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8529U - 扬声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8529U
CN219938529U CN202321607173.0U CN202321607173U CN219938529U CN 219938529 U CN219938529 U CN 219938529U CN 202321607173 U CN202321607173 U CN 202321607173U CN 219938529 U CN219938529 U CN 219938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assembly
bracket
yoke
magn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7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全
牛源蓁
朱贞金
曾纪辉
王亚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321607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8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8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8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扬声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第一磁隙和第二磁隙;第一声音单元和第二声音单元,所述第一声音单元和第二声音单元分别在扬声器组件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连接至磁体组件,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边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是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的。

Description

扬声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组件,更具体地,涉及背靠背微型扬声器组件。
背景技术
扬声器是众多电子装置的核心组件,特别是对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紧凑型电子设备,微型扬声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空间有限,这些电子装置需要小巧、轻便且具有优秀声学性能的扬声器。
为满足需求,一种独特的背靠背微型扬声器应运而生。这种扬声器由两个单独的声音驱动单元构成,它们背靠背地紧密配合,确保扬声器两侧都能发出高品质的声音,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振动性能。这种扬声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电子装置对于高品质音质和结构强度的要求。
然而,尽管背靠背微型扬声器的设计在理念上创新且实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其部件数量和类型过多。例如,在现有的背靠背微型扬声器中,正面声音驱动单元和背面声音驱动单元在磁轭的两侧上分别设置了边磁体,这无疑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同时,背靠背微型扬声器的正面和背面两个声音驱动单元以及各自的支架结构并不相同,这不仅增加了部件的种类,同时也提高了制造和组装扬声器的复杂度,从而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另一个挑战在于,由于正面和背面的声音驱动单元以及支架结构有所不同,其声学性能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在组装过程中需要明确指定扬声器的正面和背面,以防止装配错误导致性能异常。这无疑增加了装配过程的复杂性。此外,由于电子装置的空间限制,在某些情况下背靠背微型扬声器的与外部音频信号线的连接或焊接存在困难。
因此,需要为背靠背微型扬声器提供一种改进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些。
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轴线,并具有第一轴向侧和相反的第二轴向侧,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限定在所述第一轴向侧的第一磁隙和在所述第二轴向侧的第二磁隙;第一声音单元,所述第一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一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一磁隙中;和第二声音单元,所述第二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二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二磁隙中,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边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是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所述磁体组件还包括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相配合的侧边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磁轭是平板状磁轭,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分别布置在所述平板状磁轭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所述磁轭的侧边沿形成有与所述边磁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形成有第一台肩,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台肩配置成与相应边磁体的径向内表面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还形成有第二台肩,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和所述边磁体的台肩的尺寸设置成所述边磁体的台肩与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所述侧边沿的两个边磁体,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侧边沿的所述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互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扬声器组件是长方形扬声器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长方形的每个长边的一个或两个边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在轴向上相互对齐,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组件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边磁体组件,所述边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主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主磁体和分别布置在所述主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主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边磁体组件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边磁体第一导磁件和边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一导磁件之间,所述第二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二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二导磁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以及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每个所述边磁体是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磁体组件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磁体组件的另一侧的单件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一横向侧和相反的第二横向侧,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二支架保持在其间,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一支架保持在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相反的第四横向侧,其中所述磁轭的侧边缘是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边沿,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第四横向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扬声器组件是微型扬声器组件。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其中图1A是扬声器组件的立体视图,图1B是扬声器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图1A和图1B的扬声器组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3A是沿图2A的线3A-3A截取的剖视图,图3B是沿图2A的线3B-3B截取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磁体组件的磁轭和边磁体,其中图4A是磁轭和边磁体的分解视图,图4B是磁轭和边磁体的组装视图;
图5是磁体组件的组装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的组装过程;
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声音单元,其中图7A是分解视图,图7B是组装视图;
图8A是沿图2A的线8A-8A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A是沿图2A的线9A-9A截取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的局部分解视图,其中磁体组件与第二声音单元处于组装状态,而与第一声音单元处于分离状态;
图11是与图8类似的视图,区别之处在于以虚线示出了布置在支架的第一支柱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
图12是第一声音单元的透视图,其中振膜组件被移除以示出第一声音单元的内部结构;
图13是第一声音单元的局部剖开图,其中第一支柱被剖开以示出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文中,术语“轴线”指的是扬声器的中心轴线x,术语“轴向”或“轴线方向”指的是沿扬声器的轴线的方向,术语“径向”或“径向方向”指的是大体垂直于轴线,指向或远离轴线的方向,术语“径向内侧”或“径向内”是指相对靠近轴线的部件、部分、位置或方向,“径向外侧”或“径向外”是指相对远离轴线的部件、部分、位置或方向。术语“背靠背扬声器”指的是这样的扬声器,其在第一轴向侧和相反的第二轴向侧上各设置有一个声音单元,从而能从相反的两侧发声。术语“长边”和“短边”分别指的是长方形扬声器的长边和短边,术语“长边沿”和“短边沿”分别指的是沿着长方形扬声器的长边和短边的边沿,术语“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指的是沿着长方形扬声器的长边和短边的方向。术语“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指的是在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术语“横向侧”指的是在于轴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侧,例如长方形扬声器的长边侧和短边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靠背扬声器组件,扬声器组件的磁体组件包括在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和在磁隙的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边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是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的,即在轴向方向上没有边磁体相互叠置。与现有布置(两块边磁体在轴向上叠置,分别布置在磁轭的上侧和下侧)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的磁体组件的边磁体数量减半。这大大降低了扬声器的部件数量以及装配复杂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边磁体与磁体组件的平板状磁轭相配合,例如边磁体与磁轭的横向侧边沿上的第一台肩相配合。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磁轭的横向侧边缘上的第二台肩与边磁体的台肩相邻且平齐,扬声器的支架上的单个柱体同时与磁轭的第二台肩和边磁体的台肩相配合。这些都增强了扬声器的结构强度。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100,其中图1A是扬声器组件100的立体视图,图1B是扬声器组件100的分解视图。扬声器组件100是背靠背微型扬声器。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了扬声器组件100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3A是沿图2A的线3A-3A截取的剖视图,图3B是沿图2A的线3B-3B(扬声器组件100的长边的中点处)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扬声器组件100为大体长方形且具有轴线x、上侧或第一轴向侧以及下侧或第二轴向侧。扬声器组件100包括磁体组件110和在上侧或第一轴向侧连接至磁体组件110的第一声音单元140和在下侧或第二轴向侧连接至磁体组件110的第二声音单元140’。磁体组件110包括第一主磁体120、第二主磁体120’、磁轭112、主磁体上导磁件122、主磁体下导磁件122’、边磁体130、边磁体上导磁件126和边磁体下导磁件126’。磁体组件110的各磁体、磁轭和导磁件被布置成形成位于上侧或第一轴向侧的第一磁隙128和位于其下侧或第二轴向侧的第二磁隙128’。第一磁隙128和第二磁隙128’在轴向上相互对齐。
第一主磁体120、第二主磁体120’、磁轭112、主磁体上导磁件122和主磁体下导磁件122’(可以合称为主磁体组件)位于第一磁隙128和第二磁隙128’的径向内侧,且从上至下按照主磁体上导磁件122、第一主磁体120、磁轭112、第二主磁体120’和主磁体下导磁件122’的顺序叠置,从而第一主磁体120被夹持在主磁体上导磁件122和磁轭112之间,第二主磁体120’被夹持在磁轭112和主磁体下导磁件122’之间。边磁体130、边磁体上导磁件126和边磁体下导磁件126’(可以合称为边磁体组件)位于第一磁隙128和第二磁隙128’的径向外侧,且边磁体130被夹持在边磁体上导磁件126和边磁体下导磁件126’之间。第一磁隙128大体被限定在主磁体上导磁件122和边磁体上导磁件126之间,第二磁隙128’大体被限定在主磁体下导磁件122’和边磁体下导磁件126’之间。
第一声音单元140包括支架142、振膜组件190和音圈170。支架142连接至磁体组件110,振膜组件190的外缘固定连接至支架142。音圈170的一端连接至振膜组件190,另一端布置在磁隙128中。类似地,第二声音单元140’包括支架142’、振膜组件190’和音圈170’。支架142’连接至磁体组件110’,振膜组件190’的外缘固定连接至支架142’。音圈170’的一端连接至振膜组件190’,另一端布置在磁隙128’中。在扬声器组件100的操作过程中,音频电信号经由与音圈170、170’相连的引线传输至音圈170、170’,第一磁隙128和第二磁隙128’的磁场在音圈170、170’中流动的音频电信号上产生电磁力。在该电磁力的作用下,音圈170、170’带动振膜组件190、190’振动,从而从扬声器组件100的上侧(第一轴向侧)和下侧(第二轴向侧)产生音频。
图4A和图4B示出了磁体组件110的磁轭112和边磁体130,其中图4A是磁轭112和边磁体130的分解视图,图4B是磁轭112和边磁体130的组装视图。图5是磁体组件110的组装视图。
如图3A、4A-4B、5所示,与两块主磁体(第一主磁体120和第二主磁体120’)分别布置在磁轭112的上下两侧不同,每个边磁体130的轴向尺度横跨磁轭112,从磁体组件110的上侧(第一轴向侧)延伸至下侧(第二轴向侧)。即,单个边磁体130基本在磁体组件110的轴向尺度上延伸,边磁体上导磁件126和边磁体下导磁件126’分别布置在单个边磁体130的上下两侧上。边磁体130在扬声器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
与现有布置(两块边磁体在轴向上叠置,分别布置在磁轭的上侧和下侧)相比,磁体组件110的边磁体数量减半。这大大降低了扬声器110的部件数量以及装配复杂度。
如图4A和4B清楚所示,平板状磁轭112的长边沿形成有用于与边磁体130相配合的结构。具体地,磁轭112的每个长边沿在各端部附近(靠近短边沿处)形成有两级台肩,即第一台肩114和第二台肩118。磁轭112的每个长边沿还在其中部处形成有凸起部116。在磁轭112与边磁体130配合时,磁轭112的第一台肩114和凸起部116与边磁体130的径向内表面132相抵接,从而将磁轭112与边磁体130相对固定定位。
边磁体13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在其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136。当边磁体130配合在磁轭112的第一台肩114上时,边磁体130的一端上的台肩136与磁轭112的第二台肩118相邻且相平齐,从而可以与扬声器的支架上的单个支撑结构(例如后面附图所示的支架142的第二支柱160)相配合,从而将磁体130和磁轭112相对于支架固定定位。同时,两个相邻边磁体130的相邻台肩136也彼此平齐,从而可以与扬声器的支架上的另一支撑结构(例如后面附图所示的支架142的第三支柱166)相配合,从而将布置在一个长边沿上的两个磁体130相对于支架固定定位。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磁体组件的结构还有助于边磁体相对于磁轭的相对固定定位,以及磁轭和/或边磁体相对于支架的固定定位。这强化了扬声器的结构。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100为大体长方形,并且边磁体130布置在扬声器组件100的长边侧上,每个长边侧上有两个边磁体130。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可以是不限于方形结构,也可以是跑道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扬声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长边侧上的边磁体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例如三个或四个。在一些实施例中,边磁体也可以布置在短边侧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扬声器组件100的组装过程。扬声器组件100包括第一声音单元140、磁体组件110和第二声音单元140’。如图6所示,只要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安装至磁体组件110的第一轴向侧,将第二声音单元140’安装至磁体组件110的第二轴向侧,即可组装构成扬声器组件100。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声音单元140和第二声音单元140’是旋转对称结构,也就是说,关于与扬声器的长边平行的中心线(图中虚线所示),第一声音单元140相对于第二声音单元140’呈180度旋转对称。显然,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相对于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也呈180度旋转对称。由于第一声音单元140与第二声音单元140’是旋转对称关系,第一声音单元140与第二声音单元140’的部件能互通使用,尤其是无需为支架142和142’分别设计单独的模具。这大大降低了扬声器组件100的生产和装配复杂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声音单元140,其中图7A是分解视图,图7B是组装视图。由于第一声音单元140相对于第二声音单元140’呈180度旋转对称,下文中关于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部件的描述也可适用于第二声音单元140’。同样,下文中关于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部件的描述也可适用于第一声音单元140。
第一声音单元140包括支架142、振膜组件190和音圈170。振膜组件190包括振膜和折环,振膜通过折环连接至支架142,从而能够相对于支架在扬声器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振动。音圈170包括音圈本体172和引线176。音圈本体172连接到振膜,从而音圈170能与振膜组件190的振膜一同相对于支架142振动。支架142包括支架本体144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44上的若干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柱150、第二支柱160和第三支柱166。如图所示,支架142包括两个第一支柱150,每个第一支柱150位于支架本体144的一个短边侧上。支架本体144的每个长边侧在接近短边侧处设置有一个第二支柱160。支架本体144的每个长边侧在其中央位置处设置有一个第三支柱166。
图8A是沿图2A的线8A-8A截取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A是沿图2A的线9A-9A截取的剖视图,图9B是图9A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如图8A-8B和9A-9B清楚可见,在组装的扬声器组件100中,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的径向内表面152’与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短边侧外表面相配合,从而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和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在长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的扬声器组件100中,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的径向内表面152’还与磁体组件110的磁轭112的短边沿相配合,从而将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与磁体组件110及其磁轭112在长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
类似地,在组装的扬声器组件100中,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的径向内表面152也与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短边侧外表面相配合,从而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和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在长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同样,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的径向内表面152还与磁体组件110的磁轭112的短边沿相配合,从而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与磁体组件110及其磁轭112在长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扬声器组件100的局部分解视图,其中磁体组件110与第二声音单元140’处于组装状态,而与第一声音单元140处于分离状态。如图10A和10B清楚可见,在组装的扬声器组件100中,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二支柱160的径向内表面同时与磁轭112的第二台肩118和边磁体130的台肩136相配合,从而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相对于磁体组件110及其边磁体130和磁轭112在长边方向和/或短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同样,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二支柱160’的径向内表面也同时与磁轭112的第二台肩118和边磁体130的台肩136相配合,从而将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相对于磁体组件110及其边磁体130和磁轭112在长边方向和/或短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此外,第一声音单元140的第二支柱160的自由轴向端还与第二声音单元140’的相应结构相配合,第二声音单元140’的第二支柱160’的自由轴向端也与第一声音单元140的相应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和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在扬声器组件100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
此外,在组装的扬声器组件100中,第一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三支柱166与长边上的两块边磁体130的相邻台肩136相配合,从而进一步将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相对于磁体组件110及其边磁体130在长边方向和/或短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同样,第二声音单元140’的支架142’的第三支柱166’与长边上的两块边磁体130的相邻台肩136相配合,从而进一步将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相对于磁体组件110及其边磁体130在长边方向和/或短边方向上彼此固定定位。
因此,通过第一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与第二声音单元140’及其支架142’的旋转对称关系,第一声音单元140与第二声音单元140’的部件能互通使用。这大大降低了扬声器组件100的生产和装配复杂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通过第一和第二声音单元140、140’的支架142、142’上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与其相应结构的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组件100的第一声音单元140、磁体组件110和第二声音单元140之间能彼此固定定位,强化了扬声器组件100的结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支架142、142’呈旋转对称结构,并具有第一支柱150、150’、第二支柱160、160’和第三支柱166、16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支架142、142’可以不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而采用其它合适的配合结构。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142、142’可以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柱中的一种或两种支柱。
随着电子装置的不断小型化,扬声器在安装至电子装置时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由于电子装置的空间限制,在某些情况下扬声器与外部音频信号线的连接或焊接存在困难。这个问题在扬声器是背靠背微型扬声器时尤其突出,因为这种扬声器需要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焊接或连接四根音频信号线。
图11是与图8类似的视图,区别之处在于以虚线示出了布置在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154’。如图所示,支架142’的第一支柱150’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154’分别布置在第一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第一轴向表面)和轴向下表面(第二轴向表面)上。该第一支柱150’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154’均连接至音圈170’的同一引线。
图11示出了布置在支架142’的一个第一支柱150’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154’。类似地,支架142’的另一个第一支柱150’上也设置有两个焊盘或连接端,该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同样分别布置在相应第一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第一轴向表面)和轴向下表面(第二轴向表面)上,并均连接至音圈170’的另一引线。同样,支架142的每个第一支柱150上也设置有两个焊盘或连接端,该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同样分别布置在相应第一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第一轴向表面)和轴向下表面(第二轴向表面)上,并均连接至音圈170的同一引线。
图12是第一声音单元140的透视图,其中振膜组件190被移除以示出第一声音单元140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音圈170的两根引线176从音圈170延伸,并连接至各自的焊盘或连接端154。尽管未在图中示出,音圈170’的两根引线176’也从音圈170’延伸,并连接至各自的焊盘或连接端154’。
图13是第一声音单元140的局部剖开图,其中第一支柱150被剖开以示出内部结构。如图所示,音圈170的一根引线176通过布置在支架142内的导线152而连接到第一支柱150上的一个焊盘或连接端154,该一个焊盘或连接端154进而通过在第一支柱150内的导线154a而连接到另一个焊盘或连接端154。因此,支架142的其中一个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和轴向下表面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154均电连接至音圈170的一根引线176。同样的,支架142的另一个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和轴向下表面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也通过相似的结构而均电连接至音圈170的另一根引线176。支架142’的每个支柱150’的轴向上表面和轴向下表面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也通过相似的结构而均电连接至音圈170’的相应一根引线176’。图13所示仅仅是第一支柱的焊盘或连接端以及其与音圈的引线之间的连接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柱的焊盘或连接端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其与音圈的引线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扬声器组件100的每个音圈170、170’的每根引线176、176’均电连接至处于第一支柱的轴向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因此,对于扬声器组件的每个音圈的每根引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从扬声器的比较方便或空间比较富裕的一侧(例如上侧或第一轴向侧、或下侧或第二轴向侧)进行焊接或连接。这大大方便了扬声器与外部音频信号线的焊接或连接。
在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至音圈的同一引线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布置在第一支柱的轴向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至音圈的同一引线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可以布置在任何合适结构(该结构可称为接出部)的上下两表面上。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至音圈的同一引线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不限于布置该结构(接出部)的上下两表面上,而可以是布置在该结构上的任何合适位置的两个相互间隔开的焊盘或连接端。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背靠背扬声器的接出部上布置与音圈的同一引线相连接的两个焊盘或连接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结构可以布置在在普通扬声器(单面扬声器)上。即,在单面扬声器的每个接出部(的上下两表面)上设置两个焊盘或连接端,该两个焊盘或连接端连接至音圈的同一引线。这样,对于单面扬声器的每根引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从扬声器的比较方便或空间比较富裕的一侧(例如上侧或下侧)进行焊接或连接。这大大方便了扬声器与外部音频信号线的焊接或连接。
在如图所示的扬声器组件100中,包括三个方面的结构:(1)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参见上文中参照图3A、4A-4B和5的描述内容);(2)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3)第一支柱或接出部上连接至音圈的同一引线的双焊盘或连接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仅包括上述三方面结构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一方面,即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而不包括第二和第三方面结构,即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和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二方面,即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而不包括第一和第三方面结构,即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和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三方面,即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而不包括第一和第二方面结构,即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和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包括上述三方面结构中的两个方面。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方面,即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和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而不包括第三方面结构,即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三方面,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和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而不包括第二方面结构,即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和第三方面,即旋转对称的支架结构和双焊盘或连接端结构,而不包括第一方面结构,即磁体组件的边磁体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扬声器是长宽厚分别为45mm*16mm*6.5mm的背靠背微型扬声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扬声器可以任何合适尺寸的微型扬声器或背靠背微型扬声,例如可以是长宽或直径尺寸在60mm以下,厚度在10mm以下的任何合适尺寸的微型扬声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可以任何合适尺寸的微型扬声器,例如可以是长度尺寸在60mm以下,宽度尺寸在25mm以下,厚度在10mm以下的任何合适尺寸的微型扬声器或背靠背微型扬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也可以是直径尺寸不小于60mm,厚度不小于10mm的小型扬声器或背靠背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为以下方式:
项目1:一种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轴线,并具有第一轴向侧和相反的第二轴向侧,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限定在所述第一轴向侧的第一磁隙和在所述第二轴向侧的第二磁隙;第一声音单元,所述第一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一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一磁隙中;和第二声音单元,所述第二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二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二磁隙中,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边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是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的。
项目2:根据项目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所述磁体组件还包括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相配合的侧边沿。
项目3:根据项目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磁轭是平板状磁轭,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分别布置在所述平板状磁轭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所述磁轭的侧边沿形成有与所述边磁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项目4:根据项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形成有第一台肩,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台肩配置成与相应边磁体的径向内表面相配合。
项目5:根据项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还形成有第二台肩,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和所述边磁体的台肩的尺寸设置成所述边磁体的台肩与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平齐。
项目6:根据项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所述侧边沿的两个边磁体,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侧边沿的所述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互平齐。
项目7:根据项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是长方形扬声器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长方形的每个长边的一个或两个边磁体。
项目8:根据项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在轴向上相互对齐,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组件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边磁体组件,所述边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
项目9:根据项目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主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主磁体和分别布置在所述主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主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边磁体组件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边磁体第一导磁件和边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一导磁件之间,所述第二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二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二导磁件之间。
项目10:根据项目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以及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
项目11:根据项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边磁体是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磁体组件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磁体组件的另一侧的单件磁体。
项目12:根据项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一横向侧和相反的第二横向侧,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二支架保持在其间,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一支架保持在其间。
项目13:根据项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相反的第四横向侧,其中所述磁轭的侧边缘是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边沿,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
项目14:根据项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第四横向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
项目15:根据项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是微型扬声器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扬声器组件,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轴线,并具有第一轴向侧和相反的第二轴向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包括:
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限定在所述第一轴向侧的第一磁隙和在所述第二轴向侧的第二磁隙;
第一声音单元,所述第一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一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一磁隙中;和
第二声音单元,所述第二声音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二轴向侧上连接至所述磁体组件的第二支架、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振膜组件和与所述第二振膜组件相连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至少部分地悬置在所述第二磁隙中,
其中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一个或多个边磁体,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在所述扬声器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是以单个磁体的方式布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所述磁体组件还包括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所述磁轭具有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相配合的侧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是平板状磁轭,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分别布置在所述平板状磁轭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所述磁轭的侧边沿形成有与所述边磁体相配合的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形成有第一台肩,所述磁轭的所述第一台肩配置成与相应边磁体的径向内表面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的所述侧边沿还形成有第二台肩,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和所述边磁体的台肩的尺寸设置成所述边磁体的台肩与所述磁轭的第二台肩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所述侧边沿的两个边磁体,所述边磁体的径向外表面上形成有台肩,所述侧边沿的所述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互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是长方形扬声器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包括布置在长方形的每个长边的一个或两个边磁体。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在轴向上相互对齐,所述磁体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内侧的主磁体组件和在所述第一磁隙和所述第二磁隙的径向外侧的边磁体组件,所述边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体组件包括所述主磁体和分别布置在所述主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主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边磁体组件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边磁体的第一轴向侧和第二轴向侧上的边磁体第一导磁件和边磁体第二导磁件,所述第一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一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一导磁件之间,所述第二磁隙限定在所述主磁体第二导磁件和所述边磁体第二导磁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体包括第一主磁体和第二主磁体以及夹持在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的磁轭。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边磁体是在轴向方向上从所述磁体组件的一侧延伸到所述磁体组件的另一侧的单件磁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一横向侧和相反的第二横向侧,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二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二支架保持在其间,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横向侧和所述第二横向侧的两个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一支柱配置成与所述第一支架相配合,将所述第一支架保持在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组件还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相反的第四横向侧,
其中所述磁轭的侧边缘是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边沿,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的两个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第二支柱配置成与相应横向侧的边磁体的台肩和磁轭的第二台肩相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扬声器组件具有第三横向侧和第四横向侧,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三横向侧和所述第四横向侧上的两个第三支柱,所述第二支架的每个所述第三支柱布置在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之间且与相应横向侧上的两个边磁体的相邻台肩相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组件是微型扬声器组件。
CN202321607173.0U 2023-06-21 2023-06-21 扬声器组件 Active CN219938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7173.0U CN2199385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扬声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7173.0U CN2199385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扬声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8529U true CN219938529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7173.0U Active CN219938529U (zh) 2023-06-21 2023-06-21 扬声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8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0107B2 (en) Speaker
CN216775010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437894B (zh) 多功能揚聲器
TWI410147B (zh) speaker
US10250990B2 (en) Miniature sounding device
US20070147651A1 (en) Speaker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KR101499514B1 (ko) 장방형의 일체형 투웨이 스피커
TW200948171A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TW201143480A (en) Speaker damper and speaker
JP2010288099A (ja) スピーカ
JP2018512014A (ja) コイルワイヤ及びリードが随意に支持されたモバイル用フレームレス音響トランスジューサ
WO2021232473A1 (zh) 一种扬声器
WO2021036128A1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发声装置的组装方法
JP4000793B2 (ja) 角形スピーカ
CN219938529U (zh) 扬声器组件
CN219938530U (zh) 扬声器组件
CN219938528U (zh) 扬声器组件
CN207820216U (zh) 一种环形带式同轴扬声器
JP2004356868A (ja) スピーカ
CN111836175B (zh) 微型扬声器
KR101808585B1 (ko) 슬림형 스피커
CN111935613A (zh) 扬声器
CN216775017U (zh) 音圈、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KR101759181B1 (ko) 스피커용 진동판 어셈블리
CN219802577U (zh) 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