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2573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2573U
CN216792573U CN202220127539.3U CN202220127539U CN216792573U CN 216792573 U CN216792573 U CN 216792573U CN 202220127539 U CN202220127539 U CN 202220127539U CN 216792573 U CN216792573 U CN 216792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nvex
optical imaging
imaging lens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75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渭锋
方荣波
姚泽杰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75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2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2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2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至少两个透镜,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多个第一扣合结构间隔设置,至少另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扣合连接,以避免相邻两个透镜发生转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片存在旋转角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拍照需求的差异化愈发明显,据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终端成像设想,即通过光学上的特殊设计使得达成类似电影院宽屏效果的成像方案,同时保证视场角及像素无损。为达成此设想,光学设计上采用多个自由度较高的自由曲面镜片,而自由曲面在组装上需保证镜片间绕Z轴旋转角度极小,现有组立工艺及结构无法满足此要求。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镜片存在旋转角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镜片存在旋转角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至少两个透镜,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多个第一扣合结构间隔沿透镜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另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扣合连接,以避免相邻两个透镜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入结构。
进一步地,凹入结构与透镜的外周面连通,凸起结构的凸起顶面与凹入结构的底面承靠,且凸起顶面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垂直,凸起结构的侧面相对于凸起顶面倾斜设置,凸起结构的侧面与凹入结构的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凹入结构的深度L2大于等于0.12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
进一步地,凸起顶面与凹入结构的底面的承靠宽度L1大于等于0.3毫米。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侧面与凸起顶面之间的夹角a大于等于30°。
进一步地,凹入结构与透镜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凸起结构的凸起顶面与凹入结构的底面承靠,凸起结构的侧面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平行,凸起结构的侧面与凹入结构的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凸起顶面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导向面。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凸起高度L3、凸起顶面的宽度L4之间满足:0.05mm≦L3≦L4/2mm。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结构为两个,两个第一扣合结构位于透镜相对的两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至少两个透镜,至少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多个第一扣合结构间隔设置,至少另一个透镜的像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扣合连接,以避免相邻两个透镜发生转动。
通过在透镜上设置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和多个第二扣合结构,使得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扣合在一起,由于第一扣合结构为多个且间隔设置,这就使得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在透镜的周向上具有止挡作用,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相邻两个透镜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角度,避免了相邻两个透镜之间旋转角度大情况产生,有效保证了透镜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具有凸起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透镜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具有凹入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透镜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9示出了图7中具有凸起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透镜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2示出了图7中具有凹入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B处的放大图;
图14示出了图12中透镜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具有凸起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透镜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5中具有凹入结构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中透镜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镜筒;20、透镜;30、凸起结构;31、凸起顶面;32、导向面;40、凹入结构;50、隔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镜片存在旋转角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1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0和至少两个透镜20,至少一个透镜20的物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多个第一扣合结构沿透镜20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另一个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扣合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扣合连接,以避免相邻两个透镜20发生转动。
通过在透镜20上设置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和多个第二扣合结构,使得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扣合在一起,由于第一扣合结构为多个且间隔设置,这就使得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在透镜20的周向上具有止挡作用,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角度,避免了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旋转角度大情况产生,有效保证了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19所示,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30,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入结构40。凸起结构30能够伸入到凹入结构40中,同时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在透镜20的周向上能够发生止挡配合,以限制透镜20的转动角度,使得透镜20能够被限制在一定的转动范围内,有效保证了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
在透镜20的有效面为非球面、球面、自由曲面时,只要对透镜20的相对角度有管控时,均可以采用本申请中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相配合的形式。
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隔片50,隔片50设置在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0的有效面为自由曲面。
如图1至图6所示,凹入结构40与透镜20的外周面连通,凸起结构30的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承靠,且凸起顶面3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垂直,凸起结构30的侧面相对于凸起顶面31倾斜设置,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凹入结构40的侧面抵接。凹入结构40与透镜20的外周面连通,便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入结构40内,便于透镜20之间的装配。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抵接,以保证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承靠的稳定性。而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凹入结构40的侧面之间配合,可以起到限制透镜20之间转动的作用,以保证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凹入结构40的深度L2大于等于0.12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若凹入结构40的深度L2小于0.12毫米,就使得凹入结构40的深度过小,就使得凹入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的止挡效果较差,导致凸起结构30容易从凹入结构40中脱出,造成透镜20之间的旋转角度增大。若凹入结构40的深度L2大于0.2毫米,就使得凹入结构40的深度过大,而透镜20的厚度有限,容易造成透镜20的结构强度较差,使得透镜20在装配的过程中容易碎裂。而将凹入结构40的深度限制在0.12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在保证透镜20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使得凹入结构40能够对凸起结构30起到很好的止挡效果。
如图1所示,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的承靠宽度L1大于等于0.3毫米。若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的承靠宽度小于0.3毫米,就使得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之间的承靠面积较小,不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之间稳定承靠。
如图1所示,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凸起顶面31之间的夹角a大于等于30°。若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凸起顶面31之间的夹角小于30°,就使得凸起结构30与凸起顶面31之间的夹角过小,使得凸起结构30容易从凹入结构40中脱出,不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稳定配合。而将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凸起顶面31之间的夹角限制在大于等于30°的范围内,使得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之间不易滑脱,保证二者扣合的稳定性,进而有效保证透镜20在小角度范围内转动。
具体的,第一扣合结构为两个,两个第一扣合结构位于透镜20相对的两侧。将第一扣合结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能够有效保证透镜20的转动角度不会太大,以保证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同时还不会影响透镜20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透镜20进行承靠时,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的承靠位主承靠,而透镜20的物侧面和透镜20的像侧面上的非第一扣合结构和非第二扣合结构的区域为辅助承靠。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凹入结构40的结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0的有效面为自由曲面。
如图7至图14所示,凹入结构40与透镜2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凸起结构30的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承靠,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平行,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凹入结构40的侧面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凹入结构40是只有一个开口的槽结构,而凸起结构30需要插入到凹入结构40中,才能完成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之间的配合。这样可以有效限制透镜20在小角度范围内转动。
如图10所示,凸起顶面31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导向面32。导向面32的设置使得凸起结构30的顶部区域相对于凸起结构30的底部区域呈缩口状,进而便于凸起结构30插入到凹入结构40中,便于透镜20之间的装配。
具体的,凸起结构30的凸起高度L3、凸起顶面31的宽度L4之间满足:0.05mm≦L3≦L4/2mm。这样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入结构40之间的承靠面积,同时保证凸起结构30的结构强度,避免凸起结构30断裂的情况产生,有效保证了凸起结构30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为插销式扣合,限制了相邻两个透镜20的相对转动,通过公差管控插销的配合量。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透镜20的有效面的性质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0的有效面为自由曲面。
如图15至图19所示,凹入结构40与透镜20的外周面连通,凸起结构30的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承靠,且凸起顶面31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垂直,凸起结构30的侧面相对于凸起顶面31倾斜设置,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凹入结构40的侧面抵接。凹入结构40与透镜20的外周面连通,便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入结构40内,便于透镜20之间的装配。凸起顶面31与凹入结构40的底面抵接,以保证相邻两个透镜20之间承靠的稳定性。而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凹入结构40的侧面之间配合,可以起到限制透镜20之间转动的作用,以保证透镜20位置的稳定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0);
至少两个透镜(20),至少一个所述透镜(20)的物侧面具有多个第一扣合结构,多个所述第一扣合结构沿所述透镜(20)的周向间隔设置,至少另一个所述透镜(20)的像侧面具有多个第二扣合结构,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扣合连接,以避免相邻两个所述透镜(20)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30),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入结构(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结构(40)与所述透镜(20)的外周面连通,所述凸起结构(30)的凸起顶面(31)与所述凹入结构(40)的底面承靠,且所述凸起顶面(31)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垂直,所述凸起结构(30)的侧面相对于所述凸起顶面(31)倾斜设置,所述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所述凹入结构(40)的侧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结构(40)的深度L2大于等于0.12毫米且小于等于0.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顶面(31)与所述凹入结构(40)的底面的承靠宽度L1大于等于0.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所述凸起顶面(31)之间的夹角a大于等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入结构(40)与所述透镜(2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凸起结构(30)的凸起顶面(31)与所述凹入结构(40)的底面承靠,所述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平行,所述凸起结构(30)的侧面与所述凹入结构(40)的侧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顶面(31)的相对的两侧具有导向面(3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0)的凸起高度L3、所述凸起顶面(31)的宽度L4之间满足:0.05mm≦L3≦L4/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扣合结构位于所述透镜(20)相对的两侧。
CN202220127539.3U 2022-01-18 2022-01-18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6792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7539.3U CN216792573U (zh) 2022-01-18 2022-01-18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7539.3U CN216792573U (zh) 2022-01-18 2022-01-18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2573U true CN21679257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3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7539.3U Active CN216792573U (zh) 2022-01-18 2022-01-18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2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6526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06199912A (zh) 光学镜头
WO2020108103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1679257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636528U (zh) 镜头模组
CN106291859A (zh) 光学镜片组
CN111198465A (zh) 挡环及采用该挡环的镜头
CN208907939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5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CN209388006U (zh) 小头镜头结构
CN217181299U (zh) 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08172350U (zh) 镜头组件
CN212111945U (zh) 成像镜头
CN206339737U (zh) 光学镜片组
CN209356698U (zh) 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光模块
CN21114902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74167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14774U (zh) 一种镜筒及镜头
CN211149152U (zh) 镜片组件及光学成像系统
CN208766442U (zh) 电子设备、调档镜头及其镜框
CN2172132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933101U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移动终端
CN2108038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
CN217213301U (zh) 成像镜头和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