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9987U -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9987U
CN216829987U CN202220235459.XU CN202220235459U CN216829987U CN 216829987 U CN216829987 U CN 216829987U CN 202220235459 U CN202220235459 U CN 202220235459U CN 216829987 U CN216829987 U CN 216829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wing arm
lifting assembly
chute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54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永平
霍树杰
魏庆涛
霍凤霞
王清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ruite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ruite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ruite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ruite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54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9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9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9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圈生产加工设备,提出一种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板,机架板上设置有上溜槽,上溜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举组件和第一精磨组件,机架板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二精磨组件,机架板上位于第一托举组件和第二托举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活动组件和第二活动组件,第一摆动臂带动工件先后与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一托举组件活动配合,第二活动组件包括第二摆动臂、第二摆动油缸和第二夹持插件,第二摆动臂带动工件朝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活动,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间隔分布的下溜槽。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转移效率较高、生产连续性较好且空间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圈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其中,轴承外圈与内圈的生产工序包括切管、热处理、整径、开槽和抛光等,在抛光工序中又包含粗磨和精磨。
目前,对轴承外圈面精磨需要用不同目数的砂轮先后进行打磨,先粗后细。不过,由于不同目数的砂轮安装在不同的位置,要完成一个工件的精磨必须将其转移至少两次,装夹次数频繁,效率较低,而且生产连续性较差,生产线的产量很大大幅度提升,而且占空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在对轴承外圈面精磨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转移效率较高、生产连续性较好且空间利用率较高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板,所述机架板的左上角位置设置有上溜槽,所述上溜槽竖直设置且其顶部为工件入口,所述上溜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举组件,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的相对侧用来设置第一精磨组件,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用来支撑工件,所述机架板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托举组件,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用来支撑工件,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的相对侧用来第二精磨组件,所述机架板上位于第一托举组件和第二托举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活动组件,所述第一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第一摆动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插件,所述第一夹持插件在第一摆动臂的驱动下先后与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一托举组件活动配合,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组件,所述第二活动组件包括与第一摆动臂交叉反向活动的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二摆动臂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油缸,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第二摆动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插件,所述第二夹持插件在第二摆动臂的驱动下朝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活动,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间隔分布的下溜槽,所述下溜槽倾斜朝下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摆动臂包括直臂部和第一加长臂部,所述直臂部和第一加长臂部通过螺栓与直臂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包括弯臂部和第二加长臂部,所述第二加长臂部通过螺栓与弯臂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溜槽包括两个倾斜设置且相对分布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朝向第二摆动臂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导向斜肩。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内侧设置有弦向的弹簧板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固定铰支,所述固定铰支上转动设置有托举座,所述托举座朝向第二精磨组件的一端为圆弧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精磨组件包括倾斜的倒T字块,所述倒T字块朝向上溜槽的一端设置有精磨砂块,所述倒T字块的两侧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端部朝向上溜槽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精磨组件包括精磨砂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利用第一活动组件可以将工件从第一托举组件和第一精磨组件中插取并且摆动转移至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二精磨组件之间,由第二活动组件可以将工件从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二精磨组件之间摆动转移至下溜槽处,令工件从下溜槽可以溜出。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转移效率较高、生产连续性较好且空间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的轴测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的侧视图;
以上各图中:
1、机架板;
2、上溜槽;
3、第一托举组件;31、圆弧板;32、弹簧板片;
4、第一精磨组件;41、倒T字块;42、楔形块;
5、第二托举组件;51、固定铰支;52、托举座;
6、第二精磨组件;61、精磨砂轮;
7、第一活动组件;71、第一摆动臂;711、直臂部;712、第一加长臂;72、第一摆动油缸;73、第一夹持插件;
8、第二活动组件;81、第二摆动臂;811、直臂部;812、第一加长臂;82、第二摆动油缸;83、第二夹持插件;
9、下溜槽;91、导向条;92、导向斜肩;
1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板1,所述机架板1的左上角位置设置有上溜槽2,上溜槽2竖直设置且其顶部为工件入口,竖直溜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举组件3,第一托举组件3的相对侧用来设置第一精磨组件4,第一托举组件3用来支撑工件,机架板1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托举组件5,第二托举组件5用来支撑工件,第二托举组件5的相对侧用来第二精磨组件6,机架板1上位于第一托举组件3和第二托举组件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活动组件7,第一活动组件7包括第一摆动臂71,第一摆动臂71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摆动油缸72,第一摆动臂71远离第一摆动油缸7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插件73,第一夹持插件73在第一摆动臂71的驱动下先后与第二托举组件5和第一托举组件3活动配合,第一摆动臂7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组件8,第二活动组件8包括与第一摆动臂71交叉反向活动的第二摆动臂81,第二摆动臂81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油缸82,第二摆动臂81远离第二摆动油缸8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插件83,第二夹持插件83在第二摆动臂81的驱动下朝第一托举组件3的下方活动,第一托举组件3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间隔分布的下溜槽9,下溜槽9倾斜朝下设置。其中,上溜槽2与下料装置衔接,工件从下溜槽9直接进入第一托举组件3和第一精磨组件4之间。第一精磨组件4处为第一道精磨工位,而第二精磨组件6处为第二道精磨工位。
具体地,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工件在第一托举组件3和第一精磨组件4之间进行第一道精磨,由第一活动组件7的第一摆动油缸72驱动第一摆动臂71朝第一精磨工位移动,第一摆动油缸72停止摆动后伸出一段距离后收缩,第一夹持插件73插入工件的内圈口;第一摆动油缸72反向驱动第一摆动臂71,第一摆动臂71朝第二道精磨工位摆动,直到其停止后,工件在第二托举组件5和第二精磨组件6中完成第二次精磨。进一步地,第一摆动油缸72驱动第一摆动臂71伸长,第一夹持插件73离开工件;第二摆动油缸82驱动第二摆动臂81朝第二精磨工位摆动并以伸缩动作插取工件,随后,第二摆动油缸82方向驱动第二摆动臂81摆动,第二摆动臂81朝下溜槽9方向摆动,直到其再次伸缩后将工件放至下溜槽9,工件即完成一套完整的上料动作。本装置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转移效率较高和生产连续性较好的优点,而且空间利用率较高,大大节约了设备的空间,适合大规模推广。
为了提高第一活动组件7和第二活动组件8的配合性能,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摆动臂71包括直臂部711和第一加长臂部712,直臂部711和第一加长臂部712通过螺栓与直臂部711连接,第二摆动臂81包括弯臂部811和第二加长臂部812,第二加长臂部812通过螺栓与弯臂部811连接。这样的话,第一摆动臂71和第二摆动臂81能够分别在第一摆动油缸72和第二摆动油缸82的驱动下实现无干涉的摆动动作,对工件具有较高的自动转移效率;同时,通过调节第一加长臂部712和第二加长臂部812的长度以及与直臂部711和弯臂部811的实际连接位置可以达到调整第一活动组件7和第二活动组件8摆动范围的目的,从而能够对工件进行高效的转移。
为了提高下溜槽9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溜槽9包括两个倾斜设置且相对分布的导向条91,导向条91朝向第二摆动臂81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导向斜肩92。其中,导向斜肩92可以提高下溜槽9与第二活动组件8的衔接性能,提高工件浸入下溜槽9的效率,避免工件跳离下溜槽9。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托举组件3包括圆弧板31,圆弧板31的内侧设置有弦向的弹簧板片32,工件进入第一托举组件3后与弹簧板片32切向接触配合,由弹簧板片32、圆弧板31和第一精磨组件4的顶面对工件进行支撑,既能保证工件的被加工稳定性,又能保证工件被第一活动组件7插取之后灵活地离开该工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托举组件5包括固定铰支51,固定铰支51上转动设置有托举座52,托举座52朝向第二精磨组件6的一端为圆弧面。通过调节托举座52与固定铰支51的相对角度可以改变第二托举组件5与第二精磨组件6的相对间隔距离,从而适用于对不同管径的轴承圈,有利于提高轴承圈的稳定性和被加工质量。
为了提高精磨组件与本装置的配合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精磨组件4包括倾斜的倒T字块41,倒T字块41朝向上溜槽2的一端设置有精磨砂块,倒T字块41的两侧设置有楔形块42,楔形块42的端部朝向上溜槽2的底部。这样的话,通过车间机床配备的流体压力冲击工件可以令工件在精磨砂块上完成第一道精磨,而且倒T字块41和楔形块42能够有效保证工件在该工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精磨组件6包括精磨砂轮61,精磨砂轮61的砂粒目数大于精磨砂块的目数,进一步提高工件的精磨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板的左上角位置设置有上溜槽,所述上溜槽竖直设置且其顶部为工件入口,所述上溜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托举组件,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的相对侧用来设置第一精磨组件,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用来支撑工件,所述机架板上靠近其右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托举组件,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用来支撑工件,所述第二托举组件的相对侧用来第二精磨组件,所述机架板上位于第一托举组件和第二托举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活动组件,所述第一活动组件包括第一摆动臂,所述第一摆动臂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摆动油缸,所述第一摆动臂远离第一摆动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插件,所述第一夹持插件在第一摆动臂的驱动下先后与第二托举组件和第一托举组件活动配合,所述第一摆动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组件,所述第二活动组件包括与第一摆动臂交叉反向活动的第二摆动臂,所述第二摆动臂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摆动油缸,所述第二摆动臂远离第二摆动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插件,所述第二夹持插件在第二摆动臂的驱动下朝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活动,所述第一托举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与其间隔分布的下溜槽,所述下溜槽倾斜朝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包括直臂部和第一加长臂部,所述直臂部和第一加长臂部通过螺栓与直臂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包括弯臂部和第二加长臂部,所述第二加长臂部通过螺栓与弯臂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溜槽包括两个倾斜设置且相对分布的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朝向第二摆动臂的活动端端部设置有导向斜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举组件包括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内侧设置有弦向的弹簧板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举组件包括固定铰支,所述固定铰支上转动设置有托举座,所述托举座朝向第二精磨组件的一端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磨组件包括倾斜的倒T字块,所述倒T字块朝向上溜槽的一端设置有精磨砂块,所述倒T字块的两侧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端部朝向上溜槽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精磨组件包括精磨砂轮。
CN202220235459.XU 2022-01-28 2022-01-28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Active CN216829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459.XU CN216829987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5459.XU CN216829987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9987U true CN21682998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5459.XU Active CN216829987U (zh) 2022-01-28 2022-01-28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9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2689B (zh) 一种用于高精度光面圆柱形石墨样品加工设备
CN211841307U (zh) 一种镀锌板生产用磨边装置
CN2820400Y (zh) 随动飞锯机
CN216829987U (zh) 轴承圈精磨用多工位切换上料机构
CN108481018A (zh) 自动对中中心架
CN208135316U (zh) 一种多工位转换装置
CN205888855U (zh) 一种五金柱条抛光装置
CN210307045U (zh) 一种钢棒生产用表面打磨装置
CN2675333Y (zh) 无心磨床床身上面的工作机构
CN201483325U (zh) 一种钻石磨抛机的磨抛机构
CN216781435U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板材打磨抛光机翻转机构
CN210476549U (zh) 轴连轴承外圈研磨装置
CN213438666U (zh) 一种精轧机轧辊修复打磨装置
CN210909541U (zh) 一种用于轧辊磨削加工的固定装置
CN2039131U (zh) 伞管自动组合加工机
CN217122574U (zh) 轴承内圈钩切削用组合上料装置
CN215317957U (zh) 一种大型圆柱滚子轴承内滚道超精磨装置
CN216376072U (zh) 一种冲压薄板自动搬运装置
CN216759385U (zh) 一种双面打磨装置
CN219212761U (zh) 可翻转的零件抛光治具
CN217577245U (zh) 一种工业固废上料抓取装置
CN218504048U (zh) 轴承外圈机加工用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8575725U (zh) 一种轴承端面磨削装置
CN214920135U (zh) 轴承圈精辗用接料装置
CN2092386U (zh) 一种机床滑动尾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