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6366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6366U
CN216716366U CN202121356003.0U CN202121356003U CN216716366U CN 216716366 U CN216716366 U CN 216716366U CN 202121356003 U CN202121356003 U CN 202121356003U CN 216716366 U CN216716366 U CN 216716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movable door
air conditioner
slid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60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诚
毛先友
丁鹏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60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6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022 priority patent/WO202226212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6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6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子机以及活动门,所述主机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活动门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活动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主机的开口处设置上下移动的活动门,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的整体一致性,能够避免灰尘等进入到容置腔内,同时,该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室内空气的处理主要通过空调、净化器、加湿器等单个产品分别控制。虽然使用多个产品可以解决室内的空气质量问题,但是多个产品占用的空间较大,不便于用户进行收纳。在相关技术中,采用在空调主机上设置容置腔及与该容置腔连通的开口,在该容置腔内设置子机,该子机具有空气净化或加湿功能,且该子机能够自所述开口移出,以此来解决不便于收纳的问题。然而,由于该开口为常开状态,导致灰尘容易进入到容置腔内,且影响了该空调器的整体一致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一致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
活动门,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活动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包括机壳,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机壳上,当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门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及面板,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前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当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门位于所述面板的前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滑动件,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滑动件滑动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上下方向延伸,当所述滑动件自所述滑动轨道的下端朝上移动时,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包括直行轨道及倾斜轨道,所述倾斜轨道自所述直行轨道的下端朝后下方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滑动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滑动件呈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条,所述安装条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靠近所述活动门的一侧;和/或,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背离所述活动门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活动门上下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轮、齿条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条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活动门,所述齿条板与所述齿轮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齿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齿部,所述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齿部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盒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滚轮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上设置固定块,所述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凹陷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导向槽前后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可相对于所述主机前后移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设于所述驱动盒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齿轮伸出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外,所述齿条板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与所述活动门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卡件,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卡件滑动配合的滑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上设置有供齿轮安装的齿轮盒,所述滑动卡件1设于所述齿轮盒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
活动门,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活动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子机及活动门,所述主机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活动门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活动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如此,通过在主机的开口处设置上下移动的活动门,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的整体一致性,能够避免灰尘等进入到容置腔内,同时,该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其中,所述活动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其中,所述活动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11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驱动盒及齿轮的装配结构图;
图13为图11中齿条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安装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1中上滑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1中下滑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主机 121 滑动件 140 滚轮组件
110 机壳 122 上滑动件 141 固定块
111 壳本体 122a 上固定架 150a 滑动卡件
112 容置腔 122b 上滑轴 150b 滑槽
113 开口 123 下滑动件 160 减震件
114 安装槽 123a 下固定架 170 滑动轨道
114a 导向槽 123b 下滑轴 171 直行轨道
115 面板 130 驱动装置 172 倾斜轨道
116 进风口 131 驱动盒 180 安装条
117a 左出风口 132 齿轮 180a 左安装条
117b 右出风口 133 齿条板 180b 右安装条
118a 左开关门 134 齿部 200 子机
118b 右开关门 135 齿轮盒 300 空调室内机
120 活动门 136 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 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300,该空调室内机300包括主机100、子机200以及活动门120。所述主机100设有容置腔112 及与所述容置腔112连通的开口113;所述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2内;所述活动门120安装于所述开口113处,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机壳110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13。
其中,该空调室内机300具体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该空调室内机300的主机10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可以呈圆柱状、方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所述主机100包括机壳110,所述机壳110上设有进风口116、出风口及连通进风口116与出风口的换热风道。所述主机100还包括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用于对流经换热风道的气流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换热模块可以仅具有制冷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不失一般性的,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及换热风机,换热风机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6进入换热风道,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后从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室内制冷或制热。主机100的其他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已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机壳110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为了方便拆装,所述机壳110 也可以为分体设置,例如,所述机壳110包括壳本体111及与壳本体111可拆卸连接的面板115,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机壳110内设有容置腔112(如图11所示),所述容置腔112可位于所述机壳110的上部、下部或者中部。当然,为了方便子机200移出,可以将容置腔112设于所述机壳110的下部。所述机壳110上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12连通的开口113,所述开口113可设于所述机壳110的前侧、后侧、左侧或者右侧。
所述子机200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2内。在所述活动门120打开所述开口113时,所述子机200能够自所述开口113移出。可以理解的是,可通过用户手动拆卸的方式将子机200从容置腔112内移出,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子机200从容置腔112内移出,而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当子机200移出之后,可由子机200自主控制在室内进行循环移动,并独立工作,以满足整个室内空气处理的需求。当然,还可以通过用户手动移动,将子机200移动至室内所需的位置,如多人集中的区域,从而满足某一区域的定点送风,实现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提高空气处理效果。相比于整个落地式空调室内机300,该子机200的移动更加灵活、便捷,从而能满足用户的不同空气处理需求。
子机200主要用于对空气进行处理,例如但不限于净化、加湿、湿、杀菌、除湿等。所述子机200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处理模块,需要指出的是,至少两个空气处理模块的种类和功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湿模块、净化模块、杀菌模块、除湿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过滤网模块、静电集尘模块、负离子模块、等离子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具体地,所述过滤网模块具体可以包括HEPA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等离子集成网、光触媒过滤网、甲醛过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灰尘等进入容置腔112内,同时提高该空调室内机300的整体结构一致性,在所述开口113处设置了活动门120。所述活动门120可相对于所述机壳110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13。需要解释的是,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关闭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述活动门120与所述机壳110大致齐平,另一层是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机壳110 的内侧或外侧。只要所述活动门120能够将所述开口113遮盖,以遮挡所述容置腔112内的子机200即可。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打开,可以是将所述开口113部分打开,也可以是将所述开口113完全打开。
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打开时,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机壳110 的外侧或者内侧。若所述机壳110的内侧预留有供所述活动门120移动的活动间隙,则所述活动门120可于所述机壳110的内侧上下移动,当所述活动门120 将所述开口113打开时,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机壳110的内侧。当然,若所述机壳110的内侧没有预留供所述活动门120移动的活动间隙,则所述活动门 120可于所述机壳110的外侧上下移动,当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打开时,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机壳110的外侧。
另外,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主机100可上下移动,可以理解为,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机壳110可直上直下,或者,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机壳110可朝斜上方或斜下方倾斜移动;又或者,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机壳110可先朝斜上方或斜下方倾斜移动,再相对于所述机壳110直上直下。只要能实现移动所述活动门120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13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300包括主机100、子机200及活动门120,所述主机100设有容置腔112及与所述容置腔112连通的开口113,所述活动门120安装于所述开口113处,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主机100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13;如此,通过在主机100的开口113处设置上下移动的活动门120,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300的整体一致性,能够避免灰尘等进入到容置腔112内,同时,该空调室内机300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10包括壳本体111及面板115。所述壳本体111内设有所述容置槽136,所述壳本体111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容置槽 136连通的开口113,所述面板115安装于所述壳本体111的前侧,且位于所述开口113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面板115可上下移动。其中,所述面板115可以是固定安装在所述壳本体111上,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本体111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考虑到为了方便子机200 从所述容置腔112内移出,可以将所述开口113设于所述面板115的下方。下面将以所述开口113位于所述面板115的下方为了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0,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120可于所述面板115的前侧上下移动,也即,当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打开时,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面板115的前侧(外侧)。当然,所述活动门120也可于所述面板115的后侧上下移动,也即,当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打开时,所述活动门120 位于所述面板115的后侧(内侧)。
至于所述活动门120上下移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用户手动驱动所述活动门120上下移动,另一种是通过驱动装置130驱动所述活动门120上下移动。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300还包括驱动装置 130,所述驱动装置130连接所述活动门120,以驱动所述活动门120上下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130的结构有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所述驱动装置130包括驱动电机、齿轮132、齿条板133,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齿轮132,所述齿条板133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活动门120,所述齿条板133与所述齿轮132啮合。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132转动,所述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啮合,进而带动所述齿条板133上下移动,使得所述活动门120能够跟随所述齿条板133上下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考虑到如果所述活动门120与所述面板115齐平,则所述面板 115会阻碍所述活动门120的上下移动,所以为了使得所述活动门120在所述机壳110的内侧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装置130包括驱动盒131,所述驱动盒131可相对于所述主机100前后移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132设于所述驱动盒 131上。
至于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也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方式驱动所述驱动盒 131前后移动,当然,还可以是通过轨道限位活动门120前后移动,进而利用活动门120对驱动盒131的反作用力,带动所述驱动盒131一起前后移动,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5,初始状态时,所述活动门120处于关闭状态,也即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面板115的下方。通过驱动所述驱动盒131相对于所述机壳 110向前(向外)移动,进而带动安装在所述驱动盒131上的驱动电机和齿轮 132一起向前移动,所述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啮合可带动所述齿条板133 和所述活动门120一起向前移动;同时,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齿轮132转动,所述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啮合可带的所述齿条板13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与所述齿条板133连接的活动门120向上移动。如此,通过驱动所述活动门120 朝前移动,使得所述活动门120的上端移动至所述面板115的前侧,从而能够避让所述面板115;同时,通过驱动所述活动门120在所述面板115的前侧(外侧)朝上移动,使得所述活动门120将所述开口113完全打开。
请参阅图11和图12,具体而言,所述驱动盒131具有容置槽136,所述容置槽136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120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容置槽136内,所述齿轮132伸出所述容置槽136的槽口外,所述齿条板133 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齿轮132啮合的齿部134。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36具有朝前开设的槽口,所述齿轮132伸出所述容置槽136的槽口外,以便于所述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啮合。其中,请参阅图11和图13,所述齿条板133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齿轮132 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齿条板133。所述齿条板133大致为长条形板,所述齿条板133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与所述齿轮132啮合的齿部134。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齿条板133的一侧设有齿部134,则所述齿轮132 的数量为一个。
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齿条板133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齿部134,所述齿轮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轮132分别与两个所述齿部134啮合。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 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对齿条板133的驱动作用力,便于驱动所述齿条板133 稳定地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所述齿轮132与所述齿条板1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所述齿条板133与所述齿轮132始终保持啮合状态而不会发生脱离,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齿条板133随着所述齿轮132及驱动盒131 一起前后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111内设有安装槽114,所述安装槽114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120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盒131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4内。也即,所述驱动盒131于所述安装槽114内可前后移动。其中,所述安装槽114 可以设于所述容置腔112内,当然,所述安装槽114也可设于所述容置腔112外,即与所述容置腔112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所述驱动盒131在安装槽114内前后移动,可以在所述驱动盒131与所述安装槽114之间设有滚轮组件140(如图12所示)。具体地,所述滚轮组件140可以安装在所述驱动盒131上,这样所述滚轮组件140与所述安装槽114滚轮配合;所述滚轮组件140也可以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4内,这样所述滚轮组件140与所述驱动盒131滚轮配合。通过设置所述滚轮组件140,可以减小所述驱动盒131与所述安装槽114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滚轮组件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滚轮组件140 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滚轮组件140可以沿所述驱动盒131的周向间隔排布。为了方便安装所述滚轮组件140,可以在所述驱动盒131上设置固定部,例如固定架或者固定块141等,所述滚轮组件140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上。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块141。所述安装槽114的槽壁朝外凹陷形成导向槽114a,所述导向槽114a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块141位于所述导向槽114a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导向槽114a前后滑动。如此,所述固定块141不仅可以起到固定所述滚轮组件140的作用,还可以与所述导向槽114a滑动配合,起到一定的导向限位的作用。
请参阅图8、图8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131与所述活动门120 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卡件150a,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卡件150a滑动配合的滑槽150b。通过设置滑动卡件150a与所述滑槽150b配合,一方面可以确保所述活动门120相对于所述驱动盒131上下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所述活动门120与所述驱动盒131之间的稳定性,确保所述活动门120可以与所述驱动盒131一起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滑槽150b可设于所述活动门120上,所述滑动卡件150a设于所述驱动盒131上。或者,所述滑槽150b可设于所述驱动盒131上,所述滑动卡件150a设于所述活动门120上。关于所述滑槽150b和所述滑动卡件 150a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滑槽150b和所述滑动卡件150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等。
请参阅图8、图9及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1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滑槽150b,每个所述滑槽150b具有朝向另一个所述滑槽150b 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盒131上设有两个所述滑动卡件150a,两个所述滑动卡件150a分别插入两个所述滑槽150b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盒131上设置有齿轮盒135,所述齿轮盒135用于供齿轮132安装,所述滑动卡件150a可设于所述齿轮盒135上。具体地,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所述滑动卡件150a可以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齿轮盒135上,当然,所述滑动卡件150a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齿轮盒135上。
请参阅图11至图16,在一实施例中,通过轨道限位活动门120前后移动,进而利用活动门120对驱动盒131的反作用力,带动所述驱动盒131一起前后移动。具体地,所述活动门120上设有滑动件121,所述机壳110上设有与所述滑动件121滑动配合的滑动轨道170,所述滑动轨道170沿上下方向延伸,当所述滑动件121自所述滑动轨道170的下端朝上移动时,所述活动门120打开所述开口113。
考虑到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面板115的下方,所述活动门120向上移动可以将所述开口113打开。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活动门120位于所述面板115的上方,所述活动门120自所述滑动轨道170的上端向下移动时,可将所述开口113打开。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170包括直行轨道171及倾斜轨道172,所述倾斜轨道172自所述直行轨道171的下端朝后下方倾斜。具体而言,所述直行轨道171与所述倾斜轨道172平滑过渡连接。在所述滑动件121自所述倾斜轨道172的下端沿着所述倾斜轨道172移动时,由于滑动轨道170对所述活动门120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活动门120朝向前上方移动,所述活动门120在移动过程中会对所述驱动盒131施加一反作用力,促使所述驱动盒 131朝前移动,而所述驱动盒131朝后移动会带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齿轮 132朝前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齿条板133和所述活动门120朝前移动。当所述滑动件121移动至所述倾斜轨道172的上端时,所述驱动盒131朝前移动至最大位移处。之后,所述滑动件121沿着所述直行轨道171继续朝上移动,所述驱动盒131保持在最大位移处,而所述活动门120继续朝上移动,直到将所述开口113完全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滑动轨道170限位活动门120前后移动,并利用活动门120对驱动盒131的反作用力,促使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避免了使用专门的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驱动盒131移动,结构简单,且减少了安装所述驱动机构所占用空间。
请参阅图14和图16,所述倾斜轨道172与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呈夹角设置。可选地,所述倾斜轨道172与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的夹角为 120°~170°。
其中,所述倾斜轨道172与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但不限于120°、130°、140°、150°、160°、170°等。若所述倾斜轨道172和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的夹角小于120°,则所述活动门120对驱动盒131施加的反作用必须足够大,才能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若所述倾斜轨道172和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的夹角大于170°,则会导致所述驱动盒131朝后移动至最大位移处时需要较长的时间,也不利于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所以,将所述倾斜轨道172与所述直行轨道17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20°~170°,可以更好地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活动门120前后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121和所述滑动轨道17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不做具体限定。所述滑动轨道170与所述滑动件121呈一一对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驱动所述活动门120上下移动,所述滑动件121的数量和所述滑动轨道170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滑动轨道170与四个所述滑动件121呈对应设置。其中,所述活动门120呈方形设置,四个所述滑动件121可对称设于所述活动门120的四个角落处,两个所述滑动轨道170间隔设于所述壳本体111的上部,另外两个所述滑动轨道170间隔设于所述壳本体111的下部。
为了便于解释,可以将位于所述壳本体111上部的两个滑动轨道170定义为第一左轨道和第一右轨道,将位于所述壳本体111下部的两个滑动轨道 170定义为第二左轨道和第二右轨道。其中,所述第一左轨道和所述第二左轨道可以为分体设置,当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同样,所述第一右轨道和所述第二右轨道可以为分体设置,当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具体地,所述空调室内机300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4内并连接所述驱动盒131,以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驱动电机或者驱动气缸等。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直接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当然,也可以是通过传动组件来间接驱动所述驱动盒131前后移动。这里,所述传动组件可以是齿轮132齿条传动组件或者齿轮132组传动组件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300还包括安装条180(如图图11及图 14所示),所述安装条180设于所述机壳110上,所述滑动轨道170设于所述安装条180上。具体地,所述安装条180设于所述壳本体111上,所述安装条180沿所述壳本体1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动轨道170设于所述安装条180靠近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和/或,所述滑动轨道170设于所述安装条180背离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
请参阅图11,所述安装条18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条180分别设于所述壳本体111的两侧。通过将所述滑动轨道170设置在所述安装条180 上,一方面便于所述滑动轨道170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使得所述滑动轨道170不会额外占用安装空间,节省了空调室内机300的内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所述空调室内机300的整体尺寸。
其中,若所述滑动轨道170的数量为两个,则两个所述滑动轨道179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条180背离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或者两个所述滑动轨道179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条180靠近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
请参阅图11及图14,若所述滑动轨道170的数量为四个:即第一左轨道、第二左轨道、第一右轨道及第二右轨道,则所述第一左轨道和所述第二左轨道设于其中一所述安装条180上,所述第一右轨道和所述第二右轨道设于另一所述安装条180上。
请参阅图11,为了便于解释,可以将其中一所述安装条180定义为左安装条180a,将另一所述安装条180定义为右安装条180b。所述第一左轨道设于所述左安装条180a背离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也即设于所述左安装条 180a的外侧;所述第二左轨道设于所述左安装条180a靠近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也即设于所述左安装条180a的内侧。所述第一右轨道设于所述右安装条180b背离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也即设于所述右安装条180b的外侧;所述第二右轨道设于所述右安装条180b靠近所述活动门120的一侧,也即设于所述右安装条180b的内侧。
另外,请参阅图11、图17及图18,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滑动件121 与对应的滑动轨道170(第一左轨道、第二左轨道、第一右轨道及第二右轨道) 滑动适配,可以将设于所述活动门120上部的滑动件121定义为上滑动件122121,将设于所述活动门120下部的滑动件121定义为下滑动件122。也即,四个所述滑动件121包括两个所述上滑动件122121和两个所述下滑动件122。
其中,所述上滑动件122121包括上固定架122a及上滑轴122b,所述上固定架122a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固定于所述活动门120,所述第二固定板自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远离所述活动门120的方向延伸,所述上滑轴122b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侧。所述下滑轴123b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左轨道或所述第一右轨道内。所述下滑动件122包括下固定架 123a及下滑轴123b,所述下固定架123a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贴合固定于所述活动门120,所述第四固定板自所述第三固定板朝向远离所述活动门120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滑轴123b安装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外侧。所述下滑轴123b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左轨道或所述第二右轨道内。
另外,考虑到所述齿条板133上下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造成噪音,所以为了减小齿条板133移动时的震动,减少噪音,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主机100还包括减震件160,所述减震件160安装于所述齿条板133上。
具体地,所述齿条板133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减震件16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减震件160可以是橡胶件、硅胶件或者其他具有减震效果的部件。所述减震件1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为了得到更好地减震效果,可以采用多个减震件160,多个所述减震件160可以沿所述齿条板13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再请参阅图1至图10,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16设于所述壳本体111的背部,所述出风口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壳本体111两侧的左出风口 117a和右出风口117b。相应地,所述换热风道包括连通所述进风口116与所述左出风口117a的左风道,及连通所述进风口116与所述右出风口117b的右风道。所述换热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左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右风道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出风口117a和右出风口117b,增大了送风范围,同时,提高了送风风量,进而提升了该空调室内机300的使用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100还包括左开关门118a和右开关门118b,所述左开关门118a安装于所述左出风口117a处,所述右开关门118b安装于所述右出风口117b处。其中,所述左开关门118a可以与所述壳本体111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左出风口117a,当然,所述左开关门118a也可以与所述壳本体111滑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左出风口117a。同样地,所述右开关门118b可以与所述壳本体111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右出风口117b,当然,所述右开关门118b也可以与所述壳本体111滑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右出风口117b。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安装条180a位于所述左开关门118a的内侧,所述右安装条180b位于所述右开关门118b的内侧。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空调室内机300的整体美观性。又考虑到所述第一左轨道位于所述左安装条180a的外侧,所述第一右轨道位于所述右安装条180b的外侧,为了使得所述所述上滑动件122121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左轨道和所述第一右轨道向上滑动,在所述活动门120向上移动前,可以先将所述左开关门118a向左滑动移动行程,将所述右开关门118b向右滑动一定行程。其中,所述左滑动门和所述右滑动门均与所述壳本体111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 300,该空调室内机3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设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开口;
子机,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及
活动门,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活动门相对于所述主机可上下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机壳,所述开口设于所述机壳上,当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门位于所述机壳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壳本体及面板,所述面板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前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方,当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门位于所述面板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门上设有滑动件,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滑动件滑动配合的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上下方向延伸,当所述滑动件自所述滑动轨道的下端朝上移动时,所述活动门打开所述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包括直行轨道及倾斜轨道,所述倾斜轨道自所述直行轨道的下端朝后下方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滑动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滑动件呈一一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条,所述安装条设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靠近所述活动门的一侧;和/或,所述滑动轨道设于所述安装条背离所述活动门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活动门上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轮、齿条板,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条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活动门,所述齿条板与所述齿轮啮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盒,所述驱动盒相对于所述主机可前后移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设于所述驱动盒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齿轮伸出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外,所述齿条板的至少一侧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齿部,所述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齿部啮合。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具有朝向所述活动门开设的槽口,所述驱动盒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有滚轮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上设置固定块,所述滚轮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凹陷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导向槽前后滑动。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与所述活动门中的其中一者上设有滑动卡件,另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滑动卡件滑动配合的滑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上设置有供齿轮安装的齿轮盒,所述滑动卡件设于所述齿轮盒上。
2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356003.0U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6716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6003.0U CN216716366U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CT/CN2021/116022 WO2022262122A1 (zh) 2021-06-16 2021-09-01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6003.0U CN216716366U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6366U true CN21671636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7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6003.0U Active CN216716366U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6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86324B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2167163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20380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259956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47930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2262122A1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188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47930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594864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86507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62847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926459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592978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60195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4811720A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2127199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298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71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7199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682109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90492U (zh) 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新风部件、空调器室内机
CN21205750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