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9488U - 一种新型半挂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半挂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9488U
CN216709488U CN202220042485.0U CN202220042485U CN216709488U CN 216709488 U CN216709488 U CN 216709488U CN 202220042485 U CN202220042485 U CN 202220042485U CN 216709488 U CN216709488 U CN 216709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trailer
frame
plate
tray body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24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辉
陈守洪
秦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uilong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uilong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uilong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uilong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424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9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9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9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半挂车,包括车架、悬挂系统及车轮系统;车架靠近车头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盘体及牵引销;托盘体整体呈盒形,托盘体的顶面固定在车架的下方,牵引销固定在托盘体的底面中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采用了创新设计的托盘体,该托盘体结构简单、重量轻,不影响牵引销原本的牵引效果,同时,因托盘体相对于车架底面向下凸出,可使车架中朝向车头的一侧较高,从而使车架的尾部下沉,这样能够使货物自行溜坡降低一部分卸货阻力,降低重心,使车辆行使更稳定;另一方面,使半挂车与车头发生碰撞的几率变小,减轻了因半挂车与车头的连接处上下碰撞导致的发生事故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半挂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半挂车。
背景技术
半挂车是通过牵引销与车头(车头可称为牵引车或主车)相连接的一种重型的运输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运输大型货物。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运输效率成为人们首选的要素,半挂车由于甩挂方便,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其牵引销通常是焊接固定在牵引板上,且牵引板与半挂车车架的底面相平齐,牵引销向下凸出,从而与车头的相关连接结构相配合。然而,这样的牵引销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车辆行驶在不平的路面导致上下颠簸时,半挂车与车头的连接处容易上下碰撞,一单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寿命,甚至可能导致牵引销处的连接发生松动,导致半挂车与车头分离,进而产生严重后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半挂车,为了减轻车架重量,通常采用在不影响承重能力的地方设计通孔、空腔,以及改用较薄的板或其他较轻的连接结构的方案;但这样的方案治标不治本,未能改变车架的受力情况,能够减轻的重量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半挂车,包括车架、悬挂系统及车轮系统,所述车架通过悬挂系统连接所述车轮系统;
所述车架靠近车头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盘体及牵引销;
所述托盘体整体呈盒形,所述托盘体的顶面固定在车架的下方,所述牵引销固定在所述托盘体的底面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盘体包括上层板、下层板以及夹设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的多个连接件;
所述上层板焊接固定在车架的下方,所述下层板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上层板焊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牵引销固定在所述下层板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件中包括两个U型板;
所述U型板的横截面呈U形,具有一个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两个侧面,且所述U型板的两个侧面上端均与所述上层板焊接固定,所述U型板的底面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层板焊接固定;
两个所述U型板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所述下层板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件中还包括四个斜板;
所述下层板与所述上层板均为矩形,且所述下层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上层板;
所述下层板的四个边分别通过四个斜板与所述上层板的四个边相连,且每个斜板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层板和下层板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引销包括销座与销头;
所述销座位于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区域并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下层板固定;
所述销头的一端与所述销座固定为一体,另一端穿过所述所述下层板中部的通孔延伸至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底架、多个侧板及多个顶板;
多个侧板均固定设置在底架的上方,以形成半挂车的载货区域,且位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板均倾斜设置,使得半挂车的载货区域的底端窄,上端宽;
多个顶板固定在多个侧板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两个悬挂连接部以及多个斜立柱;
所述底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的大梁,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大梁的多个连接横梁;
两个悬挂连接部分别位于两个大梁靠近车尾端的下方,每个悬挂连接部均与对应的大梁固定为一体,且每个悬挂连接部均位于对应的大梁的内侧,使得大梁相对于悬挂连接部凸出;
每个所述斜立柱的整体形状为具有缺口的三角形,且缺口位于三角形的一个角处,缺口处的形状及尺寸与大梁相对于悬挂连接部凸出的部分相对应,所述斜立柱在缺口处与大梁焊接固定,且缺口处相邻的两个边分别与倾斜设置的侧板以及悬挂连接部的侧面焊接固定;
所述悬挂连接部用于通过其底端的多个连接位与半挂车的悬挂系统相连接,所述悬挂连接部的每个连接位均位于所述斜立柱的底端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立柱及大梁上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立柱的个数为八个,左右两侧各四个;所述悬挂连接部的连接位的数量对应为八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悬挂连接部与对应的大梁为由同一个金属板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采用了创新设计的托盘体,该托盘体结构简单、重量轻,不影响牵引销原本的牵引效果,同时,因托盘体相对于车架底面向下凸出,可使车架中朝向车头的一侧较高,从而使车架的尾部下沉,这样能够使货物自行溜坡降低一部分卸货阻力,降低重心,使车辆行使更稳定;另一方面,托盘体提高了半挂车与车头连接部位的离地距离,使半挂车与车头发生碰撞的几率变小,减轻了因半挂车与车头的连接处上下碰撞导致的发生事故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新型半挂车的托盘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新型半挂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大梁;2、侧板;3、悬挂连接部;4、斜立柱;5、连接横梁;6、顶板;10、托盘体;11、上层板;12、下层板;13、牵引销;14、U型板;15、斜板;20、悬挂系统;30、车轮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半挂车,包括车架、悬挂系统20及车轮系统30,车架通过悬挂系统20连接车轮系统30;车架靠近车头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盘体10及牵引销13;托盘体10整体呈倒梯形的盒形,托盘体10的顶面固定在车架的下方,牵引销13固定在托盘体10的底面中部。
优选地,托盘体10包括上层板11、下层板12以及夹设在上层板11和下层板12之间的多个连接件;上层板11焊接固定在车架的下方,下层板12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上层板11焊接固定为一体;牵引销13固定在下层板12的中部。
优选地,多个连接件中包括两个U型板14;U型板14的横截面呈U形,具有一个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两个侧面,且U型板14的两个侧面上端均与上层板11焊接固定,U型板14的底面的下表面与下层板12焊接固定;两个U型板14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下层板12的两端。
优选地,多个连接件中还包括四个斜板15;下层板12与上层板11均为矩形,且下层板12的尺寸小于上层板11;下层板12的四个边分别通过四个斜板15与上层板11的四个边相连,且每个斜板15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层板11和下层板12焊接固定。
优选地,牵引销13包括销座与销头;销座位于上层板11与下层板12之间的区域并通过螺栓结构与下层板12固定;销头的一端与销座固定为一体,另一端穿过下层板12中部的通孔延伸至外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中,采用了创新设计的托盘体10,该托盘体10结构简单、重量轻,不影响牵引销13原本的牵引效果。同时,因托盘体10相对于车架底面向下凸出,可使车架中朝向车头的一侧较高,从而使车架的尾部下沉,这样能够使货物自行溜坡降低一部分卸货阻力,降低重心,使车辆行使更稳定;另一方面,托盘体10提高了半挂车与车头连接部位的离地距离,使半挂车与车头发生碰撞的几率变小,减轻了因半挂车与车头的连接处上下碰撞导致的发生事故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一些情况下,为了使半挂车车架与车轮轮距相匹配,经常需要使车架的整体形状向外延展,以得到所需的宽度,例如对于采用双胎车轮的半挂车来说,其轮距会小于采用单胎车轮的半挂车。为了解决该问题,传统的方案是在车架的两个纵向的大梁之间,增设多个横向的挑梁,通过挑梁来实现车架的宽度的延展,以得到需要的宽度,并通过挑梁与半挂车的悬挂系统连接。然而,采用这样的方案时,因大梁及挑梁均需要承担大量重量,必须采用较厚的金属材料制成,这样大大增加了车架的总重量。若半挂车的车架过重,对其载重性能及安全性均有不利影响。现有技术中的半挂车,为了减轻车架重量,通常采用在不影响承重能力的地方设计通孔、空腔,以及改用较薄的板或其他较轻的连接结构的方案;但这样的方案治标不治本,未能改变车架的受力情况,能够减轻的重量有限。
为了解决该问题,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4所示,该新型半挂车的车架包括底架、多个侧板2及多个顶板6;多个侧板2均固定设置在底架的上方,以形成半挂车的载货区域,且位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板2均倾斜设置,使得半挂车的载货区域的底端窄,上端宽;多个顶板6固定在多个侧板2的上方。
优选地,车架还包括两个悬挂连接部3以及多个斜立柱4;底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的大梁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大梁1的多个连接横梁5;两个悬挂连接部3分别位于两个大梁1靠近车尾端的下方,每个悬挂连接部3均与对应的大梁1固定为一体,且每个悬挂连接部3均位于对应的大梁1的内侧,使得大梁1相对于悬挂连接部3凸出;每个斜立柱4的整体形状为具有缺口的三角形,且缺口位于三角形的一个角处,缺口处的形状及尺寸与大梁1相对于悬挂连接部3凸出的部分相对应,斜立柱4在缺口处与大梁1焊接固定,且缺口处相邻的两个边分别与倾斜设置的侧板2以及悬挂连接部3的侧面焊接固定;悬挂连接部3用于通过其底端的多个连接位与半挂车的悬挂系统20相连接,悬挂连接部3的每个连接位均位于斜立柱4的底端的内侧。
优选地,斜立柱4及大梁1上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从而进一步减轻半挂车车架的重量。
优选地,在图示实施例中,斜立柱4的个数为八个,左右两侧各四个;悬挂连接部3的连接位的数量对应为八个。另外,如图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底架靠近车头的一端,即底架下方不包括悬挂连接部3的区域,侧面同样可设置有若干个类似于斜立柱4的三角形结构,区别在于该三角形结构并不包括缺口,其中两个边分别与倾斜的侧板2以及大梁1的侧面焊接固定。
优选地,每个悬挂连接部3与对应的大梁1为由同一个金属板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不同于现有的采用挑梁的半挂车车架,其采用特制的大梁1、斜立柱4及悬挂连接部3,通过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半挂车车架能够与车轮轮距相匹配;进一步地,大梁1、斜立柱4及悬挂连接部3形成整体的受力结构,使得车辆的载重通过层层传输到达悬挂系统20,从而使连接横梁5并不需要承载多少重量,而仅是起到连接作用,这样就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重量较大的挑梁结构;且大梁1本身受到斜立柱4的支撑,也可改用更轻更薄的金属材料来制造,同时不影响车辆的载重性能;可见,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半挂车车架的受力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半挂车,相比于现有的同类型的半挂车车架与半挂车,重量能减轻约1.8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半挂车,包括车架、悬挂系统(20)及车轮系统(30),所述车架通过悬挂系统(20)连接所述车轮系统(30);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靠近车头端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托盘体(10)及牵引销(13);
所述托盘体(10)整体呈盒形,所述托盘体(10)的顶面固定在车架的下方,所述牵引销(13)固定在所述托盘体(10)的底面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体(10)包括上层板(11)、下层板(12)以及夹设在上层板(11)和下层板(12)之间的多个连接件;
所述上层板(11)焊接固定在车架的下方,所述下层板(12)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上层板(11)焊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牵引销(13)固定在所述下层板(12)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件中包括两个U型板(14);
所述U型板(14)的横截面呈U形,具有一个底面和与底面垂直的两个侧面,且所述U型板(14)的两个侧面上端均与所述上层板(11)焊接固定,所述U型板(14)的底面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层板(12)焊接固定;
两个所述U型板(14)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所述下层板(12)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件中还包括四个斜板(15);
所述下层板(12)与所述上层板(11)均为矩形,且所述下层板(12)的尺寸小于所述上层板(11);
所述下层板(12)的四个边分别通过四个斜板(15)与所述上层板(11)的四个边相连,且每个斜板(15)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层板(11)和下层板(12)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销(13)包括销座与销头;
所述销座位于所述上层板(11)与下层板(12)之间的区域并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下层板(12)固定;
所述销头的一端与所述销座固定为一体,另一端穿过所述所述下层板(12)中部的通孔延伸至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底架、多个侧板(2)及多个顶板(6);
多个侧板(2)均固定设置在底架的上方,以形成半挂车的载货区域,且位于底架左右两侧的侧板(2)均倾斜设置,使得半挂车的载货区域的底端窄,上端宽;
多个顶板(6)固定在多个侧板(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两个悬挂连接部(3)以及多个斜立柱(4);
所述底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的大梁(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大梁(1)的多个连接横梁(5);
两个悬挂连接部(3)分别位于两个大梁(1)靠近车尾端的下方,每个悬挂连接部(3)均与对应的大梁(1)固定为一体,且每个悬挂连接部(3)均位于对应的大梁(1)的内侧,使得大梁(1)相对于悬挂连接部(3)凸出;
每个所述斜立柱(4)的整体形状为具有缺口的三角形,且缺口位于三角形的一个角处,缺口处的形状及尺寸与大梁(1)相对于悬挂连接部(3)凸出的部分相对应,所述斜立柱(4)在缺口处与大梁(1)焊接固定,且缺口处相邻的两个边分别与倾斜设置的侧板(2)以及悬挂连接部(3)的侧面焊接固定;
所述悬挂连接部(3)用于通过其底端的多个连接位与半挂车的悬挂系统(20)相连接,所述悬挂连接部(3)的每个连接位均位于所述斜立柱(4)的底端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立柱(4)及大梁(1)上均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立柱(4)的个数为八个,左右两侧各四个;所述悬挂连接部(3)的连接位的数量对应为八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悬挂连接部(3)与对应的大梁(1)为由同一个金属板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
CN202220042485.0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新型半挂车 Active CN216709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2485.0U CN216709488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新型半挂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2485.0U CN216709488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新型半挂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9488U true CN216709488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90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2485.0U Active CN216709488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新型半挂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9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34723A (en) Low level freight car
CA2094194C (en) Railroad well car body
US3102497A (en) Flat car for railway freight unit loading
US8201874B2 (en) Integral compartment vehicle body
US2841415A (en) Upper fifth wheel load-bea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semi-trailers
CN108297949B (zh) 一种内翻自卸式仓栅半挂车
CN216709488U (zh) 一种新型半挂车
CN114056218B (zh) 集装箱和汽车运输两用车体
CN114261462A (zh) 一种轻量化的半挂车车架与半挂车
CN111762216A (zh) 铁路集装箱平车车体
CN101992803A (zh) 分段式主梁及具有该主梁的半挂车底架
CN216709487U (zh) 一种半挂车的外置式牵引托盘
CN103121470A (zh) 全承载商用车平台及其模块化应用
CN212950326U (zh) 一种三轴矿车举升油缸固定支座及矿用自卸车
CN212401213U (zh) 一种有大圆孔的铁路货车底架
CN109334696B (zh)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
CN210191604U (zh) 一种半挂车的翻转后坡道车架结构
CN210416745U (zh) 一种液压低平板半挂车的主车架
CN217753905U (zh) 一种新型的鹅颈平台结构
CN211417402U (zh) 一种半挂车牵引销处抗扭车架结构
CN216359983U (zh) 一种自卸半挂车的车厢底板结构
CN220947988U (zh) 一种用于多级均衡铁路平车的中底架及底架组件
CN220243403U (zh) 一种穿梁框架车板
CN220130226U (zh) 一种用于半挂车的防涨货箱
CN219838607U (zh) 一种加强型半挂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