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1803U true CN21684180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9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67218.3U Active CN216841803U (zh) 2022-02-09 2022-02-09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1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347B (zh) 一种深基坑内盲沟和集水井排水施工方法
KR100932091B1 (ko) 방조제 내의 간척지 조성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시설 구조
CN109611148B (zh) 一种单线铁路横洞的隧道施工废水的清污分流方法
CN111519734B (zh) 一种河道暗涵涵内淤泥清淤方法
CN202247920U (zh) 一种深基坑内盲沟和集水井排水施工结构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09741880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
CN109763859B (zh) 一种双线铁路横洞的隧道施工废水的清污分流方法
CN111878162B (zh) 一种矿山井下泄漏充填砂浆储存设施的清淤排污方法
CN216841803U (zh) 特长深埋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装置
CN106545343B (zh) 一种暗挖地下管廊和蓄井的施工方法
CN210737511U (zh) 塔式地下水压力回灌设备
CN210509282U (zh) 一种反坡隧道施工排水系统
CN104328836B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CN216240796U (zh)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3038444U (zh) 一种可供河道暗涵涵内淤泥筛分的临时装置
KR101081511B1 (ko) 굴착식 매립장
CN107218080B (zh) 深长距离富水隧道地下水多级过滤排泄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043404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8233688U (zh) 一种灰渣回填露天矿坑的渗滤液收集系统
CN213979211U (zh) 用于雨水排涝泵站的前池排水结构
CN204225257U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
CN212641492U (zh) 基坑水泥分离箱
CN114109395B (zh)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方法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47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area a and B, 8th floor, Sichuan Expressway Building, No.90, West 1st section of 2nd Ring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