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9858U -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9858U
CN216769858U CN202122167752.5U CN202122167752U CN216769858U CN 216769858 U CN216769858 U CN 216769858U CN 202122167752 U CN202122167752 U CN 202122167752U CN 216769858 U CN216769858 U CN 216769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ubcooler
exchange tube
condens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77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新成
王红燕
叶柯
倪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77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9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9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98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包括筒体;冷凝器管板,布置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换热管固定支撑,设于所述筒体内,用于固定换热管;过冷器,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冷器形成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换热管,且所述过冷器上设有与热交换腔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的出口;端部换热管固定件,设于所述过冷器上,该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内设置的分隔板,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流通通道,从而让制冷剂在热交换腔内流动路线加长、流速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最终实现冷凝器出口较大的制冷剂过冷度,提高机组的制冷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Condenser),为制冷系统的部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把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液体,冷凝释放的热量传到换热管束中的冷却水中。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中布置相应的过冷器,,以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当前诸多厂家生产的冷凝器实际过冷度普遍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过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冷效果好的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包括
筒体;
冷凝器管板,布置于所述筒体的两端;
换热管固定支撑,设于所述筒体内,用于固定换热管;
过冷器,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冷器形成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换热管,且所述过冷器上设有与热交换腔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的出口;
端部换热管固定件,设于所述过冷器上,该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第一通孔;
中部换热管固定件,设于所述过冷器上,该中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第二通孔,且该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
分隔板,设于所述过冷器上以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相互流通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内设置的分隔板,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流通通道,从而让制冷剂在热交换腔内流动路线加长、流速提高、换热系数提高,最终实现冷凝器出口较大的制冷剂过冷度,提高机组的制冷量。
可选的,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过冷器的长度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和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均沿着所述过冷器的宽度方向布置。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口,两个所述进口分别布置于所述过冷器的两端,且所述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腔室相对应连通。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设有至少两个出口,两个所述出口分别布置于所述过冷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腔室相对应连通。
可选的,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腔室分隔为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进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出口与第二通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沿着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过冷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贴合,并与所述腔室的内壁及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内侧相互配合形成制冷剂出液室,所述制冷剂出液室的两端和所述过冷器出口相连通,且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制冷剂出液室相连通的冷凝器出液口,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布置于制冷剂出液室的中部。
可选的,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部分内壁。
可选的,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筒体之间存有间隙的弧形部。
可选的,所述过冷器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布置于所述进口的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内的分隔板,将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曲折且相互流通的流道,从而让制冷剂在热交换腔内行进更远的距离,达到充分的换热。
2、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腔内的中部换热管固定件,从而让制冷剂流过过冷管时更易形成湍流流动。
3、通过设置本过冷器,可以有效避免出液口因涡流影响吸到气态制冷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过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过冷器的爆炸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B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C处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装配有换热管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11所示,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整体为筒状结构,并围拢出圆柱状的腔室101,且在筒体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冷凝器管板104,并且在冷凝器管板104上设置有多个管孔1041,所述管孔1041供换热管通过,并且在换热管穿过管孔1041后,两块所述冷凝器管板104会封闭筒体10的两端,并且在筒体1内还设有换热管固定支撑1a,换热管固定支撑1a为板状结构,在换热管固定支撑1a上设有多个供换热管穿过的孔,如此,换热管固定支撑1a能够对换热管支撑。
所述筒体10内设置有过冷器1,所述过冷器1为长条形结构,并且过冷器1布置在所述腔室101内,所述过冷器1沿着所述筒体10的长度方向所布置,所述筒体10上还设有出液管102,所述出液管102和所述过冷器1相连通,所述筒体10内的制冷剂经由过冷器1之后,从出液管102中排出。
所述过冷器1包括盒体11和盖体12,所述盒体11的截面大致为“C”形,进一步的,所述盒体11为金属板材的两侧向同一侧翻折所形成,所述盖体12为板材的两侧向同一侧翻折所形成,所述盖板12上翻折的部分卡入至盒体11翻折的部分,进而所述盖板12和所述盒体11相互配合,形成热交换腔。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12的两端均设有插接口120,所述插接口120内插接有端部换热管固定件121,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121包括第一挡部1211和第二挡部1212,其中第一挡部1211布置于所述盖体12的下方,形成所述热交换腔的侧壁,所述第一挡部1211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挡部1212设置于盖体12的上方,所述第二挡部1212的末端为弧形,所述第二挡部1212与所述腔室101的内壁相互配合,进而所述第二挡部1212、盖体12以及腔室101的部分侧壁界定出制冷剂出液室103,第二挡部1212的末端设有弧形部,弧形部与筒体10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过冷器1的壳体11与筒体10无法贴合,该间隙可以在放置好过冷器1后密焊住;所述制冷剂出液室103与所述出液管102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1内设有分隔板111,所述分隔板111沿着所述过冷器1的长度方向所布置,进而所述分隔板111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第一通道201及第二通道202。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111的侧面上设有多个锥形凸起1111,该锥形凸起1111与盒体11的底端侧壁相连,或者与盖体12相连,进而所述分隔板111和盒体11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111设有两块,所述分隔板111分别布置于所述盒体11的首尾两端,进而两块分隔板中间的位置形成有第三通道203,其中第一通道201和第二通道202通过第三通道203相互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盒体11内布置两块互不相连的分隔板111,将热交换腔分隔成三部分。在其余的实施中,也可以通过设置一块具有开口的分隔板让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连通。可以预见,端部换热管固定件的第一挡部121形成了第一、第二通道的部分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1内还设有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沿着所述过冷器1的宽度方向所布置,进而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的布置方向和所述分隔板111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上还设有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布置在所述第三通道203内,进而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将所述第三通道203分隔成两个部分,且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涌入第三通道203内的气体会在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的分隔下,变成湍流。
参考图11,换热管穿过过冷器1其中一端的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的第一通孔,然后穿过中部换热管固定件的第二通孔,再穿过过冷器1另一端的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的第一通孔,进而换热管固定在热交换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12上还设有卡口122,所述卡口122的内壁上还设有卡部1221,所述卡口122的对侧侧壁通过卡部1221相连,进而所述卡部1221将卡口122分隔成两个部分,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一端和盒体11的底端相互抵接,另一端设有凹口21,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末端固定于所述卡口122内,且所述凹口21和所述卡部1221相互配合,进而以定位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1的侧壁上设有进口11a,在本实施中,所述进口11a布置在所述过冷器1的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进口11a是贯穿盒体11和盖体12侧壁上的开口,所述进口11a至少设有两个,两个进口11a分别布置在盒体11的首尾两端,且其中一个进口11a布置在分隔板111的一侧,另一个进口11a布置在分隔板111的另一侧。所述进口11a和第一通道201相连通。
且进口11a分别与两个腔室相对应连通,即其中一个进口11a与位于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的左侧的腔室连通,另一个进口11a与位于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右侧的腔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1上还设有导流板112,所述导流板112布置于所述进口11a的一侧,并且导流板112位于进口11a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112为布置于所述盒体11底端,并与所述盖体12相互平行的板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冷器1上设有出口12a,进一步的,所述出口12a设于所述盖体12上,所述出口12a布置在所述盖体12的上端面上,所述出口12a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出口12a分别布置在所述冷凝器1的首尾两端,其中一个出口12a布置在分隔板111的一侧,另一个出口12a布置在分隔板111的另一侧,所述出口12a与第二通道202相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202和所述制冷剂出液室103通过出口12a相互连通。且出口12a分别与两个腔室相对应连通,即其中一个出口12a与位于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左端的腔室连通,另一个出口12a与位于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右端的腔室连通。
位于所述过冷器12a首尾两端中,同一端的出口12a和进口11a分别布置在分隔板11的两侧,具体的,进口11a与第一通道201相互连通,出口12a与第二通道202连通,可以预见,进口11a与第一通道210相互连通,出口12a与第二通道202连通,是为了增加制冷剂的行进距离,所以只需要保证位于过冷器12a同一端的进口11a和出口12a相连通的通道不是同一个通道即可。
其中,制冷剂出液室103的两端分别与进口11a相互连通,中间与出液管102相互连通,进而出液管102的出口形成冷凝器出液口。
筒体10内的制冷剂分别由过冷器1两端的进口11a进入至热交换腔之后,首先沿着第一通道201至第三通道203,因为第三通道203腔室内设有中部换热管固定件2,从而进入第三通道203的流体将会变成湍流,增加过冷器1的换热。然后第三通道203内制冷剂将会从第三通道203进入到第二通道202中,再经由出口12a进入至制冷剂出液室103,并从出液管102中排出。
在整个过程中,进入热交换腔内制冷剂通过绕着分隔板折返的方式,增加了制冷剂在热交换腔内流动的路径,提高热交换腔内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
冷凝器管板,布置于所述筒体的两端;
换热管固定支撑,设于所述筒体内,用于固定换热管;
过冷器,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过冷器形成有热交换腔,所热交换腔内设置有换热管,且所述过冷器上设有与热交换腔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的出口;
端部换热管固定件,设于所述过冷器上,该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第一通孔;
中部换热管固定件,设于所述过冷器上,该中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第二通孔,且该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
分隔板,设于所述过冷器上以将所述热交换腔分隔成多个相互流通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过冷器的长度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换热管固定件和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均沿着所述过冷器的宽度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进口,两个所述进口分别布置于所述过冷器的两端,且所述进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腔室相对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设有至少两个出口,两个所述出口分别布置于所述过冷器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出口分别与所述腔室相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腔室分隔为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进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出口与第二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沿着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过冷器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贴合,并与所述腔室的内壁及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内侧相互配合形成制冷剂出液室,所述制冷剂出液室的两端和所述过冷器出口相连通,且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制冷剂出液室相连通的冷凝器出液口,所述冷凝器出液口布置于制冷剂出液室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部分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换热管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筒体之间存有间隙的弧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布置于所述进口的上方。
CN202122167752.5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Active CN216769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752.5U CN21676985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7752.5U CN21676985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9858U true CN216769858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4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7752.5U Active CN216769858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9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3116A (en) Stacked heat exchanger
JP5142109B2 (ja) エバポレータ
US20060162917A1 (en) Heat exchanger
US11624565B2 (en)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CN111256389B (zh) 一种换热器
KR20080103674A (ko) 열교환기
US6397938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6769858U (zh) 一种新型过冷结构的冷凝器
US70555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a keel cooler
WO2020244555A1 (zh) 热交换器
CN211552541U (zh) 换热器
WO2020108513A1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2880436A (zh) 换热器
CN214382024U (zh) 平行流冷板
CN111256392A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340522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0346409U (zh) 一种双流道管壳式换热器
CN113267077A (zh) 一种可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16045700B (zh) 冷油冷水器
CN21872347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上的分配结构
CN214892814U (zh) 一种双拼集流管组件
CN220771966U (zh) 换热芯体及换热器
CN220507311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6482481U (zh) 一种集流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17585412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