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5497U -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5497U
CN216755497U CN202122387361.4U CN202122387361U CN216755497U CN 216755497 U CN216755497 U CN 216755497U CN 202122387361 U CN202122387361 U CN 202122387361U CN 216755497 U CN216755497 U CN 216755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central
pipe
inlet pip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873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志伟
张飞雄
刘杰
余德宝
任浩
关文龙
张靖
方永
郑彦峰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Environment Friendl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Environment Friendl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Environment Friendl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Shuangxin Polymer Materials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873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5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5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5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除浮泥装置,用于沉淀池,包括安装有工作桥(11)的刮泥机(1),中心喷洒机构(2)和周边喷洒机构(3),所述中心喷洒机构(2)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1)上,所述周边喷洒机构(3)沿沉淀池池边安装。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周边循环喷洒方式利用沉淀池内的上清液,在整个沉淀池池面范围内实现循环喷洒,形成动态的浮泥浸湿消除过程,解决了浮泥堆积,回流活性污泥减少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沉淀池的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处理法及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达标的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沉淀池的工作性能与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而污水处理过程中沉淀池因各种原因频繁地出现浮泥现象,进而导致生化污泥从沉淀池流失,出水悬浮物异常,给最终生化产品水水质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沉淀池产生浮泥的一个原因是池底污泥停留时间太长,污泥厌氧产生气体,造成污泥上浮。且水体表面的浮泥较分散,人工清理起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为解决消除沉淀池的浮泥的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500914U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沉池的喷水式浮泥清理装置,其包括水箱、管道、泵、喷嘴、第一水管,管道位于二沉池上方,管道的一端穿过水箱顶部,管道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呈倾斜设置,致使从喷嘴喷出的水流溅射至二沉池表面的浮泥上,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水管与水箱连接,根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9500914U说明书公开的用于二沉池的喷水式浮泥清理装置,由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打入管道内,使水经过管道,从喷嘴中射出,通过喷嘴排出的水流将二沉池中的污泥聚拢,从而对污泥进行集体清理。清理过程为:沿第一管道的圆周方向呈放射性地布置第二管道,使水流从二沉池上方不同方向的第二管道中同时流出,可以提高浮泥排出效率,使水流溅射后的浮泥朝同一个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至二沉池上的污泥排出口内,从污泥排出口排出。但是,通过这种清理方式会造成回流污泥的减少。作为接种污泥的回流污泥回流至曝气池是为了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回流污泥的减少直接造成沉淀池内有机物的分解不完全,流出物中的悬浮物增加,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给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流程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为了优化沉淀池出水水质,并保证曝气池活性污泥总量平衡,且达到快速消除沉淀池浮泥的目的,需要一种快速消除沉淀池浮泥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沉淀池的消除浮泥装置,以消除浮泥并促进活性污泥回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除浮泥装置,包括安装有工作桥的刮泥机,中心喷洒机构和周边喷洒机构,所述中心喷洒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桥上,所述周边喷洒机构沿沉淀池池边安装。
所述中心喷洒机构包括中心储水罐进水管、中心过滤器、中心储水罐、中心水泵、中心进水管、中心支管、中心喷头、中心蝶阀。
所述中心储水罐、所述中心水泵安装在工作桥一端,所述刮泥机为桁架式刮泥机或回转式刮泥机。沉积在沉淀池池底的污泥由刮泥机的刮泥板刮集至各吸泥口,在液位差的作用下,污泥经吸泥口,输泥槽、虹吸管、中心泥罐、中心排泥管排至污泥坑。每个吸泥管上端设有调节器,以调节各吸泥管的流量分配。
所述中心进水管直线式安装在工作桥的一侧,沿所述工作桥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中心储水罐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水泵进水口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所述中心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进水管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所述中心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截止阀。
所述中心支管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内,所述中心支管等间距相互平行地固定且流体密封地与所述中心进水管相连通,所述中心喷头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通于所述中心支管。可直接用直角弯头流体密封地安装到中心支管的一端;或封闭中心支管的端头,将中心喷头直接安装于中心支管管体,所述中心喷头出水方向垂直于沉淀池液面。
所述中心储水罐进水管流体密封地与所述中心过滤器和所述中心蝶阀串联连通,并流体密封地紧固于所述中心储水罐的进水口。
因为所述中心喷洒机构设置在工作桥上,喷洒使用的水是沉淀池中的上清液,因此要确保中心储水罐处于负压状态下,即中心储水罐是一个自吸水箱,保证了中心水泵能吸取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
所述中心进水管管道内径A1大于所述中心支管管道内径B1;所述中心支管管道内径B1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31
其中A1是所述中心进水管管道内径,B1是所述中心支管管道内径。
中心进水管管道内径A1大于中心支管管道内径B1,保证了水泵的压力能顺畅地传递。
所述中心进水管数量为一根,所述中心支管的最大数量E1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32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1是所述中心支管的允许流速,B1是所述中心支管管道内径。
适宜的支管数量保证了进入中心喷洒机构的水量。每根中心支管末端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能够分配到来自中心水泵有效的工作压力。所述中心支管的长度大于0.2m小于1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除浮泥装置中,所述周边喷洒机构沿沉淀池池边安装,包括周边进水管、周边支管、周边喷头。沉淀池圆形居多,也有方形的。周边进水管沿沉淀池池边安装,为圆形安装方式或方形安装方式,周边进水管另一端设置截止阀。
所述周边支管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内,所述周边支管在所述平面内可转动地、流体密封地连接于周边进水管;周边支管可转动地设置,增加了周边喷头的喷洒范围,有效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所述周边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周边进水管的连接处为等间距同平面设置,所述周边支管另一端封闭。所述周边支管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布置成对称型。对于方形沉淀池周边支管布置成矩阵式,对于圆形沉淀池周边支管布置成放射式。
所述周边喷头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周边支管,所述周边喷头的轴线与所述周边支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成角度地设置。各个喷头的轴线应同角度地设置并使喷头的出水落点更靠近沉淀池周边方向。
所述周边进水管管道内径A2大于所述周边支管管道内径B2;
所述周边支管的管道内径B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41
其中A2是所述周边进水管管道内径,B2是所述周边支管管道内径。
周边进水管管道内径A2大于周边支管管道内径B2,保证了水泵的压力能顺畅地传递。
所述周边进水管数量为一根,所述周边支管的最大数量E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42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2是所述周边支管的允许流速,B2是所述周边支管的管道内径。
适宜的支管数量保证了进入喷洒装置的水量;每根周边支管末端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能够分配到有效的工作压力;所述周边支管的长度大于0.5m小于0.8m。
所述周边进水管道通路上设置至少一个过滤器。中心喷头和周边喷头选用溅式喷头,具有布水均匀,节约能耗,通污能力强,不易堵塞,对水力负荷有较大的适应性等特点。优选用三溅式喷头,采用ABS材质制作,对水力负荷有较大的适应性,三溅式喷头布水均布,采用交叉布水方法,具有良好的工作特性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能满足配水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使用需要。优选地,喷头和连接件均为ABS一次注塑成型,连结牢固,易拆卸,不易堵塞。
因污水中存在较多杂质、颗粒,故此在周边喷洒机构中设置管道过滤器。具体地,设置Y过滤器。Y型过滤器主要由接管、主管、滤网、法兰、法兰盖及紧固件等组成。当液体通过主管进入滤篮后,固体杂质颗粒被阻挡在滤篮内,而洁净的流体通过滤篮、由过滤器出口排出。Y形过滤器接口下端的法兰盖可以拧开,方便定期将沉积在滤篮里的颗粒杂质清除。
每根周边支管管道设置自动调节流量的调节阀,灵活调整、开关每个周边喷头的喷洒的强度。因沉淀池均在户外,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如大风会将喷洒的水雾吹至沉淀池巡查过道,增加了沉淀池过道混凝土结构腐蚀的风险,并且会给操作人员带来身体健康隐患,故在每根周边支管上设置自动调节流量的调节阀。根据风向,灵活调整、开关风向作用下的周边喷头喷洒的流量,即可消除此现象。
所述周边进水管和所述周边支管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所述中心进水管和所述中心支管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在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中,支管与进水管固定密封连通,可为焊接或法兰连通。支管采用金属管制成,优选采用钢管制成。钢管机械强度大,可承受很高的压力,管件制作、加工方便,但突出的问题是管道的易腐蚀性。中心支管和周边支管内外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可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周边支管在安装平面内使用固定在周边支管上的手拉环转动调节角度。
周边支管手拉环转动调节角度,调节方式灵活,可以调节周边喷头喷洒向沉淀池面的水流的方位,有效增加了周边喷头的喷洒范围,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优选地,所述周边喷头与所述周边支管固定且流体密封地相连,两轴线成60度夹角。利用倾斜的周边喷头喷射的水流的向中心方向及向下的冲击力将池面四处漂浮的大部分浮泥强制沉入水面以下,使另一部分向沉淀池中心移动聚拢。
优选地,使用沉淀池巡查过道的护栏横向管作为周边进水管,能有效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周边喷洒机构进一步包括周边储水罐进水管、周边蝶阀、周边储水罐和周边水泵。所述周边水泵固定安装于沉淀池边,所述周边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周边进水管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周边喷洒机构用的水是沉淀池溢流出来的上清液,该部分上清液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再通过周边储水罐进水管与周边储水罐连通。周边储水罐为自吸水箱,处于负压状态,确保周边水泵能吸入集水井中的水,再通过周边水泵送入周边喷洒机构。周边喷洒机构用的水也可以是直接从集水井取得的水。通过一个输送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送入周边喷洒机构。所以所述周边喷洒机构并不是必须设置周边储水罐进水管、周边蝶阀、周边储水罐和周边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成相同角度设置的周边喷头排出的水流将沉淀池池边的浮泥浸湿打散使一部分浮泥下沉的同时,利用周边喷头喷射的水流的向周边方向及向下的冲击力将池面四处漂浮的浮泥向沉淀池中心移动聚拢,再通过安装在刮泥机工作桥长度方向的中心喷洒机构再次喷洒浸湿打散浮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周边循环喷洒方式能够在整个沉淀池池面范围内循环喷洒溢流液,达到浸湿浮泥,打散浮泥的效果;被打散下沉至沉淀池池底的浮泥成为回流污泥。经过沉淀浓缩的污泥从沉淀池底部排出,作为接种污泥回流至曝气池,以保证曝气池内的悬浮固体浓度和微生物浓度。
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利用沉淀池的溢出的上清液喷洒,能够形成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不需要额外增加外来水,降低了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周边循环喷洒的方式能够在刮泥机刮泥移动过程中不间断地喷洒浮泥,并在沉淀池周边可调范围地不间断喷洒浮泥,形成动态的浮泥浸湿去除过程,解决了浮泥堆积,回流活性污泥不断减少的问题。
通过说明书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心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周边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周边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周边喷头安装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回转式刮泥机。
附图编号:1-刮泥机;11-工作桥;2-中心喷洒机构;21-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2-中心过滤器;23-中心储水罐;24-中心水泵;25-中心进水管; 26-中心支管;27-中心喷头;28-中心蝶阀;3-周边喷洒机构;31-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2-周边过滤器;33-周边储水罐;34-周边水泵;35-周边进水管;36-周边支管;37-周边喷头;38-周边蝶阀;39-手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用新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中心喷洒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
中心喷洒机构2包括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1、中心过滤器22、中心储水罐23、中心水泵24、中心进水管25、中心支管26、中心喷头27。
中心储水罐23、中心水泵24安装在刮泥机1的工作桥11一端,刮泥机1为回转式刮泥机。在沉淀池池底的污泥由刮泥机1的刮泥板刮集至各吸泥口,在液位差的作用下,污泥经吸泥口,输泥槽、虹吸管、中心泥罐、中心排泥管排至污泥坑。每个吸泥管上端设有调节器,以调节各吸泥管的流量分配。
中心进水管25直线式安装在工作桥11的一侧,沿工作桥11长度方向设置。中心储水罐23的出水口与中心水泵24进水口流体密封地相连通,中心水泵24的出水口与中心进水管25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中心进水管25另一端设置截止阀。
中心支管26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内,中心支管26等间距相互平行地固定且流体密封地与中心进水管25相连通,中心喷头27固定密封连通于中心支管26,直接用直角弯头流体密封地安装到中心支管26 的一端,中心喷头27出水方向垂直于沉淀池液面。
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1流体密封地与中心过滤器22和中心蝶阀28串联连通,并流体密封地紧固于中心储水罐23的进水口。
因为中心喷洒机构2设置在工作桥11上,喷洒使用的水是直接吸取沉淀池中的上清液,因此要确保中心储水罐23处于负压状态下,即中心储水罐23是一个自吸水箱,保证了中心水泵24能吸取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
中心进水管25管道内径A1大于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B1;优选地,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B1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81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A1是中心进水管25管道内径为400mm,B1 是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为100mm。
中心进水管25数量为一根,中心支管26的最大数量E1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082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1是中心支管26的允许流速,B1是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350m3/h-500m3/h, 这里取最大平均进水流量500m3/h计;B1是中心支管26的管道内径为100mm;
V1是中心支管26的允许流速,内径100mm管道的允许流速按 V1=1.5m/s计,A是内径为100mm的管道的横截面面积;
则每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中心支管26的流量为:
q=A×V1=3.14×0.05×0.05×1.5=0.01178m3/s=42.412m3/h;
则共需配制E1=500/42.412=11.79根,故在中心进水管25管道上最多配备12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中心支管26。本实施方式中配备4根中心支管26。
适宜的支管数量保证了进入中心喷洒机构2的水量;每根中心支管26 末端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能够分配到来自中心水泵24有效的工作压力;中心支管26的长度为1m。
中心进水管25管道通路上设置至少一个中心过滤器22,具体地,在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1处设置一个Y型过滤器。中心喷头27为三溅式喷头。中心支管26与中心进水管25均为钢管制成,由法兰连接。钢管内外表面均涂防腐蚀涂层。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周边喷洒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周边喷洒机构3包括周边过滤器32、周边进水管35、周边支管36和周边喷头37。周边进水管35沿沉淀池池边安装,为圆形安装方式,周边进水管35一端设置截止阀。
周边支管36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周边支管36在平面内转动地、流体密封地连接于周边进水管35。周边支管36可转动地设置,增加了周边喷头37的喷洒范围,有效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周边支管36的一端与周边进水管35的连接处为等间距同平面设置,周边支管36另一端封闭,周边支管36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布置成的对称型;对于圆形沉淀池周边支管36布置成放射式。
如图4所示,周边喷头37流体密封地连通于周边支管36;周边喷头37 的轴线与周边支管36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成角度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喷头的轴线以60度地设置并使喷头向沉淀池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为 60度可确保在喷头喷洒的过程中整个池面没有盲区,使得各个方向的水流向中心方向冲击。利用倾斜的周边喷头37喷射的水流的向中心及向下的冲击力将池面四处漂浮的大部分浮泥强制沉入水面以下,使另一部分向沉淀池中心移动聚拢。
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A2大于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B2;周边支管36 的管道内径B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101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A2是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为200mm,B2 是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为100m。
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A2大于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B2,保证了周边水泵34的压力能顺畅地传递。
周边进水管35数量为一根,周边支管36的最大数量E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102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2是周边支管36的允许流速,B2是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350m3/h-500m3/h, 这里取最大平均进水流量500m3/h计;B2是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为100mm;
V2是周边支管36的允许流速,内径100mm管道的允许流速按 V2=1.5m/s计;A是管道内径为100mm的管道的横截面面积;
则每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周边支管36的流量为:
q=A×V2=3.14×0.05×0.05×1.5=0.01178m3/s=42.412m3/h;
则共需配制E2=500/42.412=11.79根,故在周边进水管35管道上最多配备12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周边支管36。本实施方式中配备8根周边支管36。
适宜的支管数量保证了进入周边喷洒机构3的水量;每根周边支管36 末端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能够分配到来自周边水泵34有效的工作压力;周边支管36的长度为0.5m。
周边进水管35管道通路上设置至少一个周边过滤器32,具体地,在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处设置一个Y型过滤器。周边喷头37为三溅式喷头。周边支管36为钢管制成,钢管内外表面均涂防腐蚀涂层。
每根周边支管36管道设置自动调节流量的调节阀,灵活调整开关每个周边喷头37的喷洒的强度。
具体地,周边支管36在安装平面内使用手拉环39转动调节角度。用手拉环39转动调节角度,调节方式灵活,有效增加了周边喷头37的喷洒范围,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优选地,使用圆形沉淀池巡查过道的护栏横向管作为周边进水管35,能有效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周边喷洒机构3进一步包括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周边蝶阀38、周边储水罐33和周边水泵34。周边水泵34 固定安装于沉淀池圆形周边。周边水泵34的出水口与周边进水管35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沉淀池溢流出来的上清液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再通过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与周边储水罐33连通。周边喷洒机构3使用的是周边储水罐33中的水。周边储水罐33为自吸水箱,处于负压状态,确保周边水泵34能吸入沉淀池溢流的上清液,再通过周边水泵34将上清液送入周边喷洒机构3。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除浮泥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周边喷洒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周边喷洒机构3包括周边过滤器32、周边进水管35、周边支管36、周边喷头37;周边进水管35沿沉淀池池边安装,为方形安装方式,周边进水管35一端设置截止阀。
周边支管36设置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周边支管36在平面内可转动地、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接于周边进水管35。周边支管36可转动地设置,增加了周边喷头37的喷洒范围,有效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周边支管36的一端与周边进水管35的连接处为等间距同平面设置,周边支管36另一端封闭,周边支管36在同一水平平面内布置成的对称型;对于方形沉淀池周边支管36布置成矩阵式。
如图4所示,周边喷头37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通于周边支管36;周边喷头37的轴线与周边支管36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成角度地设置。各个喷头的轴线以60度地设置并使喷头向沉淀池中心的一侧倾斜。设置为60度可确保在喷头喷洒的过程中整个池面没有盲区,使得各个方向的水流向中心方向冲击。利用倾斜的周边喷头37喷射的水流的向中心及向下的冲击力将池面四处漂浮的大部分浮泥强制沉入水面以下,使另一部分向沉淀池中心移动聚拢。
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A2大于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B2;周边支管36 的管道内径B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121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A2是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为200mm,B2 是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为100m。
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A2大于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B2,保证了水泵的压力能顺畅地传递;
周边进水管35数量为一根,周边支管36的最大数量E2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96007150000122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2是周边支管36的允许流速,B2是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350m3/h-500m3/h, 这里取最大平均进水流量500m3/h计;B2是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为100mm;
V2是周边支管36的允许流速,内径100mm管道的允许流速按 V2=1.5m/s计;A是管道内径为100mm的管道的横截面面积;
则每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周边支管36的流量为:
q=A×V2=3.14×0.05×0.05×1.5=0.01178m3/s=42.412m3/h;
则共需配制E2=500/42.412=11.79根,故在周边进水管35管道上最多配备12根管道内径为100mm的周边支管36。本实施方式中配备6根周边支管36。
适宜的支管数量保证了进入周边喷洒机构3的水量;每根周边支管36 末端安装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能够分配到来自周边水泵34有效的工作压力;周边支管36的长度为0.8m。
周边进水管35道通路上设置至少一个周边过滤器32,具体地,在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处设置一个Y型过滤器。周边喷头37为三溅式喷头。周边支管36为钢管制成,钢管内外表面均涂防腐蚀涂层。
每根周边支管36管道设置自动调节流量的调节阀,灵活调整开关每个周边喷头37的喷洒的强度。
具体地,周边支管36在安装平面内使用手拉环39转动调节角度。周边支管36手拉环39转动调节角度,调节方式灵活,有效增加了周边喷头 37的喷洒范围,减少了浮泥可能聚集的死角。
优选地,使用方形沉淀池巡查过道的护栏横向管作为周边进水管35,能有效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周边喷洒机构3进一步包括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周边蝶阀38、周边储水罐33和周边水泵34。周边水泵34 固定安装于沉淀池圆形周边。周边水泵34的出水口与周边进水管35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沉淀池溢流出来的上清液进入集水井,集水井再通过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与周边储水罐33连通。周边喷洒机构3使用的是周边储水罐33中的水。周边储水罐33为自吸水箱,处于负压状态,确保周边水泵34能吸入沉淀池溢流的上清液,再通过周边水泵34将上清液送入周边喷洒机构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周边喷洒机构3用的水是直接从集水井取得的水。通过一个输送水泵将集水井内的上清液送入周边喷洒机构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消除浮泥装置,用于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有工作桥(11)的刮泥机(1),包括中心喷洒机构(2)和周边喷洒机构(3),所述中心喷洒机构(2)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1)上,所述周边喷洒机构(3)沿沉淀池池边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喷洒机构(2)包括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1)、中心过滤器(22)、中心储水罐(23)、中心水泵(24)、中心进水管(25)、中心支管(26)、中心喷头(27)和中心蝶阀(28);
所述中心储水罐(23)、所述中心水泵(24)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1)一端,所述中心进水管(25)直线式安装在所述工作桥(11)的一侧,沿所述工作桥(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中心储水罐(23)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水泵(24)进水口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所述中心水泵(24)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进水管(25)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所述中心进水管(25)另一端设置截止阀;
所述中心支管(26)相互平行地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一端等间距平行地固定且流体密封地与所述中心进水管(25)相连通,另一端封闭;所述中心喷头(27)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通于所述中心支管(26);
所述中心储水罐进水管(21)流体密封地与所述中心过滤器(22)和所述中心蝶阀(28)串联连通,并流体密封地紧固于所述中心储水罐(23)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进水管(25)管道内径A1大于所述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B1;所述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B1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596007140000011
其中A1是所述中心进水管(25)管道内径,B1是所述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进水管(25)数量为一根,所述中心支管(26)的最大数量E1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596007140000021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1是所述中心支管(26)的允许流速,B1是所述中心支管(26)管道内径;
所述中心进水管(25)和所述中心支管(26)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所述中心喷头(27)是溅式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喷洒机构(3)包括周边进水管(35)、周边支管(36)、周边喷头(37);
所述周边进水管(35)成圆形或方形安装于沉淀池边;周边进水管(35)一端设置截止阀;
所述周边支管(36)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所述周边支管(36)在所述平面内可转动地、流体密封地连接于所述周边进水管(35);所述周边支管(36)的一端与所述周边进水管(35)的连接处为等间距同平面设置,所述周边支管(36)另一端封闭,所述周边支管(36)在同一平面内对称地设置;
所述周边喷头(37)固定且流体密封地连通于所述周边支管(36);所述周边喷头(37)的轴线与所述周边支管(36)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成角度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A2大于所述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B2;
所述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B2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596007140000022
其中A2是所述周边进水管(35)管道内径,B2是所述周边支管(36)管道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进水管(35)数量为一根,所述周边支管(36)的最大数量E2为,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596007140000023
其中D是总污水平均进水流量,V2是所述周边支管(36)的允许流速,B2是所述周边支管(36)的管道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支管(36)在安装平面内使用手拉环(39)转动调节角度;
所述周边喷头(37)的轴线与所述周边支管(36)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成60度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边喷洒机构(3)进一步包括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周边过滤器(32)、周边储水罐(33)、周边水泵(34)和周边蝶阀(38);所述周边水泵(34)固定安装于沉淀池边,所述周边水泵(34)的出水口与所述周边进水管(35)的一端的管体流体密封地相连通;
所述周边储水罐进水管(31)流体密封地与所述周边过滤器(32)和所述周边蝶阀(38)串联连通,并流体密封地紧固于所述周边储水罐(33)的进水口;
所述周边进水管(35)管道通路上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周边过滤器(32);
每根所述周边支管(36)管道设置自动调节流量的调节阀;
所述周边喷头(37)是溅式喷头;
所述周边进水管(35)和所述周边支管(36)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消除浮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1)为桁架式刮泥机或回转式刮泥机。
CN202122387361.4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Active CN216755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7361.4U CN2167554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87361.4U CN2167554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5497U true CN216755497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3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87361.4U Active CN216755497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5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131A (zh) 一种微涡旋高效澄清反应器的方法与装置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106563298A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112960792B (zh) 一种低碳环保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6755497U (zh) 一种消除浮泥装置
CN209602178U (zh) 一种污水多级沉降处理系统
CN204659688U (zh) 一种用于施工工地车辆的清洗系统
CN2848837Y (zh) 软磁铁氧体磨削废水处理装置
CN212982717U (zh) Uasb污泥旋流分离器及其配套的uasb污泥处理系统
CN210409613U (zh) 一种带冲泥功能的斜管沉淀罐
CN115124160A (zh) 一种河道水质旁路净化处理工艺
CN211813725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CN210457903U (zh) 一种污泥沉降池
CN210121357U (zh) 旋流沉砂池
CN209108682U (zh) 一种污泥沉淀池排泥收集装置
CN209138113U (zh) 一种半自动选矿厂循环水悬浮残渣清除装置
CN20660423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斜管沉淀池
CN220989765U (zh) 具有加速污泥沉淀结构的储泥池
CN110156265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19579938U (zh) 一种消泡及自清灰沉淀斜板
CN208493361U (zh) 具有自清洁作用的二沉池
CN216513033U (zh) 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
CN216062137U (zh) 一种自沉淀污水处理设备
CN211273673U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高效固液分离装置
CN218860384U (zh) 生物处理池浮渣物去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