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3279U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3279U
CN217213279U CN202220719613.0U CN202220719613U CN217213279U CN 217213279 U CN217213279 U CN 217213279U CN 202220719613 U CN202220719613 U CN 202220719613U CN 217213279 U CN217213279 U CN 217213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imaging
equal
imaging lens
lens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196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崇建
王泽光
丁先翠
程立邦
黄林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196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3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3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3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的内壁面具有承靠台,承靠台具有第一扣合结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容置在镜筒内,多个透镜中具有与承靠台承靠的承靠透镜,承靠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与第一扣合结构扣合的第二扣合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在全面屏手机兴起的背景下,厂商对产品的外观及成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前置镜头正在往超小头部尺寸、高像素方向发展,这对镜筒与镜片的外径要求也越来越小。在保证镜头光学性能及信赖性的前提下,而镜筒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结构的稳定性不易保证。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镜筒的内壁面具有承靠台,承靠台具有第一扣合结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容置在镜筒内,多个透镜中具有与承靠台承靠的承靠透镜,承靠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与第一扣合结构扣合的第二扣合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高度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与顶面之间弧面过渡。
进一步地,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0.03毫米且小于等于0.07毫米。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垂直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α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
进一步地,凹槽结构的槽深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进一步地,凹槽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第一槽侧壁与垂直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β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第二槽侧壁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θ大于等于43°且小于等于48°。
进一步地,第二槽侧壁相对于第一槽侧壁靠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
进一步地,凹槽结构与凸起结构之间的配合间隙A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为一个,且凸起结构为环状结构;或者凸起结构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周向间隔排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多个透镜,镜筒的内壁面具有承靠台,承靠台具有第一扣合结构;多个透镜容置在镜筒内,多个透镜中具有与承靠台承靠的承靠透镜,承靠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与第一扣合结构扣合的第二扣合结构。
通过在镜筒的内壁面上设置承靠台,便于对承靠透镜的支撑,有效减小了透镜倾斜的情况发生,保证了透镜在镜筒内装配的稳定性。通过在承靠台上设置第一扣合结构与承靠透镜上的第二扣合结构之间扣合,以保证承靠透镜与承靠台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内部结构装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P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镜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Q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中承靠透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M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镜筒;11、承靠台;20、承靠透镜;30、凸起结构;40、凹槽结构;41、第一槽侧壁;42、第二槽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6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0和多个透镜,镜筒10的内壁面具有承靠台11,承靠台11具有第一扣合结构;多个透镜容置在镜筒10内,多个透镜中具有与承靠台11承靠的承靠透镜20,承靠透镜20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与第一扣合结构扣合的第二扣合结构。
通过在镜筒10的内壁面上设置承靠台11,便于对承靠透镜20的支撑,有效减小了透镜倾斜的情况发生,保证了透镜在镜筒10内装配的稳定性。通过在承靠台11上设置第一扣合结构与承靠透镜20上的第二扣合结构之间扣合,以保证承靠透镜20与承靠台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大大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内部结构装配的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30,第一扣合结构和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槽结构40。将第一扣合结构与第二扣合结构的配合形式设置成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相互配合的形式,不会影响承靠透镜20与镜筒10之间的装配,同时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紧密性。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扣合结构是凸起结构30,第二扣合结构是凹槽结构40,这样便于承靠透镜20与镜筒10之间装配。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将第一扣合结构设置为凹槽结构,将第二扣合结构设置为凸起结构。
如图4所示,凸起结构30的高度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若凸起结构30的高度小于0.06毫米,就使得凸起结构30的高度过低,就导致凸起结构30容易从凹槽结构40中脱出,不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承靠。若凸起结构30的高度大于0.1毫米,就使得凸起结构30的高度过高,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的装配。而将凸起结构30的高度限制在0.06毫米至0.1毫米的范围内,在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稳定承靠的同时有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的装配。
如图4所示,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与顶面之间弧面过渡。这样设置使得凸起结构30的角部为圆角,在承靠透镜20与镜筒10之间装配的时候,不易对透镜造成碰撞,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品率。而在图4中R指示的位置则为弧面过渡的地方,或者说是圆角。
可选地,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0.03毫米且小于等于0.07毫米。若弧面的曲率半径半径小于0.03毫米,就使得弧面的曲率半径过小,侧面与顶面的过渡处比较尖锐,容易对透镜造成划伤。若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0.07毫米,就使得弧面的曲率半径过大,容易在顶面处形成尖角,不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的承靠导致装配不稳定。而将弧面的曲率半径限制在0.03毫米至0.07毫米的范围内,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品率。
如图4所示,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α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若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小于45°,就使得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容易滑脱,导致二者承靠不稳定。若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大于55°,就使得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比较尖锐,容易划伤透镜。而将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限制在45°至55°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稳定扣合,保证透镜与镜筒1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同时不易划伤透镜,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品率。
如图6所示,凹槽结构40的槽深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若凹槽结构40的深度小于0.06毫米,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深度过小,凸起结构30容易从凹槽结构40中脱出,不利于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的扣合。若凹槽结构40的槽深大于0.1毫米,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深度过大,容易导致承靠透镜20的结构强度变差。而将凹槽结构40的深度限制在0.06毫米至0.1毫米的范围内,在保证了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稳定承靠的同时保证了承靠透镜20的结构强度。
如图6所示,凹槽结构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41和第二槽侧壁42,第一槽侧壁41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β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若第一槽侧壁41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小于45°,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开口过大,不利于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止挡。若第一槽侧壁41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大于55°,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槽口较小,不利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槽结构40内。而将第一槽侧壁41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限制在45°至55°的范围内,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稳定扣合的同时有利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槽结构40中配合。
如图6所示,第二槽侧壁42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θ大于等于43°且小于等于48°。若第二槽侧壁42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小于43°,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开口过大,不利于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止挡。若第二槽侧壁42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大于48°,就使得凹槽结构40的槽口较小,不利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槽结构40内。而将第二槽侧壁42与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夹角限制在43°至48°的范围内,保证凸起结构30与凹槽结构40之间稳定扣合的同时有利于凸起结构30伸入到凹槽结构40中配合。
如图5所示,第二槽侧壁42相对于第一槽侧壁41靠近光轴。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光线被凹槽结构40反射,减少了杂散光的产生。
如图2所示,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配合间隙A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若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01毫米,就使得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不易装配在一起。若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0.03毫米,就使得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配合不稳定,容易分离。而将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的配合间隙限制在0.01毫米至0.03毫米的范围内,在保证凹槽结构40与凸起结构30之间稳定配合的同时有利于二者之间的装配。
可选地,凸起结构30为一个,且凸起结构30为环状结构。同时凹槽结构40也是一个,而且凹槽结构40也是环状,正好与凸起结构30适配,以限制承靠透镜20沿径向的运动量,保证了承靠透镜20与镜筒10之间稳定承靠在一起。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凸起结构30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30沿光学成像镜头的周向间隔排布。将凸起结构30设置为多个,可以限制承靠透镜20沿径向的运动量,同时可以避免承靠透镜20转动,大大增加了承靠透镜20与镜筒1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0),所述镜筒(10)的内壁面具有承靠台(11),所述承靠台(11)具有第一扣合结构;
多个透镜,多个所述透镜容置在所述镜筒(10)内,多个所述透镜中具有与所述承靠台(11)承靠的承靠透镜(20),所述承靠透镜(20)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扣合的第二扣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中的一个为凸起结构(30),所述第一扣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扣合结构中的另一个为凹槽结构(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0)的高度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与顶面之间弧面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等于0.03毫米且小于等于0.07毫米;和/或
所述凸起结构(30)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中的一个所述侧面与垂直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α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40)的槽深h大于等于0.06毫米且小于等于0.1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41)与垂直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β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55°,所述第二槽侧壁(42)与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平面的夹角θ大于等于43°且小于等于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侧壁(42)相对于所述第一槽侧壁(41)靠近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40)与所述凸起结构(30)之间的配合间隙A大于等于0.01毫米且小于等于0.03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30)为一个,且所述凸起结构(30)为环状结构;或者
所述凸起结构(30)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结构(30)沿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周向间隔排布。
CN202220719613.0U 2022-03-30 2022-03-30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217213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9613.0U CN217213279U (zh) 2022-03-30 2022-03-30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19613.0U CN217213279U (zh) 2022-03-30 2022-03-30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3279U true CN217213279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7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19613.0U Active CN217213279U (zh) 2022-03-30 2022-03-30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3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67632U (zh) 一种镜头模组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US20150260940A1 (en) Lens Module
CN208636502U (zh) 一种压环及镜头模组
US20200409025A1 (en) Lens module
CN2172132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8636506U (zh) 光学镜片和光学镜头
US20150260939A1 (en) Lens Module
WO2020108104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US9465186B2 (en) Lens module
CN217181299U (zh) 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0863655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12111945U (zh) 成像镜头
CN21262327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7902146U (zh) 金属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506748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3423570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803845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
CN220381347U (zh) 透镜组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679257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7543494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7902142U (zh) 成像镜头和移动终端
CN217213301U (zh) 成像镜头和摄像模组
CN216411694U (zh) 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CN215067387U (zh) 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