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5017U -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5017U
CN216775017U CN202220296845.XU CN202220296845U CN216775017U CN 216775017 U CN216775017 U CN 216775017U CN 202220296845 U CN202220296845 U CN 202220296845U CN 216775017 U CN216775017 U CN 216775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coil
nth
layer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68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迎新
郭翔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2968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5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5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5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音圈、扬声器及发声设备,其中,所述音圈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两所述音圈分体部在两者的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每一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本实用新型的音圈可提升扬声器的BL曲线的平坦度,从而改善总谐波失真。

Description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越来越趋于薄型化,微型扬声器的尺寸也越来越薄,但是最大振幅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导致音圈高度越来越矮。音圈绕制时自然顺排,BL曲线的非线性比较严重,这导致微型扬声器的失真较高。而当对音圈排列做适当调整时,能改善总谐波失真(THD),但是目前由于绕制工艺只能对音圈最外层的线圈排列调整,BL曲线的非线性仍比较严重,因此BL的非线性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圈,旨在改善扬声器的BL曲线的非线性,降低总谐波失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音圈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两所述音圈分体部在两者的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每一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
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音圈分体部通过各自的线圈的自粘层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音圈分体部在其径向方向上绕制有N层线圈,其中,N为自然数,且N大于等于3,最外层的线圈为第N层线圈;
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2层线圈以及第N-2层线圈以内的线圈;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3层线圈及其以内的线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相同;
或,所述第N层线圈小于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相同;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在所述音圈分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高度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N层线圈至少包括2圈绕线圈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
壳体组件;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形成有磁间隙;及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振膜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表面,并插入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为如上任一所述的音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两个定心支片,两所述定心支片分别设于所述音圈相对的两侧,其中一所述定心支片的周缘形成有外接焊盘,一所述音圈分体部的两引线头分别电连接一所述定心支片,且两所述音圈分体部串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球顶和辅助振膜,所述振膜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球顶连接于所述中心孔的周缘,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球顶,所述辅助振膜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辅助振膜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四个边角,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背离所述振膜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铁、中心导磁板及设于所述中心磁铁周缘的边磁铁,所述中心磁铁与所述边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所述中心导磁板设于所述中心磁铁朝向所述振膜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导磁轭,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磁轭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开口边沿,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导磁轭,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相对另一侧的开口边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声设备,所述发声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为如上任一所述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音圈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两个音圈分体部在其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如此,可以分别对每个音圈分体部进行绕制线圈,由于音圈分体部的高度降低,在绕制时能够对于每个音圈分体部的线圈进行多层调整,调整范围更大。且每个音圈分体部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音圈分体部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使得音圈的两端的线圈绕制圈数最大,改善音圈受磁场力不均匀的问题,结合调整范围大,从而能够使得所应用的扬声器的BL曲线的更加平坦,线性度更好,继而使总谐波失真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扬声器中音圈与定心支片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音圈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圈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音圈再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一实施例所对应的BL非归一化曲线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一实施例所对应的BL归一化曲线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音圈一实施例所对应的总谐波失真曲线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03986450000031
Figure BDA00035039864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现有技术中的扬声器的音圈通常只能对最外层的线圈进行设计,调整效果微弱,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音圈,通过两个分体结构的音圈对接连接,从而增加对每个分体结构的线圈层数调整范围,以进一步改善BL曲线的平坦度,降低总谐波失真。
请结合参照图1、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音圈32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321,两所述音圈分体部321在两者的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每一所述音圈分体部321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音圈分体部321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呈增长趋势。
本实施例中,两个音圈分体部321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尺寸,从而方便进行加工,并能够形成在垂直于延伸方向上呈对称设置的音圈32,保证驱动力的均匀性。此处,音圈分体部321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另一端的绕线圈数,也就是说,音圈分体部321在一端朝向另一端时,绕线圈数不同,且在与另一个音圈分体部321对接的端部的绕线圈数少于背离另一音圈分体部321的端部的绕线圈数,两端之间的过渡圈数可以是平滑过渡,即对接端的绕线圈数至另一端的绕线圈数逐渐增大,也可以是阶梯式过渡,对接端的绕线圈数至另一端的绕线圈数为阶梯式递增,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音圈32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321,两个音圈分体部321在其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如此,可以分别对每个音圈分体部321进行绕制线圈,由于音圈分体部321的高度降低,在绕制时能够对于每个音圈分体部321的外侧线圈进行多层调整,调整范围更大。且每个音圈分体部321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音圈分体部321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使得音圈32的两端的线圈绕制圈数最大,改善音圈32受磁场力不均匀的问题,结合调整范围大,从而能够使得所应用的扬声器100的BL曲线的更加平坦,线性度更好,继而使总谐波失真降低。
作为一示例,音圈分体部321由音圈线一体绕制形成,能够形成体积更小的音圈32,从而可以节约磁间隙20a空间,更有利于所应用的扬声器100的小型化。此时,将一端部的外侧的线圈绕制层数大于另一端部绕制的线圈层数即可,更加方便制备。此处,两个音圈分体部321组成的音圈32的纵截面可以是呈中空的哑铃状,而单独的一侧纵截面则为C型,也即外侧面上凹设有凹陷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音圈分体部321通过各自的线圈的自粘层连接。
可以理解的,用于绕制音圈分体部321的线圈通常为漆包线,漆包线主要由导体和绝缘体组成,裸线通过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加热成型,因此线圈自身在经过热风时会形成一定的自粘层。故,为了方便将两个音圈分体部321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将两音圈分体部321通过各自的线圈的自粘层进行粘接连接,简单方便,有效节约加工成本,并不产生额外的空间占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在线圈上增加酒精,从而达到醇溶自粘的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音圈分体部321在其径向方向上绕制有N层线圈,其中,N为自然数,且N大于等于3,最外层的线圈为第N层线圈3211;
所述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2层线圈3213以及第N-2层线圈3213以内的线圈;
或,所述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及第N-2层线圈3213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3层线圈及其以内的线圈。
本实施例中,设定音圈分体部321为一体绕制的线圈结构,在制备时,可以通过一个基础件提供绕制基础,在该基础件的外周缘进行绕制。此处,设定绕制线圈的层数为N层,N并不限定其值,只需要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即可,例如,当N为3时,使得第3层线圈和第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均小于第1层线圈的高度,且第3层线圈和第2层线圈需要靠近绕制的一端端部,从而在组装时,沿着箭头的方向将两个音圈分体部321对接,形成的音圈32为两端绕制线圈层数多的结构。
或者,在N为4时,将第4层线圈、第3层线圈、第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均小于第1层线圈的高度,且第4层线圈、第3层线圈、第2层线圈需要靠近绕制结构的一端端部,从而在组装时,形成的音圈32为两端绕制线圈层数多的结构。
也就是说,该分体设置的音圈32,能够对每一个音圈分体部321进行最外侧两层或三层线圈的绕制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对BL曲线的调整,使其平坦度更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发声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的延伸高度相同;
或,所述第N层线圈3211小于第N-1层线圈3212的延伸高度;
或,所述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及第N-2层线圈3213的延伸高度;
或,所述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及第N-2层线圈3213在所述音圈分体部321的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高度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在音圈分体部321的最外侧两层线圈均可以设计调整时,且其延伸高度均小于其内侧的高度时,示例一可以将最外侧两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均设置相同,也即,在第N-1层线圈3212绕制3圈时,第N层线圈3211也绕制3圈,更加方便绕制,并提升BL曲线的平坦度。
在示例二中,可以将第N层线圈3211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1层线圈3212的延伸高度,例如,在第N-1层绕制4圈时,第N层绕制2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BL曲线的平坦度。在上述两种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参照图7至图9,图中的实线表示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音圈所得到的BL曲线图和总谐波失真曲线图,虚线则表示现有的整体结构的音圈自然顺排下的BL曲线图和总谐波失真曲线图。图7中的纵坐标BL为实际值,图8中的纵坐标为BL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值,由图8中更可以明显看出BL曲线更趋于平坦化,而图9中总谐波失真也有所改善。
而对音圈分体部321的最外侧三层线圈进行设计调整时,且最外侧三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均小于其内侧的高度时,示例三可以将最外侧三层线圈的延伸高度设置相同,也即,在第N-2层线圈3213绕制4圈时,第N-1层线圈3212也绕制4圈,第N层线圈3211也绕制4圈,提升BL曲线的平坦度的同时方便绕制。或者,在示例四中,将最外侧三层线圈的延伸高度设置不相同,第N层线圈3211、第N-1层线圈3212及第N-2层线圈3213的绕制圈数逐渐增大,例如,在第N-2层线圈3213绕制5圈时,第N-1层线圈3212绕制3圈,第N层线圈3211也绕制2圈,从而进一步提升BL曲线的平坦度。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N层线圈3211至少包括2圈绕线圈数。为了保证调整的效果,每层线圈绕制的圈数不宜过小,故设定绕制每层线圈的圈数大于等于2,例如,2、3或3圈以上,从而提升调整范围,保证声学效果。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扬声器100,所述扬声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0、磁路系统20及振动系统30,所述磁路系统20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0,并形成有磁间隙20a;
所述振动系统30包括振膜31和音圈32,所述振膜31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10,所述音圈32连接于所述振膜31朝向所述磁路系统20的表面,并插入所述磁间隙20a内,所述音圈32为如上任一所述的音圈32。由于本扬声器100的音圈32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壳体组件10用于固定振动系统30和磁路系统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并用于将扬声器100固定到所应用的产品上。磁路系统20设于壳体组件10上,并形成有磁间隙20a。振动系统30包括振膜31和音圈32,振膜31的边缘连接于壳体组件10的边沿,音圈32的一端与振膜31连接,另一端悬设于磁间隙20a内。将音圈32与外部电路连接导通后,音圈32将电流引入磁路系统20形成的磁场中,从而使得音圈32在磁间隙20a内运动,以带动振膜31振动,实现发声。
此处,壳体组件10的材质可以是塑胶件,方便加工且结构稳定性好。壳体组件10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壳体组件10一般呈扁平状,在磁路系统20和振动系统30设于壳体组件10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扬声器100的整体厚度不会太大,从而减少占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壳体组件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的横截面大致呈长方形。振膜31的材质可以是硅胶。
具体地,振膜31包括有折环部312、中心部311及固定部313,中心部311为平面状,用于与音圈32连接,并实现上下振动,折环部312环绕中心部311设置,固定部313环设于折环部312的周缘,且与壳体组件1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振膜31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折环部312呈凹陷或凸起结构,也即呈弧形结构,可方便振膜31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折环部312可以是规则的弧形结构,例如,半圆弧形或椭圆弧形,当然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线,在此不做限定。中心部311与折环部312的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的,以保证振膜31振动的顺性和稳定性。在振动时,折环部312连同中心部311发生振动,从而能提升音圈32的振动稳定性,使其保持沿其轴线方向上下移动。此处,折环部312可以朝向扬声器100的内侧凹陷设置,也可以向外凸出设置。
固定部313与壳体组件10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或焊接,从而方便与壳体组件10进行连接,实现稳定的连接结构。为了提高振动系统30的安装稳定性,固定部313包括贴合面和与贴合面相垂直的围合面,贴合面为平面状,贴设于壳体组件10的一表面,而围合面则包覆壳体组件10的侧面,从而提升扬声器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系统30还包括两个定心支片33,两所述定心支片33分别设于所述音圈32相对的两侧,其中一所述定心支片33的周缘形成有外接焊盘3321,一所述音圈分体部321的两引线头分别电连接一所述定心支片33,且两所述音圈分体部321串联。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音圈32在磁间隙20a中的位置,保证其运动方向只沿其轴向方向上下振动,扬声器100还包括有定心支片33,定心支片33的一端连接音圈32,另一端固定在壳体组件10上,其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不影响第一音圈32的正常振动。为保证避免与向内凹陷的折环部312相干涉,定心支片33可设于音圈32背离振膜31的一端,从而能为振膜31的振动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当然,对应于该定心支片33,壳体组件10和磁路系统20会对应做出避让空间。
具体地,定心支片33设有两个,两个定心支片33在音圈32相对的两侧边相对设置。每一定心支片33包括有第一连接部331和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31一侧的两第二连接部332,第一连接部331用于固定定心支片33,四个第二连接部332与音圈32进行电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331中的一个设有外接焊盘3321,从而与外部进行电连接。定心支片33还包括在第一连接部331与第二连接部332弯折延伸的平面延伸部333,能够尽可能的提升定心支片33的弹性和顺性,从而提升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具体地,该平面延伸部333为四分之一圆弧的弯折形状,结构稳定性好,在具有较好的顺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失真情况。两定心支片33与音圈32连接的一端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可以保证音圈32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以降低扬声器100的失真。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四个及以上等。
请结合图2,可选的,定心支片33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可以选择铜、铁、钢和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且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较小,耐疲劳性也较好。当定心支片33为金属件时,可以选择金属片材进行制备,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疲劳性。同时,金属材质同样为导电材料,从而在与音圈32的引线头连接后直接形成电导通,有效降低空间占用。具体地,因两个音圈分体部321的设置,使得音圈32具有四个引线头,为了实现两个音圈分体部321的同步振动,两个音圈分体部321内的电流方向需要一致。设定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331的两端背面设有外接焊盘3321,与整机导通。每一个定心支片33的两第二连接部332导通,且第二连接部332与外接焊盘3321导通,音圈32上有四个引线头abcd,将引线头c与右侧的定心支片33的一第二连接部332焊接,引线头d与右侧的定心支片33的另一第二连接部332焊接,实现音圈32串联。引线头a与左侧的定心支片33的距离较近的第二连接部332焊接,引线头b与左侧的定心支片33的距离较近的第二连接部332焊接,实现与该定心支片33的外接焊盘3321导通。
此外,可以设定定心支片33为一体成型的平面弹性件,也即第一连接部331和第二连接部332也为平面状,相比于弹波结构,能够降低扬声器100在其振动方向上的高度,更加容易实现扬声器100的小型化,并且能显著提高结构稳定性,有效减少断裂风险。
请再次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系统30还包括球顶34和辅助振膜35,所述振膜31开设有中心孔3111,所述球顶34连接于所述中心孔3111的周缘,所述音圈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球顶34,所述辅助振膜35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辅助振膜35分别位于所述音圈32的四个边角,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33背离所述振膜31的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振动效果,振动系统30还包括球顶34和辅助振膜35,球顶34覆盖于中心部311的中心孔3111,提升振膜31的结构强度和顺性。四个辅助振膜35分别位于振膜31的四个边角,并安装于定心支片33背离振膜31的表面,辅助振膜35一端固定在壳体组件10上,另一端则与定心支片33的第二连接部332连接,从而实现共同振动,减少扬声器100的失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20包括中心磁铁21、中心导磁板23及设于所述中心磁铁21周缘的边磁铁22,所述中心磁铁21与所述边磁铁22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20a,所述中心导磁板23设于所述中心磁铁21朝向所述振膜31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0包括中心磁铁21和边磁铁22,中心磁铁21与边磁铁22之间形成磁间隙20a,如此,结构简单。为了提升磁路系统20的磁力效果,还包括有中心导磁板23,中心导磁板23设于中心磁铁21朝向振膜31的表面,能够增强中心磁铁21的磁力线,并减少漏磁现象,从而提升对振动系统30的驱动效果,保证音圈32的振动效果,以提高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
当然,边磁铁22一般设置有四个,分别位于中心磁铁21的周缘,因此,边磁铁22之间存在有边角的空隙,能够为定心支片33和辅助振膜35提供变形空间,从而有效利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1和导磁轭12,所述外壳11开设有安装孔1111,所述导磁轭12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111的一侧开口边沿,所述磁路系统20设于所述导磁轭12,所述固定部313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111的相对另一侧的开口边沿。
为了方便组装磁路系统20,壳体组件10包括外壳11和导磁轭12,外壳11呈长方体状,并开设有安装孔1111,导磁轭12连接在外壳11的一表面,并覆盖安装孔1111的开口,两者的连接可以是焊接、粘接或卡接,在此不做限定。两者配合形成有容纳磁路系统20的安装空间,磁路系统20设于导磁轭12上。具体地,外壳11包括框体111和设在框体111的内侧的边导磁板112,框体111呈环状,其外周缘相对的两表面可以分别用于固定振膜31的固定部313和导磁轭12。边导磁板112设于边磁铁22的上表面,从而能够增强该边磁铁22的磁力线强度,以保证驱动效果。对应的,边导磁板112也设置有四个,从而实现对均匀的增强效果。此处,边导磁板112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框体11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边导磁板112和框体11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例如采用纳米注塑成型,能够使得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保证加工精度和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扬声器100的安装稳定性和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声设备(未图示),所述发声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扬声器100,所述扬声器100为如上任意一所述的扬声器100。由于本发声设备的扬声器1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处,发声设备可以是音箱、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在此不做限定。当然,发声设备还可应用在车辆中,作为车载扬声器、消费类扬声器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两个音圈分体部,两所述音圈分体部在两者的延伸方向上对接连接,每一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对接端的绕线圈数少于所述音圈分体部的另一端的绕线圈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音圈分体部通过各自的线圈的自粘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分体部在其径向方向上绕制有N层线圈,其中,N为自然数,且N大于等于3,最外层的线圈为第N层线圈;
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2层线圈以及第N-2层线圈以内的线圈;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小于第N-3层线圈及其以内的线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相同;
或,所述第N层线圈小于第N-1层线圈的延伸高度;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的延伸高度相同;
或,所述第N层线圈、第N-1层线圈及第N-2层线圈在所述音圈分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高度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层线圈至少包括2圈绕线圈数。
6.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
壳体组件;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并形成有磁间隙;及
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所述振膜固定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振膜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表面,并插入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为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两个定心支片,两所述定心支片分别设于所述音圈相对的两侧,其中一所述定心支片的周缘形成有外接焊盘,一所述音圈分体部的两引线头分别电连接一所述定心支片,且两所述音圈分体部串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球顶和辅助振膜,所述振膜开设有中心孔,所述球顶连接于所述中心孔的周缘,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球顶,所述辅助振膜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辅助振膜分别位于所述音圈的四个边角,并位于所述定心支片背离所述振膜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铁、中心导磁板及设于所述中心磁铁周缘的边磁铁,所述中心磁铁与所述边磁铁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所述中心导磁板设于所述中心磁铁朝向所述振膜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导磁轭,所述外壳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磁轭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开口边沿,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导磁轭,所述振膜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相对另一侧的开口边沿。
11.一种发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设备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为如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CN202220296845.XU 2022-02-14 2022-02-14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Active CN216775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6845.XU CN2167750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6845.XU CN2167750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5017U true CN216775017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6845.XU Active CN216775017U (zh) 2022-02-14 2022-02-14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50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7942B (zh) 2022-11-14 2024-04-01 大陸商美律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揚聲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7942B (zh) 2022-11-14 2024-04-01 大陸商美律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揚聲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4804B2 (en)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US20060098838A1 (en) Dynamic micro speaker with dual suspension
CN110366080B (zh) 扬声器和音频装置
CN216775018U (zh)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N110719554B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US11950071B2 (en) Acoustic device
US11838735B2 (en) Voice coil assembly and loudspeaker
CN212696206U (zh)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终端
WO2020140550A1 (zh) 发声器件
US20220377464A1 (en) Sound-producing device
US11722824B2 (en) Sound production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3844074B2 (ja) フラットコイルスピーカ用振動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ラットコイルスピーカ
JP5410243B2 (ja) スピーカ
CN216775017U (zh)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N216775013U (zh)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US11617040B2 (en) Vibration system, soun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408193A1 (en) Speaker
CN216775012U (zh)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N111654789A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220087472U (zh) 发声装置
US11956613B2 (en) Sound-produc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terminal
CN219938529U (zh) 扬声器组件
CN218416659U (zh) 一种大振幅微型扬声器
CN219938530U (zh) 扬声器组件
CN220422033U (zh) 微型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