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5473U -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 Google Patents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5473U
CN216785473U CN202122922734.3U CN202122922734U CN216785473U CN 216785473 U CN216785473 U CN 216785473U CN 202122922734 U CN202122922734 U CN 202122922734U CN 216785473 U CN216785473 U CN 216785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rive axle
front drive
pivot shaf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27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建东
李茂�
周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27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5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5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5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包括:两个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夹持板、连接板和延伸部,两个主体结构的连接板绕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两个主体结构的夹持板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有夹持部,且两个主体结构对应的夹持部到第一枢转轴的距离不同;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升降支架和两个连接支腿,两个连接支腿的一端均与升降支架可转动地相连,两个连接支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延伸部可转动地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通过夹持部以固定前驱动桥,并通过锁止结构进行锁止,使得旋转吊具可以带动前驱动桥移动至安装位置处,实现便捷安装,且解决了非对称驱动桥在夹持时不平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背景技术
前驱动桥重量可达42Kg,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两名操作人员抬起安装,操作人员负重严重,劳动强度大,不利于长时间作业,且安装过程缓慢,严重浪费人力。现有的前驱动桥安装工装设有包括承载台、移动架、举升汽缸、两根轨道和控制所述举升汽缸的上升、下降、停止的气阀,该前驱动桥安装工装仅能实现对前驱动桥的安装,作用单一,实用性差,且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可减轻人员负重,减少安装过程中所需的操作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包括:两个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夹持板、连接板和延伸部,两个所述主体结构的连接板绕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两个所述主体结构的夹持板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有夹持部,且两个所述主体结构对应的所述夹持部到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距离不同;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升降支架和两个连接支腿,两个所述连接支腿的一端均与所述升降支架可转动地相连,两个所述连接支腿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延伸部可转动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通过夹持部以固定前驱动桥,并通过锁止结构进行锁止,使得旋转吊具可以带动前驱动桥移动至安装位置处,通过转动夹持部以带动前驱动桥转动,从而调整安装角度,实现便捷安装,且解决了非对称驱动桥在夹持时不平衡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每个所述主体结构的连接板与夹持板弯折相连;且在两个所述主体结构中,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连接板的延伸长度大于另一个所述主体结构的连接板的延伸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两个所述连接支腿的上端均与所述升降支架通过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在两个所述连接支腿和两个所述延伸部中,一个所述连接支腿和一个所述延伸部通过第三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另一个所述连接支腿和另一个所述延伸部通过第四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枢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二枢转轴的轴线、所述第三枢转轴的轴线、所述第四枢转轴的轴线呈菱形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预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枢转轴和所述第四枢转轴相连,且所述预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三枢转轴和所述第四枢转轴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弹性预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三枢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四枢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均构造为沿所述预紧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限位板还设有第一锁止孔和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一锁止孔与所述第一限位孔连通,所述第二锁止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锁止孔和所述第二锁止孔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预紧件的长度方向,所述锁止结构设置为在升起时所述第三枢转轴运动至所述第一锁止孔内且所述第四枢转轴运动至所述第二锁止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第一锁止孔和所述第二锁止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靠近彼此的端部相连,且所述第一锁止孔从所述第一限位孔朝靠近所述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锁止孔从所述第二限位孔朝靠近所述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升降支架包括提升板和两个间隔开相对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提升板的两端相连;其中所述安装板设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限位板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限位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五枢转轴可转动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轴承,两个所述夹持板朝向彼此的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轴承的外圈支撑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夹持部支撑于所述轴承的内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左侧的主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右侧的主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锁止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升降支架的结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连接支腿的俯视图(附图5中位于左侧的连接支腿);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连接支腿的正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限位板的结构正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中轴承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
主体结构1,夹持板11,连接板12,夹持部13,延伸部14,轴承15,加强板16,连接件17,安装座18,
锁止结构2,升降支架21,提升板211,安装板212,第一安装孔213,第二安装孔214,连接支腿22,连接口221,预紧件23,
限位板3,第一限位孔31,第二限位孔32,第一锁止孔33,第二锁止孔34,第三安装孔35,
第一枢转轴4,第二枢转轴5,第三枢转轴6,第四枢转轴7,第五枢转轴8,吊环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包括:主体结构1和锁止结构2。
旋转吊具100包括两个主体结构1,两个主体结构1可转动地相连,且两个主体结构1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有夹持部13,夹持部13用于夹持前驱动桥的端部。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两个主体结构1沿左右方向延伸布置,设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右端与设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左端可转动地相连,设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左端朝下延伸设置,且设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右端同样朝下延伸设置,且两个主体结构1向下延伸的长度相等,以将旋转吊具100整体构造为倒U型结构。
具体的,主体结构1包括夹持板11、连接板12和延伸部14,且连接板12远离夹持板11的一端设有延伸部14。其中,如图2所示,连接板12沿左右方向延伸布置,连接板12的外端(如图2中的左侧)与夹持板11的侧面相连,以构造出主体结构1。连接板12的内端(如图2中的右侧)设有延伸部14,延伸部14朝向内侧延伸且向上侧倾斜,连接板12的主体部分与延伸部14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枢转孔。
在具体设置时,如图1所示,可设置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厚度大于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右端设有一个具有两层结构的延伸部14,两层结构间隔开以在延伸部14内限定有卡接空间,卡接空间朝向右侧敞开,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设有一个单层的延伸部14,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可以伸至卡接空间内,使得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和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内端沿厚度方向重合,使得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第一枢转孔和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第一枢转孔在二者的厚度方向上正对,使得第一枢转轴4可以贯穿左侧的主体结构1和右侧的主体结构1,以实现两个主体结构1的定位安装。同时,使得位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可以伸入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两个延伸部14之间,并伸至位于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两个延伸部14的左侧,从而实现延伸部14的交错设置,以将两个主体结构1构造为剪刀形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主体结构的夹持板11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有夹持部13,具体的,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夹持板11的右侧面处设有夹持部13,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夹持板11的左侧面同样设有夹持部13,两个夹持部13对称设置,两个夹持部13用于抵压在前驱动桥的两端,从而将前驱动桥固定在旋转吊具100。可选的,可以设置两个夹持部13均可相对主体结构1转动,以带动前驱动桥相对主体结构1转动,以调整前驱动桥的位置角度,以利于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使两个主体结构1绕第一枢转轴4相对转动,以调整两个夹持部13的相对距离,使得两个夹持部13可以选择性地夹持前驱动桥。在固定前驱动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两个主体结构1绕连接点相对转动,以增大两个夹持部13的相对距离,使得前驱动桥可以伸至两个夹持部13之间,当将旋转吊具100调整到合适位置后,两个主体结构1反向转动,使得两个夹持部13抵压在前驱动桥的两端处,从而将前驱动桥固定在旋转吊具100,而当前驱动桥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主体结构1绕连接点相对转动,以增大两个夹持部13的相对距离,以使前驱动桥脱离旋转吊具100。
需要说明的是,前驱动桥整体通常为不规则结构,前驱动桥两侧的重量具有较大差距,如左侧的重量大于右侧的重量,或是右侧的重量大于左侧的重量,现有的夹持机构通常为对称结构,在前驱动桥的运输安装过程中易导致偏斜,难以实现安装定位。
而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两个主体结构1对应的夹持部13到第一枢转轴4的距离不同,当前驱动桥一侧具有更大的重量时,对应设置该侧主体结构1的夹持部13到第一枢转轴4的距离更大,使得该侧的杠杆长度较大以具有更大的支撑力,使得前驱动桥整体保持平衡,以利于提高前驱动桥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锁止结构2包括升降支架21和两个连接支腿22,两个连接支腿22的一端均与升降支架21可转动地相连,两个连接支腿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延伸部14可转动地相连。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升降支架21设有朝向下侧以及两侧敞开的安装腔体,连接支腿22可以伸入安装腔体内,以与升降支架21连接配合,以用于构造出锁止结构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支腿22的两端分别与升降支架21和两个延伸部14可转动相连,使得连接支腿22可以驱动延伸部14运动,以带动两个主体结构1进行运动,且当主体结构1运动至合适位置时,可以使连接支腿22保持固定以对两个主体结构1进行锁止。
其中,锁止结构2的上侧设有吊环91,起吊装置与吊环91相连,当前驱动桥固定在旋转吊具100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吊环91将前驱动桥拉起,并将前驱动桥移动到指定位置处,从而进行安装。同时,锁止结构2还包括:预紧件23,且锁止结构2用于在吊起时利用预紧件23的弹性作用力对延伸部14进行驱动,以使两个主体结构1的夹持部13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预紧。
需要说明的是,锁止结构2可以用于选择性地锁止两个主体结构1,当旋转吊具100运动至前驱动桥位置处,预紧件23驱动延伸部14转动以带动主体结构1运动,使得两个主体结构1预紧,以使旋转吊具100可以固定前驱动桥,通过锁止结构2进行锁止,使得两个夹持部13保持相对稳定,以完全固定前驱动桥,以保证前驱动桥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以避免前驱动桥在移动过程中掉落,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将前驱动桥固定在旋转吊具100处,并通过旋转吊具100吊起前驱动桥,从而转运至车身处,当前驱动桥搬运至安装位置后,将前驱动桥沿高度方向缓缓下放,待前驱动桥的半轴安装位置接近下摆臂紧固螺栓时,用手抬起前驱动桥的后端,预紧后端紧固螺栓,取下旋转吊具100,再预紧前端螺栓,以将前驱动桥固定在车身处,并放置线边,从而完成安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设有两个相对位置可调的夹持部13,两个夹持部13分别用于固定前驱动桥的两端,当前驱动桥固定完成后,通过锁止结构2进行锁止,并通过旋转吊具100带动前驱动桥移动至安装位置处,操作人员调整前驱动桥的安装角度,即可实现便捷安装,减轻了人员负重,减少安装过程中所需的操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与夹持板11弯折相连,且在两个主体结构1中,一个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大于另一个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前驱动桥的左侧构造为直径较大的球体,球体的右端连接有直径较小的柱体结构,以将前驱动桥整体构造为不规则结构,且使得左侧的重量大于右侧的重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小于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使得左侧的杠杆长度小于右侧的杠杆长度,以在前驱动桥安装至旋转吊具100后,旋转吊具100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以便于安装调整,此处描述左侧的杠杆长度小于右侧的杠杆长度仅用于解释图1中所示的一种可行的实施例,对旋转吊具在实际应用的长度设计不造成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支腿22的上端均与升降支架21通过第二枢转轴5可转动地相连。在两个连接支腿22和两个延伸部14中,一个连接支腿22和一个延伸部14通过第三枢转轴6可转动地相连,另一个连接支腿22和另一个延伸部14通过第四枢转轴7可转动地相连,且第一枢转轴4的轴线、第二枢转轴5的轴线、第三枢转轴6的轴线、第四枢转轴7的轴线呈菱形分布。
其中,如图5所示,两个连接支腿22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延伸部14的上端,且连接支腿22整体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且朝向内侧倾斜,如图7所示,设于左侧的连接支腿22具有较大的厚度尺寸,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两端设有朝端部敞开的连接口221,如图8所示,设于右侧的连接支腿22厚度尺寸较小,右侧的连接支腿22的左端可以伸入连接口221内。
同时,两个连接支腿22的上端均设有第二枢转孔,第二枢转孔设置在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连接口221侧壁处,当右侧的连接支腿22伸入连接口221后,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第二枢转孔和右侧的连接支腿22的第二枢转孔沿厚度方向正对,第二枢转轴5贯穿升降支架21以伸入安装腔体内,从而贯穿右侧的连接支腿22和左侧的连接支腿22,实现两个连接支腿22与升降支架21的可转动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在远离其连接板12的一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四枢转孔,且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在远离连接板12的一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三枢转孔。
具体的,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下端同样设有第三枢转孔,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伸入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连接口221内,以使得右侧的主体结构1的第三枢转孔和左侧的连接支腿22的第三枢转孔正对,通过第三枢转轴6贯穿左侧的连接支腿22、右侧的主体结构1,以实现右侧的主体结构1和左侧的连接支腿22可转动相连。同时,右侧的连接支腿22的下端同样设有第四枢转孔,右侧的连接支腿22伸入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延伸部14的卡接空间内,以使得左侧的主体结构1的第四枢转孔和右侧的连接支腿22的第四枢转孔正对,通过第四枢转轴7贯穿左侧的主体结构1、右侧的连接支腿22,以实现左侧的主体结构1和右侧的连接支腿22可转动相连。
进一步,可将两个连接支腿22的长度设置为相同,使得第二枢转轴5设置在第一枢转轴4的正上方,且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枢转轴4的轴线、第二枢转轴5的轴线、第三枢转轴6的轴线、第四枢转轴7的轴线呈菱形分布,使得两侧主体结构1的位移大小保持一致,以保证对前驱动桥的夹紧精度,避免前驱动桥在搬运过程中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二枢转孔、第三枢转孔和第四枢转孔的尺寸设置为相同,以便于加工,且在连接支腿22的安装过程中,无需区分第二枢转孔、第三枢转孔和第四枢转孔,提高了安装效率,且利于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结构2还包括:预紧件23,预紧件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相连,且预紧件23用于将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弹性预紧。其中,预紧件23可以取为弹簧。
也就是说,预紧件23的长度小于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之间的间距,通过将预紧件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连接,使得预紧件23处于拉长状态,以使预紧件23对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施加朝向彼此的作用力,以拉动两个延伸部14朝向彼此的方向预紧,从而带动两个主体结构1绕第一枢转轴4预紧,在操作人员对主体结构1施加作用力前,旋转吊具100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以避免两个主体结构1产生振动,减少了噪音,提高了旋转吊具100的使用寿命,且可使得两个主体结构1的夹持板11保持平行,二者之间的间距稳定,利于实现对前驱动桥的快速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吊具100,还包括:限位板3,限位板3设有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第三枢转轴6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一限位孔31内,第四枢转轴7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限位孔32内,其中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均构造为沿预紧件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其中,如图9所示,限位板3构造为矩形板,限位板3的左右两端区域处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限位板3取为两个,两个限位板3均安装在安装腔体内,且两个限位板3分别设置在连接支腿22的前侧和后侧,通过设置第三枢转轴6依次贯穿两个限位板3的第一限位孔31,并设置第四枢转轴7依次贯穿两个限位板3的第二限位孔32,使得限位板3可以对左侧的主体结构1和右侧的主体结构1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预紧件23安装在安装腔体内,预紧件23设置为两个,两个预紧件23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板3的外侧,使得两个预紧件23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的两端处,以使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两端所受的作用力相等,避免出现单侧受力导致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失稳的情况,提高了旋转吊具100的整体稳定性。
在具体的过程中,在旋转吊具100未工作时,通过预紧件23对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进行预紧,使得第三枢转轴6位于第一限位孔31的最内侧,且第四枢转轴7位于第二限位孔32的最内侧,通过限位板3对第三枢转轴6和进行四枢转轴7进行限位,以使预紧件23处于拉长状态下,使得旋转吊具100处于收紧状态,由此,保证两个主体结构1的夹持板11保持稳定,以避免振动产生噪音或是损坏。而当操作人员对主体结构1施加一个外向的作用力后,预紧件23被拉开,第三枢转轴6沿第一限位孔31相对限位板3滑动,且第四枢转轴7沿第二限位孔32相对限位板3滑动,以带动两个主体部平稳转动,两个夹持部13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且当第三枢转轴6位于第一限位孔31的最外侧,且第四枢转轴7位于第二限位孔32的最外侧时,主体结构1转动至最大位置处,通过限位板3对第三枢转轴6和进行四枢转轴7进行限位,以避免旋转吊具100展开过大而导致预紧件23疲劳,提高了预紧件23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板3还设有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第一锁止孔33与第一限位孔31连通,第二锁止孔34和第二限位孔32连通。也就是说,第三枢转轴6可以第一限位孔31切换至第一锁止孔33,或是从第一锁止孔33切换至第一限位孔31,且第四枢转轴7可以第二限位孔32切换至第二锁止孔34,或是从第二锁止孔34切换至第二限位孔32,从而实现旋转吊具100在锁止状态和限位状态的切换。
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预紧件23的长度方向,锁止结构2设置为在升起时第三枢转轴6运动至第一锁止孔33内且第四枢转轴7运动至第二锁止孔34内。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枢转轴6位于第一限位孔31的最内侧时,且当第四枢转轴7位于第二限位孔32的最内侧时,两个夹持部13可以分别抵压在前驱动桥的两端,通过将第三枢转轴6切换至第一锁止孔33,且将第四枢转轴7切换至第二锁止孔34,使得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无法沿预紧件23的长度方向滑动,以在前驱动桥的转运过程中,保证两个夹持部13的相对位置锁死,从而保证前驱动桥不会脱离旋转吊具100,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分别与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靠近彼此的端部相连,且第一锁止孔33从第一限位孔31朝靠近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第二锁止孔34从第二限位孔32朝靠近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沿限位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沿限位板3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限位孔31的内端与第一锁止孔33的上端相连,且第二限位孔32的内端也与第二锁止孔34的上端相连,以将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整体构造为L形孔。
可以理解的是,当两个夹持部13分别抵压在前驱动桥的两端时,第三枢转轴6位于第一限位孔31的内端,且第四枢转轴7位于第二限位孔32的内端,通过设置第一锁止孔33沿第一限位孔31的端部向下延伸,并设置第二锁止孔34沿第二限位孔32的端部向下延伸,当旋转吊具100向上提起时,第三枢转轴6和第四枢转轴7自动向下,以进入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中,从而切换至锁止状态,实现了锁止状态的自动切换,以避免出现操作人员忘记锁止的情况,起到了保险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前驱动桥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支架21包括提升板211和两个间隔开相对设置的安装板212,两个安装板212的上端分别与提升板211的两端相连。其中,如图6所示,提升板211构造为矩形板,提升板211的上侧安装有吊环91,吊环91用于拉动整个旋转吊具100,两个安装板212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提升板211下表面的两端(如图6中的左右两端),且安装板212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以在提升板211的下方构造出朝向下端和两侧敞开的安装腔体。
其中安装板212设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安装孔213和第二安装孔214,第二枢转轴5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一安装孔213内,限位板3在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孔35,安装板212和限位板3通过贯穿第二安装孔214和第三安装孔35的第五枢转轴8可转动地相连。
也就是说,安装板212的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13,第一安装孔213与第二枢转孔直径相等,且正对设置,使得第二枢转轴5可以从一侧依次贯穿安装板212、左侧的连接支腿22、右侧的连接支腿22、左侧的连接支腿22和另一安装板212,以将两个连接支腿22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支架21处,以确保连接支腿22的两侧均具有稳定的支点,从而确保锁止结构2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限位板3的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35,第三安装孔35位于在两个连接支腿22之间,且与两个连接支腿22错开,安装板212在第一安装孔213的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孔214,第二安装孔214与第三安装孔35在安装板212的厚度方向上正对,第五枢转轴8可以从一侧依次贯穿安装板212、限位板3、另一限位板3和另一安装板212,以将两个限位板3固定在安装腔体内,并确保限位板3在锁止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以利于限位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还包括轴承15,两个夹持板11朝向彼此的侧面设有安装槽,轴承15的外圈支撑于安装槽内,且夹持部13支撑于轴承15的内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夹持板11的下部设有两个沿高度方向间隔开的连接孔,夹持板11的内侧面设有朝向内侧敞开的安装座18,两个连接件17分别穿过两个连接孔以伸入安装座18的两端处,从而将安装座18固定在夹持板11的内侧,安装座18的敞开腔设置为安装槽,通过将轴承15的外圈与安装槽贴合相连,并将夹持部13支撑于轴承15的内圈,以将夹持部13通过轴承15安装支撑于在夹持板11处,使得夹持部13可以相对夹持板11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当两个夹持部13分别抵压在前驱动桥的两端,以将前驱动桥固定在旋转吊具100后,操作人员可以转动前驱动桥,以调整前驱动桥的角度,从而利于安装。具体的,轴承15的型号可以选用深沟球轴承6007-2Z。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还包括加强板16,加强板16设于夹持板11和连接板12的连接处,且加强板16的两端分别与夹持板11和连接板12固定相连。也就是说,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板16构造为从上到下朝向外侧倾斜设置,加强板16的上端与连接板12的下侧面相连,且加强板16的下端与夹持板11的内侧面相连,加强板16沿高度方向的投影和加强板16沿水平方向的投影趋于相等,使得夹持板11、连接板12和加强板16共同构造出三角加强结构。通过设置加强板16,提高了主体结构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主体结构(1),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依次相连的夹持板(11)、连接板(12)和延伸部(14),两个所述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绕第一枢转轴(4)可转动地相连,两个所述主体结构(1)的夹持板(11)朝向彼此的侧面均设有夹持部(13),且两个所述主体结构(1)对应的所述夹持部(13)到所述第一枢转轴(4)的距离不同;
锁止结构(2),所述锁止结构(2)包括升降支架(21)和两个连接支腿(22),两个所述连接支腿(22)的一端均与所述升降支架(21)可转动地相连,两个所述连接支腿(2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延伸部(14)可转动地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与夹持板(11)弯折相连;
且在两个所述主体结构(1)中,一个所述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大于另一个所述主体结构(1)的连接板(12)的延伸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支腿(22)的上端均与所述升降支架(21)通过第二枢转轴(5)可转动地相连;
在两个所述连接支腿(22)和两个所述延伸部(14)中,一个所述连接支腿(22)和一个所述延伸部(14)通过第三枢转轴(6)可转动地相连,另一个所述连接支腿(22)和另一个所述延伸部(14)通过第四枢转轴(7)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一枢转轴(4)的轴线、所述第二枢转轴(5)的轴线、所述第三枢转轴(6)的轴线、所述第四枢转轴(7)的轴线呈菱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2)还包括预紧件(23),所述预紧件(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枢转轴(6)和所述第四枢转轴(7)相连,且所述预紧件(23)用于将所述第三枢转轴(6)和所述第四枢转轴(7)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弹性预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设有第一限位孔(31)和第二限位孔(32),所述第三枢转轴(6)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内,所述第四枢转轴(7)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二限位孔(32)内;其中
所述第一限位孔(31)和所述第二限位孔(32)均构造为沿所述预紧件(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还设有第一锁止孔(33)和第二锁止孔(34),所述第一锁止孔(33)与所述第一限位孔(31)连通,所述第二锁止孔(34)和所述第二限位孔(32)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锁止孔(33)和所述第二锁止孔(34)的延伸方向均垂直于所述预紧件(23)的长度方向,所述锁止结构(2)设置为在升起时所述第三枢转轴(6)运动至所述第一锁止孔(33)内且所述第四枢转轴(7)运动至所述第二锁止孔(3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孔(33)和所述第二锁止孔(34)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孔(31)和所述第二限位孔(32)靠近彼此的端部相连,且所述第一锁止孔(33)从所述第一限位孔(31)朝靠近所述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锁止孔(34)从所述第二限位孔(32)朝靠近所述前驱动桥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21)包括提升板(211)和两个间隔开相对设置的安装板(212),两个所述安装板(21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提升板(211)的两端相连;其中
所述安装板(212)设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安装孔(213)和第二安装孔(214),所述第二枢转轴(5)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3)内,所述限位板(3)在所述第一限位孔(31)和所述第二限位孔(32)之间设有第三安装孔(35),所述安装板(212)和所述限位板(3)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214)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5)的第五枢转轴(8)可转动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还包括轴承(15),两个所述夹持板(11)朝向彼此的侧面设有安装槽,所述轴承(15)的外圈支撑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夹持部(13)支撑于所述轴承(15)的内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还包括加强板(16),所述加强板(16)设于所述夹持板(11)和所述连接板(12)的连接处,且所述加强板(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板(11)和所述连接板(12)固定相连。
CN202122922734.3U 2021-11-25 2021-11-25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Active CN216785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2734.3U CN216785473U (zh) 2021-11-25 2021-11-25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2734.3U CN216785473U (zh) 2021-11-25 2021-11-25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5473U true CN21678547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5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2734.3U Active CN216785473U (zh) 2021-11-25 2021-11-25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5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7978B2 (ja) カウンタウェイトの移動装置
KR102138739B1 (ko) 자동 용접 로봇 이동 장치
CN103711166A (zh) 包含转动体的转动组件
KR102161788B1 (ko) 부품 이송장치용 그리퍼
CN216785473U (zh) 前驱动桥的旋转吊具
CN111661744A (zh) 一种可翻转专用吊具
JP4771859B2 (ja) 電機設備盤の組立作業用装置
KR101014509B1 (ko) 차체 조립지그의 클램프장치
CN109577405B (zh) 一种属具用液压快换机构
JP6917958B2 (ja) 環境試験装置
KR102470654B1 (ko) 배관 이송롤러가 장착된 대차 시스템
JP5214724B2 (ja) 溶接用台車
KR200455417Y1 (ko) 기계실의 장비 이동 장치
CN108639978B (zh) 一种支脚盘及安装该支脚盘的起重机
JPS6124679A (ja) 自動車の組立てラインにおける車輪の取付装置
US9695020B2 (en) Wheel lifting device
JP7274364B2 (ja) 装置移動用着脱治具
WO2020129679A1 (ja) クローラ吊装置
CN220245321U (zh) 龙门吊
JP2017165534A (ja) 物品搬送装置
US9555847B2 (en) Suspension assembly transport device
KR101794473B1 (ko) 차량 리프트 상판
KR20100057959A (ko) 타이로드 보텀너트 체결용 지그
CN214607792U (zh) 备胎安装辅具
CN211034893U (zh) 一种吊具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