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5306U -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15306U
CN216715306U CN202123008850.0U CN202123008850U CN216715306U CN 216715306 U CN216715306 U CN 216715306U CN 202123008850 U CN202123008850 U CN 202123008850U CN 216715306 U CN216715306 U CN 216715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water
pressure relief
pressure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88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喜亮
梁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idea Kitchen and Bath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15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15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泄压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单向流道及泄压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连通腔及出水腔,所述连通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与所述进水腔、所述出水腔连通;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泄压流道将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单向流道连通。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泄压流道,所述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回水阀,可以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热水流道内的水串流到冷水流道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要求“2021年4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20955921.9、名称为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冷水供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热水器供水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等供水系统,通常用于为用户提供用水。常规供水系统通常包括燃气供应装置、冷水管、热水管、混水装置等结构;其中,燃气供应装置通过热水管与混水装置连接,以利用混水装置将燃气供应装置供应的热水和冷水管供应的冷水混合成温度适宜的用水,并供应到出水装置(如花洒、水龙头等出水结构),以供用户使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传统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通常会在供水系统内配置回水阀,这种回水阀具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将热水流道和冷水流道连通的单向流道;其中,单向流道内配置有单向阀;热水流道内配置有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热水流道在开关阀的两侧形成有进水腔和出水腔。以联动阀为例,供水系统在使用冷水模式下,该联动阀处在初始位置,进水腔和单向流道连通,仅冷水管的水自冷水流道通过;而供水系统在使用零冷水模式时,该联动阀向出水腔移动而切换到打开位置,使得进水腔和单向流道连通,从而热水管与进水腔、单向流道及冷水管构建成回水水路,进而出水端的冷水可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进行加热,以避免供水系统开启初期输出冷水。
然而,当用户家管路水压较高时,在供水系统开关冷水时(如开冷水或冲马桶等),会出水水锤现象,从而会使得热水流道的出水腔内保持有较高的压力,这使得热水流道的出水腔和进水腔之间的压力差较大,从而将联动阀锁紧在初始位置。在后续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进水腔的水压难以抵消该压力差,也就难以推动联动阀使其切换到打开位置,进而难以开启零冷水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回水阀,旨在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水阀,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泄压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单向流道及泄压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出水腔以及位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以供开关阀安装的连通腔;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泄压流道将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单向流道连通。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泄压流道,所述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泄压流道设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泄压口;所述泄压阀包括泄压阀芯和泄压复位件;其中,所述泄压阀芯与所述泄压口相对设置,用于开关所述泄压口;所述泄压复位件固定在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
可选地,所述泄压流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泄压口对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泄压阀芯沿其轴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限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泄压复位件配置为泄压弹簧;所述泄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所述泄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体内。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以供所述泄压弹簧连接固定的调压件,所述调压件相对所述阀体可活动而调节所述调压件与所述泄压阀芯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阀体设有供所述调压件安装的安装口;所述调压件与所述安装口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连通腔具有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回水阀的开关阀为联动阀,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打开。
可选地,所述联动阀包括阀芯座和阀芯;其中,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阀芯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在该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阀芯座设有朝向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延伸的连接轴;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上的长度可调节。
可选地,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可选地,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阀芯的环形封堵部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联动阀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阀芯座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单向流道内,以用于在回水时引导所述热水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冷水流道单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混水装置及回水阀。其中,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回水阀的热水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所述回水阀包括阀体和泄压阀。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单向流道及泄压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出水腔以及位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以供开关阀安装的连通腔;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泄压流道将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单向流道连通。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泄压流道,所述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热水供应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水阀内设置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单向流道及泄压流道;其中,热水流道具有进水腔、连通腔以及位于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以供开关阀安装的连通腔;单向流道将连通腔和冷水腔连通;泄压流道将出水腔和单向流道连通,并在泄压流道内配置有泄压阀,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当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时,通过该泄压阀对出水腔泄压,保证出水腔压力不至于过大,确保在冷水模式下可以锁住联动阀,并在切换到零冷水模式时,可以更好地打开联动阀(详细请参见后文介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回水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热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回水阀处于零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压力阀组件处于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连通阀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D处的放大图;
图13为图9中的压力阀组件处于热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图9中的压力阀组件处于零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压力阀组件处于冷水模式下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表1:附图1至10的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阀体 322 套接孔
110 热水流道 323 调节螺孔
111 进水腔 330 调节螺钉
112 连通腔 340 密封垫
113 出水腔 301 间隙
120 冷水流道 302 开口空隙
130 单向流道 400 复位件/复位弹簧
140 封盖 500 调水阀
150 泄压流道 700 泄压阀
151 泄压口 710 泄压阀芯
152 限位槽 720 泄压复位件/泄压弹簧
153 安装口 10 回水阀
160 调压件 20 热水供应装置
200 单向阀 30 混水装置
300 联动阀 40 出水装置
310 阀芯座 50 热水管
311 连接轴 60 冷水管
320 阀芯 70 循环水泵
321 环形封堵部
表2:附图11至16的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0524668000005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0524668000006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 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热水器供水系统或壁挂炉供水系统等供水系统,通常用于为用户提供用水。常规供水系统通常包括燃气供应装置、冷水管、热水管、混水装置等结构;其中,燃气供应装置通过热水管与混水装置连接,以利用混水装置将燃气供应装置供应的热水和冷水管供应的冷水混合成温度适宜的用水,并供应到出水装置(如花洒、水龙头等出水结构),以供用户使用。
相关技术中,为了使传统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功能,通常会在供水系统内配置回水阀,这种回水阀具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将热水流道和冷水流道连通的单向流道;其中,单向流道内配置有单向阀;热水流道内配置有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热水流道在开关阀的两侧形成有进水腔和出水腔。以联动阀为例,供水系统在使用冷水模式下,该联动阀处在初始位置,进水腔和单向流道连通,仅冷水管的水自冷水流道通过;而供水系统在使用零冷水模式时,该联动阀向出水腔移动而切换到打开位置,使得进水腔和单向流道连通,从而热水管与进水腔、单向流道及冷水管构建成回水水路,进而出水端的冷水可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进行加热,以避免供水系统开启初期输出冷水。
然而,当用户家管路水压较高时,在供水系统使用过冷水模式(如开冷水或冲马桶等)之后,会由于热水流道的出水腔保压作用而保持在较高水压状态,这使得热水流道的出水腔和进水腔之间的压力差较大,从而将联动阀锁紧在初始位置。在后续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进水腔的水压难以抵消该压力差,也就难以推动联动阀使其切换到打开位置,进而难以开启零冷水模式。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水阀及包括有所述回水阀的供水系统,所述回水阀旨在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
图1至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回水阀及包括有所述回水阀的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该图1至图7的附图标号说明参见前文表1。所述回水阀10用于连接到供水系统的冷水管50和热水管60中,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模式。所述回水阀10可以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回水阀的一实施例中,回水阀10包括阀体100和联动阀300。阀体100设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单向流道 130及泄压流道150;热水流道110包括进水腔111、连通腔112及位于进水腔111和连通腔112之间可供开关阀300安装的出水腔113;单向流道130将连通腔112与冷水流道120连通;泄压流道150将出水腔113和单向流道130 连通。泄压阀700设于泄压流道150,泄压阀700适用于在将泄压流道150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泄压流道150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说来,回水阀10的开关阀300设置在热水流道110的连通腔112,开关阀300可以是联动阀或者单向阀等具有开关功能的阀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阀300为联动阀300。该联动阀300设于热水流道110,联动阀 300适用于在关闭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的初始位置,以及打开进水口 112a和出水口112b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回水阀10的单向流道130适用于引导水流自热水流道110向冷水流道120 单向流动,而不能逆流。为实现单向流道130内水流单向流动,可在单向流道130内配置有单向阀200。单向阀200可以有多种结构类型,各种类型的单向阀在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在此不一一列举。可选地,单向阀200包括可活动地设于单向流道130的单向阀芯210,以及连接单向阀芯210和阀体100 的复位弹簧220,该单向阀200具有打开单向流道130的打开位置,以及受复位弹簧220驱动而复位至关闭单向流道130的关闭位置。
联动阀300安装在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内,联动阀300适用于在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其具有以下两种含义:1)当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一开始增大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2)当进水腔1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1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到预设值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自行选择以上两种设计方式。
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在其进水腔111的入口还设置有第一接口101,并在出水腔113的出口设置有第二接口102;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在其入口设置有第三接口103,并在其出口设置有第四接口104。将回水阀10装配到供水系统时,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通过热水管50与热水供应装置 20连通,第二接口102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连通;第三接口103 通过冷水管60与冷水源(如自来水管路)连通,该第四接口104则与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连通。此外,供水系统还配置有循环水泵70,该循环水泵70用于将该第三接口103和热水供应装置20连通,用于吸入冷水。该循环水泵70可以设置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热交换器与冷水管60之间的管路上。具体地,循环水泵70设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上。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回水阀10,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1和图5,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回水阀1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开启冷水时,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 120压力降低,而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111 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上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该模式下的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1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 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113的水压也具有向下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流道 110的进水腔111对联动阀300向上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向上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封堵了进水口112a,使得热水流道110的水流不会进入到冷流道120,避免出现开冷水出热水的情况,从而热水管50 不易出现明显水流信号,热水供应装置20也就不易发生误启动。
请参阅图1和图6,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 的出水腔1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1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1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1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 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流道110经进水腔111向出水腔1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7,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大量进入到单向流道130,从而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 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 20进行循环加热。
在关闭冷水时会出现水锤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得冷水管60的压力升高并向后传递至热水供应装置20,然后经热水供应装置20传递到回水阀的热流道 110的进水腔111,使得该进水腔111压力升高(升高约0.2~0.3MPa),热水流道 1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的压力差具有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会短暂冲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进而短暂打开进水口112a 和出水口112b,短暂打开联动阀300之后联动阀300复位回到关闭进水口112a 的初始位置,即联动阀300的上部(出水腔113)形成一个保压的结构,会在每次水锤作用结束后,在出水腔113内的压力都会增加,若不能把这部分继续的压力卸掉,会使得用户在开启零冷水模式时,出水腔113的压力会将联动阀 300的锁紧在封堵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的位置,使得循环水泵70的压力不足以将联动阀300向上顶开,导致零冷水功能无法启动。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阀体100内设置连通出水腔113和单向流道130的泄压流道150,并在泄压流道150内设置泄压阀700,从而可在关闭冷水时会出现水锤现象时,一旦出水腔113内保存有较高的压力就会顶开泄压阀700,使得泄压阀700移动到泄压位置,使得泄压流道150导通,出水腔113 内的一小部分水流经泄压流道150排泄到单向流道130,从而实现对出水腔113 泄压,以保证出水腔1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如此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由于泄压阀700的存在,可在开关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将热水流道110 的出水腔113内保存的压力卸掉一部分,使得出水腔113的压力不至于过大,进而在开启零冷水模式时(如图6所示),循环水泵70可以轻易推动水流流动,使得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压力增大,循环水泵70在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抵消压力差,进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而使联动阀300 可以正常打开,实现水循环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因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保持较高压力而将联动阀300锁紧在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回水阀10内设置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单向流道130及泄压流道150;其中,热水流道110具有进水腔111、连通腔112及位于进水腔111和连通腔112之间可供开关阀300安装的出水腔 113,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和出水口112b分别用于与进水腔111、出水腔113连通;单向流道130将连通腔112和冷水流道120连通;泄压流道150 将出水腔113和单向流道130连通,并在泄压流道150内配置有泄压阀700,泄压阀700适用于在将泄压流道150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泄压流道150 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从而关冷水出现水锤现象时,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水压较高时,颗通过该泄压阀700对出水腔113泄压,保证出水腔 113压力不至于过大,确保在冷水模式下可以锁住联动阀300,并在切换到零冷水模式时,可以更好地打开联动阀300(详细请参见前述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阀体100还设置有用于将出水腔113 和泄压流道150连通的泄压口151;泄压阀700包括泄压阀芯710和泄压复位件720,其中,泄压阀芯710与泄压口151相对设置,用于开关泄压口151;泄压复位件720固定在阀体100内,并与泄压阀芯710连接。
具体说来,泄压复位件720具有弹性。泄压阀700在关闭位置时,泄压复位件720的张力将泄压阀芯710限定在关闭泄压口151的位置;在出水腔 113的水压大于的泄压复位件720的张力时,出水腔113内的水流会顶开泄压阀芯710,使得泄压口151打开,此时,泄压复位件720被挤压而积蓄有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使用于在泄压完成后驱动泄压阀芯710回复到关闭位置。
至于泄压复位件720的具体结构类型,可以有多种结构类型。例如但不局限于,泄压复位件720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复位件720配置为泄压弹簧720,泄压弹簧720的一端固定在阀体100内,泄压弹簧720的另一端与泄压阀芯710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泄压阀芯710准确移动开关泄压口151,泄压流道150的侧壁设置有泄压口151对应连通的限位槽152;泄压阀芯710沿其轴向可活动地安装于限位槽152内。由于泄压阀芯710被限定在限位槽152内活动,从而使得泄压阀芯710始终对准泄压口151,从而使得泄压阀芯710在活动过程中准确开关泄压口151,避免泄压阀芯710与泄压口151错开的情况出现。
还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不同,从而需要对出水腔泄压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为使得回水阀10可适用于不同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可选地,回水阀10还包括安装于阀体100上以供泄压弹簧720连接固定的调压件160,调压件160相对阀体100可活动而调节调压件16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
具体说来,由于泄压复位件720的两端分别连接泄压阀芯710和调压件160 之间,因此,调节调压件16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调节调压件160与泄压阀芯710两者挤压泄压弹簧720的松紧度,以使得泄压弹簧720具有不同的泄压弹力,进而使得泄压阀具有不同的泄压值。例如,减小调压件 16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使得泄压弹簧720被压缩程度较大,从而泄压弹簧720具有较大的泄压弹力,此时,出水腔111需要具有较高的水压才能克服泄压弹簧720的泄压弹力,以将泄压阀芯710顶开至到泄压位置;反之亦然。因此,当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较高时,可适当减小调压件160与泄压阀芯710 之间的距离。反之,则可适当增大调压件16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阀体100设有供调压件160安装的安装口153;调压件160与安装口153螺纹配合。调节时,通过旋转调压件160,可使得调压件160相对靠近或远离泄压阀芯710,从而调节此两者之间的间距。
请参阅图2和图4,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的开关阀300为联动阀300,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112b,联动阀300的另一端与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在所述打开位置,联动阀300将进水口112a 和出水口112b均打开。具体指的是,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从而在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112a处于打开状态)。
当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的水流会有一小部分从间隙301进入到连通腔1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111泄压,减少进水腔 111大于出水腔1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使得进水腔1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 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与出水腔1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基本相同,从而限制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300,保持联动阀 300处在初始位置,进而使得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112的水量大大减小。
这部分较小的水量不足以顶开单向阀200,从而使得热水管50中水流不会大量经单向流道130串流到冷水流道120,这部分水量远小于热水供应装置 20启动的流量,从而解决了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而导致热水管50的水流串流到冷水流道120的问题,有效减少因热水管50流量增大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的情况,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也就是说,通过间隙301可为进水腔111泄压,通过泄压阀700则可为出水腔113泄压。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对于联动阀300的结构,联动阀300 包括阀芯座310和阀芯320;其中,阀芯座310设于出水腔113,用于封堵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阀芯320设于连通腔112内,并与阀芯座310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在该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 之间形成间隙301。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为同向联动。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通过阀芯座310封堵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而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则形成间隙301。当联动阀300在两侧水压差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则打开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反之亦然。
至于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设置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阀芯座310设有朝向连通腔112的出水口 112b延伸的连接轴311;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在此考虑到,回水阀10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设计或装配误差,使得联动阀300安装到回水阀10 的热水流道110后,联动阀300的阀芯320与该热水流道110的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出现零间隙或间隙过大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地,将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可调。
具体地,请参见图4,图4中h1表示为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 h2表示为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间隙301 的大小指的是沿连接轴311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小。通过调节阀芯320的环套在连接轴311的上端部的长度,也就可以调节阀芯320的下端部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间距,从而调节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
举例说来,减小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阀芯320的下端部会向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靠近,从而缩小阀芯320下端部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距,使得阀芯320和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的间隙301减小(即h1减小,则h2也减小)。
还请参阅图2和图4,至于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的长度可调节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一实施例中,阀芯320的一端贯设有与连接轴311套置的套接孔322,其另一端贯设有与套接孔322连通的调节螺孔323;阀芯320还包括调节螺钉330,调节螺钉330安装于调节螺孔323内,并与连接轴311的端面接触配合。
在需要调节间隙301的大小时,旋转调节螺钉330,由于调节螺钉330的内端面与连接轴311的端面接触并抵持,调节螺钉330和连接轴311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与该调节螺钉330螺纹配合的阀芯320则相对于连接轴311沿其轴向伸缩,进而改变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 311上的长度可调节。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阀芯320的套接孔322内周面设置内螺纹,并在连接轴311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以使得阀芯320的内螺纹和连接轴311的外螺纹配合,从而通过直接旋转阀芯320,即可改变阀芯320环套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进而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可调节。
至于阀芯320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的间隙301位置,可选地,在阀芯320的远离阀芯座310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321,在所述初始位置时,环形封堵部321与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可以理解的是,阀芯320通过该环形封堵部321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以在环形封堵部321和该进水口1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
请参阅图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复位件400,复位件400用于使联动阀300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在出水装置 40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件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复位件40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
可选地,复位件400配置为复位弹簧400,复位弹簧400的一端固定在出水腔113内,复位弹簧400的另一端与联动阀300连接。复位弹簧400用于使联动阀300芯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一方面,在出水装置40 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弹簧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另一方面,复位弹簧400也可使联动阀300限位于初始位置,以保证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的使用稳定性。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密封垫340,密封垫340 设置在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具体地,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凸设有环绕在连接轴311外周的安装部;密封垫340套置在安装部上。密封垫340可选用橡胶等具有弹性且具有较佳密封效果的材料制成,用以在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时,密封阀芯座310和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之间的间隙。
请参阅图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调水阀500,调水阀500通过安装口而安装在冷水流道120内,以用于调节冷水流道120内水的流速。可选地,热水流道110为直流道,和/或,冷水流道120为直流道,和/或,单向流道130为直流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单向流道130中任意一者或多者也可以设置为L形流道。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20、混水装置30及回水阀10。其中,热水供应装置20具有出水管22 和进水管21;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通过热水管50与出水管22连通,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通过冷水管60与进水管21连通;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连接于热水管50中,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连接于冷水管 60中,回水阀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装置40,出水装置40与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33连接。出水装置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及其以上。当出水装置40具有两个或以上,可以为每一个出水装置40均配置一个回水阀10,也可以仅为设置在最远端的出水装置40配置回水阀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装置40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提供。
至于热水供应装置20的具体类型,热水供应装置20可选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可以按照市场或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回水阀10,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1和图5,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回水阀1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111 进入冷水流道120的趋势,从而具有向上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该模式下的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1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113的水压也具有向下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流道 110的进水腔111对联动阀300向上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向上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6,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 的出水腔1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1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1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1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1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 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流道110经进水腔111向出水腔1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1和图7,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112的进水口1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大量进入到单向流道 130,从而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 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 20进行循环加热。
如前述介绍,在使用冷水模式时,开关冷水过程中会出现水锤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得回水阀10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压力升高(升高约 0.2~0.3MPa),热水流道110的进水腔111和出水腔113的压力差具有推动联动阀 300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挤压出水腔113的水流,使得出水腔113的水压升高,进而出水腔113的水压顶开泄压阀700,使得泄压阀700移动到泄压位置,使得泄压流道150导通,出水腔113内的一小部分水流经泄压流道150排泄到单向流道130,从而实现对出水腔113泄压,以保证出水腔1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如此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而由于泄压阀700的存在,使得冷水模式开关冷水即使出现水锤现象,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内的压力也不至于过大。因此,如图6所示,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循环水泵70会推动水流流动,使得回水阀10的进水腔 111压力增大,循环水泵70在回水阀10的进水腔111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抵消压力差,进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而使联动阀300可以正常打开,实现水循环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因回水阀10内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113保持较高压力而将联动阀300锁紧在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出现。
为了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通阀、包括有所述连通阀的压力阀组件及包括有所述压力阀组件的供水系统。所述连通阀可以配合常规的回水阀使用,在不改变回水阀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可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
图8至1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通阀、包括有所述连通阀的压力阀组件及包括有所述压力阀组件的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该图8至图16的附图标号说明参见前文表2。连通阀80可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使得压力阀组件连接到供水系统的冷水管50和热水管60中时,可以在供水系统内形成回水水路,使得供水系统具有零冷水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供水系统开启冷水模式时热水串流到冷水管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之后,回水阀内热水流道的出水腔水压较高而将开关阀(如单向阀或联动阀等) 锁紧在初始位置,后续难以切换位置的问题。
所述连通阀80可以单独制造生产,并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来使用,无需用户更换或废弃已有的回水阀10。当然,连通阀80也可以与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成套出售。回水阀10可以是H型回水阀(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回水阀(如图15和图16所示)。以下将对连通阀80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回水阀的一实施例中,连通阀80包括阀体600和联动阀300。阀体600设有热水通道610、泄压流道620及对接力度奥630,热水通道610包括进水腔611、出水腔613以及位于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之间可供开关阀300安装的连通腔612;对接流道630与连通腔 612连通,以用于与回水阀10的单向流道130的入口端连通;泄压流道620 将出水腔613与对接流道630连通。泄压阀700设于泄压流道620,泄压阀 700适用于在将泄压流道620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泄压流道620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说来,连通阀80的开关阀300设置在热水通道610内,开关阀300 可以是联动阀或者单向阀等具有开关功能的阀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阀300为联动阀300。该联动阀300设于热水通道610,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关闭进水口612a和出水口612b的初始位置,以及打开进水口612a和出水口612b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联动阀300安装在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内,联动阀300适用于在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时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其具有以下两种含义:1)当进水腔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一开始增大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2)当进水腔611内的水压与出水腔613内的水压的差值增大到预设值时,联动阀300就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自行选择以上两种设计方式。
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在其进水腔611的入口还设置有进水接口601,在出水腔613的出口设置有出水接口602。为方便介绍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 装配成压力阀组件的方式,在此先对回水阀1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该回水阀10包括阀体100,该阀体100具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及将热水流道110和冷水流道120连通的单向流道130,其中,热水流道110具有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冷水流道120具有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装配时,将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 中的其中一者与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连接,另一者设置为封堵,即可将连通阀80和回水阀10装配成压力阀组件。其中,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 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连接呈一体,或者,连通阀80 的对接流道630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可拆卸连接。具体在此,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可拆卸连接;例如,在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的出口处设置螺纹,使得对接流道630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螺纹连接。
将压力阀组件装配到供水系统时,连通阀80的进水接口601通过热水管 50与热水供应装置20的出水管22连通,连通阀80的出水接口602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连通;冷水热阀10的第三接口103通过冷水管60与冷水源(如自来水管路)连通,该第四接口104则与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连通。此外,供水系统还配置有循环水泵70,该循环水泵70用于将该第三接口103和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连通,用于吸入冷水。具体地,循环水泵70设在热水供应装置20的进水管21上。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压力阀组件,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8和图9,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连通阀80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611 经对接流道630向冷水流道120流动的趋势,从而具有向出水腔613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而该模式下的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6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613的水压也具有向进水腔611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对联动阀300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8和图13,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 610的出水腔6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6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 6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6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通道 610经进水腔611向出水腔6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8和图14,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从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2a进入到对接流道630,然后从该对接流道630流向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这些水流进入单向流道130后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20进行循环加热。
如前述介绍,在使用冷水模式时,开关冷水过程中会出现水锤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得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升高(升高约 0.2~0.3MPa),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的压力差具有推动联动阀 300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挤压出水腔613的水流,使得出水腔613的水压升高,进而出水腔613的水压顶开泄压阀700,使得泄压阀700移动到泄压位置,使得泄压流道620导通,出水腔613内的一小部分水流经泄压流道620排泄到对接流道630,从而实现对出水腔613泄压,以保证出水腔6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如此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而由于泄压阀700的存在,使得冷水模式开关冷水即使出现水锤现象,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内的压力也不至于过大。因此,如图6所示,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循环水泵70会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循环水泵70对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抵消压力差,进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而使联动阀300可以正常打开,实现水循环预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启零冷水模式后,因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保持较高压力而将联动阀300锁紧在初始位置,使得联动阀300难以正常打开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连通阀80内设置有热水通道610、泄压流道620及对接流道630;其中,热水通道610具有进水腔611、出水腔613 及位于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之间可供开关阀300安装的连通腔612;泄压流道620将出水腔613和对接流道630连通,该对接流道630与连通腔612 连通,对接流道630用于与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连接;并且,在泄压流道620内配置有泄压阀700,泄压阀700适用于在将泄压流道620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泄压流道620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热水流道110的出水腔613水压较高时,通过该泄压阀700对出水腔613泄压,保证出水腔613 压力不至于过大,确保在冷水模式下可以锁住联动阀300,并在切换到零冷水模式时,可以更好地打开联动阀300(详细请参见前述说明)。
由此可见,所述供水系统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仅需将连通阀80与已有的回水阀10组合使用,即可解决因热水管50水量串流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 意外启动的问题,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无需更换或废弃已有的回水阀10,也无需改变回水阀10的基本结构。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泄压流道620设置有与出水腔613 连通的泄压口621;泄压阀700包括泄压阀芯710和泄压复位件720,其中,泄压阀芯710与泄压口621相对设置,用于开关泄压口621;泄压复位件720 固定在阀体600内,并与泄压阀芯710连接。
具体说来,泄压复位件720具有弹性。泄压阀700在关闭位置时,泄压复位件720的张力将泄压阀芯710限定在关闭泄压口621的位置;在出水腔 613的水压大于的泄压复位件720的张力时,出水腔613内的水流会顶开泄压阀芯710,使得泄压口621打开,此时,泄压复位件720被挤压而积蓄有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使用于在泄压完成后驱动泄压阀芯710回复到关闭位置。
至于泄压复位件720的具体结构类型,可以有多种结构类型。例如但不局限于,泄压复位件720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泄压复位件720配置为泄压弹簧720,泄压弹簧720的一端固定在阀体600内,泄压弹簧720的另一端与泄压阀芯710连接。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泄压阀芯710准确移动开关泄压口621,泄压流道620的侧壁设置有泄压口621对应且连通的限位槽622;泄压阀芯710沿其轴向可活动地安装于限位槽622。由于泄压阀芯710被限定在限位槽622内活动,从而使得泄压阀芯710始终对准泄压口621,从而使得泄压阀芯710在活动过程中准确开关泄压口621,避免泄压阀芯710与泄压口621错开的情况出现。
还请参阅图10和图11,考虑到不同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不同,从而需要对出水腔泄压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为使得连通阀80可适用于不同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可选地,连通阀80还包括安装于阀体600上以供泄压弹簧720 连接固定的调压件640,调压件640相对阀体600可活动而调节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
具体说来,由于泄压复位件720的两端分别连接泄压阀芯710和调压件640 之间,因此,调节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调节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710两者挤压泄压弹簧720的松紧度,以使得泄压弹簧720具有不同的泄压弹力,进而使得泄压阀700具有不同的泄压值。例如,减小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使得泄压弹簧720被压缩程度较大,从而泄压弹簧720具有较大的泄压弹力,此时,出水腔613需要具有较高的水压才能克服泄压弹簧720的泄压弹力,以将泄压阀芯710顶开至到泄压位置;反之亦然。因此,当用户家庭的水路压力较高时,可适当减小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 710之间的距离。反之,则可适当增大调压件640与泄压阀芯710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阀体600设有供调压件640安装的安装口623;调压件640与安装口623螺纹配合。调节时,通过旋转调压件640,可使得调压件640相对靠近或远离泄压阀芯710,从而调节此两者之间的间距。
请参阅图10和图1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对于联动阀300的结构,连通腔612具有与进水腔611连通的进水口612a,以及与出水腔613连通的出水口612b;连通阀80的开关阀300为联动阀300,联动阀300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的一端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联动阀300的另一端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在所述打开位置,联动阀300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 和出水口612b均打开。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从而在联动阀300和该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需注意,该间隙不足以使进水口612a处于打开状态)。当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时,阀体60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的水流会有一小部分从间隙301 进入到连通腔612,从而实现对进水腔611泄压,减少进水腔611大于出水腔 613的压力的情况出现,使得进水腔611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上的作用力,与出水腔613的水流对联动阀300施加的向下的作用力基本相同,从而限制进水腔611的水流向上顶开联动阀300,保持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进而使得热水管50中泄漏到连通腔612的水量大大减小。
这部分较小的水量不足以顶开单向阀200,从而使得热水管50中水流不会大量经单向流道130串流到冷水流道120,这部分水量远小于热水供应装置 20启动的流量,从而解决了冷水模式出现水锤现象而导致热水管50的水流串流到冷水流道120的问题,有效减少因热水管50流量增大而导致热水供应装置20意外启动的情况,实现开冷水时热水供应装置20不启动。也就是说,通过间隙301可为进水腔611泄压;通过泄压阀700可为出水腔113泄压。
请参阅图10和图12,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包括设于出水腔613内用于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的阀芯座310,以及设于连通腔612并与阀芯座310联动的阀芯320;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在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所述间隙301。
具体说来,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为同向联动。在所述初始位置,联动阀300通过阀芯座310封堵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而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则形成间隙301。当联动阀300在两侧水压差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打开连通腔612的出水口612b,联动阀300的阀芯320则打开连通腔 612的进水口612a。反之亦然。
至于联动阀300的阀芯座310和阀芯320联动设置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阀芯座310设有朝向连通腔612的出水口 612b延伸的连接轴311;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在此考虑到,连通阀80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结构设计或装配误差,使得联动阀300安装到连通阀80 的热水流道110后,联动阀300的阀芯320与该热水流道110的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出现零间隙或间隙过大的问题。为减少这种情况出现,可选地,将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以使得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可调。
具体地,请参见图12,图12中h1表示为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 h2表示为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间隙301 的大小指的是沿连接轴311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大小。通过调节阀芯320的环套在连接轴311的上端部的长度,也就可以调节阀芯320的下端部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间距,从而调节形成在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的大小。
举例说来,减小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阀芯320的下端部会向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靠近,从而缩小阀芯320下端部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距,使得阀芯320和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的间隙301减小(即h1减小,则h2也减小)。
请参阅图10和图12,至于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的长度可调节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在一实施例中,阀芯320的一端贯设有与连接轴311套置的套接孔322,其另一端贯设有与套接孔322连通的调节螺孔323;阀芯320还包括调节螺钉330,调节螺钉330安装于调节螺孔323内,并与连接轴311的端面接触配合。
在需要调节间隙301的大小时,旋转调节螺钉330,由于调节螺钉330的内端面与连接轴311的端面接触并抵持,调节螺钉330和连接轴311的相对位置不变,而与该调节螺钉330螺纹配合的阀芯320则相对于连接轴311沿其轴向伸缩,进而改变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 311上的长度可调节。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在阀芯320的套接孔322内周面设置内螺纹,并在连接轴311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以使得阀芯320的内螺纹和连接轴311的外螺纹配合,从而通过直接旋转阀芯320,即可改变阀芯320环套在下轴段332上的长度,进而实现阀芯320环套在连接轴311上的长度可调节。
请参阅图10和图12,至于阀芯320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的间隙301位置,可选地,在阀芯320的远离阀芯座310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321,在所述初始位置时,环形封堵部321与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 之间形成有间隙301。可以理解的是,阀芯320通过该环形封堵部321遮盖但不完全封堵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以在环形封堵部321和该进水口612a之间形成有狭小的间隙301。
请参阅图1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连通阀80还包括复位件400,复位件400用于使联动阀300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在出水装置 40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件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复位件400也可以为弹簧、弹片或拉伸弹簧等具有弹性结构。
可选地,复位件400配置为复位弹簧400,复位弹簧400的一端固定在出水腔613内,复位弹簧400的另一端与联动阀300连接。复位弹簧400用于使联动阀300芯具有复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如此,一方面,在出水装置40 热水使用结束后或对热水管50内的热水预热结束后等,复位弹簧400可驱动联动阀300复位至初始位置;另一方面,复位弹簧400也可使联动阀300限位于初始位置,以保证联动阀300在初始位置的使用稳定性。
请参阅图10,在一实施例中,联动阀300还包括密封垫340,密封垫340 设置在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具体地,阀芯座310的下表面凸设有环绕在连接轴311外周的安装部312;密封垫340套置在安装部312上。密封垫340可选用橡胶等具有弹性且具有较佳密封效果的材料制成,用以在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时,密封阀芯座310和连通腔112的出水口112b之间的间隙,提高关闭出水口112b的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力阀组件,所述压力阀组件包括回水阀10和连通阀80。连通阀8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力阀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回水阀10可以是H型回水阀(如图8和图9所示),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回水阀(如图15和图16所示)。回水阀10具有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及将热水流道110和冷水流道120连通的单向流道130;其中,热水流道110具有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 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为封堵,另一者与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连通,以使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通过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与其单向流道130的入口端连通。
具体在此,对接流道630的末端设置有对接口631;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与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的对接口603连接,热水流道110的第二接口102设置为封堵。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 603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对接口603与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 处均设置螺纹,使得对接口603与第一接口101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热水流道110的第二接口102与连通阀80的对接流道630连接,热水流道110的第一接口101设置为封堵。
至于封堵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或第二接口102的封堵方式,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在一实施例中,压力阀组件还包括封盖140,封盖140 适用于封盖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101和第二接口102中的其中一者,以使另一者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
具体地,封盖140封盖回水阀10的第二接口102,回水阀10的第一接口 101则与连通阀80的对接口603连接。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压力阀组件配置塞头,采用所述塞头将回水阀10的第二接口102堵塞,以使得第二接口102封堵亦可。
请参阅图10,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回水阀10还包括调水阀500,调水阀500通过安装口而安装在冷水流道120内,以用于调节冷水流道120内水的流速。可选地,热水流道110为直流道,和/或,冷水流道120为直流道,和/或,单向流道130为直流道。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热水流道110、冷水流道120、单向流道130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也可以设置为L形流道。
请参阅图8或图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热水供应装置20、混水装置30及压力阀组件。其中,热水供应装置20具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通过热水管50与出水管22连通,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通过冷水管60与进水管21连通;压力阀组件中连通阀80的热水通道610连接于热水管50中,压力阀组件中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连接于冷水管60中。压力阀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供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供水系统还包括出水装置40,出水装置40与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33连接。出水装置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及其以上。当出水装置40具有两个或以上,可以为每一个出水装置40均配置一个连通阀80,也可以仅为设置在最远端的出水装置40配置连通阀8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装置40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提供。
至于热水供应装置20的具体类型,热水供应装置20可选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可以按照市场或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由于供水系统配置有压力阀组件,从而使得供水系统至少具有冷水模式、热水模式及零冷水模式三种工作模式。以下将对这三种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进行解释说明,详细请参见下文。
请参阅图8和图9,当供水系统使用冷水模式时,联动阀300处在初始位置;此时,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冷水管60的水流从冷水流道120向混水装置30的冷水接入端32流动,然后经混水装置30的输出端供应到出水装置40。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在上述冷水模式中,由于冷水管60压力降低,会使得回水阀10的冷水流道120压力降低,而连通阀80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连接着热水管50,热水管50相对于冷水管60压力高一些,热水管50内的水流有从该进水腔611 经对接流道630向冷水流道120流动的趋势,从而具有向出水腔613推动联动阀300的趋势;另外,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连接的是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而该模式下的热水接入端31处于闭合状态,故该出水腔613处于保压状态,冷水流道120的降压也使得该热水通道610的出水腔613和冷水流道120出现压差,所以出水腔613的水压也具有向进水腔611推压联动阀300的趋势,从而抵消了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对联动阀300的推力,限制了联动阀300移动打开,使得联动阀300保持在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8和图13,当供水系统使用热水模式时,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 610的出水腔613压力降低,并降低至小于进水腔611的压力,使得进水腔 611内的压力与出水腔613内的压力的差值增大,进水腔611的水流顶开联动阀300,使得联动阀300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热水管50的水流从热水通道610经进水腔611向出水腔613流动,进而从混水装置30的热水接入端31进入混水装置30,经混水装置30的出口供应到出水装置40。热水管50流量增大,热水供应装置20启动以制备热水。此时,单向阀200的单向阀芯210在复位弹簧220张紧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
请参阅图8和图14,当供水系统使用零冷水模式时,循环水泵70开启并推动水流流动,使得热水管50水压升高,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增大,从而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静止时,连通阀8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压力持平,此时联动阀300到达打开位置,联动阀300 将连通腔612的进水口612a打开,热水管50中的水流从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2a进入到对接流道630,然后从该对接流道630流向回水阀10的热水流道110,这些水流进入单向流道130后克服复位弹簧220的作用力顶开单向阀200,水流经单向流道130进入到冷水流道120,继而从冷水流道120经冷水管60回流到热水供应装置20进行循环加热。
如前述介绍,在使用冷水模式时,开关冷水过程中会出现水锤现象,这种现象会使得连通阀80内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压力升高(升高约 0.2~0.3MPa),热水通道610的进水腔611和出水腔613的压力差具有推动联动阀300向上移动的趋势,从而挤压出水腔613的水流,使得出水腔613的水压升高,进而出水腔613的水压顶开泄压阀700,使得泄压阀700移动到泄压位置,使得泄压流道620导通,出水腔613内的一小部分水流经泄压流道 620排泄到对接流道630,从而实现对出水腔613泄压,以保证出水腔613压力不至于过大,同时有一定压差,如此可以确保在开冷水模式时更好地将联动阀300维持在初始位置不打开,不让开冷水动作打开后出现串水问题,后续切换工作模式后则可以轻易将联动阀300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单向流道及泄压流道;所述热水流道包括进水腔、出水腔以及位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以供开关阀安装的连通腔;所述单向流道将所述连通腔与冷水流道连通;所述泄压流道将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单向流道连通;以及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泄压流道,所述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流道设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泄压口;所述泄压阀包括:
泄压阀芯,所述泄压阀芯与所述泄压口相对设置,用于开关所述泄压口;以及
泄压复位件,所述泄压复位件固定在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流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泄压口对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泄压阀芯沿其轴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限位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复位件配置为泄压弹簧;所述泄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所述泄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以供所述泄压弹簧连接固定的调压件,所述调压件相对所述阀体可活动而调节所述调压件与所述泄压阀芯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具有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回水阀的开关阀为联动阀,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打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包括:
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口;以及
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在该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设有朝向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延伸的连接轴;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上,且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上的长度可调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
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远离所述阀芯座的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环形封堵部,在所述初始位置时,在所述阀芯的环形封堵部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设置在所述阀芯座的下表面。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13.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阀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单向流道内,以用于在回水时引导所述热水流道的水流向所述冷水流道单向流动。
14.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热水供应装置,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出水管和进水管;
混水装置,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回水阀,所述回水阀的热水流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供应装置为燃气热水器或燃气壁挂炉或电热水器。
16.一种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热水通道、泄压流道及对接流道;所述热水通道包括进水腔、出水腔及位于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之间以供开关阀安装的连通腔;所述对接流道与所述连通腔连通,以用于与回水阀的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泄压流道将出水腔与对接流道连通;以及
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泄压流道内,所述泄压阀适用于在将所述泄压流道导通的泄压位置,以及将所述泄压流道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流道设有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泄压口;所述泄压阀包括:
泄压阀芯,所述泄压阀芯与所述泄压口相对设置,用于开关所述泄压口;以及
泄压复位件,所述泄压复位件固定在所述阀体内,并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流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泄压口对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泄压阀芯沿其轴向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复位件配置为泄压弹簧;所述泄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泄压阀芯连接,所述泄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阀体上以供所述泄压弹簧连接固定的调压件,所述调压件相对所述阀体可活动而调节所述调压件与所述泄压阀芯之间的距离。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流道的远离所述连通腔的一端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与回水阀的热水流道对接。
22.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具有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连通阀的开关阀为联动阀,所述联动阀适用于在初始位置和打开位置切换,其中: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的一端封堵所述出水口,所述联动阀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联动阀将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打开。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阀包括:
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出水腔,用于封堵所述出水口;以及
阀芯,所述阀芯设于所述连通腔内,并与所述阀芯座联动设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联动阀在该阀芯和所述进水口之间形成所述间隙。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座设有朝向所述连通腔的出水口延伸的连接轴;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且所述阀芯环套在所述连接轴上的长度可调节。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轴套置的套接孔,其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套接孔连通的调节螺孔;
所述联动阀还包括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于所述调节螺孔内,并与所述连接轴的端面接触配合。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连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使所述联动阀具有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的趋势。
27.一种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组件包括:
回水阀;以及
如权利要求16至26任意一项所述连通阀;
其中,所述回水阀具有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及将所述热水流道和所述冷水流道连通的单向流道;
其中,所述连通阀的对接流道与所述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流道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者设置为封堵,另一者与所述连通阀的对接流道连通,以将所述对接流道与所述单向流道的入口端连通。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压力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阀组件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适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者,以使另一者与所述连通阀的对接流道连接。
30.一种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
热水供应装置,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混水装置,所述混水装置的热水接入端通过热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混水装置的冷水接入端通过冷水管与所述进水管连通;以及
如权利要求27或29所述的压力阀组件,所述压力阀组件中连通阀的热水通道连接于所述热水管中,所述压力阀组件中回水阀的冷水流道连接于所述冷水管中。
CN202123008850.0U 2021-04-30 2021-11-30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Active CN2167153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59219 2021-04-30
CN202120955921 2021-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15306U true CN21671530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8850.0U Active CN216715306U (zh) 2021-04-30 2021-11-30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15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50937B1 (ko) 직수공급관을 이용한 온수 재순환 밸브
CN115264124A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16715306U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16715309U (zh) 回水阀及供水系统
CN216715307U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09918112U (zh) 一种淋浴头
CN110966433A (zh) 接头和热水器
CN212930484U (zh) 进水接头以及壁挂炉
CN218094413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115355338A (zh) 连通阀、回水阀、压力阀组件及供水系统
CN216643181U (zh) 回水阀、无回水管供水系统、有回水管供水系统、热水器
CN212318860U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3451854U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211288862U (zh) 一种淋浴龙头结构
CN210141341U (zh) 一体式恒温混水阀体
CN211315224U (zh) 接头和热水器
CN218845198U (zh) 浴缸龙头结构
CN215980967U (zh) 一种防烫恒温龙头
CN210830603U (zh) 一种置物防烫恒温龙头
CN220204750U (zh) 压力平衡阀
CN215763441U (zh) 一种改进水路的淋浴装置
CN113375345B (zh) 回水阀和供水系统
CN219995553U (zh) 一种恒温阀及电热水器
CN114321479B (zh) 一种具有补水功能的分水阀体
CN219396971U (zh) 一种咖啡机水路结构及咖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