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7292U - 载具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具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7292U
CN216717292U CN202122794946.8U CN202122794946U CN216717292U CN 216717292 U CN216717292 U CN 216717292U CN 202122794946 U CN202122794946 U CN 202122794946U CN 216717292 U CN216717292 U CN 216717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orkpiece
edge
positioning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49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49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7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7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7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具,包括过渡板及支撑板,支撑板具有连接面、支撑面以及衔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的衔接斜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面与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工件;所述衔接斜面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光线照射于该棱边与衔接斜面时,光线垂直照射于该棱边,能够反射回去,而光线与衔接斜面不垂直,故照射于衔接斜面上光线不会反射回去,而是会被衔接斜面反射到其他位置,使得棱边的亮度比衔接斜面的亮度高,成像之后能够明显区分棱边和衔接斜面,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Description

载具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屏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棱边的粗糙度、裂缝等缺陷进行检测,一般通过检测设备自动对玻璃屏幕的棱边进行检测。现有的棱边检测设备是将玻璃屏幕放置在检测平台上,然后利用检测组件对其棱边进行拍照。
检测组件包括相机和光源,光源照在玻璃屏幕的棱边然后由相机进行拍照。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中拍照的时候,由于光源将光照射于玻璃屏幕棱边的同时也会照射在检测平台的侧边,检测平台的侧边同样会将光反射至相机,导致拍照的效果较差,无法明显区分玻璃屏幕的棱边与检测平台的侧边,影响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检测设备无法明显区分玻璃屏幕的棱边与检测平台的侧边,影响检测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的载具及检测设备。
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板;及
支撑板,具有支撑面、连接面以及衔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的衔接斜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面与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工件;
其中,所述衔接斜面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
通过设置上述的载具,将工件放置于支撑面上,工件需要检测的棱边从支撑板伸出,且从支撑板具有衔接斜面的一侧伸出。如此,支撑板不会遮挡工件需要检测的棱边,方便检测该棱边的下表面轮廓。同时光线照射于该棱边与衔接斜面时,光线垂直照射于该棱边,能够反射回去,而光线与衔接斜面不垂直,故照射于衔接斜面上光线不会反射回去,而是会被衔接斜面反射到其他位置,使得棱边的亮度比衔接斜面的亮度高,成像之后能够明显区分棱边和衔接斜面,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贯穿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每一所述吸附孔均贯穿所述支撑面与所述连接面,所述过渡板贯穿开设有连通槽,每一所述吸附孔均与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连通槽与抽气装置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具有支撑部及凹陷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工件,所述凹陷部的凹陷面与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工件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工件底面的面积,以使所述工件的棱边从所述支撑板具有所述衔接斜面的一侧伸出。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上述的载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底板、驱动机构及棱边检测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棱边检测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载具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载具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所述棱边检测机构,所述棱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的棱边轮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机构以及纠偏机构,所述定位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用于检测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的位置信息,所述纠偏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载具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定位检测机构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载具沿第四方向往复移动以及绕转动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撑面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架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杆连接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销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用于对所述载具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用于对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进行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沿第四方向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正面轮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棱边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和/或第三检测组件及棱镜,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及所述棱镜均设置于所述第底板;
当所述载具移动到所述棱边检测机构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位于所述载具的上方,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上表面轮廓,所述棱镜位于所述载具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工件的棱边下表面反射至所述第三检测组件,以使所述第三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下表面轮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载具的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载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载具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载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检测装置中的定位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检测装置中的定位检测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检测装置检测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检测装置定位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定位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定位组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载具10,该载具10包括过渡板11及支撑板12。
支撑板12具有支撑面121、连接面122以及衔接斜面123,连接面122和支撑面121位于支撑板12的相对两侧,连接面122与过渡板11连接,支撑面121用于支撑工件200(请参阅图10),衔接斜面123则衔接连接面122和支撑面121之间,且衔接斜面123与支撑面121的夹角为锐角。
通过设置上述的载具10,将工件200放置于支撑面121上,工件200需要检测的棱边从支撑板12伸出,且从支撑板12具有衔接斜面123的一侧伸出。如此,支撑板12不会遮挡工件200需要检测的棱边,方便检测该棱边的下表面轮廓。同时光线照射于该棱边与衔接斜面123时,光线垂直照射于该棱边,能够反射回去,而光线与衔接斜面123不垂直,故照射于衔接斜面123上光线不会反射回去,而是会被衔接斜面123反射到其他位置,使得棱边的亮度比衔接斜面123的亮度高,成像之后能够明显区分棱边和衔接斜面123,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结合图2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可清楚地看到左右两边为衔接斜面123,工件200放置于支撑面121上时,工件200的左右两条棱边会从支撑面121的左右两边伸出,光线水平照射时,照射于棱边的光线会水平反射回去,而照射于衔接斜面123的光线会反射至支撑板12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21的面积小于工件200底面的面积,即支撑面121的面积小于工件200与支撑面121接触的表面的面积,以使工件200的棱边能够从支撑板12具有衔接斜面12的一侧伸出。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21为多边形,衔接斜面123包括多个,支撑面121的任意一条边与连接面122之间均通过一衔接斜面123衔接。如此,在对工件200的多条棱边进行检测时,无需调整工件200在支撑面121上的位置,即可保证每一条棱边进行检测时,衔接斜面123与棱边的区别较为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面121的面积小于工件200的面积,而且工件200放置于支撑面121时,工件200的每一条棱边均可以从支撑板12上伸出。
具体地,支撑板12为矩形板,对应连接面122和支撑面121为矩形,衔接斜面123包括四个,而且工件200为矩形玻璃,即电子产品上的屏幕。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工件200为其他形状的玻璃时,支撑板12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圆形,此时支撑面121和连接面122均为圆形,而衔接斜面123只有一个。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衔接于连接面122和支撑面121之间的也可以还包括其他的平面,例如支撑板12仅具有一个衔接斜面123,衔接于连接面122和支撑面121之间的其他面均为与支撑面121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的平面,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衔接斜面123与支撑面121的夹角为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2贯穿开设有多个吸附孔124,每一吸附孔124均贯穿支撑面121与连接面122,过渡板11贯穿开设有连通槽111,每一吸附孔124均与连通槽111连通,连通槽111与抽气装置连通。如此,在将支撑板12放置于支撑面121之后,可通过吸附孔124吸附工件200,将工件200固定。
实际应用中,连通槽111包括多个,每一连通槽111与对应的吸附孔124连通。需要解释的是,为了方便与抽气装置连通,每一连通槽111会与多个吸附孔124连通。
请同时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载具10还包括通气块13,通气块13连接于过渡板11背离支撑板12的一侧,且通气块13具有多条连接通道,每一连接通道与一对应的连通槽111连通,而每一连接通道均与抽气装置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21具有支撑部125及凹陷部126,支撑部125用于支撑工件200,凹陷部126的凹陷面与支撑于支撑部125的工件200间隔设置。
需要解释的是,凹陷面即凹陷部126的底面,如此,在将工件200放置于支撑面121时,工件200不会完全与整个支撑面121接触,即工件200与支撑面121的接触面积小于支撑面121的面积,避免大面积接触摩擦损坏工件200的表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部125分为多个区域,例如图1中分为六个区域,每一区域设置多个吸附孔124,而每一连通槽111与一个区域的吸附孔124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具10还包括第一定位块14及第二定位块15,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5均连接于过渡板11或支撑板12,且第一定位块14沿第一方向突出于支撑板12,第二定位块15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突出于支撑板12,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对过渡板11或支撑板12定位。
实际应用中,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5均连接于连接面122,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支撑面121平行。如此,可通过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5实现对支撑板12的定位,同时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与支撑面121平行,也能确保支撑板12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定位的过程中不会使得支撑面121上的工件200发生倾斜。
其中,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同时,具体地,第一方向为支撑板1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支撑板12的宽度方向,故第一定位块14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而第二定位块15可以仅设置一个。
请参阅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100,该检测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载具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底板20及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与棱边检测机构40均设置于底板20,驱动机构30与载具10传动连接,以驱动载具10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
其中,第三方向为图6中的上下方向,且在图6中,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同。
实际应用中,驱动机构30为线性模组,且驱动机构30与过渡板11传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棱边检测机构40,载具10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棱边检测机构40,棱边检测机构40用于检测载具10上的工件200的棱边轮廓。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边检测机构40包括第一安装座41及第一检测组件42,第一安装座41设置于底板20,第一检测组件42设置于第一安装座41,第一检测组件42位于驱动机构30沿第四方向的一侧,用于检测工件200的棱边的正面轮廓。
实际应用中,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垂直,且均与支撑面121平行,在图6中,第四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均与支撑面121平行,即与工件200平行,故将工件200放置于载具10上后,沿第三方向移动载具10,载具10移动到棱边检测机构40时,第一检测组件42位于工件200沿第四方向的一侧,因此能够对工件200的棱边的正面轮廓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组件42包括第一相机421和第一光源422,第一相机421用于对工件200的棱边的正面进行拍照,而第一光源422则用于对第一相机421的拍照提供光照。
结合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工件200检测的时候,相机和光源位于工件200的同一侧,故现有的检测平台的侧边会将光线直接反射回相机,影响成像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组件42用于检测工件200的棱边的正面轮廓,故第一相机421和第一光源422和移动到棱边检测机构40的工件200位于同一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边检测机构40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43,当载具10移动到棱边检测机构40时,第二检测组件43位于载具10的上方,用于检测工件200的棱边的上表面轮廓。
实际应用中,第二检测组件43包括第二相机431和第二光源432,第二相机431用于对工件200的棱边的上表面进行拍照,第二光源432则用于对第二相机431的拍照提供光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边检测机构40还包括第三检测组件44及棱镜45,当载具10移动到棱边检测机构40时,棱镜45位于载具10的下方,用于将工件200的棱边下表面反射至第三检测组件44,以使第三检测组件44检测工件200的棱边的下表面轮廓。
实际应用中,第三检测组件44包括第三相机441和第三光源442,第三相机441用于对棱镜45反射的工件200的棱边的下表面进行拍照,第三光源442则用于对第三相机441的拍照提供光照。
需要解释的是,将棱镜45放置于过渡板11的下方,即位于工件200的下方,从而可将第三相机441和第三光源442放置于其他位置。
具体地,棱镜45为直角棱镜,直角棱镜可将光线以原方向反射回去。第三光源442的光线经过棱镜45后反射至工件200的棱边的下表面,而该下表面反射的光线也会通过棱镜45反射至第三相机441内,从而实现对工件200的棱边的下表面拍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机构50以及纠偏机构60,定位检测机构50设置于底板20,用于检测载具10上的工件200的位置信息,纠偏机构60连接于驱动机构30与载具10之间,用于根据定位检测机构50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载具10沿第四方向往复移动和/或绕转动轴线旋转,转动轴线与支撑面121垂直。
如此,保证相机和工件200之间的间距处于设定位置和角度,以使棱边检测机构40能够准确地对移动到棱边检测机构40的工件200的棱边进行检测。另外,由于转动轴线与支撑面121垂直,故在需要对多条棱边进行检测时,结合上述实施例可知,可通过纠偏机构60驱动过渡板11绕转动轴线转动实现。
请参阅图8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检测机构50包括第二安装座51、第四检测组件52及第五检测组件53,第二安装座51设置于底板20,第四检测组件52与第五检测组件53均设置于第二安装座51,第四检测组件52和第五检测组件53分别用于检测工件200的相对的两个角的位置信息,从而准确地确定工件200的位置。
请同时参阅图10,实际应用中,第四检测组件52包括第四相机和第四光源,第五检测组件53包括第五相机和第五光源,第四相机用于对工件200的B角进行拍照,第五相机用于对工件200的C角进行拍照,而第四光源和第五光源分别对第四相机和第五相机提供光照。
结合图10可知,第四相机和第五相机分别对工件200的B角和C角进行拍照后,控制系统可根据两个角的位置信息计算出当前工件200的位置与设定位置之间的偏差,然后控制纠偏机构60调节工件200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41和第二安装座51分别位于驱动机构30的相对两侧,第四检测组件52固定于第二安装座51,第五检测组件53沿第三方向以及第四方向均可调节地装设于第二安装座51,例如图9中通过线轨使得第五检测组件53位置可调节,从而调节第四检测组件52与第五检测组件53相对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工件200的位置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纠偏机构60包括第一驱动件61及第二驱动件62,驱动机构30与第一驱动件61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件61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第一驱动件61与第二驱动件6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件62沿第四方向往复移动,第二驱动件62与过渡板11传动连接,以驱动过渡板11绕转动轴线旋转。
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件61为电缸,第二驱动件62为电机。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70,定位组件70用于对载具10及载具10上的工件200进行定位。
请同时参阅11至图13,进一步地,定位组件70包括支架71、第一定位杆72、第二定位杆73、第一定位销74及第二定位销75,支架71设置于底板20,且位于定位工位,第一定位杆72和/或第二定位杆73连接于支架71,且第一定位杆72和第二定位杆73相互连接,第一定位销74连接于第一定位杆72,第二定位销75连接于第二定位杆73,第一定位杆72和第二定位杆73用于对载具10进行定位,第一定位销74和第二定位销75用于对载具10上的工件200进行定位。
如此,通过先对载具10定位,然后对载具10上的工件200定位,使得工件200位于载具10上正确的位置,进而使得纠偏机构60在调节支撑板12的位置时也能够准确地调节工件200的位置。此外,经过定位组件70的定位,使得纠偏机构60在调节位置时,需要调节的范围较小。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杆72沿第三方向纵长延伸,第二定位杆73沿第四方向纵长延伸,且载具10沿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移动,并绕转动轴线旋转的过程中具有定位位置。
当载具10位于定位位置时,第一定位块14抵接于第一定位杆72,第二定位块15抵接于第二定位杆73,第一定位销74和第二定位销75能够与载具10上的工件200相邻的两条棱边相抵接。
可先使得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5分别与第一定位杆72及第二定位杆73相抵接,对载具10固定,然后调节载具10上的工件200的位置,直到工件200的相邻的两个棱边分别与第一定位销74以及第二定位销75相抵接,完成工件200在载具10上的定位。
在调节载具10上的工件200的位置后,打开抽气装置,使得支撑面121上的吸附孔124产生负压,吸附固定工件200。接下来再由驱动机构30将载具10及工件200输送至棱边检测机构40进行检测。
实际应用中,第一定位杆72连接于支架71,第一定位销74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对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销74用于与工件200的长边抵接,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定位销74。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第六检测组件80,第六检测组件80设置于第二安装座51,用于检测工件200上的条码,以方便检测玻璃型号。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检测流程进行说明:
先如上述说明调节工件200在载具10上的位置并且将工件200吸附固定在载具10上,然后纠偏机构60根据定位检测机构50检测的位置信息调节工件200的位置,接下来驱动机构30将载具10输送至棱边检测机构40,检测过程中可通过第二驱动件62旋转载具10,使得棱边检测机构40能够对工件200的所有棱边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渡板;及
支撑板,具有支撑面、连接面以及衔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的衔接斜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面与所述过渡板连接,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工件;
其中,所述衔接斜面与所述支撑面的夹角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贯穿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每一所述吸附孔均贯穿所述支撑面与所述连接面,所述过渡板贯穿开设有连通槽,每一所述吸附孔均与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连通槽与抽气装置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具有支撑部及凹陷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工件,所述凹陷部的凹陷面与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所述工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工件底面的面积,以使所述工件的棱边从所述支撑板具有所述衔接斜面的一侧伸出。
5.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载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底板、驱动机构及棱边检测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棱边检测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载具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载具沿第三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可经过所述棱边检测机构,所述棱边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的棱边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检测机构以及纠偏机构,所述定位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用于检测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的位置信息,所述纠偏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载具之间,用于根据所述定位检测机构检测的位置信息驱动所述载具沿第四方向往复移动以及绕转动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撑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架、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第一定位销及第二定位销,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或所述第二定位杆连接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销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用于对所述载具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用于对所述载具上的所述工件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检测组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沿第四方向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正面轮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和/或第三检测组件及棱镜,所述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三检测组件及所述棱镜均设置于所述底板;
当所述载具移动到所述棱边检测机构时,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位于所述载具的上方,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上表面轮廓,所述棱镜位于所述载具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工件的棱边下表面反射至所述第三检测组件,以使所述第三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工件的棱边的下表面轮廓。
CN202122794946.8U 2021-11-15 2021-11-15 载具及检测装置 Active CN216717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946.8U CN216717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载具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946.8U CN216717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载具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7292U true CN216717292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4946.8U Active CN216717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载具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7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57755U (zh) 非接触式间隙、断差光学测量设备
KR102114718B1 (ko) 전자 부품 실장 장치 및 실장 부품 검사 방법
TWI333544B (en) Substrate inspection apparatus
US91405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ree dimensional inspection of wafer saw marks
KR101482869B1 (ko) 홀 검사장치
CN108614370B (zh) 液晶面板检测设备
EP383229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ecking for surface defect, using image sensor
JP2006329714A (ja) レンズ検査装置
CN211669102U (zh) 基板检查装置
CN210135888U (zh) 尺寸及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4747825U (zh) 载具及检测装置
CN215574704U (zh) 检测装置
CN216717292U (zh) 载具及检测装置
KR101470424B1 (ko) 렌즈 검사 장치
JP4224268B2 (ja) 電子回路部品装着機、ならびにそれの装着位置精度検査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5561261B (zh) 侧边检测设备及其光学检测方法
CN116106322B (zh) 陶瓷基板外观自动检测装置
CN215179786U (zh) Pcb板自动检孔机
CN215574705U (zh) 检测装置
CN214747791U (zh) 显示模块侧扫检测设备
KR20130022126A (ko) 프로브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검사 장치
JP2006258632A (ja) 基板検査装置
CN217304952U (zh) 外观检测装置
CN218974154U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
CN113539877B (zh) 半导体结构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