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5672U - 置物箱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置物箱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5672U
CN216805672U CN202220249239.2U CN202220249239U CN216805672U CN 216805672 U CN216805672 U CN 216805672U CN 202220249239 U CN202220249239 U CN 202220249239U CN 216805672 U CN216805672 U CN 216805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hallow
storage box
bearing plate
bol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92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东东
李文军
张乃夫
甘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ongxi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92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5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5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5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箱及摩托车,包括置物箱本体,所述置物箱本体上形成有深箱和浅箱,所述深箱和浅箱通过过渡面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用于对承载板安装的限位部,能够增大置物箱的通用性,满足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置物箱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及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置物箱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置物箱作用是储存物品,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混动电池的安装,这时需要重新开模一款能安装混动电池的置物箱,大大增加了模具和成本的投入,同时给置物箱的更换也带来了不便。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置物箱及摩托车,能够增大置物箱的通用性,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置物箱及摩托车,能够增大置物箱的通用性,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置物箱及摩托车,包括置物箱本体,所述置物箱本体上形成有深箱和浅箱,所述深箱和浅箱通过过渡面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用于对承载板安装的限位部。如图所示,置物箱本体由上至下凹陷形成由过渡面过渡在纵向相连通的深箱和浅箱,也就是沿高度方向所述浅箱的箱底位于深箱的箱底顶部,深箱和浅箱通过过渡面相连通形成容纳腔,使得该容纳腔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敞口尺寸(深箱和浅箱结合)大于底部腔底尺寸(深箱),置物箱安装于机车时深箱相较于浅箱更靠近机车重心位置,更利于保证机车行驶过程、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等车况的平衡稳定性,提高机车安全系数;更进一步的,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使得本方案中的置物箱可由承载板的拆装更换至少实现混动机车以及燃油机车对于置物箱的通用切换,二者在切换动力类型时可共用同一置物箱,提高置物箱使用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投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相连通构成容纳腔的深箱和浅箱有助于提高容纳腔的容积,通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满足。
进一步,所述承载板通过限位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浅箱。如图所示,限位部位于浅箱,由于所述浅箱用于拆装动力电池,并且如图所示的浅箱安装于机车后位于机车的尾部且悬置于后轮顶部,电池安装于混动机车时远离发动机,并浅箱周围无遮挡利于对电池的散热,提高对电池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所述浅箱由置物箱本体形成的浅箱上部和由承载板形成的浅箱下部相互连通形成。如图所示,浅箱上部由深箱横向的外壁向后延伸并周向对接形成,所述限位部位于浅箱上部,所述的向后即为沿机车长度方向由前轮指向后轮的方向,所述承载板即将浅箱上部的底部封闭,并且承载板的周缘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护板,所述护板即与限位部连接,形成承载板可拆卸的构造,浅箱的分箱结构有利于保证置物箱整体支撑结构和外形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可拆卸部分灵活的应用于置物箱本体,实际上,置物箱本体还可做成分体式结构,起到便于拆装的效果,而本方案在整体结构中拆分出的承载板,具备对同一置物箱框架的使用,同时应用于不同车型时,仅需拆装更换承载板即可,通用性更强,更能节省成本。
进一步,在高度方向上所述浅箱下部的最低点不高于过渡面的最高点。如图所示,浅箱下部位于浅箱上部的底部,并且浅箱下部的底面呈朝向深箱斜向下倾斜的斜面,使得浅箱下部与深箱的连接位置为浅箱的最低点,进一步提高电池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更能使得电池的悬置高度更高在高度方向上远离后轮,提高防护效果。
进一步,所述过渡面为由上至下朝向深箱斜向延伸形成的斜面,所述承载板安装于过渡面的顶部。所述的上下即为高度方向的上下,如图所示,深箱纵向靠近浅箱的一侧面即为所述过渡面,并且此过渡面的顶部与承载板连接封闭,使得形成深箱和浅箱的连通构成容纳腔,位于承载板顶部的深箱横向外壁向后延伸并周向对接形成浅箱上部,置物箱深箱直接形成浅箱上部的结构使得整体构造的外置结构可沿用,并且承载板可拆卸于安装腔的布置方式有利于结构强度的保证。
进一步,所述承载板向外延伸有翼缘,所述浅箱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翼缘的承台。所述的向外即为背离容纳腔方向,向内即为朝向容纳腔方向,在浅箱上部形成的承台用于阻挡和安装承载板,提高承载板与置物箱本体形成整体后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承台的定位槽,所述翼缘上形成有与定位槽适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凸起适形将承载板定位于置物箱本体,便于提高承载板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还包括将承载板固定于浅箱上部的螺栓组,所述螺栓组至少包括用于将承载板安装于过渡面顶部的前螺栓组,以及间隔于前螺栓组将承载板安装于浅箱上部的后螺栓组。所述后螺栓组位于前螺栓组的后侧,通过间隔布置的前螺栓组和后螺栓组可提高承载板在置物箱本体上的安装强度,并且前螺栓组位于过渡面顶部的将承载板安装,最大限度的开发容纳腔的容积,有利于在同一置物箱本体上对电池的拆装,实现多类别动力机车的切换,提高置物箱的应用,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承台由浅箱上部的底部周缘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定位槽开设于底部周缘;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翼缘,所述定位凸起呈环状凸出于所述翼缘,以使得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浅箱的尾部具有定位通孔,所述翼缘上还形成有穿设于定位通孔的定位部;所述过渡面和承载板通过前螺栓组固定于浅箱的头部;所述后螺栓组位于前螺栓组和定位通孔之间,所述后螺栓组将承载板和浅箱上部固定。如图所示,浅箱上部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承台,并在此承台上具有沿浅箱上部的底部周缘开设的定位槽,定位槽呈单向开口的环状,环状的开口侧与过渡面对应,并且过渡面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与承台之间形成具有限位功能的限位槽,承载板安装时限位槽和定位槽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承载板在置物箱本体上的限位安装,所述前螺栓组即位于限位槽后侧的承台上,并且用于安装前螺栓组的承台中部沿纵向向后延伸出有支撑支耳,所述前螺栓组包括有三颗螺栓,三颗螺栓中的其中一颗位于支撑支耳上,另外两颗则沿横向分设于支撑支耳的两侧,所述浅箱的尾部还具有定位通孔,用以提高承载板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后螺栓组位于定位通孔与前螺栓组之间,所述后螺栓组沿纵向大致位于承载板的纵向中部,所述后螺栓组包括分设于承载板横向两侧的两颗螺栓,进一步提高承载板在置物箱本体上的安装强度,所述的前螺栓组和后螺栓组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固定的定位件数量,以便于承载板在置物箱本体上的拆装,同时有利于提高承载板与置物箱本体形成整体后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性,所述的前螺栓组和后螺栓组也不仅限于螺栓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为可拆装的卡扣结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应用有所述的置物箱,所述浅箱位于摩托车的尾部。如图所示,置物箱本体由上至下凹陷形成由过渡面过渡在纵向相连通的深箱和浅箱深箱和浅箱通过过渡面相连通形成容纳腔,使得该容纳腔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敞口尺寸(深箱和浅箱结合)大于底部腔底尺寸(深箱),置物箱安装于机车时深箱相较于浅箱更靠近机车重心位置,更利于保证机车行驶过程、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等车况的平衡稳定性,提高机车安全系数;更进一步的,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使得本方案中的置物箱可由承载板的拆装更换至少实现混动机车以及燃油机车对于置物箱的通用切换,二者在切换动力类型时可共用同一置物箱,提高置物箱使用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投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相连通构成容纳腔的深箱和浅箱有助于提高容纳腔的容积,通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满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置物箱及摩托车,置物箱安装于机车时深箱相较于浅箱更靠近机车重心位置,更利于保证机车行驶过程、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等车况的平衡稳定性,提高机车安全系数;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使得本方案中的置物箱可由承载板的拆装更换至少实现混动机车以及燃油机车对于置物箱的通用切换,二者在切换动力类型时可共用同一置物箱,提高置物箱使用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投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相连通构成容纳腔的深箱和浅箱有助于提高容纳腔的容积,通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满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包括两种摩托车置物箱变换);
图5为本实用新型置物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方案中所述的横向为机车的宽度方向,所述的纵向为机车的长度方向,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置物箱包括置物箱本体001,所述置物箱本体001上形成有深箱02和浅箱,所述深箱02和浅箱通过过渡面01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置物箱本体001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002,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用于对承载板002安装的限位部。如图所示,置物箱本体001由上至下凹陷形成由过渡面01过渡在纵向相连通的深箱 02和浅箱,也就是沿高度方向所述浅箱的箱底位于深箱02的箱底顶部,深箱02 和浅箱通过过渡面01相连通形成容纳腔,使得该容纳腔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敞口尺寸(深箱02和浅箱结合)大于底部腔底尺寸(深箱02),置物箱安装于机车时深箱02相较于浅箱更靠近机车重心位置,更利于保证机车行驶过程、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等车况的平衡稳定性,提高机车安全系数;更进一步的,置物箱本体001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002,使得本方案中的置物箱可由承载板002的拆装更换至少实现混动机车以及燃油机车对于置物箱的通用切换,二者在切换动力类型时可共用同一置物箱,提高置物箱使用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投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相连通构成容纳腔的深箱02和浅箱有助于提高容纳腔的容积,通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满足。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002通过限位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浅箱。如图所示,限位部位于浅箱,由于所述浅箱用于拆装动力电池,并且如图所示的浅箱安装于机车后位于机车的尾部且悬置于后轮顶部,电池安装于混动机车时远离发动机,并浅箱周围无遮挡利于对电池的散热,提高对电池的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浅箱由置物箱本体001形成的浅箱上部03和由承载板002 形成的浅箱下部04相互连通形成。如图所示,浅箱上部03由深箱02横向的外壁向后延伸并周向对接形成,所述限位部位于浅箱上部03,所述的向后即为沿机车长度方向由前轮指向后轮的方向,所述承载板002即将浅箱上部03的底部封闭,并且承载板002的周缘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护板,所述护板即与限位部连接,形成承载板002可拆卸的构造,浅箱的分箱结构有利于保证置物箱整体支撑结构和外形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可拆卸部分灵活的应用于置物箱本体001,实际上,置物箱本体001还可做成分体式结构,起到便于拆装的效果,而本方案在整体结构中拆分出的承载板002,具备对同一置物箱框架的使用,同时应用于不同车型时,仅需拆装更换承载板002即可,通用性更强,更能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在高度方向上所述浅箱下部04的最低点不高于过渡面01的最高点。如图所示,浅箱下部04位于浅箱上部03的底部,并且浅箱下部04的底面呈朝向深箱02斜向下倾斜的斜面,使得浅箱下部04与深箱02的连接位置为浅箱的最低点,进一步提高电池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更能使得电池的悬置高度更高,在高度方向上远离后轮,提高防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面01为由上至下朝向深箱02斜向延伸形成的斜面,所述承载板002安装于过渡面01的顶部。所述的上下即为高度方向的上下,如图所示,深箱02纵向靠近浅箱的一侧面即为所述过渡面01,并且此过渡面01的顶部与承载板002连接封闭,使得形成深箱02和浅箱的连通构成容纳腔,位于承载板002顶部的深箱02横向外壁向后延伸并周向对接形成浅箱上部03,置物箱深箱 02直接形成浅箱上部03的结构使得整体构造的外置结构可沿用,并且承载板002 可拆卸于安装腔的布置方式有利于结构强度的保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002向外延伸有翼缘05,所述浅箱上部03形成有用于安装翼缘05的承台06。所述的向外即为背离容纳腔方向,向内即为朝向容纳腔方向,在浅箱上部03形成的承台06用于阻挡和安装承载板002,提高承载板002 与置物箱本体001形成整体后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承台06的定位槽,所述翼缘05上形成有与定位槽适形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凸起适形将承载板002定位于置物箱本体001,如图所示,翼缘05沿承载板002的顶部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并且所述翼缘向外延伸后向下弯折,向下弯折段形成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与承载板的侧壁之间形成辅助定位槽,翼缘和承台安装后,翼缘上的定位凸起定位于定位槽,承台上定位槽靠近内侧的侧壁定位于辅助定位槽,使得翼缘和承台形成双“C”形敞口互锁的构造,便于提高承载板002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还包括将承载板002固定于浅箱上部03的螺栓组,所述螺栓组至少包括用于将承载板002安装于过渡面01顶部的前螺栓组07,以及间隔于前螺栓组07将承载板002安装于浅箱上部03的后螺栓组08。所述后螺栓组 08位于前螺栓组07的后侧,通过间隔布置的前螺栓组07和后螺栓组08可提高承载板002在置物箱本体001上的安装强度,并且前螺栓组07位于过渡面01顶部的将承载板002安装,最大限度的开发容纳腔的容积,有利于在同一置物箱本体001 上对电池的拆装,实现多类别动力机车的切换,提高置物箱的应用,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台06由浅箱上部03的底部周缘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定位槽开设于底部周缘;所述承载板002的顶部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翼缘05,所述定位凸起呈环状凸出于所述翼缘05,以使得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浅箱的尾部具有定位通孔09,所述翼缘05上还形成有穿设于定位通孔09的定位部;所述过渡面01和承载板002通过前螺栓组07固定于浅箱的头部;所述后螺栓组08位于前螺栓组07和定位通孔09之间,所述后螺栓组将承载板002和浅箱上部03固定。如图所示,浅箱上部03的底部周缘延伸出承台06,并在此承台06上具有沿浅箱上部03的底部周缘开设的定位槽,定位槽呈单向开口的环状,环状的开口侧与过渡面01对应,并且过渡面01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与承台06之间形成具有限位功能的限位槽,所述承载板与定位槽配合的顶部周缘向外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与定位槽适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嵌合于定位槽,所述承载板与限位槽配合的顶部周缘向下弯折延伸至限位槽内,承载板002安装时限位槽和定位槽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承载板002在置物箱本体001上的限位安装,所述前螺栓组07 即位于限位槽后侧的承台06上,并且用于安装前螺栓组07的承台06中部沿纵向向后延伸出有支撑支耳,所述前螺栓组07包括有三颗螺栓,三颗螺栓中的其中一颗位于支撑支耳上,另外两颗则沿横向分设于支撑支耳的两侧,所述浅箱的尾部还具有定位通孔09,用以提高承载板002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后螺栓组08 位于定位通孔09与前螺栓组07之间,所述后螺栓组08沿纵向大致位于承载板002 的纵向中部,所述后螺栓组08包括分设于承载板002横向两侧的两颗螺栓,进一步提高承载板002在置物箱本体001上的安装强度,所述的前螺栓组07和后螺栓组08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固定的定位件数量,以便于承载板002在置物箱本体 001上的拆装,同时有利于提高承载板002与置物箱本体001形成整体后的结构强度和整体性,所述的前螺栓组07和后螺栓组08也不仅限于螺栓的连接方式,其还可以为可拆装的卡扣结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方案还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摩托车应用有所述的置物箱,所述浅箱位于摩托车的尾部。如图所示,置物箱本体001由上至下凹陷形成由过渡面01过渡在纵向相连通的深箱02和浅箱,深箱02和浅箱通过过渡面01相连通形成容纳腔,使得该容纳腔沿高度方向的顶部敞口尺寸(深箱02和浅箱结合)大于底部腔底尺寸(深箱02),置物箱安装于机车时深箱02相较于浅箱更靠近机车重心位置,更利于保证机车行驶过程、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等车况的平衡稳定性,提高机车安全系数;更进一步的,置物箱本体001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002,使得本方案中的置物箱可由承载板002的拆装更换至少实现混动机车以及燃油机车对于置物箱的通用切换,二者在切换动力类型时可共用同一置物箱,提高置物箱使用的通用性,降低成本投入,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相连通构成容纳腔的深箱02和浅箱有助于提高容纳腔的容积,通用性和实用性得到满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置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箱本体,所述置物箱本体上形成有深箱和浅箱,所述深箱和浅箱通过过渡面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置物箱本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于容纳腔的承载板,所述容纳腔内形成有用于对承载板安装的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通过限位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于浅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箱由置物箱本体形成的浅箱上部和由承载板形成的浅箱下部相互连通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箱下部的最低点不高于过渡面的最高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为由上至下朝向深箱斜向延伸形成的斜面,所述承载板安装于过渡面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向外延伸有翼缘,所述浅箱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翼缘的承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承台的定位槽,所述翼缘上形成有与定位槽适形的定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还包括将承载板固定于浅箱上部的螺栓组,所述螺栓组至少包括用于将承载板安装于过渡面顶部的前螺栓组,以及间隔于前螺栓组将承载板安装于浅箱上部的后螺栓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由浅箱上部的底部周缘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定位槽开设于底部周缘;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翼缘,所述定位凸起呈环状凸出于所述翼缘,以使得与定位槽相适配;所述浅箱的尾部具有定位通孔,所述翼缘上还形成有穿设于定位通孔的定位部;所述过渡面和承载板通过前螺栓组固定于浅箱的头部;所述后螺栓组位于前螺栓组和定位通孔之间,所述后螺栓组将承载板和浅箱上部固定。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置物箱,所述浅箱位于摩托车的尾部。
CN202220249239.2U 2022-01-29 2022-01-29 置物箱及摩托车 Active CN216805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239.2U CN216805672U (zh) 2022-01-29 2022-01-29 置物箱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9239.2U CN216805672U (zh) 2022-01-29 2022-01-29 置物箱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5672U true CN216805672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9239.2U Active CN216805672U (zh) 2022-01-29 2022-01-29 置物箱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5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3748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体罩盖构造
US20100193275A1 (en) Motorcycle
KR102240113B1 (ko) 전기 이륜차용 배터리팩 장착 구조
CN216805672U (zh) 置物箱及摩托车
CN212685467U (zh) 全地形车以及电池安装组件
US20110133511A1 (en) Rear structure of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WO2019038667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CN206358285U (zh) 电动车车架
CN220500889U (zh) 一种电池盒以及后衣架与车架的安装结构
CN219029648U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
CN217415984U (zh) 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体件
CN220682132U (zh) 全地形车
CN213139023U (zh) 一种电动车座桶及电动车
CN220465662U (zh) 一种二轮车的车尾灯及二轮车
CN217778337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车架以及车辆
CN115122950B (zh) 一种电动商用车动力电池箱和钢制车架集成结构
CN218463724U (zh) 节臂、转向节以及车辆
CN212637141U (zh) 一种电机的连接结构
CN216946070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搬运车车厢结构
CN215436792U (zh) 一种强动力电动自行车
CN11058831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
CN215245258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座桶的挡泥结构
CN221067666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动滑板车轮毂
CN216969872U (zh) 一种挡泥板及电动车
CN218661698U (zh) 前保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