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0148U -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0148U
CN216720148U CN202220125333.7U CN202220125333U CN216720148U CN 216720148 U CN216720148 U CN 216720148U CN 202220125333 U CN202220125333 U CN 202220125333U CN 216720148 U CN216720148 U CN 216720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rib
main body
plate
plat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253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可庆朋
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253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0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0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01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一种底护板组件,包括板主体以及安装框。板主体的第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安装框设置于板主体的第一侧,且支撑于加强筋背离板主体的一侧。安装框包括用于装设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安装部。其中,安装部在板主体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彼此错开。第一方向平行于板主体。该底护板组件可有效避免外部的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而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Description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减少汽油等对环境的污染,电池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为用电装置提供电力驱动。为了满足用电装置较高的动力需求,一般电池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形成的电池包。
传统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底护板,底护板上设有加强梁,该加强梁可以起到增加底护板结构强度的作用,以抵御外力的冲击而保护电池壳体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然而,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仍易受到外力冲击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池中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易受到外力冲击而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底护板组件,包括板主体以及安装框。板主体的第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安装框设置于板主体的第一侧,且支撑于加强筋背离板主体的一侧。安装框包括用于装设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安装部。其中,安装部在板主体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彼此错开。第一方向平行于板主体。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可将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置于安装框的安装部内,在电池受到外力冲击的过程中,外部的冲击力首先施加于板主体,该冲击力的一部分由板主体传递至加强筋,再由加强筋传递至安装框位于加强筋正上方的部分,而安装部在板主体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错开,可以理解,安装部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隔空设置在板主体的上方,如此,该底护板组件可有效避免该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而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主体的第一侧沿第二方向布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加强筋。安装框包括彼此独立的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在板主体的正投影与多个加强筋相错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板主体。可利用该底护板组件保护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框包括支撑于加强筋且用于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热管理部件,以及位于热管理部件远离加强筋一侧的框架。热管理部件和框架界定出多个安装部。一方面,热管理部件可以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另一方面,热管理部件内的流体可以与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换热,以给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沿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一连接梁,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框架主体设置于板主体的第一侧,每一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固定于框架主体,第二连接梁分别连接于多个第一连接梁。其中,热管理部件、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界定出多个安装部。可利用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分隔出多个安装部,以便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多个安装部内,且能利用该底护板组件保护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梁,另一端穿过热管理部件,并连接于加强筋,以将框架固定于板主体。可增加第一连接梁与加强筋之间的连接牢度,也能使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更有针对性地传递至第一连接梁,进而能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具有连接于第一连接梁的第一连接段,以及沿第三方向与第一连接段相对设置且连接于加强筋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设有沿第三方向抵接于加强筋的抵接部,第三方向垂直于板主体。可使第一连接梁牢固地连接于加强筋,进而使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传递至第一连接梁,以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筋具有连接于板主体的第一面,以及与第一面相背设置且与安装框接触的第二面。其中,第二面的面积小于第一面的面积。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能够更好地朝向第二面传递,以更好地传递至安装框位于加强筋正上方的部分,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筋条本体,以及沿第二方向位于筋条本体两侧的筋条分支部。筋条本体远离板主体的一侧表面和筋条分支部远离板主体的一侧表面平齐,以连接形成第二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板主体。一方面,筋条分支部可增加加强筋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和筋条分支部而传递至第二面,有利于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筋条分支部朝向板主体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筋条分支部远离板主体的一侧表面的面积。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和筋条分支部而传递至第二面,且该冲击力能通过筋条分支部更好地传递至第二面,有利于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筋条本体朝向板主体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筋条本体远离板主体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可使外部的冲击力更好地传递至第二面,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筋条本体沿第二方向两侧分别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筋条分支部。传递至加强筋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和多个筋条分支部而传递至第二面,可更均匀地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包括上述的底护板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底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框架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加强筋的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框架、连接件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3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辆;10、电池;100、底护板组件;110、板主体;1101、缓冲腔;112、操作孔;111、加强筋;a、第一面;b、第二面;1111、筋条本体;1112、筋条分支部;1113、加强板部;1114、第四连接孔;120、安装框;1201、安装部;121、框架;1211、框架主体;1212、第一连接梁;1213、第二连接梁;1214、第三连接孔;130、连接件;131、第一连接段;132、第二连接段;133、抵接部;
140、紧固件;20、马达;3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为了减少汽油等对环境的污染,电池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为用电装置提供电力驱动。为了满足用电装置较高的动力需求,一般电池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形成的电池包。
传统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底护板,底护板上设有加强梁,该加强梁可以起到增加底护板结构强度的作用,以抵御外力的冲击而保护电池壳体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然而,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仍易受到外力冲击而损坏。
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传统电池中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易受到外力冲击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电池中,没有对电池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有针对性地保护,导致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仍容易受到外力冲击。
为了解决传统的电池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易受到外力冲击而损坏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底护板组件,该底护板组件包括板主体和安装框,板主体上凸设有加强筋,安装框设置于加强筋的上方,可将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置于安装框的安装部内,在电池受到外力冲击的过程中,外部的冲击力首先施加于板主体,该冲击力的一部分由板主体传递至加强筋,再由加强筋传递至安装框位于加强筋正上方的部分,而安装部在板主体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错开,可以理解,安装部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隔空设置在板主体的上方,如此,该底护板组件可有效避免该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而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和/或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电池等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这样,便于为用电装置提供电力驱动,也能有效避免外部的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能有效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的内部设置电池10。例如,在车辆1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10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1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10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力。
车辆1的内部还可以设置马达20以及控制器30,控制器30用来控制电池10为马达20的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包括底护板组件100。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底护板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并结合参阅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护板组件100,包括板主体110以及安装框120。
板主体110的第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加强筋111,板主体110与加强筋111界定出缓冲腔1101,通常情况下,电池10在使用中,外部的冲击力首先施加于板主体110,该冲击力的一部分传递至加强筋111,该冲击力的另一部分经缓冲腔1101而减弱。
安装框120设置于板主体110的第一侧,且支撑于加强筋111背离板主体110的一侧,也就是说,安装框120支撑于加强筋111的上方。安装框120包括用于装设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安装部1201,可将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容置于安装框120的安装部1201内,在电池10受到外力冲击的过程中,外部的冲击力首先施加于板主体110,该冲击力的一部分由板主体110传递至加强筋111,再由加强筋111传递至安装框120位于加强筋111正上方的部分,而安装部1201在板主体110上的正投影与加强筋111彼此错开,可以理解,安装部1201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隔空设置在板主体110的上方,如此,该底护板组件100可有效避免该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而能够有效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其中,第一方向F1平行于板主体110,第一方向F1可以平行于板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平行于板主体110的宽度方向,在此不作限制。具体到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F1平行于板主体110的宽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201位于缓冲腔1101的上方,那么,容置于安装部1201内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也位于缓冲腔1101的上方。在电池10受到外力冲击的过程中,该冲击力的另一部分经缓冲腔1101而减弱,如此,可很好地保护相对于板主体110隔空设置的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及图3,板主体110的第一侧沿第二方向F2布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加强筋111,安装框120包括彼此独立的多个安装部1201,多个安装部1201在板主体110的正投影与多个加强筋111相错开。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板主体110。
可以理解,多个安装部1201在板主体110的正投影与多个加强筋111一一对应地相错开。
可将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多个安装部1201内,如此,在电池10受到外力冲击的过程中,外部的冲击力传递至多个加强筋111,并传递至安装框120位于加强筋111正上方的部分,可有效避免该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如此,可利用该底护板组件100保护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及图3,安装框120包括支撑于加强筋111且用于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热管理部件,以及位于热管理部件远离加强筋111一侧的框架121。热管理部件和框架121界定出多个安装部1201。
一方面,热管理部件可以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另一方面,热管理部件内的流体可以与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换热,以给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
可将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多个安装部1201内,如此,可利用该底护板组件100保护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可选地,热管理部件可以为水冷板,也可以是其他可对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进行热管理且能够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及图3,框架121包括框架主体1211、沿第二方向F2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一连接梁1212以及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第二连接梁1213。框架主体1211设置于板主体110的第一侧,每一第一连接梁1212沿第一方向F1的两端固定于框架主体1211,第二连接梁1213分别连接于多个第一连接梁1212。其中,热管理部件、第一连接梁1212和第二连接梁1213界定出多个安装部1201。
可利用第一连接梁1212和第二连接梁1213分隔出多个安装部1201,以便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一一对应地容置于多个安装部1201内,且能利用该底护板组件100保护多个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具体到如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F1平行于板主体11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F2平行于板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梁1212可以为横梁,第二连接梁1213可以为纵梁。
可选地,框架主体1211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板主体110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连接孔,框架主体1211和板主体110借助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可使框架主体1211牢固地连接于板主体110的第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底护板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件130,连接件1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212,另一端穿过热管理部件,并连接于加强筋111,以将框架121固定于板主体110。
利用连接件130将第一连接梁1212连接于加强筋111,进而将框架121固定于板主体110,并使热管理部件夹设于第一连接梁1212和加强筋111之间,以便在热管理部件上放置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可增加第一连接梁1212与加强筋111之间的连接牢度,也能使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更有针对性地传递至第一连接梁1212,进而能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2及图6,连接件130具有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212的第一连接段131,以及沿第三方向F3与第一连接段131相对设置且连接于加强筋111的第二连接段132。第一连接段131与第二连接段132之间设有沿第三方向F3抵接于加强筋111的抵接部133,第三方向F3垂直于板主体110。
连接件130的第一连接段131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212,连接件130的第二连接段132连接于加强筋111,且第一连接段131与第二连接段132之间的抵接部133沿第三方向F3抵接于加强筋111,可提高第一连接梁1212与加强筋111之间的连接牢度。
可使第一连接梁1212牢固地连接于加强筋111,进而使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传递至第一连接梁1212,以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具体到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方向F3为上下方向,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段131与第二连接段132之间的抵接部133向下抵接于加强筋111,如此,可提高第一连接梁1212与加强筋111之间的连接牢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6,第一连接梁1212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多个与第一连接段131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孔1214,加强筋111设有与第三连接孔121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连接孔1114,第四连接孔1114与第二连接段132相匹配,热管理部件设有与第三连接孔1214一一对应的过孔。
如此,可利用多个连接件130将第一连接梁1212更牢固地连接于加强筋111,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传递至第一连接梁1212,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可选地,板主体110上设有与第四连接孔1114相连通的操作孔112,以供操作者伸入操作孔112而将连接件130的第一连接段131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212,并使连接件130的第二连接段132连接于加强筋111。
可选地,底护板组件100还包括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32的紧固件140,第一连接梁1212和加强筋111通过连接件130连接后,可将紧固件140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32,以使连接件130分别紧固连接于第一连接梁1212和加强筋1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7,加强筋111具有连接于板主体110的第一面a,以及与第一面a相背设置且与安装框120接触的第二面b。其中,第二面b的面积小于第一面a的面积。
可以理解,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可通过第二面b传递至与第二面b接触的安装框120。
第二面b的面积小于第一面a的面积,基于此,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更好地朝向第二面b传递,以更好地传递至安装框120位于加强筋111正上方的部分,即该冲击力可更好地传递至安装框120的第一连接梁1212,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7,加强筋111包括沿第一方向F1设置的筋条本体1111,以及沿第二方向F2位于筋条本体1111两侧的筋条分支部1112。筋条本体1111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和筋条分支部1112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平齐,以连接形成第二面b。其中,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板主体110。
可以理解,一方面,筋条分支部1112可增加加强筋111的整体强度,另一方面,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1111和筋条分支部1112而传递至第二面b,有利于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可选地,筋条本体1111沿第二方向F2的两侧设有沿第一方向F1延伸的加强板部1113,加强板部1113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与筋条本体1111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平齐,以连接形成第一面a。且加强板部1113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抵接于筋条分支部1112。
如此,传递至板主体110的冲击力会先传递至第一面a,然后经由筋条本体1111、加强板部1113和筋条分支部1112而传递至第二面b,更有利于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7,筋条分支部1112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筋条分支部1112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
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1111和筋条分支部1112而传递至第二面b,且该冲击力能通过筋条分支部1112更好地传递至第二面b,有利于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7,筋条本体1111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筋条本体1111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
可选地,筋条本体1111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可以大于筋条本体1111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以便将冲击力传递至第二面b。
可选地,筋条本体1111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也可以等于筋条本体1111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具体到如图3及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筋条本体1111朝向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等于筋条本体1111远离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以便将冲击力均匀地传递至第二面b。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请参阅图3及图7,筋条本体1111沿第二方向F2两侧分别设有沿第一方向F1间隔布设的多个筋条分支部1112。
多个筋条分支部1112有利于提高加强筋111的整体强度。
如此,传递至加强筋111的冲击力能够经由筋条本体1111和多个筋条分支部1112而传递至第二面b,可更均匀地减缓该冲击力,以更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体,包括上述的底护板组件100。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10。
如此,电池壳体、电池10和用电装置均包括上述的底护板组件100,能有效避免外部的冲击力传递至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可很好地保护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以提高电池10的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主体(110),所述板主体(110)的第一侧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11);以及
安装框(120),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0)的所述第一侧,且支撑于所述加强筋(111)背离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所述安装框(120)包括用于装设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安装部(1201);
其中,所述安装部(1201)在所述板主体(1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加强筋(111)彼此错开;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板主体(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10)的所述第一侧沿第二方向布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所述加强筋(111);
所述安装框(120)包括彼此独立的多个所述安装部(1201),多个所述安装部(1201)在所述板主体(110)的正投影与多个所述加强筋(111)相错开;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板主体(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20)包括支撑于所述加强筋(111)且用于承载电池单体或电池模块的热管理部件,以及位于所述热管理部件远离所述加强筋(111)一侧的框架(121);
所述热管理部件和所述框架(121)界定出多个所述安装部(1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21)包括:
框架主体(1211),设置于所述板主体(110)的所述第一侧;
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第一连接梁(1212),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梁(121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1211);以及
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梁(1213),所述第二连接梁(1213)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梁(1212);
其中,所述热管理部件、所述第一连接梁(1212)和所述第二连接梁(1213)界定出多个所述安装部(1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30),所述连接件(1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212),另一端穿过所述热管理部件,并连接于所述加强筋(111),以将所述框架(121)固定于所述板主体(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1212)的第一连接段(131),以及沿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31)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加强筋(111)的第二连接段(132);
所述第一连接段(13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32)之间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抵接于所述加强筋(111)的抵接部(133);
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板主体(1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1)具有连接于所述板主体(110)的第一面(a),以及与所述第一面(a)相背设置且与所述安装框(120)接触的第二面(b);
其中,所述第二面(b)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面(a)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筋条本体(1111),以及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筋条本体(1111)两侧的筋条分支部(1112);
所述筋条本体(1111)远离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和所述筋条分支部(1112)远离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平齐,以连接形成所述第二面(b);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且均平行于所述板主体(1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分支部(1112)朝向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筋条分支部(1112)远离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本体(1111)朝向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筋条本体(1111)远离所述板主体(110)的一侧表面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本体(1111)沿所述第二方向两侧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的多个所述筋条分支部(1112)。
12.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底护板组件(100)。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壳体。
14.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10)。
CN202220125333.7U 2022-01-18 2022-01-18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ctive CN216720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5333.7U CN216720148U (zh) 2022-01-18 2022-01-18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25333.7U CN216720148U (zh) 2022-01-18 2022-01-18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0148U true CN216720148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25333.7U Active CN216720148U (zh) 2022-01-18 2022-01-18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01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5354A (zh) * 2022-08-18 2023-06-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5354A (zh) * 2022-08-18 2023-06-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82339U (zh) 电池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720148U (zh) 底护板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6368664B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4039145A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40213607A1 (en)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WO2023165377A1 (zh) 箱体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40313318A1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apparatus
KR20230018978A (ko) 전지, 전기 장치 및 전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시스템
CN219476924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US20220190423A1 (en)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KR20240049622A (ko) 배터리 및 전기 장치
CN220374630U (zh)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的车身结构
CN22049204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5644765U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包
CN220830047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253435U (zh) 安装支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492053U (zh) 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226522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439804U (zh)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687681U (zh) 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221080191U (zh) 电池及电动设备
CN219959302U (zh) 电池的加强支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040661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21126064U (zh) 用电设备、电池及电池箱体
CN219226493U (zh)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