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7162U - 胃石圈套器 - Google Patents

胃石圈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7162U
CN216777162U CN202123158625.5U CN202123158625U CN216777162U CN 216777162 U CN216777162 U CN 216777162U CN 202123158625 U CN202123158625 U CN 202123158625U CN 216777162 U CN216777162 U CN 216777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heath tube
sheath
guide wire
sn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86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斌
王慧洁
曹旭
刘旭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City Hospital
Shijiazhuang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City Hospital
Shijiazhuang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City Hospital, Shijiazhuang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City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31586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7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7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7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石圈套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胃石圈套器,其鞘管包括两部分,第二鞘管转动连接于第一鞘管的前端,导丝与第一鞘管前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导丝通过第一鞘管的过丝孔进入到第一鞘管以及第二鞘管内,当导丝持续送入鞘管时,在第二鞘管的前端形成一个拱,当第二鞘管相对第一鞘管转动时,带动导丝形成的拱翻转,因此,通过翻转动作套住胃石接近直径的位置,最后收紧导丝,完成对胃石的切割。因此,本实用新型胃石圈套器,将导丝定位到胃石不容易滑脱的位置更简单更快速,动作更可控。

Description

胃石圈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石圈套器。
背景技术
每年伴随柿子上市,胃石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一种胃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摄入了某些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通称为胃石症。
胃石症的治疗有药物溶石,外科手术取石,内镜下碎石。药物溶石周期长,治疗效果差,对较大胃石症无效。外科手术取石虽然效果肯定,但创伤大,费用高。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碎石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内镜配件如五爪钳、鼠齿钳、圈套器、网篮等。
现有技术中,使用最多的外科器械是圈套器,圈套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操作难度大,难以控制圈套器对胃石进行定位、切割。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圈套器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外科手术的难度,高效的解决患者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胃石圈套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圈套器不易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胃石圈套器,所述胃石圈套器包括:滑杆、手柄、第一鞘管以及第二鞘管;
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鞘管固定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鞘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鞘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鞘管的内部管道与所述第二鞘管的内部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鞘管前端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导丝的第一定丝点,所述第二鞘管中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二鞘管内外表面的第一穿丝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的前端为半球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外表面设有刃口,所述刃口、所述第一定丝点以及所述第一穿丝孔共面,所述刃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丝点与所述第一穿丝孔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还设有第二定丝点、第二穿丝孔以及第三穿丝孔;
所述第二定丝点用于固定控制丝,所述第二穿丝孔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分别贯穿第二鞘管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二穿丝孔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丝点的周向的两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扭转控制旋钮,所述扭转控制旋钮与所述滑杆转动连接,所述扭转控制旋钮设有用于固定控制丝的第三定丝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控制丝,所述控制丝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丝点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丝贯穿所述第二穿丝孔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所述控制丝的两端与所述扭转控制旋钮的第三定丝点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扭转控制旋钮的旋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丝点固定连接,所述导丝另一端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导丝依次贯穿第一过丝孔、所述第一鞘管的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鞘管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胃石圈套器,其鞘管包括两部分,第二鞘管转动连接于第一鞘管的前端,导丝与第一鞘管前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导丝通过第一鞘管的过丝孔进入到第一鞘管以及第二鞘管内,当导丝持续送入鞘管时,在第二鞘管的前端形成一个拱,当第二鞘管相对第一鞘管转动时,带动导丝形成的拱翻转,因此,通过翻转动作套住胃石接近直径的位置,最后收紧导丝,完成对胃石的切割。因此,本实用新型胃石圈套器,将导丝定位到胃石不容易滑脱的位置更简单更快速,动作更可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鞘管设有刃口,可以在收紧导丝时,刃口嵌入胃石,因此,在收紧时,导丝不容易从胃石表面滑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鞘管前端呈半球状,因此鞘管伸出时,不易刮伤胃粘膜,有效保护了胃在手术过程中少受伤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设有扭转控制旋钮以及控制丝,控制丝中部与第二鞘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控制丝两端缠绕固定于扭转控制旋钮,当扭转控制旋钮转动时,带动第二鞘管转动,实现套取动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还设有限定机构,当限定机构作用时,第二鞘管相对位置固定,导丝形成的拱与胃石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时可以脱手操作导丝对胃石进行切割。因此,操作胃石圈套器所用的人手更少,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胃石圈套器导丝收紧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胃石圈套器导丝伸出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导丝伸出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导丝套取胃柿石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导丝切割胃柿石原理图。
图中:
1 滑杆;
2 手柄;
3 第一鞘管;
4 第二鞘管;
5 第一定丝点;
7 第一穿丝孔;
8 导丝;
9 刃口;
10 第二定丝点;
11 第二穿丝孔;
12 第三穿丝孔;
13 扭转控制旋钮;
14 控制丝;
15 顶丝;
16 胃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方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方案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方案一部分的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方案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方案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其他任何变形,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并不仅限于文中列举的示例。此外,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胃石圈套器,所述胃石圈套器包括:滑杆1、手柄2、第一鞘管3以及第二鞘管4;
所述手柄2与所述第二鞘管4固定连接,所述手柄2与所述滑杆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鞘管4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鞘管3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鞘管3的内部管道与所述第二鞘管4的内部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鞘管4前端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导丝8的第一定丝点5,所述第二鞘管4中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二鞘管4内外表面的第一穿丝孔7。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4的前端为半球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4外表面设有刃口9,所述刃口9、所述第一定丝点5以及所述第一穿丝孔7共面,所述刃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丝点5与所述第一穿丝孔7之间。
示例性地,胃石圈套器设有沿滑杆1滑动的手柄2,手柄2用于带动导丝8,对胃石进行切割,导丝8设置在鞘管内,沿鞘管滑动。现有技术中,采用导丝8切割胃石手术,一个操作难点在于导丝8难于固定于胃石上。
胃石大小不一,形状通常为球状,小的尺寸如鸡蛋,大的堪比刚出生的婴儿的头部大小。因胃石经过长时间在胃内部的蠕动,故形态几近球形。现有技术中,导丝8伸出后,呈圈状,难于对胃石套取,另一方面,即便套取了,在套取后,通过收缩导丝8切割胃石时,导丝8容易从胃石表面滑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改进了导丝8相对鞘管的连接方式,还改进了鞘管的结构。
鞘管为两节式,第二鞘管4为前端管,前端管与后端管连通,共轴线,两个管的内部连通,用于穿入导丝8。前端管可沿后端管的轴线转动。
在前端管的前方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定丝点5,用于固定导丝8,前端管中部靠近与后端管连接的位置设有第一穿丝孔7,导丝8通过第一穿丝孔7进入前端管以及后端管的内部。
因此,这种结构就具有两种动作,一种动作是导丝8伸出动作。如图3所示,具体操作是,从后端管的后部送入导丝8,此时导丝8会在前端管外表面形成一个拱。这个拱的大小大于胃石时,就可以套取胃石。
然后,执行第二个动作,让前端管回转,因导丝8的拱与前端管连接,因此,拱的位置相对胃石的位置发生变化,通过前端管的回转,可以将导丝8形成的拱设置于胃石接近直径的位置。
最后,通过后端管后部拉紧导丝8,用力,即完成对胃石的切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端管与导丝8所在的方向设有刃口9,因此,在收紧导丝8时,可以使得刃口9嵌入胃石,使得胃石不容易滑脱。
还有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端管的前端封闭,呈半球状,因此,前端管向胃内送入的时候,不会对胃内表面的黏膜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胃石圈套器,其鞘管包括两部分,第二鞘管4转动连接于第一鞘管3的前端,导丝8与第一鞘管3前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导丝8通过第一鞘管3的过丝孔进入到第一鞘管3以及第二鞘管4内,当导丝8持续送入鞘管时,在第二鞘管4的前端形成一个拱,当第二鞘管4相对第一鞘管3转动时,带动导丝8形成的拱翻转,因此,通过翻转动作套住胃石接近直径的位置,最后收紧导丝8,完成对胃石的切割。因此,本实用新型胃石圈套器,将导丝8定位到胃石不容易滑脱的位置更简单更快速,动作更可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鞘管3设有刃口9,可以在收紧导丝8时,刃口9嵌入胃石,因此,在收紧时,导丝8不容易从胃石表面滑脱。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第一鞘管3前端呈半球状,因此鞘管伸出时,不易刮伤胃粘膜,有效保护了胃在手术过程中少受伤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鞘管4还设有第二定丝点10、第二穿丝孔11以及第三穿丝孔12;
所述第二定丝点10用于固定控制丝14,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分别贯穿第二鞘管4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丝点10的周向的两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扭转控制旋钮13,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与所述滑杆1转动连接,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设有用于固定控制丝14的第三定丝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控制丝14,所述控制丝1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丝点10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丝14贯穿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所述控制丝14的两端与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的第三定丝点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的旋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胃石圈套器还包括:导丝8,所述导丝8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丝点5固定连接,所述导丝8另一端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导丝8依次贯穿第一过丝孔、所述第一鞘管3的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鞘管4的管道。
示例性地,在控制第一鞘管3回转的方式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一根控制丝14拉动,控制丝14中间部位与第一鞘管3的外表面的第二定丝点10固定连接,在第一定丝点5圆周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过丝孔,第二过丝孔以及第三过丝孔,控制丝14通过第二过丝孔以及第三过丝孔,进入到第二鞘管4以及第一鞘管3内部。
在滑杆1上设有一个扭转控制旋钮13,该扭转控制旋钮13与滑杆1转动连接,控制丝14在扭转控制旋钮13上缠绕几圈后,两个端最终固定与扭转控制旋钮13的第三定丝点。
因此,当扭转控制旋钮13旋转时,通过控制丝14的带动,实现第二鞘管4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设有限定机构,一种限定机构是顶丝15,该顶丝15与滑杆1螺纹连接,当顶丝15旋进滑杆1时,顶丝15紧定扭转控制旋钮13的转轴,最终实现固定第二鞘管4位置不再转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特殊说明之处,定丝点是指固定导丝或者控制丝的点。如图2所示,当限定机构限定扭转控制旋钮13后,第二定丝点10将收到两个相反方向拉力,这两个拉力,最终限定住第二鞘管4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设有扭转控制旋钮13以及控制丝14,控制丝14中部与第二鞘管4外表面固定连接,控制丝14两端缠绕固定于扭转控制旋钮13,当扭转控制旋钮13转动时,带动第二鞘管4转动,实现套取动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还设有限定机构,当限定机构作用时,第二鞘管4相对位置固定,导丝8形成的拱与胃石的相对位置不变,此时可以脱手操作导丝8对胃石进行切割。因此,操作胃石圈套器所用的人手更少,操作更简便。
下面就一种胃柿石手术,说明本实用新型胃石圈套器的使用。如图1所示,当第二鞘管4进入胃部后,将第二鞘管4置于靠近胃柿石16的一侧,然后,先操作手柄2向前推出,此时,导丝8呈现一个拱形。该拱形大小大于胃柿石16的大小。
然后操作扭转控制旋钮13,使得第二鞘管4开始翻转其翻转过程如图4到图5,即最终目标是使得导丝8的拱定位于胃柿石16直径的位置。
接着,操作顶丝15,顶丝15顶紧后,第二鞘管4位置固定到图5所示的位置。
再接着,操作手柄2向后拉回,如图1所示,导丝8的拱逐渐变小,最终形成如图6所示的对胃柿石16切割的效果。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杆(1)、手柄(2)、第一鞘管(3)以及第二鞘管(4);
所述手柄(2)与所述第二鞘管(4)固定连接,所述手柄(2)与所述滑杆(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鞘管(4)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鞘管(3)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鞘管(3)的内部管道与所述第二鞘管(4)的内部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鞘管(4)前端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导丝(8)的第一定丝点(5),所述第二鞘管(4)中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二鞘管(4)内外表面的第一穿丝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管(4)的前端为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管(4)外表面设有刃口(9),所述刃口(9)、所述第一定丝点(5)以及所述第一穿丝孔(7)共面,所述刃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丝点(5)与所述第一穿丝孔(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管(4)还设有第二定丝点(10)、第二穿丝孔(11)以及第三穿丝孔(12);
所述第二定丝点(10)用于固定控制丝(14),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分别贯穿第二鞘管(4)的内外表面,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丝点(10)的周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转控制旋钮(13),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与所述滑杆(1)转动连接,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设有用于固定控制丝(14)的第三定丝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丝(14),所述控制丝(1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定丝点(10)固定连接,所述控制丝(14)贯穿所述第二穿丝孔(11)以及所述第三穿丝孔(12),所述控制丝(14)的两端与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的第三定丝点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定机构,所述限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扭转控制旋钮(13)的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胃石圈套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丝(8),所述导丝(8)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丝点(5)固定连接,所述导丝(8)另一端与所述手柄(2)固定连接,所述导丝(8)依次贯穿第一过丝孔、所述第一鞘管(3)的管道以及所述第二鞘管(4)的管道。
CN202123158625.5U 2021-12-15 2021-12-15 胃石圈套器 Active CN216777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8625.5U CN216777162U (zh) 2021-12-15 2021-12-15 胃石圈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8625.5U CN216777162U (zh) 2021-12-15 2021-12-15 胃石圈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7162U true CN216777162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8625.5U Active CN216777162U (zh) 2021-12-15 2021-12-15 胃石圈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7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4401B2 (en) Sutur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US6544195B2 (en) Tissue of foreign body extractor
US20110207999A1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having control wire
JP7138214B2 (ja) 処置具、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EP2025298B1 (en)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knife
US20140180327A1 (en) Endoscopic Tools for the Removal of Balloon-Like Intragastric Devices
US20020116010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CN105142554B (zh) 能量处理器具
AU8126401A (en) Steerable sphincterotome and methods for cannulation, papillotomy and sphincterotomy
CN209136855U (zh)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US10952720B2 (en) Achilles tendon su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6777162U (zh) 胃石圈套器
CN213430334U (zh) 一种用于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的新型持针钳
JPH0568666A (ja) 電子腹腔鏡
US20220015787A1 (en) Grasping Device For Independent Tissue Manipulation Dur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Use
CN212369014U (zh) 穿刺导引装置
CN211750030U (zh) 一种用于十二指肠乳头的弓形刀
CN108066037A (zh) 一种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器软轴总承
CN207445024U (zh) 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
JP3143693U (ja)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用フード
KR101764720B1 (ko) 내시경 시술기구
CN212661878U (zh) 一种改进型圈套器
CN214342216U (zh) 一种用于消化内镜诊治的多钳道帽管辅助装置
CN203369925U (zh) 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牵引器
JP2001198132A (ja) 縫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