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2051U - 悬挂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悬挂式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42051U CN216742051U CN202123300673.3U CN202123300673U CN216742051U CN 216742051 U CN216742051 U CN 216742051U CN 202123300673 U CN202123300673 U CN 202123300673U CN 216742051 U CN216742051 U CN 2167420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upport
- wind
- flow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悬挂式风扇,包括用于悬挂的第一支架和风轮。第一支架内设有风道以及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风轮安装于第一支架内,风轮用于向风道提供气流,以使出风口出风。其中,第一支架在风道内还设有导风件,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导风件时,能够沿着导风件的表面流向出风口。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悬挂式风扇的出风口能够提供导风件导风,可以提高出风口的出风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悬挂式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享受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悬挂式风扇。悬挂式风扇可以悬挂在人体的脖颈部、头部、手腕等部位。悬挂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悬挂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悬挂式风扇的支架上通常设有多个出风口,来增大出风面积。然而,悬挂式风扇内的风轮往往对应多个出风口,风轮对每个出风口提供的气流大小难以控制,往往有的出风口的气压过大,出现堵风现象。过大气流会冲击出风口会产生风噪,使得悬挂式风扇工作产生噪声。因此,目前的悬挂式风扇存在堵风、噪声过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挂式风扇,能够改善现有悬挂式风扇的出风口产生堵风而导致噪声过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悬挂式风扇,包括:用于悬挂的第一支架和风轮,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风轮用于向所述风道提供气流,以使所述出风口出风;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风道内还设有导风件,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所述导风件时,能够沿着所述导风件的表面流向所述出风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悬挂式风扇包括第一支架和风轮,第一支架内设有风道,风轮安装在第一支架内,用于向风道提供气流,第一支架设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风轮提供的气流从出风口中流出。第一支架在风道中还设有导风件,气流在经过导风件时,能够沿着导风件的表面流向所述出风口。在本申请中,导风件可以将风道中的风引导至对应的出风口,避免了风轮提供的所有气流都集中在一个出风口而导致出风口堵风的问题,降低了悬挂式风扇在出风口中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悬挂式风扇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内部以及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实施例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第二支架和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实施例中第三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悬挂式风扇实施例,悬挂式风扇是可以悬挂在人体的风扇,不仅能够为人体提供冷气流,还能解放用户的双手。
本申请以挂脖风扇为例,挂脖风扇能够悬挂在人体的脖颈部位,为人的脸颊进行扇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悬挂式风扇也可以悬挂在人体的其他部位,对相应的部位进行扇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悬挂式风扇01包括支架组件10以及设于支架组件10内部的风轮(图未示)。支架组件10的外侧设有个出风口11和进气口12,风轮驱动外界气体从进气口12进入支架组件10内部,并从出风口11吹出气流。
可选地,出风口1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出风口11能够增加悬挂式风扇01的吹风面积;进气口12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多个进气口12可以增大悬挂式风扇01的进风速率。
支架组件10用于将悬挂式风扇01悬挂在人体脖颈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为圆环体形状的支架,能够很好地悬挂在人体脖颈,并且出风口11与人体的脸颊或者脖颈相对,使得用户在穿戴悬挂式风扇01时,出风口11的气流吹向人体脸颊或者脖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图1悬挂式风扇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而言,支架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以及第三支架300,第二支架200分别与第一支架100和第三支架300连接。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第三支架300可以是弧形支架,在连接时,3个弧形支架围合形成圆环体,以便将悬挂式风扇01悬挂在人体脖颈处。第二支架200位于第一支架100和第三支架300之间,与人体后颈相对,第一支架100和第三支架300位于第二支架200,与侧颈相对,第一支架100和第三支架300之间形成开口,用于将支架组件10套设在脖颈。
可选地,第二支架200可以设有导冷片203,在用户佩戴悬挂式风扇01时,导冷片203与后颈贴合,将冷感传递至后颈,给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感觉。
可选地,第二支架200的两端可以设有第一卡槽201和第二卡槽202,第一支架100的一端设有第一卡扣101,第三支架30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301,第二支架200与第一支架100及第三支架300连接时,第一卡扣101与第一卡槽201扣合,第二卡扣301与第二卡槽202扣合。同时,第一卡扣101和第二卡扣301中可以设有转轴,而第一卡槽201及第二卡槽202内可以设有对应的轴孔(图未示),使得第一支架100与第二支架200转动连接,第三支架300与第二支架20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支架100与第三支架300支架的距离可调,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脖颈。
在本实施例中,悬挂式风扇01至少包括3个风轮(图未示),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第三支架300内都设有风道(图未示)、出风口11和进气口12,每个风轮各自安装在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第三支架300的风道内,向风道提供气流。
可选地,第一支架100、第二支架200和第三支架30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塑胶材料制成。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0可以包括第四支架或者更多的支架,每个支架内部设有对应的风道和风轮,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第一支架100的外周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1,在穿戴时,出风口11对应人体的脸部,进气口12设置于第一支架100的两侧,与出风口11连通。可选地,第一支架100还可以设有电源接口102,电源接口102用于连接电源,以向悬挂式风扇进行充电。
具体地,第一支架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互扣合,形成容置槽103,风轮160安装于容置槽103的内部。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为具有一开口的壳体,第一壳体110的开口与第二壳体120的开口向对应并扣合,形成容置槽103。
可选地,第二壳体120的开口处设有第三卡扣121,第三卡扣121围绕着第二壳体120的开口周缘设置,第一壳体110开口处设有与第三卡扣121对应的第三卡槽(图未示),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互扣合时,第三卡扣121和第三卡槽扣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与第二壳体1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为弧形壳体,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互扣合时,能够很好地适应人体脖颈的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壳体,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悬挂式风扇还可以包括电池180和电路板170,电路板170与电池180和风轮160电连接。电池180可以是蓄电池,电池180用于存储电能,并向风轮160供电。电路板170用于控制风轮160的功率,也可以设有电池180的充电电路。
可选地,第一支架100还可以包括支撑架150,支撑架150固定在第一壳体110或者第二壳体120中,并容纳与容置槽103内。电池180和电路板170安装于支撑架150中。
进气口12连通容置槽103,用于将外界气体在风轮160的驱动下导入容置槽103。进气口12呈沟槽状设置在第一壳体110或者第二壳体120上,也可以呈通孔状设置在第一壳体110或者第二壳体120上。
如图4和5所示,图5是图4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内部以及风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以风轮160和风道设于第一壳体110为例,对本申请悬挂式风扇进行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风轮160和风道也可以设于第二壳体120中,图中箭头表示风道中的气流风向。
在此实施例中,风轮160包括轴承部161以及设置在轴承部161四周的扇页部162,轴承部161固定在第一壳体110内,轴承部161驱动扇页部162转动,以向扇页部162的四周扇风。轴承部161内可以设有电机,风轮160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驱动扇页部162扇风,风轮160可以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
可选地,第一壳体110内还可以设有走线槽116,走线槽116用于走线,将其他壳体中的电路板或者风轮电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内部设有风道Ⅰ和风道Ⅱ两个风道,其中风道Ⅰ和风道Ⅱ设置于风轮160的两侧,由于风轮160的扇页部162能够向其四周扇风,故风轮160能够向风道Ⅰ和风道Ⅱ提供不同方向的气流。在更多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内部可以设有3个或更多的风道。
出风口11的数量为多个,风道Ⅰ和风道Ⅱ都与相应的出风口11连通,将风道中的气流从出风口11中排出。以下以风道Ⅰ中的气流走向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关于第一支架中的其他风道的气流走向或者其他支架的风道的气流走向,都可以参阅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在此实施例中,出风口11设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侧壁111上。其中第一侧壁111为第一壳体110围合形成风道Ⅰ的侧壁中的任一侧壁。
风轮160与第一侧壁111相邻设置,风轮160往风道Ⅰ提供气流,并且风轮160往风道Ⅰ提供的气流方向与第一侧壁111平行,多个出风口11沿着第一侧壁111延伸的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111上,即,多个出风口11往风轮160产生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在第一侧壁111上。
在现有技术中,风轮往风道提供的气流会向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流动,在气流经过靠近风轮一处的出风口时,因为气流不与出风口相对,气流往往会继续保持原来的流动方向前进。而在气流到达风道末端时,风道大部分的气流会聚于此,风道末端的气压增大,此时风道末端的出风口受到强烈的气流冲击和切割,气流产生共震,发出噪声。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悬挂式风扇产生风噪的问题,本申请在第一支架110中设有导风件13,在气流经过导风件13时产生康达效应,气流会改变其原始的流动方向,沿着导风件13的表面流向出风口11。例如,可以将导风件13设于气流强度过低的出风口11中,能够增大此出风口11的气流强度,并降低其他过强的出风口11气流强度,使具有过强气流强度的出风口11产生的噪声减小。
具体可以参阅图5和图6,图6是图5实施例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Ⅰ与至少两个出风口11连通,至少两个出风口11包括第一出风口1101和第二出风口1102。第一支架100包括导风板117,导风板117与导风件13各自设于风道Ⅰ的两侧,导风板117用于将风轮160的风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101和第二出风口1102中。
可选地,导风板117可以是弧形板,风轮160的气流在吹向导风板117时,会受到导风板117影响改变方向,往第一出风口1101和第二出风口1102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风道Ⅰ中的气流可以包括第一气流α、第二气流β以及第三气流γ,其中图8中的曲线及箭头表示风道的气流流向。其中第一气流α、第二气流β以及第三气流γ为帮助理解所区分的气流,实际风道Ⅰ气流不限于第一气流α、第二气流β和第三气流γ。
第一气流α、第二气流β以及第三气流γ相互平行,第一气流α靠近导风件13一侧,第二气流β靠近导风板117一侧,第三气流γ位于第一气流α和第二气流β之间。
由于第二气流β最靠近导风板117,故第二气流β容易受导风板117的影响,从第二出风口1102中流出。倘若不设置导风件13,第一气流α和第三气流γ因为与导风板117疏远,其在经过第一出风口1101时,不会改变流动方向,而是继续保持直线的流动方向,朝导风板117流动。在第一气流α和第三气流γ遇到导风板117时,才改变方向,最终往第二出风口1102中流出。因而此时第二出风口1102中的气流包括了第一气流α、第二气流β以及第三气流γ共同加压所得到的气流,第二出风口1102的气流强度过强,过强的气流冲击第二出风口1102容易产生噪声,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
而在本实施例中,风道Ⅰ中设置有导风件13,导风件13与第一出风口1101相邻设置在第一侧壁111,第一气流α经过导风件13后会受导风件13影响从第一出风口1101流出,第一气流α不会从第二出风口1102处流出,降低从第二出风口1102处的气流大小,进而减小了第二出风口1102处的风噪。
具体而言,导风件13可以是设于第一侧壁111上凸向风道Ⅰ的凸起,导风件13在第一侧壁111凸向风道Ⅰ,第一气流α经过凸起能够产生康达效应。导风件13包括与迎风部1301和导风部1302,迎风部1301和导风部1302连接,一同固定在第一壳体110内。导风件13可以与第一壳体110一体设置,也可以卡扣或者粘接在第一壳体110内。
迎风部1301与风轮160相对设置,第一气流α可以直接吹向迎风部1301。导风部1302与迎风部1301连接形成凸向风道Ⅰ的凸起,即导风部1302与迎风部1301之间呈一定夹角,导风部1302与迎风部1301的连接面为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凸面。
可选地,导风部1302与迎风部1301的连接凸面可以是弧面、球面、或者柱面。
在第一气流α吹响迎风部1301时,第一气流α与迎风部1301存在表面摩擦,随之第一气流α改变原始的流动方向,沿着迎风部1301和导风部1302的表面流动。导风部1302与第一出风口1101连接,最终第一气流α沿着导风部1302流向第一出风口1101,降低了从第二出风口1102处的气流大小。
因为第一气流α从第一出风口1101流出,第一出风口1101与第二气流β之间间隙的气压减小,故第三气流γ会往第一气流α方向流动,以填补原始第一气流α的位置。第三气流γ受导风部1302影响,也会适当往第一气流α方向偏移。
同理,第二气流β也会受到导风部1302影响,往第一气流α方向偏移。部分第二气流β或第三气流γ受到第一气流α偏移影响,往第一气流α的方向偏移,并从第二出风口1102流出。而另一部分的第二气流β或第三气流γ受导风板117,改变气流方向,从第二出风口1102流出。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气流β和第三气流γ不会完全冲向导风板117,在遇到导风板117后才改变方向,而是受第一气流α偏移的影响往第一侧壁111的方向偏移,相对于现有的风扇而言,降低了气流冲击导风板117的噪声。
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导风件13不仅能够通过减小第二出风口1102周围的气流强度,来降低气流在第二出风口1102产生的风噪,而且还改变了气流在第二出风口1102处的流动方向,使得气流直接往第二出风口1102流出,而不是在第二出风口1102冲击或者切割后才流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13不仅能够降低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产生的风噪,还可以增大弱气流出风口11的气流大小,以使每个出风口11的气流均匀分配。
倘若不设置导风件13,第一出风口1101设置在第一侧壁111上,而第一侧壁111与第一气流α相对平行,第一气流α原本在经过第一出风口1101时,不会从第一出风口1101流出,第一出风口1101的气流较弱,其他出风口11的气流过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1设有导风件13,导风件13相对于第一出风口1101更靠近风轮160。在第一气流α吹响导风件13的迎风部1301时,第一气流α与迎风部1301存在表面摩擦,随之第一气流α改变原始的流动方向,沿着迎风部1301和导风部1302的表面流动。导风部1302与第一出风口1101连接,最终第一气流α沿着导风部1302流向第一出风口1101,增大了第一出风口1101处的气流大小。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其他出风口11也可以设有导风件13,以增强该出风口11的气流强度。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0内设有的导风件13可以改变风道中的气流方向,将气流引导至对应的出风口11,改善了不同出风口11出风效率不同的问题,降低了出风口11的噪声,且使得各出风口11的出风均匀,提升了产品体验,同时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备。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悬挂式风扇一实施例第二支架和风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第二支架可以包括第三壳体210、第四壳体220、风轮160以及导冷片203。第三壳体210与第四壳体220扣合,风道设于第三壳体210与第四壳体220中,风轮160容置于第三壳体210与第四壳体220内。导冷片203与第三壳体210连接,用于与人体后颈接触。
第三壳体210和第四壳体220的两端设有进气口12,第三壳体210上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若干个出风口11,第三壳体210与第四壳体220内还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气口12,风轮160向风道提供气流,从出风口11流出。出风口11也可以设于第四壳体220上,此处不作限定。
关于第三壳体210、第四壳体220和风轮160的设置方式,请参阅以上悬挂式风扇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设置方式,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7和8,图8是图7实施例中第三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曲线箭头表示风道中的气流方向。
在此实施例中,风道和风轮160设于第三壳体210中。第三壳体210内的风道包括风道Ⅲ和风道Ⅳ,风道Ⅲ和风道Ⅳ设于风轮160两侧,风轮160向风道Ⅲ和风道Ⅳ提供不同方向的气流,风道Ⅲ和风道Ⅳ与对应的出风口11连通。
在此实施例中,风道Ⅲ连通的出风口11一侧设有导风件13,风道Ⅲ中的气流经过导风件13后会受导风件13影响产生康达效应,从对应的出风口11流出,以增大该出风口11的气流强度,减小其他出风口11气流强度和产生的风噪。
关于第三壳体210内部的风道结构和导风件13结构与以上第一支架实施例类似,具体请参阅以上实施例。
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10内也设有导风件13,改善了不同出风口11出风效率不同的问题,并且降低了出风口11的噪声。
而关于本申请悬挂式风扇实施例的第三支架结构,与第一支架结构类似,也可以设有导风件,在此不作赘述。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悬挂式风扇实施例中,悬挂式风扇内的风道设有的导风件能够将气流引导至对应的出风口中,改变了风道中的气流方向,引导气流往出风口处流动,减小了气流冲击产生的风噪。而且增大了原始气压偏低的出风口气压强度,降低了原始气压偏高的出风口气压强度,解决了不同出风口的出风效率不同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悬挂的第一支架和风轮,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风道以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风轮用于向所述风道提供气流,以使所述出风口出风;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风道内还设有导风件,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所述导风件时,能够沿着所述导风件的表面流向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件包括凸向所述风道的凸起,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所述凸起后改变流动方向,沿着所述凸起的表面流向所述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包括迎风部和导风部,所述迎风部与所述风轮相对设置,所述导风部与所述迎风部连接形成所述凸起,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所述迎风部后,沿所述导风部流向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侧壁上,所述风轮向所述风道提供的气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轮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导风件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更靠近所述风轮,所述风轮向所述风道提供的气流在经过所述导风件后,由初始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流动方向,改变为沿着所述导风件的表面的流向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依次沿所述风道中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导风件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在经过所述导风件时,沿着所述导风件的表面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导风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气流和所述第二气流的两侧,所述第一气流相对于所述第二气流更靠近于所述导风件;
所述第一气流受所述导风件影响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气流受所述导风件和所述导风板影响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的数量为至少为两个,所述风轮位于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之间,所述风轮向所述至少两个风道提供的气流方向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挂式风扇还包括第二支架、第三支架、至少3个所述风轮,至少3个所述风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内,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内分别设有所述风道、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导风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内的导风件能够将所述风道中的气流导向所述出风口;
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三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为弧形支架,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形成圆环体,以使得所述悬挂式风扇能够悬挂在人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00673.3U CN216742051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悬挂式风扇 |
GBGB2318502.8A GB202318502D0 (en) | 2021-06-04 | 2022-04-11 | Hanging neck fan |
DE212022000171.0U DE212022000171U1 (de) | 2021-06-04 | 2022-04-11 | Halsventilator |
PCT/CN2022/086120 WO2022252825A1 (zh) | 2021-06-04 | 2022-04-11 | 挂脖风扇 |
US18/527,744 US20240102488A1 (en) | 2021-06-04 | 2023-12-04 | Neck fa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00673.3U CN216742051U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悬挂式风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42051U true CN216742051U (zh) | 2022-06-14 |
Family
ID=81938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00673.3U Active CN216742051U (zh) | 2021-06-04 | 2021-12-24 | 悬挂式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42051U (zh)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23300673.3U patent/CN2167420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61947B2 (en) | Neck fan | |
CN211059041U (zh) | 一种挂脖式风扇 | |
CN104676744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206107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2690406U (zh) | 一种便携风扇 | |
CN214404069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6742051U (zh) | 悬挂式风扇 | |
CN213928809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2536129U (zh) | 一种脖戴风扇 | |
CN210345661U (zh) |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638130A (zh) | 新型降温舒适太阳能帽 | |
KR200497737Y1 (ko) | 목 착용식 선풍기 및 다기능 목 착용식 선풍기 | |
CN110594194A (zh) | 一种蜗壳及具有该蜗壳的空调器 | |
CN213684595U (zh) | 脖戴风扇 | |
CN211692913U (zh) | 一种挂脖式风扇 | |
CN214742181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0859339U (zh) | 一种蜗壳及具有该蜗壳的空调器 | |
CN213928819U (zh) | 便携风扇组件 | |
CN213928829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0929828U (zh) | 新型降温舒适太阳能帽 | |
CN221703999U (zh) | 一种旋转调整出风方向的挂脖风扇 | |
CN216111374U (zh) | 挂脖风扇 | |
CN213684593U (zh) | 脖戴风扇 | |
CN214404056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
CN216742094U (zh) | 一种挂脖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