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1421U -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1421U
CN204111421U CN201420606506.2U CN201420606506U CN204111421U CN 204111421 U CN204111421 U CN 204111421U CN 201420606506 U CN201420606506 U CN 201420606506U CN 204111421 U CN204111421 U CN 204111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aerobic
internal passages
anoxic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065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奠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nghe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6065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1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1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14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所述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设有入水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环形连通。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小、出水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A/O(Anoxic/Oxic),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缺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尽管传统的A/O工艺在工程应用方面比较成熟,但是也存在某些问题:如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大;传统的A/O工艺设计出的“缺氧段”池子内会形成完全混合的情况,形成短流,使污水的反硝化作用不够彻底,影响出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小、出水效果佳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设有入水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
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环形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部为好氧池,所述好氧池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缺氧池形成内部通道;
所述二沉部为竖流沉淀池,所述竖流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好氧池形成内部通道,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及竖流沉淀池依次呈环形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侧壁、好氧池的侧壁及竖流沉淀池的侧壁均为圆形,使得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呈圆环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外壁、好氧池的外壁及竖流沉淀池的外壁为同心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具有朝向所述好氧池的出口,所述缺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好氧池;
所述缺氧池的入水口与缺氧池的出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氧池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向好氧池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上设有用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流沉淀池的内壁的顶部边缘具有横向的凸出边,该凸出边的端部具有朝向竖流沉淀池顶部的弯折边,所述凸出边、弯折边及竖流沉淀池的内壁构成凹槽;
所述竖流沉淀池的出水口开口于所述凸出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具有朝向所述竖流沉淀池的出口,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竖流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是由缺氧池,好氧池和竖流沉淀池由外至内依次分布而成,尤其是构成三个同心圆组成的一体化反应器,从外到内的圆形池子分别是:缺氧池,好氧池和竖流沉淀池。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最外层的缺氧池,依靠提升泵出水口的水流冲力,使最外层的水流流动,形成循环,类似于氧化沟的效果。这样既避免了污水发生短流的情况,又利用提升泵而节省了传统工艺和氧化沟的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
在外层水流的末端,最优地设置了一个活动堰板,污水通过堰板就进入第二层的好氧池,好氧池具有填料层,在填料层上形成生物膜(附着有活性污泥),提高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效率。污水在第二层(好氧池)也形成推流式循环,可提高好氧池的耐冲击负荷。
沉淀槽设在第二层好氧池一侧,混合液从两侧及底部流过,沉淀槽一端设进水口,部分混合液由此导入进入中间的竖流沉淀池进一步地进入竖流沉淀池,混合液经沉淀后即可达标排放。
在好氧池内的曝气装置能增加混合液中的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的圆形构造,提高了对土地面积的利用率,使占地面积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2、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A-A剖面图及B-B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工作时水流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缺氧池;12、缺氧池入水口;14、缺氧进水布水堰;16、缺氧出水布水堰;20、好氧池;22、好氧进水布水堰;30、竖流沉淀池;32、竖流沉淀池出水口;40、竖流沉淀池出水布水堰;42、竖流沉淀池出水管;44、竖流沉淀池进水管;50、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2、船形沉淀槽进水布水堰;54、船形沉淀槽出水布水堰;60、曝气装置;70、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80、软性填料;90、过水孔;92、挡水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参见图1-图5,包括缺氧池10、好氧池20及竖流沉淀池30,所述竖流沉淀池30为竖流沉淀池,所述缺氧池10设有入水口,所述竖流沉淀池30具有竖流沉淀池出水口32;所述缺氧池入水口12处设有用于提升污水至所述所述缺氧池10的提升泵,所述缺氧池内的底部具有过水孔90。
所述好氧池20内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为软性填料80,所述填料层90上设有用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所述好氧池20设置于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使得所述缺氧池10形成内部通道;
所述竖流沉淀池30设置于所述好氧池20的内部,使得所述好氧池20形成内部通道,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通道及好氧池20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池10的内部通道、好氧池20的内部通道及竖流沉淀池30依次呈环形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氧池10的侧壁、好氧池20的侧壁及竖流沉淀池30的侧壁均为圆环形,且所述缺氧池10的外壁、好氧池20的外壁及竖流沉淀池30的外壁为同心圆。
所述缺氧池10具有朝向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好氧池20,所述缺氧池入水口12处设有缺氧进水布水堰14;所述缺氧池10的朝向好氧池20的出口处设有缺氧出水布水堰16;所述缺氧池入水口12与缺氧池10的出口位于所述缺氧池10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氧池10半径,也即所述缺氧池入水口12绕经所述缺氧池10一周后再回到所述缺氧池入水口12处,进一步地设有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该设计能够使得进入所述缺氧池10的污水能够绕着所述缺氧池10一周后,进入所述好氧池20内,形成循环圆周流动,减少冲击力。所述缺氧池10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10向好氧池20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22。
所述好氧池20内还设有曝气装置60;所述曝气装置60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装置60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20的底部。所述好氧池20具有朝向所述竖流沉淀池的出口,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竖流沉淀池30,所述好氧池20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沉淀的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朝向好氧池20的一侧具有船形沉淀槽进水布水堰52,船形沉淀槽斜管填料50朝向竖流沉淀池20的一侧具有船形沉淀槽出水布水堰54,参见图4,所述竖流沉淀池30的内壁的放大图。
进一步地,所述竖流沉淀池30内还设有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的内部具有挡水反射板92;所述竖流沉淀池30连通于所述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具有竖流沉淀池出水布水堰40,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还具有用于排水的竖流沉淀池出水管42及用于好氧池20中的水进入竖流沉淀池30的竖流沉淀池进水管44;竖流沉淀池出水管42连通于所述竖流沉淀池出水口32,竖流沉淀池30的内部位于竖流沉淀池中心导流桶70下方的位置具有挡水反射板92。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在使用时,用生活污水作为原水,水流的方向参见图5所示,本实验原水采用的生活污水,其CODcr为150~600mg/L、SS为100~400mg/L、碱度平均为350mg/L(以CaCO3计),pH值为6.5~7.5,经过试验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在温度为10~30℃、停留时间为8h的情况下正常运转的反应器对CODcr平均去除率为83%,BOD5平均去除率为91%,对SS平均去除率>95%,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1%。在回流比为200%时对总氮平均去除率为57%,随着回流比增大则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对有机物、氨氮、总氮的去除率有所增加。综合考虑增大回流比带来的能耗问题,最佳回流比为200%。详见表1和表2。
为保证好氧池20硝化菌的活性,DO应保持在2~4mg/L,应通过投加碳酸盐碱度控制pH值在7.5~8.5;缺氧池10DO应保持在0.5mg/L以下,pH值应控制在6以上。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小、节省面积15%,处理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耐有机物冲击负荷,工作稳定简单、运行管理容易,而且可根据水质的不同需要,调整运行方式,适应性强,如表3所示。
好氧池20因采用生物膜法而无污泥上浮现象,污泥产量少,在污泥回流情况下沉淀池可数月不排泥。
传统的工艺则每吨水耗电1.0kw.h,而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由于减少了潜水搅拌机的使用,节省了设备费,而且每吨水耗电0.8kw.h,节省用电量20%。
表1不同回流比时CODcr的去除情况
表2不同回流比时氨氮的去除情况
表3反应器在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时的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是由缺氧池,好氧池和竖流沉淀池由外至内依次分布而成,尤其是构成三个同心圆组成的一体化反应器,从外到内的圆形池子分别是:缺氧池,好氧池和竖流沉淀池。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进入最外层的缺氧池,依靠提升泵出水口的水流冲力,使最外层的水流流动,形成循环,类似于氧化沟的效果。这样既避免了污水发生短流的情况,又利用提升泵而节省了传统工艺和氧化沟的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
在外层水流的末端,最优地设置了一个活动堰板,污水通过堰板就进入第二层的好氧池,好氧池具有填料层,在填料层上形成生物膜(附着有活性污泥),提高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效率。污水在第二层(好氧池)也形成推流式循环,可提高好氧池的耐冲击负荷。
沉淀槽设在第二层好氧池一侧,混合液从两侧及底部流过,沉淀槽一端设进水口,部分混合液由此导入进入中间的竖流沉淀池进一步地进入竖流沉淀池,混合液经沉淀后即可达标排放。在好氧池内的曝气装置能增加混合液中的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的圆形构造,提高了对土地面积的利用率,使占地面积减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部、好氧部及二沉部,所述缺氧部设有入水口,所述二沉部具有出水口,所述好氧部内设有填料层;
所述缺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好氧部具有内部通道,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及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均呈环状,所述缺氧部的内部通道、好氧部的内部通道及二沉部依次呈环形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部为好氧池,所述好氧池设置于所述缺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缺氧池形成内部通道;
所述二沉部为竖流沉淀池,所述竖流沉淀池设置于所述好氧池的内部,使得所述好氧池形成内部通道,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及竖流沉淀池依次呈环形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侧壁、好氧池的侧壁及竖流沉淀池的侧壁均为圆形,使得所述缺氧池的内部通道、好氧池的内部通道呈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外壁、好氧池的外壁及竖流沉淀池的外壁为同心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具有朝向所述好氧池的出口,所述缺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好氧池;
所述缺氧池的入水口与缺氧池的出口位于所述缺氧池半径的两侧且紧邻所述缺氧池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的出口处设有用于混合液从所述缺氧池向好氧池溢流的好氧进水布水堰。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上设有用于吸附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还设有曝气装置;
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曝气装置均匀分布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具有朝向所述竖流沉淀池的出口,所述好氧池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竖流沉淀池。
CN201420606506.2U 2014-10-20 2014-10-20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1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6506.2U CN204111421U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06506.2U CN204111421U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1421U true CN204111421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2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0650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1421U (zh) 2014-10-20 2014-10-20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142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2702A (zh) * 2016-12-08 2017-03-29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污水处理工艺
CN109264858A (zh) * 2018-11-30 2019-01-25 周连奎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11217451A (zh) * 2020-02-25 2020-06-02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2702A (zh) * 2016-12-08 2017-03-29 重庆淏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污水处理工艺
CN109264858A (zh) * 2018-11-30 2019-01-25 周连奎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11217451A (zh) * 2020-02-25 2020-06-02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689B (zh) 一种连续流颗粒污泥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N205710082U (zh) 一种循环流环型多段泥膜共生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CN103395948B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WO2011160486A1 (zh)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102180560B (zh) 一种城市污水连续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4111421U (zh) 一体化生物反应系统
CN106746385A (zh) 推流式竖向三循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66490A (zh) 一种高效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06865905A (zh) 一种可满足直接排入地表ⅱ类ⅲ类水体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4981504U (zh) 一体化脱氮脱碳曝气生物滤池
CN104556578A (zh) 一种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04569652U (zh) 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
CN203392987U (zh) Z型气提回流两级沉淀一体化污水处理池
CN104556365B (zh) Cass池高效脱氨氮改造方法
CN101538085A (zh) 旋流曝气沉淀污水处理池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CN201999827U (zh)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107381817A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09942086B (zh) 具有柔性隔膜的mbr一体化设备及其mbr污水处理方法
CN207313243U (zh) 一种微氧-短程反硝化氧化沟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201915003U (zh) 新型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202849151U (zh) 一种奥贝尔氧化沟内回流系统排污泵定位机构
CN202220102U (zh) 一种连续流颗粒污泥反应器
CN206654778U (zh) 竖向内外三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HE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M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 DIANXIN

Effective date: 201506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18

Address after: Tianhe District Cuihua stree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30 No. 109 Room 2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E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ianhe District Cuihua stree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30 No. 109 Room 201

Patentee before: Hu Dianxin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ianhe District Cuihua stree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No. 109 Room 2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ENGHE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Tianhe District Cuihua stree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630 No. 109 Room 201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ENG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