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9104U -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9104U
CN216729104U CN202123098339.4U CN202123098339U CN216729104U CN 216729104 U CN216729104 U CN 216729104U CN 202123098339 U CN202123098339 U CN 202123098339U CN 216729104 U CN216729104 U CN 216729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art
rod
opening
ejector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983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双来
路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n Engineering Automotive Fastener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nn Engineering Automotive Fastener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n Engineering Automotive Fastener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n Engineering Automotive Fastener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983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9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9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9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顶杆结构,包括:顶杆本体,其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及第四杆部;其中,第二杆部的外径与第四杆部的外径相一致,第二杆部的外径大于第三杆部的外径;支撑块中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第二杆部间隙配合,支撑块套设在顶杆本体上且能沿顶杆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顶杆本体的后半段移动;垫块的一侧自其端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及与第一卡槽连通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能与第三杆部卡接并相对其移动至第二卡槽与所述第四杆部卡接。先优化了顶杆本体的结构,并在其上设置了支撑块和垫块,支撑块在成型受力时起支撑作用,避免顶板本体弯曲变形,提高工作效率;且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具有用于顶出工件的顶杆,顶杆往往具有长度长、杆径细的特点。如图1所示的常规顶杆,顶杆在工作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使得顶杆会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无法满足过大长径比和受力较大情况下的生产需求;且模具损坏需停机更换模具,使得生产暂停,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顶杆结构,其用于解决顶杆因受力过大会断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具顶杆结构,通过在常规顶杆的基础上先优化了顶杆本体的结构,使其具有外径大小不一的杆部,并在顶杆本体上设置了支撑块和与所述顶杆本体尾部卡接的垫块,使得在产品成型过程中顶杆本体的第一杆部带动支撑块后移,在成型位置时,支撑块设计停止在后段悬空区域的中间,在成型受力时起支撑作用,避免顶杆本体弯曲变形,实现在低成本情况下降低实际有效长径比,从而实现顶杆的正常有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且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其中,一种模具顶杆结构,所述顶杆结构整体呈圆柱体状,包括:
顶杆本体,所述顶杆本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及第四杆部;其中,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相一致,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的外径;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杆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块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上且能沿所述顶杆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杆部、所述第三杆部及所述第四杆部移动;
垫块,所述垫块的一侧自其端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与所述第三杆部卡接并相对其移动至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四杆部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杆部的一侧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杆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杆部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杆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垫块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呈“U”形,所述第二卡槽也呈“U”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开孔及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呈圆形,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径及所述第二开孔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三杆部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三开孔及与所述第三开孔连通的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开孔呈圆形,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在常规顶杆的基础上先优化了顶杆本体的结构,使其具有外径大小不一的杆部,并在顶杆本体上设置了支撑块和与所述顶杆本体尾部卡接的垫块,使得在产品成型过程中顶杆本体的第一杆部带动支撑块后移,在成型位置时,支撑块设计停止在后段悬空区域的中间,在成型受力时起支撑作用,避免顶板本体弯曲变形,实现在低成本情况下降低实际有效长径比,从而实现顶杆的正常有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且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常规顶杆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中顶杆本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中支撑块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中垫块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中垫块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模具顶杆结构使用过程中各子件移动轨迹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顶杆本体;11、第一杆部;12、第二杆部;13、第三杆部;14、第四杆部;20、支撑块;21、通孔;30、垫块;31、第一开孔;32、第二开孔;33、第三开孔;34、第四开孔;L-垫块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通过在常规顶杆的基础上先优化了顶杆本体的结构,使其具有外径大小不一的杆部,并在顶杆本体上设置了支撑块和与所述顶杆本体尾部卡接的垫块,使得在产品成型过程中顶杆本体的第一杆部带动支撑块后移,在成型位置时,支撑块设计停止在后段悬空区域的中间,在成型受力时起支撑作用,避免顶板本体弯曲变形,实现在低成本情况下降低实际有效长径比,从而实现顶杆的正常有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且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模具顶杆结构,所述顶杆结构整体呈圆柱体状,包括:
顶杆本体10,所述顶杆本体10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部11、第二杆部12、第三杆部 13及第四杆部14;其中,所述第二杆部12的外径与所述第四杆部14的外径相一致,所述第二杆部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13的外径;
支撑块20,所述支撑块20中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第二杆部12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块20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10上且能沿所述顶杆本体10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杆部 12、所述第三杆部13及所述第四杆部14移动;
垫块30,所述垫块30的一侧自其端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与所述第三杆部13卡接并相对其移动至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四杆部14卡接。
具体参照图7,借由上述结构,顶杆本体10的第一杆部11的一端放在前模面位置上,大部分顶杆本体10位于主模模腔内,支撑块20与垫块30相抵接并位于主模外侧,如图7(a)。冲模内的产品与所述顶杆本体10相抵接,并施加压力推动顶杆本体10沿水平方向向后移动至第一杆部11与第二杆部12连接处与支撑块20相接触,此时垫块30随着顶杆本体10一起向后运动并与所述支撑块20分离,所述支撑块20会产生较小的位移,配套管台阶位置可以保证所述支撑块20不至于过于靠后侧移动,理想状态下,可以视为所述支撑块20在此过程中固定不动,如图7(b)。然后,产品继续推动顶杆本体10向后运动,所述支撑块20在第一杆部11的带动下一起向后运动直至产品进入主模型腔底部最终成型,如图7(c)。此时,所述支撑块20在后端悬空区域对所述顶杆本体10起到支撑作用,以避免所述顶杆本体10弯曲变形。产品成型后,顶出机构推动顶杆本体10向前移动至所述支撑块20所在位置,使得所述支撑块20与所述垫块 30相接触,如图7(d),再继续推动顶杆本体10连带所述支撑块20向前移动至前模面位置,从而将成型好的产品顶出,如图7(e)。
进一步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悬空区域较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考虑用同样的道理增加多个支撑块20,从而使得所述顶杆本体10的安全性及稳固性更好,避免其因受力过大弯曲甚至断裂。
具体结合图2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顶杆结构整体呈圆柱体状,包括:顶杆本体10、支撑块20及垫块30。所述顶杆本体10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部11、第二杆部12、第三杆部13及第四杆部14。所述第一杆部11、第二杆部12、第三杆部13及第四杆部14均呈圆柱体状。其中,所述第一杆部1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杆部12的外径。所述第二杆部12的外径与所述第四杆部14的外径相一致。所述第二杆部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13的外径。所述支撑块20中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第二杆部12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块20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10上且能沿所述顶杆本体10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杆部12、所述第三杆部13及所述第四杆部14移动。所述垫块30的一侧自其端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与所述第三杆部13卡接并相对其移动至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四杆部14卡接,从而完成顶杆结构的组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部11远离所述第二杆部12的一侧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杆部1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台阶部与产品相抵接,从而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将产品顶成所需形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杆部11的外径,以使所述支撑块20只能在所述顶杆本体10的后段区域内移动,且可以在产品成型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杆部11 抵接在一起,从而分摊所述顶杆本体10的受力,提高所述顶杆本体10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杆部13的长度大于所述垫块30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三杆部13能够从所述垫块30的卡槽开口处卡入所述垫块30的中心孔位置,再后移至第四杆部14 处,完成最终组装。
具体参照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呈“U”形。所述第二卡槽也呈“U”形。所述第一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开孔31及与所述第一开孔31连通的第二开孔32。所述第二开孔32呈圆形。所述第一开孔31的内径及所述第二开孔32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三杆部13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四杆部14的外径。所述第二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三开孔33 及与所述第三开孔33连通的第四开孔34。所述第一开孔31的内径与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相一致。所述第四开孔34呈圆形。所述第四开孔3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开孔33的内径。所述第三开孔33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杆部14的外径。所述第四开孔3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杆部14的内径。在所述顶杆运动过程中,顶杆偏离中心而不会从U型卡槽中脱离出来,所述垫块30可以相对于所述顶杆本体10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模具顶杆结构,所述顶杆结构整体呈圆柱体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杆本体,所述顶杆本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及第四杆部;其中,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相一致,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杆部的外径;
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中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杆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块套设在所述顶杆本体上且能沿所述顶杆本体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杆部、所述第三杆部及所述第四杆部移动;
垫块,所述垫块的一侧自其端面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及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能与所述第三杆部卡接并相对其移动至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四杆部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杆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第二杆部的一侧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的外径沿远离所述第一杆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杆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垫块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呈“U”形,所述第二卡槽也呈“U”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一开孔及与所述第一开孔连通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呈圆形,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径及所述第二开孔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第三杆部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包括呈长方形的第三开孔及与所述第三开孔连通的第四开孔,所述第四开孔呈圆形,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外径,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杆部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顶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径相一致。
CN202123098339.4U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Active CN216729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8339.4U CN2167291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98339.4U CN2167291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9104U true CN216729104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2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98339.4U Active CN216729104U (zh) 2021-12-10 2021-12-10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9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02864U (zh) 一种活塞锻压模具
CN216729104U (zh) 一种模具顶杆结构
CN212239057U (zh) 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装置
CN213613907U (zh) 一种具有内凹型轮井部的铝合金车轮的锻造模具
CN211539355U (zh) 用于套管成型的模具机构
CN116408415B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锻造用顶出装置
CN213104118U (zh) 一种金属工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0907675U (zh) 用于成型轮罩上边外板的后支撑板的冲压模具
CN210936971U (zh) 卡钳活塞多工位冷镦锻造模组
CN110076269B (zh) 一种用于加工鞋楦定位销的模具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208133533U (zh) 低磨损的长寿命模具
CN111451424A (zh) 一种用于将待加工零件加工成零件的成型方法及装置
CN218425147U (zh) 套筒压铆模具
CN216065380U (zh) 一种轿车曲轴锻造模座与模具顶出结构
CN212598342U (zh) 一种汽车u型板冲压模具
CN210679842U (zh) 一种高精度的改进型冲床
CN201833521U (zh) 一种前模气缸顶出结构
CN208467150U (zh) 用于模锻连接头叉头的模具
CN217256011U (zh) 一种abs液压执行器hcu阀体与蓄能器封盖压装结构
CN217070626U (zh) 用于冲模的双连杆顶出机构
CN220387849U (zh) 一种模具快速顶出结构
CN220516651U (zh) 一种液压油缸芯轴套筒
CN221848394U (zh) 一种接地开关触头成型模具
CN214866983U (zh) 一种特殊螺栓切边模具
CN221339399U (zh) 模具抽芯止退结构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