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7480U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67480U CN215067480U CN202121377532.9U CN202121377532U CN215067480U CN 215067480 U CN215067480 U CN 215067480U CN 202121377532 U CN202121377532 U CN 202121377532U CN 215067480 U CN215067480 U CN 2150674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air escape
- lens barrel
- escape groove
- imaging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内,多个透镜包括位于端部的透镜,镜筒具有与端部的透镜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面上设置有逃气槽。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手机功能性的日益强大,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逐步增多,使用场景也日趋丰富,故对于手机成像镜头在部分极端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成像镜头常规部件一般包含镜筒、透镜、隔圈和压圈等,常规装配步骤为组装透镜、隔圈,最后在压圈与镜筒间点胶固定。但在信赖性试验时由于内部气体排出受阻碍,导致镜头品质不良等问题。同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由于镜筒整圈封胶,使得镜头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容易造成内部空气膨胀并挤压透镜,最终导致镜头信赖性前后品质不良。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内,多个透镜包括位于端部的透镜,镜筒具有与端部的透镜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面上设置有逃气槽。
进一步地,镜筒包括承靠面和过渡面,承靠面通过过渡面与抵接面连接,过渡面与承靠面和/或抵接面之间呈钝角设置,抵接面相对于承靠面靠近镜筒的物侧端面,端部的透镜的外环面与承靠面抵接。
进一步地,抵接面呈环形,逃气槽沿镜筒的径向延伸,逃气槽为一个或多个,当逃气槽为多个时,多个逃气槽沿镜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端部的透镜的外径R和抵接面的外径r之间满足:R-r≥0.02mm。
进一步地,逃气槽的径向长度L满足:L≥0.1mm。
进一步地,逃气槽的宽度W满足:W≥0.05mm。
进一步地,逃气槽的深度H满足:0.005mm≤H≤0.5mm。
进一步地,逃气槽的槽底面与镜筒的物侧端面的距离m满足:m≥0.1mm。
进一步地,多个透镜中位于镜筒的物侧端的透镜为物侧透镜,逃气槽设置在与物侧透镜的物侧面抵接的镜筒的抵接面上。
进一步地,逃气槽朝向光轴的一侧在镜筒的物侧端面的投影呈弧形、直线和V字结构中的一种。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成像镜头包括镜筒和透镜,透镜为多个,多个透镜沿镜筒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内,多个透镜包括位于端部的透镜,镜筒具有与端部的透镜抵接的抵接面,抵接面上设置有逃气槽。
通过在抵接面上设置逃气槽,使得端部的透镜在于抵接面贴合组装时抵接面不会对镜筒内的空间形成密封,使得镜筒内的空间能够通过逃气槽与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外部空间的空气能够通过逃气槽进入镜筒内,避免了端部的透镜与抵接面贴合抵接后阻碍空气流通的情况,进一步避免在信赖性验证时因内部气体排出受阻碍,导致成像镜头品质不良等问题。同时还能够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镜筒内部气体膨胀挤压透镜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成像镜头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镜筒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一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两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三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四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六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八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十二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镜筒上设置十六个逃气槽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成像镜头的逃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成像镜头的逃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成像镜头的逃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镜筒;11、抵接面;111、逃气槽;12、过渡面;13、承靠面;2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成像镜头存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4所示,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0和透镜20,透镜20为多个,多个透镜20沿镜筒10的轴向间隔排布在镜筒10内,多个透镜20包括位于端部的透镜20,镜筒10具有与端部的透镜20抵接的抵接面11,抵接面11上设置有逃气槽111。
通过在抵接面11上设置逃气槽111,使得端部的透镜20在于抵接面11贴合组装时抵接面11不会对镜筒10内的空间形成密封,使得镜筒10内的空间能够通过逃气槽111与外部空间连通,使得外部空间的空气能够通过逃气槽111进入镜筒10内,避免了端部的透镜20与抵接面11贴合抵接后阻碍空气流通的情况,进一步避免在信赖性验证时因内部气体排出受阻碍,导致成像镜头品质不良等问题。同时还能够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镜筒10内部气体膨胀挤压透镜20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成像镜头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
如图3所示,镜筒10包括承靠面13和过渡面12,承靠面13通过过渡面12与抵接面11连接,抵接面1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光轴,承靠面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抵接面11且平行于光轴。过渡面12与承靠面13和抵接面11之间呈钝角设置,也就是说,过渡面12的一端与承靠面13呈钝角设置、过渡面12的另一端与抵接面11呈钝角设置。抵接面11相对于承靠面13靠近镜筒10的物侧端面,当端部的透镜20装配在镜筒10中时,端部的透镜20的外环面与承靠面13抵接,同时端部的透镜20的光学结构区的物侧面与抵接面11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透镜20具有光学结构区和光学有效区。光学结构区用于与镜筒10、遮光件、压圈和隔圈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承靠,而不用于成像。光学有效区用于成像光线的通过进而用于成像。且光学结构区位于光学有效区的外周侧。
如图1所示,多个透镜20中位于镜筒10的物侧端的透镜20为物侧透镜,逃气槽111设置在与物侧透镜的光学结构区的物侧面抵接的镜筒10的抵接面11上。由于成像镜头中端部的透镜20是与抵接面11贴合组装的,一般要求抵接面11的平面度足够小以减小组装倾斜,但在此种情况下,抵接面11会对镜筒10内的空间形成密封,使得外部空间的空气无法进入镜筒10内,从而阻碍空气流通,会在信赖性试验时因内部气体排出受阻碍,导致成像镜头品质不良等问题。通过在抵接面11设置逃气槽111,使得逃气槽111起到了平衡镜筒10内外气压的作用,避免镜筒10内气压增大从而影响成像品质,同时使得在高温环境下,镜筒10内的气体受高温膨胀能够由逃气槽111排出到镜筒10的外部,避免镜筒10内部气压增大从而挤压透镜20的情况。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透镜20中位于镜筒10的像侧端的透镜20为像侧透镜,逃气槽111设置在与像侧透镜的光学结构区的像侧面抵接的镜筒10的抵接面11上。
具体的,抵接面11呈环形,逃气槽111沿镜筒10的径向延伸,且逃气槽111远离光轴的一端延伸至过渡面12处。这样设置规划了逃气槽111的延伸方向,进一步规划了空气的流动路径,提高了逃气槽111的使用可靠性。逃气槽111为一个或多个,当逃气槽111为多个时,多个逃气槽111沿镜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增加了逃气槽111的设置个数,有利于增加成像镜头内外空气流通速度,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内外空气流通更加顺畅,进一步能够保证成像镜头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一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两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三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四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六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八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示出了抵接面11上设置十二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抵接面11上设置十六个逃气槽111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逃气槽111,不限于上述提到的个数。
如图3所示,端部的透镜20的外径满足R≥0.5mm。将端部的透镜20的外径限制在0.5毫米以上,有利于保证透镜20与镜筒10的匹配度,以提高装配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端部的透镜20的外径R和抵接面11的外径r之间满足:R-r≥0.02mm。通过将端部的透镜20的外径R与抵接面11的外径r之间的差值设置在0.02毫米以上,以便于过渡面12的设置,同时便于入子做倒角,防止破边,保证了镜筒10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保证透镜20与镜筒10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4所示,逃气槽111的径向长度L满足:L≥0.1mm。若逃气槽111的径向长度L小于0.1毫米,使得逃气槽111的长度过短,容易影响镜筒10内外空气的流通效果。将逃气槽111的径向长度L设置在0.1毫米以上,有利于保证逃气槽111具有足够长的长度,以使逃气槽111的一端能够和物侧透镜的外环面与镜筒10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间连通,逃气槽111的另一端能够与物侧透镜的光学有效区的物侧空间连通,以保证逃气槽111的空气导通作用。
具体的,逃气槽111的宽度W满足:W≥0.05mm。若逃气槽111的宽度W小于0.05毫米,使得逃气槽111的宽度过小,容易减慢逃气槽111中空气流动的顺畅性。将逃气槽111的宽度W设置在0.05毫米以上,有利于保证逃气槽111的尺寸合理性,同时增加了逃气槽111中空气的流动空间,以保证逃气槽111中空气的流动效率。
如图2所示,逃气槽111的深度H满足:0.005mm≤H≤0.5mm。若逃气槽111的深度H小于0.005毫米,使得逃气槽111的深度过小,容易影响空气流动效果。若逃气槽111的深度H大于0.5毫米,使得逃气槽111过深,容易影响镜筒10的抵接面11与物侧端面之间的结构的强度,进而影响物侧透镜与镜头的抵接面11承靠的稳定性。将逃气槽111的深度H限制在0.005mm到0.5mm的范围内,在保证了逃气槽111的使用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镜筒10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逃气槽111的槽底面与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距离m满足:m≥0.1mm。若气槽的槽底面与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距离m小于0.1mm,使得镜筒10上与物侧透镜抵接的结构部分过薄,降低了结构强度。将逃气槽111的槽底面与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距离m设置在0.1毫米以上,有利于保证镜筒10对物侧透镜的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同时能够保证在组装过程中镜筒10与物侧透镜的光学结构区抵接的部分受压不会发生形变,以保证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成像镜头的组装精度。同时便于镜筒10端面的有效进胶,降低点胶难度。
具体的,镜筒10的承靠面13与镜筒10的外环面之间的距离n满足:n≥0.1mm。将镜筒10的承靠面13与镜筒10的外环面之间的距离n设置在0.1mm以上,有利于保证镜筒10的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小镜筒10受压而发生形变的可能性,保证了镜筒10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成像镜头的成像稳定性。
如图12所示,逃气槽111朝向光轴的一侧在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投影呈弧形。且弧形的曲率半径大于0度。这样设计规划了逃气槽111的具体形状,提高了逃气槽111的可加工性,有利于降低逃气槽111模具结构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加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成像镜头为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的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中的一种。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逃气槽111的形状不同。
如图13所示,逃气槽111朝向光轴的一侧在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投影呈直线。这样设置同样能够保证逃气槽111改善成像镜筒10内部困气的问题,同时有利于镜筒10的模具结构的加工成型。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逃气槽111的形状不同。
如图14所示,逃气槽111的朝向光轴的一侧在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投影呈V字结构。具体的,V字结构的角度a小于180度。需要说明的是,逃气槽11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限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描述,只要保证逃气槽的导通效果即可。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10);
透镜(20),所述透镜(20)为多个,多个所述透镜(20)沿所述镜筒(10)的轴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镜筒(10)内,多个所述透镜(20)包括位于端部的所述透镜(20),所述镜筒(10)具有与端部的所述透镜(20)抵接的抵接面(11),所述抵接面(11)上设置有逃气槽(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0)包括承靠面(13)和过渡面(12),所述承靠面(13)通过所述过渡面(12)与所述抵接面(11)连接,所述过渡面(12)与所述承靠面(13)和/或所述抵接面(11)之间呈钝角设置,所述抵接面(11)相对于所述承靠面(13)靠近所述镜筒(10)的物侧端面,端部的所述透镜(20)的外环面与所述承靠面(13)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11)呈环形,所述逃气槽(111)沿所述镜筒(10)的径向延伸,所述逃气槽(111)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逃气槽(11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逃气槽(111)沿镜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端部的所述透镜(20)的外径R和所述抵接面(11)的外径r之间满足:R-r≥0.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气槽(111)的径向长度L满足:L≥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气槽(111)的宽度W满足:W≥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气槽(111)的深度H满足:0.005mm≤H≤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气槽(111)的槽底面与所述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距离m满足:m≥0.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透镜(20)中位于所述镜筒(10)的物侧端的所述透镜(20)为物侧透镜,所述逃气槽(111)设置在与所述物侧透镜的物侧面抵接的所述镜筒(10)的抵接面(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气槽(111)朝向光轴的一侧在所述镜筒(10)的物侧端面的投影呈弧形、直线和V字结构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77532.9U CN215067480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成像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77532.9U CN215067480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67480U true CN215067480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0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77532.9U Active CN215067480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67480U (zh)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21377532.9U patent/CN2150674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27093U (zh) | 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 |
US8228610B2 (en) | Lens injection mold | |
KR101503982B1 (ko) | 렌즈 모듈 | |
JP2014130381A (ja)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
US9507118B2 (en) | Lens module | |
JP2018072799A (ja)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 |
CN211263914U (zh) | 光学镜头、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215067480U (zh) | 成像镜头 | |
JP2021009385A (ja) |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 |
WO2020108104A1 (zh) | 一种镜头模组 | |
US20200409024A1 (en) |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6671661U (zh) | 一种微型成像镜头组 | |
US20200158985A1 (en) | Lens module | |
CN210803845U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 | |
CN113296222A (zh) | 成像镜头 | |
US20110158636A1 (en) |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US11347018B2 (en) | Lens module | |
US8351140B2 (en) | Lens barrel and lens module | |
CN109828343A (zh)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2623271U (zh) | 成像镜头 | |
TW202334689A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
CN217133451U (zh) | 镜片与消压成像镜头 | |
CN216979404U (zh) | 一种塑胶镜筒、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5067387U (zh) | 光学元件和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679254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