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7353U -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7353U
CN216837353U CN202220170923.1U CN202220170923U CN216837353U CN 216837353 U CN216837353 U CN 216837353U CN 202220170923 U CN202220170923 U CN 202220170923U CN 216837353 U CN216837353 U CN 216837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water
overflow weir
water inlet
work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70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红科
佟镇
李艳菊
马莉
孔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Wat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Wat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nan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70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7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7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7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包括工作区和事故区,事故区与工作区通过单向透水墙隔开,单向透水墙上设置闸板阀;工作区分为进水区、混合区和出水区,进水区内的进水管从底部进水,进水区与混合区之间设置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第二溢流堰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的高度。其有益效果是:工作区内设置容积较小,满足平峰时污水流量需求,水流通过工作区内廊道前进,通过折板设计,改变水流流速和流向,流速较高,在不设置搅拌设备或配水穿孔管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沉淀;溢流堰可对进水进行补充充氧,也可与初始部分的进水进行充分混合。事故区内的污水可通过单向透水墙再渗透入工作区内,保证工作区内的水量能均匀进入生化池内。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使构筑物能正常工作,不受废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影响,需在污水处理设施之前设置调节池。调节池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调节均衡水质;二是调节均衡水量,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工艺;三是调节池设置时间一般较长,事故时可起缓冲作用。
传统的调节池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长,长时间运行后为防止事故池内有机物沉降,一般会在调节池内设置搅拌设备或是穿孔管搅拌污水,以防有机物沉淀,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能量浪费。调节池一般设置成正方形或是矩形池,池内污水不能充分进行混合,部分污水易形成短流,混合不充分,影响构筑物的后续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污水混合充分、具有自搅拌功能的新型水量调节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水量调节池,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包括工作区和事故区,所述事故区与所述工作区通过单向透水墙隔开,所述单向透水墙上设置闸板阀;所述工作区分为进水区、混合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从底部进水,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混合区之间设置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溢流堰延伸设置,将混合区分割为狭长转折的内廊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流堰为斜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单向透水墙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置两个闸板阀。
优选地,所述进水区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区与出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水量调节池,其中工作区功能分为进水、混合和出水区,工作区内设置容积较小,满足平峰时污水流量需求,水流通过工作区内廊道前进,通过折板设计,改变水流流速和流向,流速较高,在不设置搅拌设备或配水穿孔管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沉淀;其中进水区内进水管从底部进水后,用上升水流流速对污水进行充分搅动,以防污水中有机物在进水区进行沉淀;进水区与混合区位置设置的第一溢流堰为斜板设置,同一时间通过的水流水质不同,能起到混合水质作用,且第一溢流堰跌水的设置也便于大气中的氧气能及时补充到进水中,对进水起到一定的复氧作用,使得调节池内水不会产生厌氧,产生异味;进水区中第二溢流堰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可通过第二溢流堰溢流进混合区中部,对进水进行补充充氧,也可与初始部分的进水进行充分混合。
事故区与所述工作区完全分隔开,其中事故区的墙体设置采用单向透水墙设计,墙体上设置两个闸板阀。当流量达到峰值流量时,闸板阀开启,工作区内的污水会自流进入事故区内,待峰值流量过后,事故区内的污水可通过单向透水墙再渗透入工作区内,无需安装提升泵进行提升,这样完全可以保证工作区内的水量能均匀进入生化池内,不会对后续生化池产生冲击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量调节池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水量调节池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区;2、混合区;3、出水区;4、第一溢流堰;5、第二溢流堰;6、事故区;7、闸板阀;8、单向透水墙;9、进水管;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包括工作区和事故区6,事故区6与工作区通过单向透水墙8隔开,单向透水墙8上设置闸板阀7;事故区6与工作区完全分隔开,其中事故区6的墙体设置采用单向透水墙8设计,墙体上设置两个闸板阀7。当流量达到峰值流量时,闸板阀7开启,工作区内的污水会自流进入事故区6内,待峰值流量过后,事故区6内的污水可通过单向透水墙8再渗透入工作区内,无需安装提升泵进行提升,这样完全可以保证工作区内的水量能均匀进入生化池内,不会对后续生化池产生冲击负荷。工作区分为进水区1、混合区2和出水区3,进水区1与进水管9连接,出水区3与出水管10连接,进水区1内的进水管9从底部进水,进水区1与混合区2之间设置第一溢流堰4和第二溢流堰5,第二溢流堰5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4的高度。参见图1,第二溢流堰5延伸设置,将混合区2分割为狭长转折的内廊道,使得污水混合充分。第一溢流堰4为斜板结构。其中工作区功能分为进水、混合和出水区3,工作区内设置容积较小,满足平峰时污水流量需求,水流通过工作区内廊道前进,通过折板设计,改变水流流速和流向,流速较高,在不设置搅拌设备或配水穿孔管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沉淀;其中进水区1内进水管9从底部进水后,用上升水流流速对污水进行充分搅动,以防污水中有机物在进水区1进行沉淀;进水区1与混合区2位置设置的第一溢流堰4为斜板设置,同一时间通过的水流水质不同,能起到混合水质作用,且第一溢流堰4跌水的设置也便于大气中的氧气能及时补充到进水中,对进水起到一定的复氧作用,使得调节池内水不会产生厌氧,产生异味;进水区1中第二溢流堰5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4,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可通过第二溢流堰5溢流进混合区2中部,对进水进行补充充氧,也可与初始部分的进水进行充分混合。
具体地,单向透水墙8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置两个闸板阀7。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包括工作区和事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区与所述工作区通过单向透水墙隔开,所述单向透水墙上设置闸板阀;所述工作区分为进水区、混合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内的进水管从底部进水,所述进水区与所述混合区之间设置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二溢流堰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溢流堰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堰延伸设置,将混合区分割为狭长转折的内廊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堰为斜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透水墙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设置两个闸板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与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区与出水管连接。
CN202220170923.1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Active CN216837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0923.1U CN216837353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70923.1U CN216837353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7353U true CN21683735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70923.1U Active CN216837353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7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5947B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7459213A (zh) 一种圆筒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0304722A (zh) 一种气提内循环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03392986U (zh) V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210457859U (zh) 一种污水厂
CN106865905A (zh) 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6837353U (zh) 一种新型水量调节池
CN103420483B (zh) 一种批序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5973977U (zh) 一种ibr生物水处理装置
CN209338214U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9210478U (zh) 一种组装式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4111421U (zh)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CN203392987U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10627178A (zh) 一种优质絮凝反应池
CN206089192U (zh) 一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装置
CN113461157B (zh) 一种活性污泥导流筒、导流机构及污水处理强化装置
CN206109169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水解酸化系统
CN213865533U (zh) 一种浓缩池澄清区水质观测装置
CN209507895U (zh) 一种生化污水处理池
CN211813676U (zh) 一种新型aao工艺一体化设备
CN203402960U (zh) 一种污水水解酸化与水质水量调节一体化装置
CN106892538A (zh) 木薯酒精废水的生化物化组合处理工艺
CN105668779B (zh) 一种循环式充氧生化器
CN108928920B (zh) 一种兼顾污染物减排、调蓄调质和反硝化功能的综合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