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9342U -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9342U
CN216779342U CN202122256195.4U CN202122256195U CN216779342U CN 216779342 U CN216779342 U CN 216779342U CN 202122256195 U CN202122256195 U CN 202122256195U CN 216779342 U CN216779342 U CN 216779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uxiliary
exhaust system
static pressur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561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兵
彭励华
李平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561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9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9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9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设备制造,公开了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包括机箱、上、下静压风室、辅助排风系统和主排风系统,机箱两端中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静压风室通过支架与机箱上下面固定连接,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位于机箱内侧出料口端,并对称分布在机箱出料口端的上下两侧的顶部,上、下静压风室之间的相对面上设置有进风嘴,辅助排风系统位于上静压风室一侧,固定安装在相邻各进风嘴之间,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均包括若干排风管路,且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内均设置有调节装置以及与调节装置相连的驱动装置,调节装置适于独立控制。通过对烘箱整体的排风系统进行调整,保证烘箱内的气流平衡,防止极片出现烤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布制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对电池生产中水分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电池极片中水分的含量对电池的寿命、一致性及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极片烘烤除水工艺在整个电池生产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极片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锂电池的核心,其中,对极片进行烘干的工艺是极片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工序,众所周知,极片的烘干效果非常重要,其含水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锂电池的电性能,如果极片含水量过高,则会导致锂电池内阻增大,从而大大降低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场上的涂布烘干设备已日益成熟,能够满足锂离子涂布的绝大部分需求,但是,其仍存在部分不足,涂布机的烘箱内部气流关系到极片烘干效果,现有的涂布机烘箱的主排风管通常设置在箱体的一侧,通过进风嘴进入箱体的气流经烘箱一侧的主排风管排出,烘箱内气流不均匀,这样会造成极片上表面气压、湿度不一致,导致极片左中右烘干效果不一致,严重时,极片两端出现烤裂,而中间未烘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烘箱内的气流流量的大小以及气流的流动均匀,从而实现极片表面的均匀烘烤,防止极片开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包括机箱、上静压风室和下静压风室、辅助排风系统和主排风系统,机箱两端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开口,所述上静压风室和下静压风室通过支架与所述机箱上下面固定连接,所述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侧,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机箱内部的上下两侧,所述主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机箱外部,所述上静压风室和下静压风室之间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嘴,多个所述进风嘴沿所述上静压风室长度方向交错排布设置,所述辅助排风系统位于所述上静压风室的下侧,且固定安装在相邻所述各进风嘴之间,所述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均包括若干排风管路,所述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内均设置有调节装置以及与所述调节装置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适于调节所述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的排风通流面积,且所述调节装置适于独立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上静压风室和下静压风室在所述机箱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靠近所述进料口一侧的所述机箱侧壁上还开设有射流入口,所述上静压风室和下静压风室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并通过进风管与所述机箱侧壁上的射流入口相连通。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进风管连通上下静压风室和机箱上开设的射流入口,从而便于静压风室外的气流向静压风室内流通,并且上下设置静压风室使得流入的气流能够从极片的上下两侧同时对极片进行烘干,从而保证了极片的均匀受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排风系统包括第一主排风系统和第二主排风系统,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设置在所述机箱出料口端的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排风系统设置在所述机箱出料口端的底部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与第二主排风系统在所述机箱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主排风系统设置在机箱端部中间位置,一方面可控制烘箱内气流的对称流动,从而使得极片两边烘干效果一致,另一方面可稳定烘箱内的气流流动性,使得气流能够均匀从主排风系统中流出,并且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稳定的对极片进行烘干,以此来保证极片烘干效果。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所述调节装置采用回风阀。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回风阀与伺服电机相配合,可对排风系统内的气流进行精确的控制调节,以提高排风系统内气流、湿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主排风系统包括第一主排风管、第二主排风管和第三主排风管,所述第一主排风管、第二主排风管和第三主排风管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阀,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和第二主排风系统内的所述第一主排风管、第二主排风管以及第三主排风管中的回风阀分别适于同步调节。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同一编号的排风管内设置的回风阀同步调节,能够对该排风管内的气流进行同步管控,同时也有利于烘箱内上下气流的流通平衡。
优选地,所述上静压风室上等距离设置的相邻进风嘴之间设有若干辅助排风系统,每个所述辅助排风系统内均包括第一辅助通风管、第二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第二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阀,各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第二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中的回风阀分别适于同步调节。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对多个辅助通风管内同一编号的回风阀进行同步调节,能够同步调节烘箱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气流量,保证极片左中右位置的烘干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第二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的排风管道并排设置在上侧相邻所述进风嘴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辅助通风管的排风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的排风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呈L型,所述第二辅助通风管呈直线型。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各辅助通风管均匀分布在进风嘴之间,能够与各进风嘴相配合,进一步提高极片各部分气流的均衡性,并且设置多个辅助通风管能够对极片不同位置的气流进行精确调控。
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第二辅助通风管和第三辅助通风管的进风口均设置为漏斗状,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嘴之间,并在所述机箱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同一所述辅助排风系统中的各所述进风口之间等距离间隔排布,所述辅助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机箱外部。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将辅助排风系统的进风口设置为漏斗状,能够最大限度的对烘箱内的气流进行吸收,保证烘箱内温湿气体的排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的进风口至第三辅助通风管的进风口的最长距离与所述进风嘴的长度一致。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将辅助排风系统的长度设置的大于极片的宽度,以在极片的宽度方向上完全覆盖,并且由于每个辅助通风管并排设置,因此在极片长度方向上也能有效覆盖,从而能够保证极片烘干区的气流平衡。
优选地,所述主排风系统还包括排风过滤装置,所述排风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主排风系统进风口处。通过该预选技术方案,在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设有排风过滤装置,能够对烘箱内的气体进行过滤后再排除,保证了排除气流的平稳,还能够防止烘箱内的物件被吸出。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通过对烘箱整体的排风系统进行调整,将主排风系统设置在端部的中间位置,防止气流在烘箱内偏向一侧流动,并在烘箱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多个进风嘴和辅助通风管,通过进风嘴和辅助通风管相配合,保持极片两侧的气流平衡,并在每个的通风管内设置气流的调节装置以及与调节装置相适配的驱动装置,从而实现了各个通风管内气流的单独调节,进而使得极片各处的烘干效果一致,有效防止了极片出现烤裂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排风系统的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涂布烘箱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涂布烘箱E-E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E-E剖面图的局部H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回风阀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的涂布烘箱F-F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主排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某一主排风系统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的某一主排风系统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某一辅助排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某一辅助排风系统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某一辅助排风系统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 进风管 2 上静压风室
3 下静压风室 4 进风嘴
5 第一主排风系统 6 第二主排风系统
7 辅助排风系统 8 第一主排风回风阀
9 第二主排风回风阀 10 第三主排风回风阀
11 第一辅助回风阀 12 第二辅助回风阀
13 第三辅助回风阀 14 进料口
15 第一主排风管 16 第二主排风管
17 第三主排风管 18 第一辅助通风管
19 第二辅助通风管 20 第三辅助通风管
21 排风过滤装置 22 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机箱、上静压风室2、下静压风室3和主排风系统,机箱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用于容纳极片的进料口14和出料口22,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固定安装在机箱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位置,,并且上静压风室2、下静压风室3与进料口14和出料口22之间均预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其他设备的安装。在靠近进料口14一侧的机箱侧壁上还开设有射流入口,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在靠近射流入口的一侧通过进风管1与机箱侧壁上的射流入口相连通,从而使得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内气体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以维持烘箱内气流的均匀流动。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位于机箱出料口22端的顶部和底部,并且主排风系统左右两侧进风口距离与进风嘴长度一致,且与机箱上下端面居中对齐,能够防止烘箱内部气流偏向一侧流动,从而保证极片表面气流流动的均匀性,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机箱外部,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嘴4,多个进风嘴4设置在机箱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布。主排风管内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能够调节主排风管的排风通流面积,驱动装置与调节装置相连接,能够驱动调节装置运动,从而改变主排风管的排风通流面积。并且,不同的调节装置能够在驱动装置的控制下独立进行调节,以调节不同主排风管处的气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主排风系统可分为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每个主排风系统内均设有第一主排风管15、第二主排风管16和第三主排风管17,两个主排风系统均设置在机箱端部,第一主排风系统5优选为固定安装在机箱出料口22端的顶部的中间位置,第二主排风系统6优选为固定安装在机箱出料口22端的底部的中间位置,且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在机箱的上下两面对称,由此可保证烘箱内气流上下流通的对称,防止气流偏向于机箱一侧而发生气流流通的紊乱,从而影响极片的烘干效果,并且烘箱内的气流流通发生紊乱时,紊乱的气流无法对极片表面进行有序的烘干操作,从而容易导致极片表面的烘干效果不一致,使得极片的两边可能出现烤裂而中间未烘干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每个排风系统中还设置了调节装置以及对调节装置进行即时调节的驱动装置,其中,调节装置采用回风阀,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在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内均设置回风阀,其中,距离机箱最远的为第一主排风回风阀8,中间位置的为第二主排风回风阀9,距离机箱最近的为第三主排风回风阀10,三个主排风回风阀通过不同的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三个主排风回风阀中,第一主排风回风阀8、第二主排风回风阀9和第三主排风回风阀10之间并联控制,而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中的第一主排风回风阀8之间同步控制,同样的,其中的第二主排风回风阀9之间也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控制,第三主排风回风阀10之间也通过伺服电机同步控制,通过该控制方式来对烘箱内不同部位的气流流动进行有效调节,保证气流能够对极片进行全方位的烘干,保证极片各个部位的烘干效果一致,防止产生残次品。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至图6所示,上静压风室2上等距离设置有多个进风嘴4,相邻进风嘴4之间设置有若干辅助排风系统7,每个辅助排风系统7内均并排设有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并且在每个辅助排风系统内还设有第一辅助回风阀11,第二辅助回风阀12和第三辅助回风阀13,其中,第一辅助通风管18与第一辅助回风阀11对应,第二辅助通风管19与第二辅助回风阀12对应,第三辅助通风管20与第一辅助回风阀13相对应,且每个辅助回风阀均并排设置在辅助通风管的出风口端口处,同样的,每个辅助回风阀分别通过不同的伺服电机进行控制,且每个辅助排风系统7中的各个同样编号的辅助回风阀之间均为同步控制,同一辅助排风系统7中,第一辅助回风阀11、第二辅助回风阀12和第三辅助回风阀13之间为并联控制,即当第一辅助回风阀11提高气流的流通量时,第二辅助回风阀12可减少或增加该管道内的气流流通量,第三辅助回风阀13可同样根据所在辅助通风管内的实际情况对气流流通量进行增减,但在不同辅助排风系统7中,同一编号的辅助回风阀之间的气流的通流量需要同步控制,即同样编号第一辅助回风阀11在伺服电机的控制下,同步进行气流通流量的增大或削减,并且可以将伺服电机与PLC程序相结合,通过PLC程序来对伺服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在线数字化的管控,以此可以完成气流的自动化控制,以此完成不同控制段内的气流流通平衡,并且自动化的控制节省了人力资源,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为图3中的F-F剖面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辅助排风系统7和主排风系统在烘箱中的具体布置方位,其中,辅助排风系统7在该机箱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进风嘴4的长度一致,以此能够对极片进行完全覆盖,保证极片的烘干效果。某一主排风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在该主排风系统中,三个通风管的进口端间隔排布,并在出口端处连续排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主排风系统,并且在出口端处设置的回风阀通过转动连接件固定安装在通风管管壁上,且三个回风阀之间并排设置,在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端部还设有排风过滤装置21,该排风过滤装置21的四周均设为网状结构,从而在保持良好气体流通性的前提下对气体中的碎屑杂质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至图13所示,分别为某一辅助排风系统7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和侧视图,其中,每个辅助排风系统7均由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构成,如图11所示,该辅助排风系统7由三根辅助通风管和进风口组成,辅助通风管的进风口优选设置为漏斗状结构,也可设置为其他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开口结构,例如圆锥形开口结构或三角形开口结构等,并且三个辅助通风管的进风口并排设置,如图12所示,三个辅助通风管同样并排设置,如图13所示,两侧的辅助通风管呈L型,中间的辅助通风管呈直线型,并在三个辅助通风管的出风口并排设有三个回风阀,通过该回风阀可对三个辅助通风管内的气流进行及时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7内均包括若干排风管路,其中,所采用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每个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7均设置有三个排风管路,每个排风管路内设置有一个回风阀,但在实际设备中,排风管路并不局限于只设置三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五个等,只需保证多个排风管路相连后,在机箱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超过机箱宽度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上静压风室(2)、下静压风室(3)、辅助排风系统(7)和主排风系统,所述机箱两端中部开设有前后贯穿进料口(14)和出料口(22),所述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通过支架与所述机箱上下面固定连接,所述主排风系统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箱内侧出料口(22)端,并对称分布在所述机箱出料口(22)端的上下两侧的顶部,所述主排风系统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机箱外部,所述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之间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嘴(4),所述进风嘴(4)沿所述上静压风室(2)长度方向交错排布设置,所述辅助排风系统(7)位于所述上静压风室(2)下侧,且固定安装在相邻所述进风嘴(4)之间,所述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7)均包括若干排风管路,且所述主排风系统和辅助排风系统(7)内均设置有调节装置以及与所述调节装置相连的驱动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适于调节所述主排风系统的排风通流面积,且所述调节装置适于独立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在所述机箱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靠近所述进料口(14)一侧的所述机箱侧壁上还开设有射流入口,所述上静压风室(2)和下静压风室(3)靠近所述射流入口的一侧通过进风管(1)与所述射流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风系统包括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5)设置在所述出料口(22)端的顶面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主排风系统(6)设置在所述出料口(22)端的底面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5)与第二主排风系统(6)在所述机箱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伺服电机,所述调节装置采用回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排风系统包括第一主排风管(15)、第二主排风管(16)和第三主排风管(17),所述第一主排风管(15)、第二主排风管(16)和第三主排风管(17)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阀,所述第一主排风系统(5)和第二主排风系统(6)内的所述第一主排风管(15)、第二主排风管(16)以及第三主排风管(17)中的回风阀分别适于同步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排风系统(7)内均包括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内均设有至少一个回风阀,各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中的回风阀分别适于同步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的排风管道并排设置在上侧相邻所述进风嘴(4)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辅助通风管(19)的排风管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的排风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呈L型,所述第二辅助通风管(19)呈直线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第二辅助通风管(19)和第三辅助通风管(20)的进风口均设置为漏斗状,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各所述进风嘴(4)之间,并在所述机箱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同一所述辅助排风系统中的各所述进风口之间等距离间隔排布,所述辅助排风系统(7)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机箱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风管(18)的进风口至第三辅助通风管(20)的进风口的最长距离与所述进风嘴(4)的长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风系统还包括排风过滤装置(21),所述排风过滤装置(21)设置在所述主排风管的进风口处。
CN202122256195.4U 2021-09-16 2021-09-16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Active CN216779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95.4U CN2167793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56195.4U CN2167793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9342U true CN21677934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8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56195.4U Active CN216779342U (zh) 2021-09-16 2021-09-16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93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8015A (zh) * 2022-08-01 2022-12-20 上海先导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烘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8015A (zh) * 2022-08-01 2022-12-20 上海先导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烘箱
CN115488015B (zh) * 2022-08-01 2023-11-28 上海先导慧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烘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9342U (zh) 涂布烘箱除湿排风系统
CN204757260U (zh) 送风系统及人工气候室
CN102641835A (zh) 涂布机循环干燥箱体、干燥装置及干燥流水线
CN218048800U (zh) 涂布烘箱及包括该涂布烘箱的涂布设备
CN204085109U (zh) 一种热风烘干机
CN205775239U (zh) 一种热风烘燥机用高均度喷风盒
CN218742997U (zh) 一种风箱结构
CN217615831U (zh) 一种涂布烘箱结构
CN216453102U (zh) 茶叶萎凋槽
CN104953095B (zh) 一种高效高温固化干燥室
CN108759219A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4036208U (zh) 一种带多级引导板的风机
CN211247176U (zh) 一种涂装前处理设备气封装置
CN205069665U (zh) 一种风刀及具有风刀的湿法处理装置
CN213103045U (zh) 一种涂布机烘箱单元
CN205058866U (zh) 一种自动打印收料烘干维护系统
CN103943814A (zh) 一种蓄电池极板固化室布风屏装置
CN111109645A (zh) 一种变径送风系统
CN208312974U (zh) 一种碳纤维轿车轮毂生产用碳纤维的加工装置
CN203839458U (zh) 一种新型高效高温固化干燥室
CN203721813U (zh) 一种极板固化室布风屏装置
CN201637248U (zh) 一种布料烘干装置
CN218092280U (zh) 一种静压室
CN211672415U (zh) 一种变径送风系统
CN219717541U (zh) 一种去除开关柜凝露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