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03807U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03807U
CN216203807U CN202122299760.5U CN202122299760U CN216203807U CN 216203807 U CN216203807 U CN 216203807U CN 202122299760 U CN202122299760 U CN 202122299760U CN 216203807 U CN216203807 U CN 216203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air inlet
fresh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97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博义
郑辉
张帆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97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03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03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安装于室内机本体;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新风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新风模式下,室内风进口关闭,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新风进口连通,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新风出口连通;在排风模式下,新风出口关闭,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室内风进口连通,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新风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风口的打开或者闭合和风路的优化,减少了新风装置与室外的连接排风风口,进而可以通过一条管路连接到室外,只需一条管道和在墙上开一个孔的方案,优化了新风装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空调设备作为在密闭的空间环境中的温度调节器是很受欢迎的存在,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越来越受欢迎,是未来空调的一大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空调都会增加新风功能。我们都知道要保持空气清新能保持空气有效循环流动是最好的方法,目前要达到循环效果,通常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对应的与室外连通需要两根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在墙上打两个孔,安装繁琐不美观,同时要多打孔破坏墙体,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至少一个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
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体内设置有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可移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连通,并且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阻隔;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阻隔,并且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一侧的导流筒,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以驱动所述切换阀沿所述导流筒滑动,而使所述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丝杆,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
可选地,所述切换阀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邻接;
在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收入所述导流筒,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导流筒的筒口遮盖,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连通;
在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阻隔,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导流筒的筒口打开,所述新风进口通过所述导流筒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设有进风板,所述导流筒连接所述进风板。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包括新风风轮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轮一侧的新风蜗舌,所述新风蜗舌与所述新风壳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导流筒连通的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内设置有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将所述导流间隙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阻隔,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将所述导流间隙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门,所述第四风门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出口的打开或者闭合,且所述第四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联动。
可选地,所述室内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五风门,所述第五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进口的打开或者闭合。
可选地,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并且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室内风进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加热体和导热体,所述加热体呈管状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导热体呈网状设置,所述导热体设于所述加热体的内部或者端口。
可选地,所述导热体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热体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导热体的端口处。
可选地,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二加热件通过所述安装口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底盘和面框,所述新风装置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面框之间,所述面框设有拆卸口和出风口,所述拆卸口对应所述安装口,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新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
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本体和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风口的打开或者闭合和风路的优化,室内风从新风进口排出的设计,减少了新风装置与室外的连接排风风口,进而可以通过一条管路连接到室外。只需一条管道和一个墙上开孔的技术方案,优化了新风装置的结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新风装置的一侧视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图;
图6为第一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新风装置装在室内机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2的爆炸图;
图9为新风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10为新风模式的状态图;
图11为排风模式的状态图;
图12为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切换阀的一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72985880000041
Figure BDA000327298588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空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温度,通过循环室内空气带动空气流动,无法交换室内外空气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可以通风换气,通过不断的送风、回风,把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去,把室外空气经过过滤后源源不断送入室内,室内外空气循环流通,进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7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室内机本体20和新风装置10,所述新风装置10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20。其中,所述新风装置10包括新风壳体100和新风风机800,所述新风壳体100上开设有新风进口110、新风出口120和室内风进口130;所述新风装置10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130关闭,所述新风风机800 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10连通,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口120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120关闭,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130连通,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10连通。
该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室内机本体20和新风装置10,室内机主体通常包括壳体、换热器、电控盒组件和贯流风轮等。壳体包括面板组件、显示盒组件、导风板组件和底盘22组件等;底盘22组件与墙面或者地面相接,进而给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支撑。换热器通常安装在空调器室内机1的进风通道,位于面板组件和贯流风轮之间,导风板组件位于贯流风轮的另一面。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装置10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20,新风装置1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和/或卡扣连接的方式安装于室内机本体20的底盘22。具体的,新风装置10的顶部设有装配板,底盘22设有螺钉柱,装配板与螺钉柱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为了减少新风装置10运行时因振动带来的噪音,装配时可在多个装配板与螺钉柱的连接处增加缓震垫(如绒布或橡胶圈)进行减震降噪。另外,新风装置10的背板设有上卡钩和下卡钩,对应地,底盘22设有供上卡钩和下卡钩卡接的卡接位,以进一步使得新风装置1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11的内部。本实施例中,当新风装置10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1时,新风装置10的新风出口120正对着面板出风,面框21和面板会对应新风出口120 开设对应的出风口21b,出风口21b处可以设置防护格栅。新风装置10也可以固定安装于面框21的侧壁上,新风装置10向下倾斜设置,新风出口120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的前下侧出风。
具体而言,新风壳体100的外形可以呈正方体、长方体、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等等,新风壳体100内形成内腔,用于安装和保护新风装置10的各种部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110、新风出口120和室内风进口130。通常,内腔里还设有新风风机800,新风风机800包括风轮和蜗壳820,风轮启动产生负压,驱动气流由新风进口110进入新风装置10的内腔。
新风装置10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所述新风风机800具有进风侧和出风侧,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130关闭,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10连通,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10 连通。如此,在新风风机800的作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进口110流入,经新风风道后从新风出口120吹出,如此,可以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120关闭,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130连通,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110连通,并且将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阻隔。具体的新风风机800 的出风侧与新风进口110连通的结构,以及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阻隔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如此,室内风进口130与新风进口110连通形成排风风道,在新风风机800的作用下,使得室内的污浊空气可以从新风出口120 排出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风口的打开或者闭合和风路的优化,室内风从新风进口110排出的设计,减少了新风装置10与室外的连接排风风口,进而可以通过一条管路连接到室外。只需一条管道和一个墙上开孔的技术方案,优化了新风装置10的结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请参阅图8,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壳体100内设置有切换阀500,所述切换阀500可移动而具有第一位置160和第二位置170;在所述第一位置 160时,所述切换阀500将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连通,并且所述切换阀500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阻隔;在所述第二位置170时,所述切换阀500将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阻隔,并且所述切换阀500将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连通。
具体而言,通过在新风壳体100内设置切换阀500,切换阀500可移动而具有第一位置160和第二位置170;在第一位置160时,切换阀500将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连通,并且切换阀500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阻隔,此时,对应新风模式,实现新风进风的功能;在第二位置170时,切换阀500将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阻隔,并且切换阀500将新风进口110与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连通,此时,对应排风模式,实现排风的功能。本实施例通过切换阀500的设计,实现了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与新风进口110连通,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新风出口120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新风出口120关闭,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与室内风进口130连通,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与新风进口110连通,进而优化了新风装置10的风路结构。
请参阅图8,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优化新风装置10排风模式的风路结构,所述新风装置1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900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 800一侧的导流筒4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900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500,以驱动所述切换阀500沿所述导流筒400滑动,而使所述切换阀500在所述第一位置 160和所述第二位置170之间可切换。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9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10和丝杆92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10驱动连接所述丝杆920,所述丝杆920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500,即切换阀500通过丝杆920传动,以使其能顺畅地在第一位置160和第二位置170切换。
请参阅图8、图12和去13,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更进一步优化新风装置10排风模式的风路结构。所述切换阀500包括第一风门510和第二风门 520,所述第一风门510和所述第二风门520邻接;在所述切换阀50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160时,所述第二风门520收入所述导流筒400,所述第一风门510将所述导流筒400的筒口遮盖,所述新风进口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连通;在所述切换阀500处于第二位置170时,所述第二风门520将所述新风进口 11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阻隔,所述第一风门510将所述导流筒400的筒口打开,所述新风进口110通过所述导流筒40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连通。优选地,为了使切换阀500可以更加顺畅地在第一位置160和第二位置 170切换,所述切换阀500还包括连接第一风门510和第二风门520的支架530,所述支架530的形状与所切换阀500活动处的新风壳体100的形状对应,
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新风装置10的新风风路和排风风路的风路更清晰,所述新风风机800的进风侧设有进风板,所述导流筒400连接所述进风板。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机800包括新风风轮810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轮810一侧的新风蜗舌820,所述新风蜗舌820与所述新风壳体100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导流筒400连通的导流间隙180,所述导流间隙180内设置有第三风门300;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300将所述导流间隙18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阻隔,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300将所述导流间隙180与所述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连通。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口120出设置有第四风门700,所述第四风门700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20的打开或者闭合,且所述第四风门700与所述第三风门300联动。在实施例中,所谓联动是指第三风门300将所述导流间隙180与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连通时,第三风门 300将所述新风出口120闭合,第三风门300将导流间隙180与新风风机800的出风侧阻隔时,所述第三风门300将所述新风出口120打开,以使所述新风装置 10可以切换模式。优选地,所述第三风门300和所述第四风门700共用一个门,为了方便介绍,以第四风门700为描述对象。新风装置1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四风门700包括主动门710、连杆720和从动门730,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主动门710,主动门710通过连杆720带动从动门730,以此,实现第四风门700的控制。所述主动门71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100,以使所述第四风门700将所述间隙阻隔和将所述新风出口120打开;或者所述第四风门700 将所述间隙导通和将所述新风出口120闭合。
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风进口130处设置有第五风门600,所述第五风门600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进口130的打开或者闭合。具体地,新风装置10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驱动轴,第三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轴,第三驱动轴带动第五风门600移动,以控制所述室内风进口130打开或者闭合。第三驱动轴带动第五风门600移动的移动方式,可以是平移或者是转动,都能使得室内风进口130打开或者闭合。优选地,第五风门600设为平移,如此可以减少第五风门600占用的空间,使得整个新风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8、图4和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冬天用户使用本申请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新风功能的用户体验,所述新风装置10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100内的加热组件200;并且,基于不同新风风量对加热功率的需求不同,并且所述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可调节。
加热组件200,设于所述新风壳体100内。可以是新风进口110、新风出口 120或者新风流道上或者是室内风进口130处,加热件中,起加热作用的是加热体211,需要说明的是,加热件可以提高新风进口110的温度即可,具体是什么样的加热件,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加热件的加热体211可以为陶瓷电加热管、红外线加热管、碳素加热管或者PTC加热体211。
不同新风风量对加热功率的需求不同,加热组件200只有一个加热功率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基于此,为了满足不同新风风量对加热功率的需求,所述新风装置10内设置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可以控制加热组件200的工作电流或者工作电压,以使所述加热组件200的加热功率调节。具体地,所述控制程序可以定档,用户通过遥控器调节档位,具体设定多少个档位可以有由具体的需求决定,在此不做限制。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以3档可调节进行介介绍。所述控制件内置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通过调节电压、电流的大小来控制加热体211的运行功率,进而控制加热件单位时间的发出的热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用户开启新风高风档时,由程序控制加热体211的供电,当开启高风档时,由于高风量对热量要求高,则加热体211满功率运行。用户开启新风中风档时,控制加热体211功率在50%~75%之间。加热体211呈低功率运转。用户开启新风低风档时,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尽可能缩短新风受热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但又不至于温度超过阈值而导致过载保护,控制程序先控制加热体211满功率运行一定的时间,然后程序调节加热载体的功率到30%~50%之间,此时加热体211211保持一个较低的运行功率,用于保持新风的加热需求。经过多次的调配和试验,加热体211满功率运行一分钟至五分钟的效果较好,二分钟至三分钟的用户体验和加热的配合效果最佳。如此,根据用户选择的档位来适配不同的加热功率,满足了不同新风风量对加热功率的需求。
请参阅图4和图5,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一加热件210 和第二加热件220,所述第一加热件210设于所述新风进口110,所述第二加热件220设于所述室内风进口130。第一加热件210设于新风进口110,以直接加热进入流经的空气直接加热,提升了加热效率,同时,第一加热件210离风机较远,对风机的影响较小,第二加热件220设于所述室内风进口130,可以对进入室内的风进行加热。第一加热件210和第二加热组件200,和第二加热件 220可以单独控制,如此,可以使得加热组件200的加热效果可以有更多的变化。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210包括加热体 211和导热体212,所述加热体211呈管状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110;所述导热体212呈网状设置,所述导热体212设于所述加热体211的内部或者端口。加热体211呈管状设置,可以保证足够的进风量,加热体211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110,可以直接加热,缩短了热源和新风进口110的距离,缩短了解除冻结的时间;可以增大第一加热件210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保证了有足够的加热量,由此设置了导热体212;导热体212呈网状,网状又分为平网、网筒和网棒,其中平网的过风量更大,网筒和网棒的导热效果更大。总而言之,网状的导热体212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加热件2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少在新风进口110设置加热体211对风量的影响,提高了第一加热件210的加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体212可实现导热即可,由此,导热体212需要与加热体211连接,并设于加热体211的内部或者端口。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导热体212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热体212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导热体212的端口处。导热体212和加热体211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插接、卡接、螺纹连接等等。卡接的连接方式比螺纹连接简洁,安装效率高,比起插接,能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安装足够稳固。
请参阅图1、图3、图7和图8,为了提高加热组件200的组装效率,也更方便后期的维护。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壳体100上开设有安装口150,所述第二加热件220通过所述安装口150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100内;所述室内机本体20包括底盘22和面框21,所述新风装置10设于所述底盘22和所述面框21之间,所述面框21设有拆卸口21a和出风口21b,所述拆卸口21a对应所述安装口,所述出风口21b对应所述新风出口120。
具体说来,室内机本体20包括底盘22、面板和面框21,面框21位于底盘 22和面板之间,新风装置10设于底盘22和面框21之间,新风装置10的顶部设有装配板,底盘22设有螺钉柱,装配板与螺钉柱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本实施例中,当新风装置10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1时,新风装置10的新风出口120正对着面板出风,面框21和面板会对应新风出口120开设对应的出风口21b,出风口21b处可以设置防护格栅。新风装置10也可以固定安装于面框21的侧壁上,新风装置10向下倾斜设置,新风出口120朝向空调器室内机1的前下侧出风。如此,面框21上设置有开设拆卸口21a时,用户只需要将面板打开,即可以快速将第二加热件220取出,而不需要拆卸面框21,提高了加热件拆装的效率。同时,这种结构设计也有利于运营层面的功能选配,就是该新风加热的功能可以通过用户选配在后期加装,提升了新风装置10的通用性。
请参阅图3和图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10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新风进口110和所述第二加热件220之间,用于净化进入所述新风装置10的新风。考虑到室外新风可能会包含有碎屑、树叶等,这些东西附着在加热件上,随着加热时长的增加,可能会燃烧,进而引起火灾,由此,所述新风装置10内还设置了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靠近新风进口110,以使室外新风先经过所述净化模块再经过所述第二加热件 220,如此,可以过滤掉碎屑、树叶,防止了火灾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前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所述新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阅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本体;
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室内机本体;
其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壳体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和室内风进口;
所述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室内风进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出口关闭,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与所述室内风进口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与所述新风进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内设置有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可移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连通,并且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阻隔;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阻隔,并且所述切换阀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机一侧的导流筒,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以驱动所述切换阀沿所述导流筒滑动,而使所述切换阀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丝杆,所述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切换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邻接;
在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收入所述导流筒,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导流筒的筒口遮盖,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连通;
在所述切换阀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风门将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阻隔,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导流筒的筒口打开,所述新风进口通过所述导流筒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设有进风板,所述导流筒连接所述进风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包括新风风轮和设置于所述新风风轮一侧的新风蜗舌,所述新风蜗舌与所述新风壳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导流筒连通的导流间隙,所述导流间隙内设置有第三风门;在所述新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将所述导流间隙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阻隔,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三风门将所述导流间隙与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侧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处设置有第四风门,所述第四风门用于控制所述新风出口的打开或者闭合,且所述第四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联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进口处设置有第五风门,所述第五风门用于控制所述室内风进口的打开或者闭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内的加热组件,并且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可调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于所述新风进口,所述第二加热件设于所述室内风进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加热体和导热体,所述加热体呈管状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新风进口;所述导热体呈网状设置,所述导热体设于所述加热体的内部或者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上设有卡接部,所述导热体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导热体的端口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二加热件通过所述安装口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新风壳体内;所述室内机本体包括底盘和面框,所述新风装置设于所述底盘和所述面框之间,所述面框设有拆卸口和出风口,所述拆卸口对应所述安装口,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新风出口。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室外机;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CN202122299760.5U 2021-09-22 2021-09-22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203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760.5U CN216203807U (zh) 2021-09-22 2021-09-22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760.5U CN216203807U (zh) 2021-09-22 2021-09-22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03807U true CN216203807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2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9760.5U Active CN216203807U (zh) 2021-09-22 2021-09-22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038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3388A (zh) * 2022-06-07 2022-08-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15076827A (zh) * 2022-06-02 2022-09-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6827A (zh) * 2022-06-02 2022-09-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115076827B (zh) * 2022-06-02 2023-10-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114963388A (zh) * 2022-06-07 2022-08-3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114963388B (zh) * 2022-06-07 2023-10-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8409C (zh) 空调机
CN21620380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1150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4791823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2511454U (zh)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15930300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357260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器
CN115628476A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WO2022165999A1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3587237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8227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10076111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5929834U (zh) 新风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669596U (zh) 风管机
CN22081791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20090022643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216114510U (zh) 一种双向全热型新风壁挂机
CN2158088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599868U (zh) 具有进风调节结构的新风空调
CN115899835A (zh) 新风装置、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675485U (zh) 壁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