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3554U - 机罩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机罩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3554U
CN216833554U CN202220384952.8U CN202220384952U CN216833554U CN 216833554 U CN216833554 U CN 216833554U CN 202220384952 U CN202220384952 U CN 202220384952U CN 216833554 U CN216833554 U CN 216833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d
inner panel
aircraft bonnet
crush
out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49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程
刘红领
汪庆
赖诚
叶国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49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3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3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3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机罩及车辆,所述机罩包括机罩外板(1)、机罩内板(2)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1)和所述机罩内板(2)之间的溃缩机构(3),所述溃缩机构(3)包括彼此摩擦配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在所述机罩外板(1)的挤压作用下克服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溃缩机构的两个部分可以在机罩外板受到碰撞时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允许机罩外板向内凹陷,从而减少对碰撞物特别是行人的伤害,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提高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机罩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罩,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撞击行人时,头部会撞击到车辆前部的发动机机罩上,导致行人受到较大伤害,甚至二次伤害,影响到行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车辆撞击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机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的机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机罩,其中,所述机罩包括机罩外板、机罩内板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和所述机罩内板之间的溃缩机构,所述溃缩机构包括彼此摩擦配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在所述机罩外板的挤压作用下克服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部分为设置在所述机罩内板上的具有溃缩孔的底座,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机罩外板朝向所述机罩内板延伸的溃缩杆,所述溃缩杆插入所述溃缩孔并与所述底座过盈配合。
可选择的,所述溃缩杆与所述机罩外板设置有隔振胶。
可选择的,所述底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罩内板。
可选择的,所述底座包括本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截面积从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所述机罩内板设置有所述安装部插入的安装孔。
可选择的,所述溃缩孔贯穿所述底座,并且所述溃缩孔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可选择的,所述溃缩杆和所述底座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00N-600N。
可选择的,所述溃缩杆的外径为8mm-10mm,长度为35mm-40mm。
可选择的,所述机罩包括多个所述溃缩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机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溃缩机构的两个部分可以在机罩外板受到碰撞时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允许机罩外板向内凹陷,从而减少对碰撞物特别是行人的伤害,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溃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机罩外板 2 机罩内板
3 溃缩机构 4 底座
5 溃缩杆 6 本体部
7 安装部 8 溃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罩,其中,所述机罩包括机罩外板1、机罩内板2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1和所述机罩内板2之间的溃缩机构3,所述溃缩机构3包括彼此摩擦配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在所述机罩外板1的挤压作用下克服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
参考图1所示,机罩外板1和机罩内板2之间存在间隔,二者的边缘部分彼此连接,形成空腔,溃缩机构3设置在机罩外板1和机罩内板2之间,可以在机罩外板1受到碰撞时,通过溃缩机构3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
特别的,溃缩机构3包括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通过摩擦配合而接合,当机罩外板1碰撞其中一个部分时,例如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克服二者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相对于第二部分移动,实现整体的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并且也允许机罩外板1变形内凹,以减少碰撞物所受到的伤害,例如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相对移动是沿着机罩外板1朝向机罩内板2的方向,因此,在机罩外板1向内凹陷挤压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时,才能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着机罩外板1朝向机罩内板2的方向相对移动。
本方案中,溃缩机构的两个部分可以在机罩外板受到碰撞时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允许机罩外板向内凹陷,从而减少对碰撞物特别是行人的伤害,可以更好地保护行人,提高行车安全。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部分为设置在所述机罩内板2上的具有溃缩孔8的底座4,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机罩外板1朝向所述机罩内板2延伸的溃缩杆5,所述溃缩杆5插入所述溃缩孔8并与所述底座4过盈配合。溃缩杆5与底座4过盈配合,使得溃缩杆5与溃缩孔8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作用。溃缩杆5的延伸方向即为机罩外板1朝向机罩内板2的方向,机罩外板1受到碰撞而向内部的溃缩杆5传递碰撞能量,使得溃缩杆5克服与底座4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于底座4向内移动,这不仅吸收了碰撞能量,而且溃缩杆5的移动为机罩外板1向内凹陷变形提供了空间,使得机罩外板1可以更容易向内凹陷,以减少对碰撞物的作用力,减少伤害,可以更好地保护碰撞物,例如行人。
其中,所述溃缩杆5与所述机罩外板1之间设置有隔振胶。溃缩杆5与机罩外板1保持间隔,间隔可以为2mm左右,并且间隔中设置有隔振胶,实现溃缩杆5与机罩外板1之间的缓冲,避免溃缩杆5与机罩外板1刚性接合,隔振胶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另外,参考溃缩杆5来支撑机罩外板1,也可以提高机罩外板1的抗凹性能。杆隔振胶可以为固态的具有弹性的胶。
其中,所述底座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罩内板2。底座4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卡接等方式安装于机罩内板2上。
可选择的,所述底座4包括本体部6和安装部7,所述安装部7的截面积从所述安装部7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6,所述机罩内板2设置有所述安装部7插入的安装孔。如图3所示,底座4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本体部6和安装部7,安装部7用于插入到机罩内板2上的安装孔中,本体部6止挡在机罩内板2的表面上,使得底座4整体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机罩内板2上。安装部7的渐缩结构,从而可以卡在安装孔中不脱离。其中,本体部6可以大致为圆柱形,安装部7可以大致为圆台形。底座4的材料为塑料,可选择类型多样,如PP等。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孔8贯穿所述底座4,并且所述溃缩孔8位于所述安装孔中。如图3所示,溃缩孔8贯通底座4,穿过本体部6和安装部7,插入溃缩孔8中的溃缩杆5也相应地位于机罩内板2的安装孔中,当机罩外板1受到碰撞向内凹陷时,可以使得溃缩杆5穿过安装孔向机罩内板2的另一侧移动,进一步地为机罩外板1的内凹提供空间,减少对外部碰撞物的抵抗,以更好地保护碰撞物,例如行人等。
其中,所述溃缩杆5和所述底座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00N-600N。溃缩杆5与底座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体现了其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并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机罩外板1内凹的所需要的碰撞力,保证抗凹性能。将溃缩杆5和底座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以保证溃缩结构3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也可以避免机罩外板1被轻易地碰撞变形。
其中,所述溃缩杆5的外径为8-10mm,长度为35-40mm。溃缩杆5需要具有一定的尺寸,保证与底座4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保证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
另外,所述机罩包括多个所述溃缩机构3。参考图1所示,机罩外板1和机罩内板2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溃缩机构3,可以在多个位置时支撑机罩外板1,并在局部受到碰撞时起到溃缩、吸能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机罩。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包括机罩外板(1)、机罩内板(2)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1)和所述机罩内板(2)之间的溃缩机构(3),所述溃缩机构(3)包括彼此摩擦配合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在所述机罩外板(1)的挤压作用下克服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相对移动,以吸收碰撞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设置在所述机罩内板(2)上的具有溃缩孔(8)的底座(4),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机罩外板(1)朝向所述机罩内板(2)延伸的溃缩杆(5),所述溃缩杆(5)插入所述溃缩孔(8)并与所述底座(4)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杆(5)与所述机罩外板(1)设置有隔振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罩内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包括本体部(6)和安装部(7),所述安装部(7)的截面积从所述安装部(7)的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加,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部(6),所述机罩内板(2)设置有所述安装部(7)插入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孔(8)贯穿所述底座(4),并且所述溃缩孔(8)位于所述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杆(5)和所述底座(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00N-600N。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杆(5)的外径为8mm-10mm,长度为35mm-4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罩包括多个所述溃缩机构(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机罩。
CN202220384952.8U 2022-02-24 2022-02-24 机罩及车辆 Active CN216833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952.8U CN216833554U (zh) 2022-02-24 2022-02-24 机罩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952.8U CN216833554U (zh) 2022-02-24 2022-02-24 机罩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3554U true CN216833554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4952.8U Active CN216833554U (zh) 2022-02-24 2022-02-24 机罩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3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31462C2 (ru)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имеющее кабину машиниста, обеспеченную энергопоглощаю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выполненно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столкновение, происходящее выше рам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GB1582606A (e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US8172025B2 (en) Safety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7283868A (ja) バンパ取付部構造
KR100916598B1 (ko) 철도차량용 티어링 튜브완충기
CN216833554U (zh) 机罩及车辆
US20160059809A1 (e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bumper assembly
CN103921746B (zh)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CN216734170U (zh) 一种碰撞回缩的汽车保险杠
CN110758547B (zh)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结构的溃缩式汽车转向装置
CN113771788A (zh) 一种汽车后支撑架
CN220577200U (zh) 一种吸能盒、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19584135U (zh) 吸能盒结构、防撞梁及车辆
US20200324720A1 (en) Bumper device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216069895U (zh) 缓冲组件及车辆
CN211442483U (zh) 一种具有伸缩结构的车架及汽车
CN213534636U (zh) 一种车辆侧防护装置
TWI610834B (zh) 車輛撞擊潰縮裝置
CN21737441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杆总成的吸能盒结构
CN202163494U (zh) 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
CN219706918U (zh) 一种吸能系统
CN21647471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防撞吸能结构
CN210652997U (zh) 车辆吸能装置及其车辆
KR100440855B1 (ko) 자동차의 범퍼
JP2006321360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