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5795U -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5795U
CN216805795U CN202220622796.4U CN202220622796U CN216805795U CN 216805795 U CN216805795 U CN 216805795U CN 202220622796 U CN202220622796 U CN 202220622796U CN 216805795 U CN216805795 U CN 216805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shock absorption
mounting plat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27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云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yunc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yunc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yunc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yunca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27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5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5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5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其中,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板及至少一侧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均设有供减震组件穿过的容置孔。第一安装板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组件的安装孔。固定板和侧板均用于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固定板还用于对接机体。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将减震组件及转向组件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固定板将减震组件及转向组件固定于飞行器机体结构上。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至少一侧板,与固定板共同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结构稳定性强且强度高。

Description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起落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中大型飞行器多用复杂的可收放轮式起落架,而中小型及微型飞行器由于飞行速度相对较低,为了降低结构重量,多用滑撬式起落架或不可收放轮式起落架。
对于应用轮式起落架的飞行器,在地面滑行时,需要其中一个或多个轮子具备转向功能,以实现对飞行器滑行控制。而起落架自身一般还需要包含减震系统,以避免飞行器在降落时过大的冲击载荷对机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而现有技术中,减震系统和转向系统的集成度低,不能合理地利用空间,体积大且稳定性差。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能够将起落架的转向组件和减震组件集成在一起,并稳固地固定于飞行器上,结构紧凑且受力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起落架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板及至少一侧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均设有供减震组件穿过的容置孔;及
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组件的安装孔;
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侧板均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且所述固定板用于对接机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固定板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呈梯形板状构造,具有相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面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或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一安装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孔上装设有一衬套;
和/或
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容置孔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一凸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台外侧壁设有若干加强筋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侧板均设有若干减重孔,且每相邻两所述减重孔之间形成有一加强筋条;
和/或
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侧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若干紧固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以将所述转向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
所述固定板设有若干紧固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机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落架,包括:
机轮、机轮支架、减震组件、转向组件、传动组件及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安装支架;
所述机轮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机轮及所述减震组件,且所述机轮可滚动地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
所述减震组件及所述转向组件组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减震组件及所述转向组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转向组件带动所述减震组件转向,进而带动所述机轮转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的运行,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及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及防扭臂;
所述第二减震柱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柱,可相对所述第一减震柱移动,所述第一减震柱穿设于所述容置孔;及所述防扭臂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减震柱,以起到减震作用,并限制所述第一减震柱相对所述第二减震柱转动;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减震柱远离所述第二减震柱的一端;
当所述驱动件运行,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减震柱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机轮支架转动,以实现所述机轮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起落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将减震组件及转向组件集成在一起,结构紧凑。此外,本专利通过固定板将减震组件及转向组件固定于飞行器机体结构上,并设置至少一侧板,与固定板共同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结构稳定性强且强度高,为减震组件提供了足够的垂向和侧向支撑强度。
2、本专利中,通过在第一安装板、固定板及侧板上设置若干减重孔,以减轻安装支架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生产。同时,每相邻两减重孔之间形成有一加强筋条,在减轻重量同时,保证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板及侧板一体成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为减震组件提供了足够的垂向和侧向支撑强度。
3、本专利中,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固定于驱动件的驱动端,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一减震柱远离第二减震柱的一端,以使转向组件带动减震组件转动,从而带动机轮转向,没有多余的辅助转向结构,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落架的在一种情况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落架的在另一种情况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提供的起落架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减震组件去除防扭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扭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安装支架;110、第一安装板;111、安装孔;120、第二安装板;130、固定板;140、侧板;150、容置孔;151、衬套;152、凸台;160、减重孔;170、加强筋条;180、紧固孔;
200、减震组件;210、第一减震柱;211、固定轴;220、第二减震柱;230、防扭臂;231、第一支臂;232、第二支臂;
300、转向组件;310、驱动件;311、驱动端;
400、机轮;
500、机轮支架;
600、传动组件;610、第一齿轮;620、第二齿轮;
701、卡合槽;702、卡键;703、安装耳;704、转轴;705、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一种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100。其中,安装支架100具体可包括第一安装板110、第二安装板120、固定板130及至少一侧板140。第一安装板110和第二安装板120相对设置,且均设有供减震组件200穿过的容置孔150。同时,第一安装板110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组件300的安装孔111。固定板130和侧板140均用于连接第一安装板110和第二安装板120,且固定板130用于对接机体。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板110和第二安装板120,将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集成在一起,使转向组件300可直接作用于减震组件200,以带动减震组件200旋转,集成度高且结构紧凑。此外,本专利通过固定板130将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固定于飞行器机体结构上,并设置至少一侧板140,与固定板130共同连接第一安装板110和第二安装板120,提高了安装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及强度,使其受力性能更好,从而对穿设于容置孔150的减震组件200提供了足够的垂向和侧向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参见图1至图5,侧板140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固定板130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板140对称分布于固定板130两侧,以连接第一安装板110和第二安装板120,在保证安装支架100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使安装支架100受力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支架100的受力性能,使其能够长时间支撑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而不受到损坏。
在实际生产中,侧板140的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换,本实施例仅列举一种实施方案,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5,侧板140呈梯形板状构造,具有相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第一端面长度小于第二端面长度。其中,第一端面用于对接第一安装板110,第二端面用于对接第二安装板120,或第一端面用于对接第二安装板120,第二端面用于对接第一安装板11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侧板140均连接于固定板130,且第一端面优选为对接第二安装板120,第二端面则对接第一安装板110。此时,第一安装板110、第二安装板120、固定板130及两侧板140共同形成一角盒结构,使安装支架100能为减震组件200提供更好的垂向支撑强度和支撑刚度。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侧板140还可成矩形板状构造、三角形板状构造或其他多边形板状构造,能提高安装支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即可,在此不一一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容置孔150上装设有一衬套151,且设于第二安装板120的容置孔150背离第一安装板110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一凸台15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衬套151使得减震组件200能更为顺畅地进行旋转,进而使与减震组件200相连的机轮400转向更为稳定,安全性更高。同时,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凸台152,增大了安装支架100与减震组件200的接触面积,在提高安装支架100对减震组件200的支撑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减震组件200旋转的稳定性。
优选地,参见图1及图2,该凸台152外侧壁设有若干加强筋条170,通过设置加强筋条170提高凸台152的支撑刚度,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支架1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安装支架100的使用性能及寿命。
进一步地,参见图1或图2,第一安装板110、固定板130及侧板140均设有若干减重孔160,且每相邻两减重孔160之间形成有一加强筋条17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若干减重孔160,大大降低了安装支架100的重量,符合轻量化生产,更有利于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同时,每相邻两减重孔160之间形成有一加强筋条170,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安装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使该安装支架100能长时间支撑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而不受到损坏。
更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110、第二安装板120、固定板130及侧板140一体成型,同样也起到了加强结构的作用,提高了安装支架100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在实际生产中,第一安装板110、第二安装板120、固定板130及侧板140还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第一安装板110对应于安装孔111的周侧设有若干紧固孔180,紧固件穿设于紧固孔180,以将转向组件300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0。相对地,固定板130设有若干紧固孔180,紧固件穿设于紧固孔180,以将安装支架100固定安装于机体。具体地,紧固件可为螺栓、螺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此不作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落架,参见图3至图7,该起落架具体可包括机轮400、机轮支架500、减震组件200、转向组件300、传动组件6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支架100。其中,机轮支架500用于连接机轮400及减震组件200,且机轮400可滚动地固定于机轮支架500。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组装于安装支架100,传动组件600与减震组件200及转向组件300固定连接,以使转向组件300带动减震组件200转向,进而带动机轮400转向。
具体地,参见图3至图5,转向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10及控制件,控制件用于控制驱动件310的运行,驱动件310则固定于安装支架100。减震组件200包括第一减震柱210、第二减震柱220及防扭臂230。第二减震柱220一端固定于机轮支架500,另一端穿设于第一减震柱210,可相对第一减震柱210移动,第一减震柱210穿设于容置孔150,且防扭臂230一端固定于机轮支架500,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减震柱210,以起到减震作用,并限制第一减震柱210相对第二减震柱220转动。
其中,传动组件600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610及第二齿轮620,第一齿轮610固定于驱动件310的驱动端311,第二齿轮620固定于第一减震柱210远离第二减震柱220的一端。当驱动件310运行,第一齿轮610在驱动件310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齿轮6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减震柱210转动,进而带动机轮支架500转动,以实现机轮400的转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610及第二齿轮620,且第一齿轮610固定于驱动件310的驱动端311,第二齿轮620固定于第一减震柱210远离第二减震柱220的一端,以使转向组件300带动减震组件200转动,从而带动机轮400转向,没有多余的辅助转向结构,结构简单且集成度高。
在实际生产中,转向组件300和减震组件200还可通过皮带轮或摇臂机构实现同步转动,也能实现机轮400的转向,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变换,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5,第一减震柱210远离第二减震柱220的一端设有用于对接第二齿轮620的固定轴211,第二齿轮620套设于该固定轴211。优选地,固定轴211及第二齿轮620上均设有卡合槽701。此时,有一卡键702同时与固定轴211及第二齿轮620上的卡合槽701相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减震柱210的限位,使第一减震柱210和第二齿轮620同步转动。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固定轴211与第二齿轮620还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此不作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对地,也可在驱动端311及第一齿轮610上设置卡合槽701,此时,也有一卡键702同时与驱动端311及第一齿轮610上的卡合槽701相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齿轮610的限位,使第一齿轮610和驱动件310同步转动。
当然,驱动件310与第一齿轮610也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此不作赘述,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第二减震柱220和机轮支架500也可通过上述固定轴211与第二齿轮620之间及驱动件310与第一齿轮610之间所采用的固定方式固定,能够确保第二减震柱220和机轮支架500同步转动即可。
优选地,参见图3至图6,第一齿轮610及第二齿轮620上也设有若干减重孔160,以减轻起落架的整体重量,实现轻量化生产,使飞行器能更好地在空中飞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7,防扭臂23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臂231和第二支臂232,其中,第一支臂231远离第二支臂23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减震柱210,第二支臂232远离第一支臂231的一端铰接于机轮支架500。
具体地,第一减震柱210及机轮支架500均设有用于对接第一支臂231及第二支臂232的安装耳703。
相对地,第一支臂231和第二支臂232也设有若干减重孔160,以减轻起落架的整体重量,实现轻量化生产,使飞行器能更好地在空中飞行。
具体地,参见图5,机轮400通过一转轴704固定于机轮支架500,同时,为保证机轮400在行驶过程中滚动更为平稳,本实施例还在机轮400与转轴704之间设置了滚动轴承705,提高起落架的使用性能。当然,该滚动轴承705还可固定于机轮支架500与轴承之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参见图5,机轮支架500上设有若干加强筋条170,以提高机轮支架5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机轮支架500对机轮400及减震组件200的支撑作用,进而提高起落架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驱动件310优选为一电机,且该电机带有减速传动装置。具体地,该减速传动装置为涡轮蜗杆机构或行星齿轮组或减速齿轮组,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起落架。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起落架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固定板及至少一侧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均设有供减震组件穿过的容置孔;及
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用于安装转向组件的安装孔;
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侧板均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且所述固定板用于对接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固定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呈梯形板状构造,具有相平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端面长度;
其中,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或所述第一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端面用于对接所述第一安装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孔上装设有一衬套;
和/或
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所述容置孔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边缘延伸形成一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外侧壁设有若干加强筋条。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侧板均设有若干减重孔,且每相邻两所述减重孔之间形成有一加强筋条;
和/或
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侧板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板对应于所述安装孔的周侧设有若干紧固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以将所述转向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及
所述固定板设有若干紧固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紧固孔,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机体。
8.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轮、机轮支架、减震组件、转向组件、传动组件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提供的安装支架;
所述机轮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机轮及所述减震组件,且所述机轮可滚动地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
所述减震组件及所述转向组件组装于所述安装支架;
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减震组件及所述转向组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转向组件带动所述减震组件转向,进而带动所述机轮转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的运行,所述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及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减震柱、第二减震柱及防扭臂;
所述第二减震柱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减震柱,可相对所述第一减震柱移动,所述第一减震柱穿设于所述容置孔;及所述防扭臂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轮支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减震柱,以起到减震作用,并限制所述第一减震柱相对所述第二减震柱转动;
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减震柱远离所述第二减震柱的一端;
当所述驱动件运行,所述第一齿轮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减震柱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机轮支架转动,以实现所述机轮的转向。
10.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起落架。
CN202220622796.4U 2022-03-21 2022-03-21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Active CN216805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796.4U CN216805795U (zh) 2022-03-21 2022-03-21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796.4U CN216805795U (zh) 2022-03-21 2022-03-21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5795U true CN216805795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2796.4U Active CN216805795U (zh) 2022-03-21 2022-03-21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5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5375C2 (ru) Убирающееся посадочное шасси вертолета
KR102430176B1 (ko) 휠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EP2195222A1 (e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CN110962923B (zh) 一种全地形悬挂转向装置
CN112208673A (zh) 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
CN216805795U (zh) 飞行器、起落架及其安装支架
CN113460298A (zh) 电机倾转机构和倾转旋翼飞行汽车
CN216185444U (zh) 一种四驱四转的机器人轮系结构
EP1205425B1 (de)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r Einzelradaufhängung
US20090146001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n aircraft
CN213649799U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系统安装结构
RU2740718C1 (ru) Винтокрылый летате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12849261A (zh) 带有操舵功能的轮毂单元
CN111319457A (zh) 行驶平台
CN113664799A (zh) 一种机器人机架
CN218858520U (zh) 一种室外独立转向机器人
CN112721874A (zh) 一种辅助停车装置、系统及一种汽车
CN1239344C (zh) 用于具有低平板的运输车辆的组合车架
CN112572088A (zh) 一种轮距可调型全轮转向机器人底盘
CN220535324U (zh) 一种电动叉车整体桥结构
CN110667305A (zh) 一种麦克纳姆全向轮和装配方法
CN220243197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18929076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行走轮
CN114313006B (zh) 增强平稳性的机器人底盘装置及其调控方法
CN216508565U (zh) 角模块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