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2558U -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92558U CN216792558U CN202220190608.5U CN202220190608U CN216792558U CN 216792558 U CN216792558 U CN 216792558U CN 202220190608 U CN202220190608 U CN 202220190608U CN 216792558 U CN216792558 U CN 216792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barrel
- section
- optical imaging
- lens barr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片玻璃透镜;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相对于第二透镜组靠近被射物,且第一透镜组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与第二透镜组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玻璃透镜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切边段,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为圆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信赖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类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便携类电子产品作为当代人类大脑的延伸载体,人们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功能,其中拍照作为最基础的一项功能在迭代中不断推陈出新。而便携类电子产品向更轻薄的方向发展,在要求高品质同时又需要兼顾轻薄性,为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潜望式镜头进入了设计者的眼中。然而潜望式镜头的非对称性使得它在接受信赖性挑战时出现多种问题,比如信赖性差的问题。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信赖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信赖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片玻璃透镜;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相对于第二透镜组靠近被射物,且第一透镜组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与第二透镜组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玻璃透镜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切边段,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为圆形。
进一步地,玻璃透镜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切边段,多个切边段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玻璃透镜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的直径。
进一步地,切边段为平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塑胶透镜,玻璃透镜相对于塑胶透镜靠近被射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上述的透镜组,透镜组设置在镜筒内。
进一步地,镜筒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包括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第一筒段的内环面与第一透镜组的外环面适配,第二筒段的内环面与第二透镜组的外环面适配。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
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1与第二筒段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2满足1<L1/L2<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筒,包括:第一筒段,第一筒段的内环面具有至少一个内侧切面,内侧切面沿镜筒的光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筒段,第一筒段相对于第二筒段靠近镜筒的物侧,第一筒段的筒口面积大于第二筒段的筒口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筒段具有多个内侧切面,多个内侧切面绕镜筒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外环面具有与内侧切面对应的外侧切面。
进一步地,第一筒段的内环面与第二筒段的内环面通过连接面连接,连接面与镜筒的光轴垂直。
进一步地,外侧切面与镜筒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1,内侧切面与镜筒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0.05mm<D1-D2<1mm。
进一步地,第二筒段远离第一筒段的一侧的内环面具有圆环凸起,圆环凸起的物侧面与镜筒的光轴垂直,圆环凸起的像侧面向靠近光轴的方向倾斜向圆环凸起的物侧面延伸,并与圆环凸起的物侧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内环面的半径D3、内侧切面与镜筒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1<D2/D3<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透镜组,透镜组容置在镜筒内,且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容置在镜筒的第一筒段内且具有与内侧切面适配的切边段,至少另一个透镜容置在镜筒的第二筒段内。
进一步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
进一步地,镜筒的物端面到第一筒段内的第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1,镜筒的物端面到第二筒段中靠近第一筒段的透镜的物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0<L2/L1*10<10。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片玻璃透镜;第一透镜组相对于第二透镜组靠近被射物,且第一透镜组的外周面中透镜的形状与第二透镜组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玻璃透镜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切边段,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为圆形。
通过将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和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的外周的形状设置成不同的,有利于透镜组的小型化,使得透镜组能够适配更加轻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有利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美观性。而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均是玻璃透镜,玻璃透镜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优点,以保证透镜组的成像质量。而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为圆形,使得透镜组中不是所有的透镜都是切边透镜有利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稳定性,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信赖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一个角度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镜筒的一个角度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镜筒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玻璃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透镜组;11、玻璃透镜;111、切边段;20、第二透镜组;30、镜筒;31、第一筒段;311、内侧切面;312、外侧切面;32、第二筒段;321、凹槽结构;322、圆环凸起;33、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信赖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如图1至图8所示,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第一透镜组10包括至少一片玻璃透镜11;第一透镜组10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0靠近被射物,且第一透镜组10的外周面中透镜的形状与第二透镜组20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切边段111,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为圆形。
通过将第一透镜组10中的透镜和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的外周的形状设置成不同的,有利于透镜组的小型化,使得透镜组能够适配更加轻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有利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美观性。而第一透镜组10中的透镜均是玻璃透镜11,玻璃透镜11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优点,以保证透镜组的成像质量。而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的外周面为圆形,使得透镜组中不是所有的透镜都是切边透镜有利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稳定性,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信赖性。
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为塑胶透镜,也就是说,透镜组是玻璃和塑胶透镜混合形成的。由于玻璃透镜11的重量大于塑胶透镜,因此将玻璃透镜11设置成具有切边段111的形式,有利于玻璃透镜11的小型化,有利于透镜组的轻薄化,进而在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稳定性的同时不会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重量。玻璃透镜11较塑胶透镜更靠近物侧,有利于塑胶透镜外径尺寸调整及段差位置承接设计,有助于降低整个透镜组的设计难度。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具有多个切边段111,多个切边段111等间隔设置。在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设置多个切边段111有利于玻璃透镜11的小型化和轻薄化,进而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轻薄化。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边段11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玻璃透镜11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的直径。由于玻璃透镜11相对于第二透镜组20更靠近被摄物,将玻璃透镜11的最大直径设置的大于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的直径,有利于透镜组接收更大范围的光线,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拍摄范围。而由于玻璃透镜11具有多个切边段111,就使得透镜组占据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屏幕的范围不会过大,但是能够接收大范围的光,保证透镜组的拍摄质量。由于光线经第一透镜组10进行汇聚后射入到第二透镜组20中,将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设置成小直径的也不会影响透镜组的拍摄范围和拍摄质量,还可以减小透镜组占据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空间,有利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轻薄化。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透镜11中的切边段111可以理解为一个圆形的透镜切去了一部分形成的切边段111,而多个切边段111对称设置,而圆形的透镜的原有的直径则为玻璃透镜11最大直径。
如图6所示,玻璃透镜11的最大直径与切边段111到玻璃透镜11的圆心的距离H之间满足:若小于0.4,就使得切边段111到玻璃透镜11的圆心的距离过大,不利于玻璃透镜11的成像。若大于0.95,就使得切边段111到玻璃透镜11的圆心的距离过大,不利于玻璃透镜11的小型化。而将限制在0.4至0.95的范围内,在保证玻璃透镜11的成像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玻璃透镜11的尺寸,进而有效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
具体的,切边段111为平面,将切边段111设置为平面有利于玻璃透镜11的小型化。
当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将切边段111设置成弧面,但是弧面的弧度与玻璃透镜11除切边段111以外的区域的弧度不同。
不同形状的切边段111,有利于杂光改善和透镜的尺寸调整。
具体的,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塑胶透镜,玻璃透镜11相对于塑胶透镜靠近被射物。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为塑胶透镜,塑胶透镜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轻薄化,同时有效降低了光学成像镜头的成本。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镜筒30和上述的透镜组,透镜组设置在镜筒30内。具有上述透镜组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质量佳、稳定性好、信赖性强的优点。
如图1所示,镜筒30由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包括第一筒段31和第二筒段32,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与第一透镜组10的外环面适配,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与第二透镜组20的外环面适配。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与第一透镜组10的外环面适配,以便于第一筒段31与第一透镜组10之间的装配,而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与第二透镜组20的外环面适配,以保证透镜组稳定装配在镜筒30中。
具体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将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的比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满足光学成像镜头长焦特性的同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1与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2满足1<L1/L2<1.5。这样设置使得镜筒的壁厚更加的均匀,有利于镜筒的填充,保证镜筒尺寸的品质。同时形成段差,有利于减小外径尺寸,有利于镜筒小型化、轻薄化。
如图1和图2所示镜筒包括第一筒段31和第二筒段32,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具有至少一个内侧切面311,内侧切面311沿镜筒30的光轴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筒段31相对于第二筒段32靠近镜筒30的物侧,第一筒段31的筒口面积大于第二筒段32的筒口面积。通过设置两种形状不同的筒段,有利于镜筒30的小型化,同时与镜筒30适配的透镜组中的透镜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将第一筒段31内设置内侧切面311,就需要透镜组中的透镜的外环面与内侧切面311进行匹配,以保证透镜组稳定工作,而将镜筒30设置成两种不同的筒段,就使得部分透镜具有切边,而其余透镜则不需要,有效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的稳定性,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地信赖性。由于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的筒口面积不同,在镜筒30的内环面在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的连接处形成段差。
具体的,第一筒段31具有多个内侧切面311,多个内侧切面311绕镜筒3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在第一筒段31内设置多个内侧切面311有利于透镜的承靠,同时有利于透镜的小型化和轻薄化,进而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轻薄化。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筒段31的外环面具有与内侧切面311对应的外侧切面312。通过在第一筒段31上设置外侧切面312,在保证第一筒段3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镜筒30的小型化。
如图3所示,第二筒段32的外环面具有凹槽结构321,凹槽结构321的槽侧壁位于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的连接处,凹槽结构321的槽底与第一筒段31的外环面的距离T、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之间满足:凹槽结构321的设置使得镜筒30的外环面在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的连接处形成段差,就使得第二筒段32的外周面围成的面积小于第一筒段31的外周面围成的面积。同时凹槽结构321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镜筒30的壁厚均匀分布,保证镜筒30品质。而将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之间的段差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第一筒段31内的透镜与第二筒段32内的透镜之间的过渡差异不会影响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有利于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筒段32的外环面的凹槽结构321是由于第二筒段32与第一筒段31之间的段差形成的。
如图3所示,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与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通过连接面33连接,连接面33与镜筒30的光轴垂直。将连接面33设置成与光轴垂直的形式,就使得第一筒段31与第二筒段32之间是断崖式过渡,而不是逐渐过渡的形式,这样过渡有利于镜筒30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装配。同时连接面33还可以与第一筒段31内的透镜承靠,以保证第一筒段31内透镜排布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外侧切面312与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1,内侧切面311与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0.05mm<D1-D2<1mm。若D1-D2小于0.05毫米,就使得第一筒段31的壁厚过薄,使得第一筒段31的结构强度较差,不利于镜筒30稳定工作。若D1-D2大于1毫米,就使得第一筒段31的壁厚过厚,不利于镜筒3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而将D1-D2限制在0.05毫米至1毫米的范围内,控制了第一筒段31的壁后,可以保证镜筒30的壁厚的均匀性以及组立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镜筒30的物侧开口的最大直径与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之间满足:将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物侧开口的最大直径设置成大于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使得光学成像镜头能够接收较大范围内的光,有利于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拍摄范围,而镜筒30的像侧开口较小有利于光线的汇聚以传输给其他部件,以保证成像的完整性。
如图3所示,镜筒30的物侧开口的最大直径与镜筒30的长度L之间满足:0.5<ΦD/L<0.95。将ΦD/L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与总长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如图3所示,第二筒段32远离第一筒段31的一侧的内环面具有圆环凸起322,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与镜筒30的光轴垂直,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向靠近光轴的方向倾斜向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延伸,并与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连接。圆环凸起322的设置可以减小像侧的杂散光射入到光学成像镜头中,以减少杂散光的干扰,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而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像靠近被摄物侧的方向倾斜延伸,有利于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吸收像侧的杂散光,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如图3所示,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与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的连接处的直径为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与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连接处为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有利于对成像光线的汇聚,同时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可以与透镜之间进行承靠,保证透镜工作的稳定性,增加了光学成像镜头的信赖性。
如图4所示,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的半径D3、内侧切面311与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1<D2/D3<1.3。这样设置使得内侧切面311到光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二筒段32的半径,保证第一筒段31处接受光线的范围。而内侧切面311与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和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的半径D3之间的差距也不会太大,以便于透镜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外侧切面312到光轴的最小距离与第二筒段32的外环面的半径相同。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30和透镜组,透镜组容置在镜筒30内,且透镜组中至少一个透镜容置在镜筒30的第一筒段31内且具有与内侧切面311适配的切边段111,至少另一个透镜容置在镜筒30的第二筒段32内。透镜组中的多个透镜分为第一透镜组10和第二透镜组20,第一透镜组10位于第一筒段31内,而第二透镜组20位于第二筒段32内,而第一透镜组10中的透镜均具有与内侧切面311适配的切边段111。而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均与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适配。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将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的比值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满足光学成像镜头长焦特性的同时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镜筒30的物端面到第一筒段31内的第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1,镜筒30的物端面到第二筒段32中靠近第一筒段31的透镜的物侧面在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0<L2/L1*10<10。
从物端方向看,玻璃透镜11的切边方向与镜筒30的内侧切面311方向保持一致,而镜筒30的内侧切面311与外侧切面312一致,保证了光学成像镜头组立可行性与稳定性。
镜筒30是以注塑成型方式制成,且镜筒30为一体成型的黑色塑胶体,注塑成型有利于量产化,对品质一致性有重要作用。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内侧切面311为平面。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内侧切面311的数量不同。
在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具有一个内侧切面311,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的切边段111为一个,而其余位置均为弧面段,这样也可以减小玻璃透镜11占据的空间,有利于透镜组的小型化。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内侧切面311的形状不同。
在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内侧切面311为弧状。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组(10),所述第一透镜组(10)包括至少一片玻璃透镜(11);
第二透镜组(20),所述第一透镜组(10)相对于所述第二透镜组(20)靠近被射物,且所述第一透镜组(10)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透镜组(20)中透镜的外周面的形状不同,所述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切边段(111),所述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为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透镜(11)的外周面具有多个所述切边段(111),多个所述切边段(111)等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透镜(11)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组(20)中的透镜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透镜(11)的最大直径φA与所述切边段(111)到所述玻璃透镜(11)的圆心的最短距离H之间满足:0.40<H/(φA/2)<0.9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段(111)为平面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塑胶透镜,所述玻璃透镜(11)相对于所述塑胶透镜靠近所述被射物。
7.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30);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组,所述透镜组设置在所述镜筒(3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0)由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包括第一筒段(31)和第二筒段(32),所述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组(10)的外环面适配,所述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组(20)的外环面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1与所述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至光轴的最大垂直距离L2满足1<L1/L2<1.5。
1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段(31),所述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具有至少一个内侧切面(311),所述内侧切面(311)沿所述镜筒(30)的光轴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筒段(32),所述第一筒段(31)相对于所述第二筒段(32)靠近所述镜筒(30)的物侧,所述第一筒段(31)的筒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筒段(32)的筒口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31)具有多个所述内侧切面(311),多个所述内侧切面(311)绕所述镜筒(30)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31)的外环面具有与所述内侧切面(311)对应的外侧切面(3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2)的外环面具有凹槽结构(321),所述凹槽结构(321)的槽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筒段(31)与所述第二筒段(32)的连接处,所述凹槽结构(321)的槽底与所述第一筒段(31)的外环面的距离T、所述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φd之间满足:0.1<T/φd<0.5。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段(31)的内环面与所述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通过连接面(33)连接,所述连接面(33)与所述镜筒(30)的光轴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切面(312)与所述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1,所述内侧切面(311)与所述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0.05mm<D1-D2<1mm。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0)的物侧开口的最大直径φD与所述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φd之间满足:1.05<φD/φd<3。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0)的物侧开口的最大直径φD与所述镜筒(30)的长度L之间满足:0.5<ΦD/L<0.95。
19.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2)远离所述第一筒段(31)的一侧的内环面具有圆环凸起(322),所述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与所述镜筒(30)的光轴垂直,所述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向靠近光轴的方向倾斜向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延伸,并与所述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凸起(322)的物侧面与所述圆环凸起(322)的像侧面的连接处的直径为所述镜筒(30)的像侧开口的最小直径φd。
21.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2)的内环面的半径D3、所述内侧切面(311)与所述镜筒(30)的光轴的最小距离D2之间满足:1<D2/D3<1.3。
2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筒(30);
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容置在所述镜筒(30)内,且所述透镜组中至少一个所述透镜容置在所述镜筒(30)的第一筒段(31)内且具有与所述内侧切面(311)适配的切边段(111),至少另一个所述透镜容置在所述镜筒(30)的第二筒段(32)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L之间满足:0.9<f/L<1.5。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30)的物端面到所述第一筒段(31)内的第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1,所述镜筒(30)的物端面到所述第二筒段(32)中靠近所述第一筒段(31)的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上的距离L2满足0<L2/L1*10 <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90608.5U CN216792558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90608.5U CN216792558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92558U true CN216792558U (zh) | 2022-06-21 |
Family
ID=8201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90608.5U Active CN216792558U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92558U (zh) |
-
2022
- 2022-01-24 CN CN202220190608.5U patent/CN216792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3086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3676107B (zh) | 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 |
TWI494589B (zh)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
CN100380157C (zh) | 拍摄镜头 | |
KR101535086B1 (ko) | 왜곡이 보정된 광각 촬영 렌즈 시스템 | |
CN10367608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433087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EP3876020A1 (en) |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 |
CN10377732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412265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396979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414256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412265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377732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342484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216792558U (zh) | 透镜组、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10755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065134B (zh) | 一种高像素超薄的手机镜头组和成像系统 | |
CN217181299U (zh) | 隔圈和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180368U (zh) | 镜头模组 | |
CN216792480U (zh) | 光学镜片和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74167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US20220317427A1 (en) | Imaging lens,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system | |
CN215067481U (zh) | 隔圈和成像镜头 | |
CN217655378U (zh) | 一种超小型准直镜及其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