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6855U -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6855U
CN209136855U CN201820091583.7U CN201820091583U CN209136855U CN 209136855 U CN209136855 U CN 209136855U CN 201820091583 U CN201820091583 U CN 201820091583U CN 209136855 U CN209136855 U CN 209136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fiber
deformations
handle
shaft
high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15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龙洋
时百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6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6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包括绝缘鞘管及切割部,绝缘鞘管包括形变部,切割部包括切丝及与切丝导通的电极柱,可控高频切开刀还包括手柄部,电极柱安装于手柄部,绝缘鞘管与手柄部固定连接,形变部位于绝缘鞘管远离手柄部一端,手柄部包括手柄体及滑动安装于手柄体的滑动手柄,切丝部分收容于绝缘鞘管并且两端分别与形变部及滑动手柄固定连接,切丝外露于绝缘鞘管部分形成刀头,滑动手柄相对手柄体滑动使切丝带动形变部弯曲以便于切丝进行切割,牵引丝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带动形变部偏转及弯曲使手术时能顺利插管以及调整切割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背景技术
内窥镜诞生50多年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在消化道息肉、早癌、静脉曲张、粘膜下肿瘤、胆管结石等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了高频电器械,如高频电乳头切开刀、电圈套器、ESD手术用各类电刀等等。
其中的十二指肠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以下简称EST)是在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以下简称ERCP)的治疗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于内镜下利用高频电切开刀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及胆总管末端部分切开的一种治疗技术。EST是内镜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技术,亦是胆胰管病变其他内镜治疗的前提。比如,胆总管结石取出、胆管狭窄扩张、胆道支架内引流、胆管肿瘤活检及放射源置入内照射等诊疗技术,大多需要先进行EST,然后才能完成诸项内镜治疗。EST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也正因为此,EST的应用逐渐广泛。
高频切开刀是EST手术中必要的器械,因此,随着内镜下EST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急需开发一款通过手柄部可控制刀头姿态的可操控的高频切开刀,可以适应各种病人生理构造,方便快捷的到达想要去的腔道,减少试探选择性插管的时间,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器械反复插入引发并发症,节省手术时间,让有限的临床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CN201220223900-内窥镜用切开,其提供了一种用于EST手术的弓型切开刀,其利用显影的金属管在X光下对刀头的位置做显示。该方案只能显示切开刀的位置,不能通过切开刀本身的调整迅速帮助医生,使切开刀的头部形状达到预想的形态,从而能够进入预定的腔道并最终到达预定的位置,完成安全快速的手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切开刀自身调整而改变切开刀的头部姿态的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包括绝缘鞘管及切割部,所述绝缘鞘管包括形变部,所述切割部包括切丝及与所述切丝导通的电极柱,所述可控高频切开刀还包括手柄部,所述电极柱安装于所述手柄部,所述绝缘鞘管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绝缘鞘管远离所述手柄部一端,所述手柄部包括手柄体及滑动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滑动手柄,所述切丝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形变部及所述滑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切丝外露于所述绝缘鞘管部分形成刀头,所述滑动手柄相对所述手柄体滑动使所述切丝带动所述形变部弯曲以便于所述切丝进行切割。
进一步地,所述可控高频切开刀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牵引丝、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所述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所述牵引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并且套设于所述转轴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远离所述形变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所述牵引丝靠近所述形变部部分外露于所述绝缘鞘管。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穿出所述绝缘鞘管的位置与所述切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位置相同,所述牵引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位置位于所述绝缘鞘管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数量为1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1个,所述牵引丝一端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数量为1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1个,所述牵引丝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牵引丝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牵引丝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及转轴数量为1个,所述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牵引丝的一端,所述转轴通过所述两固定件固定所述两牵引丝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一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每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牵引丝的一端,每一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一所述牵引丝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一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每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一所述牵引丝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牵引丝套设于所述转轴并通过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另一所述牵引丝一端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另一所述转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切丝部分收容于绝缘鞘管并且两端分别与形变部及滑动手柄固定连接,切丝外露于绝缘鞘管部分形成刀头,滑动手柄相对手柄体滑动使切丝带动形变部弯曲以改变刀头位置,牵引丝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带动形变部偏转及弯曲使手术时能顺利插管以及调整切割方向,以便适应胆道乳头开口位置和内部构造及胆道内各分支路径的位置,让医生可以准确、方便的到达预期位置,减少反复尝试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减少医生的手术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可以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放松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拉紧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控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放松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拉紧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拉紧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拉紧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牵引丝处于拉紧状态时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偏转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绝缘鞘管偏转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可控高频切开刀能够实现不同功能配置的绝缘鞘管剖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可控高频切开刀能够实现不同功能配置并且能够偏转及弯曲的绝缘鞘管剖视图。
图中:1、手柄部;11、手柄体;111、安装部;112、转动手柄;12、滑动手柄;2、绝缘鞘管;21、形变部;210、凹槽;22、主体;23、第一接口;24、第二接口;3、切割部;31、切丝;32、电极柱;321、通孔;33、导通块;34、弹性件;4、控制部;41、41A、41B、41C、牵引丝;42、42A、42B、42C、控制柄;43、43A、43B、43C、转轴;431、固定槽;44、44A、44B、44C、固定件;45、45C、滑块;a、切丝腔道;b、b1、b2、b3、牵引丝腔道;c、导丝腔道;d、注射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包括包括手柄部1、绝缘鞘管2、切割部3及控制部4。手柄部1包括手柄体11及滑动手柄12,滑动手柄12滑动安装于手柄体11。绝缘鞘管2固定于手柄体11并且远离手柄体11一端设有形变部21。切割部3包括切丝31、电极柱32、导通块33及弹性件34。切丝31部分贯穿于绝缘鞘管2内并在近端与手柄部1的滑动手柄12固定连接,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固定连接。切丝31的远端部分穿出绝缘鞘管2的外侧并最终又回到绝缘鞘管2内并与其固定连接。切丝31露出于绝缘鞘管2的部分形成刀头。电极柱32设有通孔320,电极柱32固定于手柄体11。导通块33固定于切丝31,弹性件34套设于切丝31,切丝31穿过通孔320。弹性件34与电极柱32及导通块33抵触使切丝31与电极柱32导通。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34为弹簧。
控制部4包括牵引丝41、控制柄42、转轴43及固定件44。控制柄42固定安装于手柄体11,转轴43转动安装于控制柄42。转轴43设有固定槽431,固定件44通过固定槽431固定于转轴43。牵引丝41一端固定于形变部21,另一端固定于环绕转轴43固定于固定件44。
使用可控高频切开刀时,将电极柱32与高频发生器的线缆连接,电极柱32将电能传递给穿出绝缘鞘管2的切丝31,利用高频率电流对其接触的组织进行切割。拉动滑动手柄12时,切丝31的远端被拉动,并迫使绝缘鞘管2末端发生“C”型弯曲,穿出绝缘鞘管2的切丝31部分与绝缘鞘管2形成的“C”型弯曲逐渐变大,并可与组织充分接触;当推送滑动手柄12时“C”型弯曲逐渐变小。这样就可以在进行EST手术时医生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从而调整切开乳头口的大小,并可通过弯曲幅度的大小调整切开刀远端头部的状态,再进行选择性插管时通过向上弯曲方向的调整,以便更安全更快速的进行手术操作。当转动控制柄42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缠绕在旋轴43上,拉动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使形变部21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切丝31的弯曲方向相反,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能够形成“S”型弯曲。这样就可以在多个方向上给予医生调整的可能性。尤其是在ERCP手术的插管操作中,在进入总管遇到向下弯曲的胆道时,需要越过下弯的障碍,这样方便的调整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状态会使手术更安全快速的进行,节省一些医生提拉或下压内镜的操作,尤其是对没有很多经验的医生会帮助更大,不要在具备内镜提拉或下压的技巧,便可以高效的进行选择性插管操作。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部分去除一部分材料以降低其局部硬度或强度。在切丝31与绝缘鞘管“C”弯的反方向,切割出若干凹槽210,使绝缘鞘管2在该方向强度减低,更易发生弯曲变形。当牵引丝41受到牵拉时会使形变部21开有凹槽210的一侧发生弯曲变形,此时凹槽210变小或消失。这种单侧去除材料的弯曲更具有方向性,也可以圆周上均匀的去除材料,使弯曲可以发生在各个方向。凹槽210的截面为“V”形、“U”形、“C”形、矩形等。
请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绝缘鞘管2远离手柄体11的部分分为形变部21及主体22,形变部21位于绝缘鞘管2的末端。形变部21由硬材料制成,主体22由软材料制成。即形变部21的材料比主体22的材料硬度高。当牵引丝41被拉动时硬度较低的主体22部分易发生弯曲,从而改变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形态。
请继续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将绝缘鞘管2远离手柄体11的部分分为形变部21及主体22,所述主体22及所述形变部21呈圆柱形,将绝缘鞘管2的主体22直径为D1,形变部21的直径为D2,D2小于D1使形变部21易发生弯曲,从而改变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形态。
请继续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将牵引丝41局部穿出绝缘鞘管2外,其靠穿出绝缘鞘管2的位置位于切丝31与绝缘鞘管2固定点的附近,其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固定连接,该固定点位于切丝31固定点的远端,当牵引丝41被牵拉时,迫使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发生弯曲。
请继续参阅图9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控制部4的滑块45替代转动控制柄42设置在手柄部1上,牵引丝41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连接。当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向近端运动并拉紧,从而带动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局部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牵拉切丝31的弯曲方向相反,其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可以形成“S”型弯曲。
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牵引丝41数量为2根分别为41A及41B,控制柄42、转轴43及固定件44数量为2个,两控制柄42分别为42A及42B,转轴43分别为43A及43B,固定件44分别为44A及44B。两控制柄42A及42B固定安装于手柄体11的相对两侧。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右边固定连接,近端通过固定件44A与控制柄42A的转轴43A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A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A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A缠绕在转轴43A上,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右边偏转,如图12所示。牵引丝41B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左边固定连接,近端通过固定件44B与控制柄42B的转轴43B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B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B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B缠绕在转轴43B上,与牵引丝41B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左边偏转,如图12所示。由于在ERCP手术的插管操作中需要实现对切开刀远端头部的方向的控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柄的操作带动两根牵引丝,实现了切开刀远端头部左右自由偏转,从而方便医生的插管操作;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的个体差异调整切开方向,通过切开刀头端方向的变换可更安全、快速的调整切割角度,因此通过控制柄的操作实现切开刀远端头部左右自由偏转也非常有必要。
请继续参阅图13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牵引丝41数量为1根,控制柄42、转轴43及固定件44数量为1个。控制部4的控制柄42设置于手柄部1上,牵引丝41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牵引丝41两端分别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固定连接,牵引丝41穿过固定件44且与转轴43固定连接;即同一根牵引丝41穿过转轴43分别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逆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右边牵引丝41部分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左边牵引丝41部分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左边偏转,如图12所示;当转动控制柄42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顺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左边牵引丝41部分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右边牵引丝41部分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右边偏转,如图12所示。这样通过一根牵引丝41实现了对控制柄42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如图12所示。
请继续参阅14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牵引丝41数量为2根分别为41A及41B,控制柄42及转轴43数量为1个,固定件44数量为2个分别为44A及44B。两固定件44A及44B固定于转轴43。控制部4的控制柄42设置于手柄部1上,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牵引丝41A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右边固定连接,牵引丝41A穿过固定件44A且与转轴43固定连接;牵引丝41B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牵引丝41B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左边固定连接,牵引丝41B穿过固定件44B且与转轴43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B逆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A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B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B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左边偏转,如图12所示;当转动控制柄42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A顺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B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A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右边偏转,如图12所示。这样通过两根不同的牵引丝41实现了对控制柄42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如图12所示。
请继续参阅15及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九的基础上,牵引丝41数量为2根分别为41A及41C,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2个,两控制柄42分别为42A及42C,转轴43分别为43A及43C,固定件44分别为44A及44C。两控制柄42A及42C固定安装于手柄体11的相对两侧,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牵引丝41A两端分别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固定连接,牵引丝41A穿过固定件44A且与转轴43A固定连接;即同一根牵引丝41A穿过转轴43A分别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右两边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A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A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A逆时针缠绕在旋轴43A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右边牵引丝41A部分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左边牵引丝41A部分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左边偏转,如图16所示;当转动控制柄42A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A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A顺时针缠绕在旋轴43A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左边牵引丝41A部分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右边牵引丝41A部分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右边偏转,如图16所示。可以通过一根牵引丝41A实现了对控制柄42A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
牵引丝41C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固定连接,近端通过固定件44C与转动控制柄42C的转轴43C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C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C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C缠绕在旋轴43C上,拉动绝缘鞘管2使形变部21的局部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牵拉切丝31C的弯曲方向相反,其绝缘鞘管2的远端可以形成“S”型弯曲,如图16所示。可以通过对控制柄42C的顺时针转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的下弯。
因此,通过对控制柄42A和42C的组合,最终通过控制柄42的转动带动三根牵引丝41,可以同时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以及可控高频切开刀的刀头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可以形成下弯,如图16所示。因此在ERCP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对两个手柄的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自由控制切开刀的左右偏转和下弯的动作,给手术中的顺利插管和切割方向的调整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请继续参阅17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中,作为实施例六的变形,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控制部4包括2牵引丝41及1滑块45。两牵引丝41分别为41A及41B,滑块45滑动安装于手柄体11。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左边连接;牵引丝41B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右边连接。当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图17中由左至右)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A收紧拉动,从而带动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向右偏转;当滑块45由近端向远端(图17中由右至左)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B收紧拉动,从而带动与牵引丝41B连接的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向左偏转。这样通过两根不同的牵引丝41实现了对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或者由近端向远端的滑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如图12所示。
请继续参阅18及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中,作为实施例八的变形,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控制部4包括3牵引丝41及2滑块45。三牵引丝41分别为41A、41B及41C,两滑块45分别为45及45C。两滑块45及45C分别滑动安装于手柄体11的左右两侧。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左边连接;牵引丝41B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右边连接。当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图18中由左至右)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A收紧拉动,从而带动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的形变部21向右偏转;当滑块45由近端向远端(图18中由右至左)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B收紧拉动,从而带动与牵引丝41B连接的绝缘鞘管的形变部21向左偏转。当滑块45C由远端向近端(图18中由左至右)滑动时,滑块45C会带动牵引丝41C收紧拉动,从而带动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局部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牵拉切丝31的弯曲方向相反,其绝缘鞘管2的远端可以形成“S”型弯曲。这样通过三根不同的牵引丝41,对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或者由近端向远端的滑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以及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可以形成下弯,如图16所示。
请继续参阅19及图1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中,作为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九的组合,控制部4包括3牵引丝41、1控制柄42、1转轴43、2固定件44及1滑块45。三牵引丝41分别为41A、41B及41C。两固定件44分别为44A及44B。控制柄42固定安装于手柄体11一侧,转轴43转动安装于控制柄42并收容于控制柄42,两固定件44A及44B固定于转轴43。滑块45滑动安装于手柄体11的相对另一侧。牵引丝41C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连接。当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图19中由左至右)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C收紧拉动,从而带动绝缘鞘管的形变部21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牵拉切丝31的弯曲方向相反,其绝缘鞘管2远端可以形成“S”型弯曲,如图16所示。
控制部4的控制柄42设置于手柄部1上,牵引丝41A贯穿通过绝缘鞘管,牵引丝41A远端与绝缘鞘管远端的右边固定连接,牵引丝41A穿过固定件44A且与转轴43固定连接;牵引丝41B贯穿通过绝缘鞘管,牵引丝41B远端与绝缘鞘管远端的左边固定连接,牵引丝41B穿过固定件44B且与转轴43固定连接。当转动控制柄42逆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B逆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A放松,与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B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B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向左边偏转,如图16所示;当转动控制柄42顺时针旋转时带动转轴43旋转并带动牵引丝41顺时针缠绕在旋轴43上,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左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B放松,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右边固定连接的牵引丝41A拉紧,因此与牵引丝41A连接的绝缘鞘管2形变部21向右边偏转,如图16所示。
这样通过三根不同的牵引丝41,对控制柄42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以及对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的滑动,实现了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的左右自由偏转以及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与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可以形成下弯,如图16所示。
请继续参阅2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例中,作为实施例七的变形,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将转动手柄112替代了控制柄42。手柄体11包括安装部111及转动手柄112,绝缘鞘管2与安装部111固定连接,转动手柄112与安装部111转动连接,滑动手柄12滑动安装于转动手柄112。切丝31的近端与滑动手柄12固定连接,切丝31的远端部分穿出绝缘鞘管2的外侧并最终又回到绝缘鞘管2内并与其连接。当拉动滑动手柄12时,切丝31的远端被拉动,并迫使绝缘鞘管2远端局部发生“C”型弯曲;当推送滑动手柄12时“C”型弯曲逐渐变小。通过对转动手柄112进行转动时,与滑动手柄12固定连接的切丝31随着转动手柄112的转动而转动;由于切丝31的远端部分与绝缘鞘管2的远端部分固定连接,因此切丝31的转动最终带动绝缘鞘管2的远端部分发生转动。即当转动手柄112逆时针旋转时,局部已发生“C”型弯曲的绝缘鞘管2远端朝着左偏位置偏转;转动手柄112顺时针旋转时,局部已发生“C”型弯曲的绝缘鞘管2远端朝着右偏位置偏转。因此可以通过对转动手柄112的转动最终实现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左右自由偏转,如图20所示。
请继续参阅2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例中,在实施例十五的基础上在增加了控制部4的滑块45和牵引丝41,滑块45滑动安装于安装部111,牵引丝41贯穿通过绝缘鞘管2,远端与绝缘鞘管2固定连接,近端与滑块45固定连接。当滑块45由远端向近端滑动时,滑块45会带动牵引丝41收紧拉动,从而带动绝缘鞘管2的形变部21的发生“C”型弯曲,其弯曲的方向与牵拉切丝31的弯曲方向相反,其绝缘鞘管2远端可以形成“S”型弯曲。
切丝31的近端与滑动手柄12固定连接,切丝31的远端部分穿出绝缘鞘管2的外侧并最终回到绝缘鞘管2内并与其连接。转动手柄112转动并通过滑动手柄12带动切丝31的近端部分转动,切丝31的转动又带动了与其远端部分连接的绝缘鞘管2的远端部分转动,因此切丝31的转动最终带动绝缘鞘管2的远端部分发生转动。当转动手柄112逆时针旋转时,局部已发生“S”型弯曲的绝缘鞘管2远端朝着左偏位置偏转;转动手柄13顺时针旋转时,局部已发生“S”型弯曲的绝缘鞘管2远端朝着右偏位置偏转。因此可以通过对滑块45和转动手柄112的组合控制最终实现可控高频切开刀刀头在下弯的状态下实现左右自由偏转,如图21所示。
请继续参阅2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十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电极柱32固定在滑动手柄12上,电极柱32其设有通孔321,切丝31贯穿绝缘鞘管2与电极柱32连接,当电极柱32与高频发生器的线缆连接时,可将电能传递给穿出绝缘鞘管2的切丝31,利用高频率电流对其接触的组织进行切割。绝缘鞘管2上设置有两个腔道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23和第二接口24。第一接口23或者第二接口24可以作为送水腔道或者不同功能配置的腔道,具体不同功能配置的腔道对应腔道接口将在下面例子中进行详细介绍。
请继续参阅2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实施例中,可控高频切开刀的结构与第十六实施例中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电极柱32固定在安装部111上。电极柱32设置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滑动手柄12在手柄体11上的滑动以及电极柱32通电后对组织的切割动作。
参照图24所示,针对不同功能配置的腔道结合手术过程中实际需要进行详细说明。针对可控高频切开刀的腔道接口所配置的腔道为多孔腔道,该多孔腔道包括固定切丝31的切丝腔道a,实现刀头在不同方向偏转的牵引丝腔道b,供导丝穿过的导丝腔道c和输送注射液的注射腔道d。四种不同功能配置的腔道相互独立,可以按照手术过程中实际需要进行不同功能配置的腔道的自由选择组合。
图24中列出三种基本配置腔道:图24A的至少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和牵引丝腔道b,配置该腔道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实现切割功能,还能实现切开刀的刀头在某个方向上的偏转;图24B的精简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腔道b和导丝腔道c,配置该腔道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导丝对切开刀进入管道进行先行引导作用,实现切割功能以及切开刀的刀头在某个方向上的偏转;图24C的优选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腔道b,导丝腔道c和注射腔道d,配置该腔道的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导丝对切开刀进入管道进行先行引导作用,实现切割功能,完成切开刀的刀头在某个方向上的偏转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注射注射液,如造影剂。
参照图25所示,是在图24的基础上通过对牵引丝腔道b的进一步详细分类而设置的,实现切开刀具有在不同方向偏转功能的配置腔道。将结合上述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图25A中的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1腔道b1,牵引丝2腔道b2。设置该配置腔道的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完成切割功能,还能实现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偏转功能。该配置腔道适合实施例七、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实施例十一和实施例十四。
图25B中的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1腔道b1,牵引丝2腔道b2,牵引丝3腔道b3。设置该配置腔道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完成切割功能,还能实现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偏转和下弯功能。该配置腔道适合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和实施例十五。
图25C中的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1腔道b1,牵引丝2腔道b2,牵引丝3腔道b3,导丝腔道c。设置该配置腔道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导丝对切开刀进入管道进行先行引导作用,切开刀完成切割功能,还能实现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偏转和下弯功能。该配置腔道适合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和实施例十五。
图25D中的配置腔道包括切丝腔道a,牵引丝1腔道b1,牵引丝2腔道b2,牵引丝3腔道b3,导丝腔道c,注射腔道d。设置该配置腔道的高频切开刀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导丝对切开刀进入管道进行先行引导作用,在手术过程中注射注射液,切开刀完成切割功能,还能实现切开刀的刀头的左右偏转和下弯功能。该配置腔道适合实施例十、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和实施例十五。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包括绝缘鞘管及切割部,所述绝缘鞘管包括形变部,所述切割部包括切丝及与所述切丝导通的电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高频切开刀还包括手柄部,所述电极柱安装于所述手柄部,所述绝缘鞘管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绝缘鞘管远离所述手柄部一端,所述手柄部包括手柄体及滑动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滑动手柄,所述切丝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形变部及所述滑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切丝外露于所述绝缘鞘管部分形成刀头,所述滑动手柄相对所述手柄体滑动使所述切丝带动所述形变部弯曲以便于所述切丝进行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高频切开刀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牵引丝、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所述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所述牵引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并且套设于所述转轴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远离所述形变部部分收容于所述绝缘鞘管,所述牵引丝靠近所述形变部部分外露于所述绝缘鞘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穿出所述绝缘鞘管的位置与所述切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位置相同,所述牵引丝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位置位于所述绝缘鞘管的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数量为1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1个,所述牵引丝一端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数量为1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1个,所述牵引丝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牵引丝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牵引丝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及转轴数量为1个,所述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牵引丝的一端,所述转轴通过所述两固定件固定所述两牵引丝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一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每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所述牵引丝的一端,每一所述转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一所述牵引丝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高频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丝数量为2根,所述控制柄、转轴及固定件数量为2个,所述两控制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柄体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一所述控制柄并收容于所述控制柄,每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一所述牵引丝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形变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牵引丝套设于所述转轴并通过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一所述转轴;另一所述牵引丝一端固定于所述形变部,另一端通过另一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另一所述转轴。
CN201820091583.7U 2017-12-30 2018-01-19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Active CN20913685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25646 2017-12-30
CN201721922564 2017-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6855U true CN209136855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1583.7U Active CN209136855U (zh) 2017-12-30 2018-01-19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685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4591A (zh) * 2020-09-08 2020-11-10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ercp手术多功能手术刀
CN111904472A (zh) * 2020-07-06 2020-11-10 张重医 一种单体式宫腔电切器
CN112716596A (zh) * 2020-12-23 2021-04-30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带电凝功能的吸引器
CN112842515A (zh) * 2021-02-17 2021-05-28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角度可控功能的十二指肠切开刀
WO20240014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控弯切开刀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4472A (zh) * 2020-07-06 2020-11-10 张重医 一种单体式宫腔电切器
CN111904472B (zh) * 2020-07-06 2024-05-28 张重医 一种单体式宫腔电切器
CN111904591A (zh) * 2020-09-08 2020-11-10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ercp手术多功能手术刀
CN111904591B (zh) * 2020-09-08 2021-10-22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镜ercp手术多功能手术刀
CN112716596A (zh) * 2020-12-23 2021-04-30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带电凝功能的吸引器
CN112716596B (zh) * 2020-12-23 2021-11-19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带电凝功能的吸引器
CN112842515A (zh) * 2021-02-17 2021-05-28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角度可控功能的十二指肠切开刀
WO2024001476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控弯切开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6855U (zh) 一种可控高频切开刀
US7481225B2 (en) Medical instrument including an end effector having a medical-treatment electrode
Grasso Ureteropyeloscopic treatment of ureteral and intrarenal calculi
WO2021127055A1 (en) Endoscope accessory and medical device kit
JP5792416B1 (ja)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JPH0653125B2 (ja) 括約筋切開法ならびに制御された曲げおよび向きを備えた器具
KR20060092130A (ko) 카테터
JP2002524113A (ja) 医療用機器
CN108324365A (zh) 组合的清创器和凝固器
US20180028217A1 (en) Probe for tissue treatment with a tandem snare
JP2021516597A (ja) 多機能の高周波電気メス
WO2011060124A2 (en) Surgical device
JP2021531927A (ja) 採石バスケット及び採石バスケットに用いられる二腔式エンドキャップ
CN108186110A (zh) 一种内镜用高频电切装置
JP2528223B2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切開具
KR102452158B1 (ko) 내시경 카테터
CN211355717U (zh) 一种可视化激光碎石取石网篮
US20070066867A1 (en) Bronchoscopic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agent to upper airway and nasal tissue
CN207768502U (zh) 用于精准治疗窦道的钬激光电切系统
CN208989988U (zh) 牵拉切开刀
CN213606560U (zh) 一种具有多向弯曲功能的电子镜导管的无级自锁结构
CN213606559U (zh) 一种可多向弯曲的电子镜导管的无级自锁结构
KR102569595B1 (ko) 내시경 카테터
CN217285707U (zh) 一种内窥镜插入管装置
CN220175193U (zh) 一种医用切割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100 Building 597 Kangxin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5 and 6 (except Room 103 and 20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100 No. 597 Kangxin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