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01634U - 雾化芯及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及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01634U
CN216701634U CN202123060391.0U CN202123060391U CN216701634U CN 216701634 U CN216701634 U CN 216701634U CN 202123060391 U CN202123060391 U CN 202123060391U CN 216701634 U CN216701634 U CN 216701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base body
bottom end
atomizer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603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文莉
万科
李欢喜
褚庆臣
周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603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01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01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芯和雾化器,雾化芯包括:基体,具有作为外表面的侧周面和两个底端面,两个所述底端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侧周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端面的边缘弯折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侧周面形成雾化面,雾化介质经所述底端面进入所述基体内并渗透至所述雾化面。及发热体,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在基体表面积相同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增加雾化面的总面积,将使得更多的雾化介质能吸收该发热体的热量,继而使得发热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对更多的雾化介质进行雾化,从而提高雾化芯的雾化功率,确保雾化芯能满足大功率的雾化需求。

Description

雾化芯及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芯及包含该雾化芯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开设有储液腔并包括雾化芯,储液腔内存储有液态的雾化介质,当雾化芯吸收储液腔内的雾化介质后,雾化芯内的发热体能够发热并使雾化介质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对于传统的雾化芯,如需提高雾化芯的功率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对雾化介质的雾化量时,通常会采用加大发热体功率的模式,但是,鉴于雾化介质的供液速度有限,大功率的发热体通常因供液速度无法匹配雾化速度而产生干烧,导致雾化芯无法满足大功率的雾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满足雾化芯的大功率雾化需求。
一种雾化芯,包括:
基体,具有作为外表面的侧周面和两个底端面,两个所述底端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侧周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端面的边缘弯折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侧周面形成雾化面,雾化介质经所述底端面进入所述基体内并渗透至所述雾化面;及
发热体,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位于所述基体内且两端贯穿所述底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极体,所述侧周面包括相互连接且呈环状的中间区域和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底端面之间,至少部分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设置在所述端部区域并与所述发热体的端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极体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端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体设置为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呈棱柱状,所述基体的全部侧面形成所述侧周面,至少两个所述侧面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部分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覆盖全部所述端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呈四棱柱状,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侧面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部分形成所述雾化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呈圆柱状,全部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覆盖部分所述端部区域并与所述底端面间隔设置。
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开设有雾化腔和位于所述雾化芯一侧的进气孔,所述雾化面界定所述雾化腔的部分边界,所述进气孔直接连通所述雾化腔,所述进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平行和/或重合,当所述基体呈棱柱状时,所述进气孔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基体的中心轴线并与所述雾化面呈锐角或直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开设有位于所述雾化芯另一侧并直接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具有直接连通外界的吸嘴口,所述吸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朝向所述进气孔和/或所述吸气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至少部分侧周面形成雾化面,且雾化介质经底端面进入基体内并渗透至雾化面。在基体表面积相同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增加雾化面的总面积,将使得更多的雾化介质能吸收该发热体的热量,继而使得发热体在单位时间内能对更多的雾化介质进行雾化,从而提高雾化芯的雾化功率,确保雾化芯能满足大功率的雾化需求。并且,雾化功率的提高无需增大发热体的发热功率,从而有效防止发热体因供液速度无法匹配雾化速度而产生干烧。同时,雾化面总面积的增加不会增大基体的总体积,可以确保雾化芯能实现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雾化芯的基体为棱柱时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雾化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雾化芯的基体为圆柱时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雾化器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雾化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包括雾化芯20,雾化器10开设有储液腔11、雾化腔12、进气孔13和吸气孔14。雾化芯20界定雾化腔12的部分边界,沿雾化器10的轴向,进气孔13和吸气孔14分居雾化腔12的两侧,例如吸气孔14位于雾化腔12的上侧,吸气孔14直接连通该雾化腔12,吸嘴口14a的上端具有吸嘴口14a,吸嘴口14a直接连通外界,用户可以在该吸嘴口14a处抽吸。进气孔13位于雾化腔12的下侧,进气孔13与雾化腔12直接连通。储液腔11跟进气孔13和吸气孔14相互隔离,储液腔11内存储有液态的雾化介质,雾化芯20可以吸收该储液腔11的雾化介质并对其进行加热,从而将雾化介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用户在吸气孔14的吸嘴口14a处抽吸时,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孔13携带雾化腔12内的气溶胶以进入吸气孔14,从而确保进入吸气孔14内的气溶胶被用户吸收,故气体依次流经进气孔13、雾化腔12和吸气孔14。图2中实线箭头代表液态雾化介质的流动路径,虚线箭头代表气体的流动路径。
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20包括基体100、发热体210和电极体220,基体100可以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故基体100内部存在大量的微孔而具有一定的孔隙率,鉴于微孔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得基体100能产生毛细作用,使得液态的雾化介质能够在微孔中传输,继而使得基体100对雾化介质具有传输功能;另一方面微孔对雾化介质具有一定的存储作用,从而使得基体100对雾化介质具有缓存功能。发热体21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当对发热体210通电时,发热体21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极体220的电阻率低于发热体210的电阻率,使得电极体220具有相对较高的导电性能,电极体220与发热体210电性连接。雾化器10还包括导电体30,导电体30的一端与电极体220电性连接,导电体30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源通过导电体30和电极体220对发热体210进行供电。
基体100大致呈柱状结构并具有侧周面110和底端面120,侧周面110和底端面120均作为基体100的外表面,侧周面110为环状且其数量为一个,底端面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端面120沿基体100的轴向间隔设置,侧周面110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底端面120的周边弯折连接,侧周面110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底端面120的周边弯折连接,使得侧周面110环绕底端面120设置。至少部分侧周面110形成雾化面111a,即雾化面111a可以为侧周面110的全部,也可以为侧周面110的其中一部分,雾化面111a界定雾化腔12的部分边界。发热体210附着在雾化面111a上,例如发热体210可以通过丝印的方式进行附着。储液腔11内的雾化介质与底端面120接触时,通过基体100的毛细作用,使得底端面120为具有吸液功能的吸液面,从而使得雾化介质通过底端面120进入基体100的内部并能进一步渗透至雾化面111a。当发热体210通电时,发热体210产生的热量可以将抵达至雾化面111a上的雾化介质进行雾化。为提高雾化面111a的总面积,可以使得侧周面110的至少三分之一形成雾化面111a,即侧周面110的至少三分之一作为雾化面111a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0内可以开设有导液孔130,导液孔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导液孔130的中心轴线与基体10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基体10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底端面120,从而使得导液孔130在底端面120上存在连通储液腔11的开口,显然,侧周面110环绕导液孔130设置。通过设置导液孔130,可以使得雾化介质直接通过导液孔130进入基体100内以渗透至雾化面111a,从而降低雾化介质在基体100内的流动阻力以提高其流动速度,使得储液腔11中的雾化介质快速抵达至雾化面111a,避免雾化面111a上雾化介质的雾化速度(耗液速度)大于供液速度,防止雾化面111a因供液不足而导致发热体210产生干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周面110包括中间区域111和端部区域112,中间区域111的数量为一个,端部区域112的数量为两个,中间区域111连接在两个边缘区域之间,即中间区域111的其中一端与其中一个端部区域112的端部连接,中间区域111的另外一端与另外一个端部区域112的端部连接,中间区域111和端部区域112两者均呈环状。端部区域112位于中间区域111和底端面120之间,即端部区域112的两端分别跟中间区域111和底端面120连接。每个端部区域112的面积小于中间区域111的面积,两个端部区域112的面积之和也可以小于中间区域111的面积。至少部分中间区域111形成雾化面111a,即雾化面111a可以为中间区域111的全部,也可以为中间区域111的其中一部分。电极体220附着在该端部区域112,例如电极体220可以通过浸涂或丝印的方式进行附着,电极体220可以同样呈环状,可以理解为电极体220以套设的方式附着在基体100上,电极体220可以覆盖至少部分端部区域112。电极体220还可以为C形。
参阅图2、图3和图4,基体100可以呈棱柱状,显然,基体100的全部侧面113形成侧周面110,即侧周面110包括基体100的全部侧面113。电极体220覆盖全部的端部区域112,即电极体220覆盖全部侧面113位于该端部区域112的部分。至少两个侧面113位于中间区域111的部分形成雾化面111a,简而言之,雾化面111a位于至少两个侧面113上,即平面型雾化面111a的数量为两个。例如,当基体100呈四棱柱状时,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113位于中间区域111的部分形成雾化面111a,简而言之,雾化面111a可以位于沿基体100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113上,也可以位于沿基体100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侧面113上。当然,雾化面111a可以同时位于四个侧面113上,使得平面型雾化面111a的数量为四个。
对于呈四棱柱状的基体100,将基体100的四个侧面113记为上侧面、下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均位于上侧面和下侧面之间,上侧面靠近吸气孔14,下侧面靠近进气孔13。假如将上侧面作为与储液腔11内雾化介质接触的吸液面,雾化面111a仅位于该下侧面,而前侧面和后侧面无法做雾化面使用,雾化介质经作为吸液面的上侧面从上往下渗透至雾化面111a。此时,只有基体100的一个侧面113作为雾化面111a使用,将使得雾化面111a的面积较小。如需提高雾化芯20的雾化功率,即提高单位时间内对雾化介质的雾化量时,只能采用加大发热体210功率的模式,但是,大功率发热体210的雾化速度(耗液速度)较大,鉴于雾化介质在基体100中传输速度的限制,发热体210通常因供液速度无法匹配雾化速度而产生干烧,导致该雾化芯20无法承受过高的雾化功率。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芯20,通过导液孔130进入基体100内的雾化介质可以沿与基体100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由内向外顺利渗透至雾化面111a,确保雾化面111a具有合理的供液速度。由于基体100的至少两个侧面113可以作为雾化面111a使用,在基体100表面积相同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增加雾化面111a的总面积。鉴于发热体210附着在面积较大的雾化面111a上,将使得更多的雾化介质能吸收该发热体210的热量,继而使得发热体210在单位时间内能对更多的雾化介质进行雾化,从而提高雾化芯20的雾化功率,确保雾化芯20能满足大功率的雾化需求。并且,雾化功率的提高无需增大发热体210的发热功率,从而有效防止发热体210因供液速度无法匹配雾化速度而产生干烧。同时,雾化面111a总面积的增加不会增大基体100的总体积,可以确保雾化芯20能实现小型化设计。
参阅图5、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0可以呈圆柱状,侧周面110的全部中间区域111可以形成雾化面111a,电极体220可以覆盖侧周面110的部分端部区域112,使得电极体220与底端面120之间间隔设置。参考上述棱柱状基体100的相关描述,对于圆柱状的基体100,同样在基体100总体积恒定的情况下增大雾化面111a的总面积,从而提高雾化功率并防止干烧。鉴于侧周面110的全部中间区域111可以形成雾化面111a,该雾化面111a为圆环状,使得气流全方位、多角度对雾化面111a进行冲击,确保气流的流速和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防止干烧所产生的焦味。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孔13的数量可以多个,其中一个进气孔13的中心轴线与雾化器10的中心轴线重合,其它进气孔13的中心轴线与雾化器10的中心轴线平行。当基体100呈棱柱状时,基体100的中心轴线可以垂直雾化器10的中心轴线,即基体100水平设置。当然,基体100可以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一定的角度以改变安装位置,例如,当基体100处于某一安装位置时,进气孔1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雾化面111a所在的侧面113,即两者呈直角;当基体100转动一定角度而处于另一安装位置时,进气孔13的中心轴线与雾化面111a所在的侧面113呈锐角。在进气孔13的中心轴线与雾化面111a呈锐角的情况下,进气孔13中的气流以一定的斜角对雾化面111a进行冲击,可以理解为气流与雾化面111a产生“斜碰”,如此可以减少气流的能量损失,防止气流在雾化腔12内形成涡流以使部分气溶胶残留在雾化腔12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用户的每次抽吸均能获得较高浓度的气溶胶,从而改善抽吸口感。故通过基体100转动以改变安装位置,可以起到调节气溶胶浓度和抽吸口感的作用。
参阅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气孔14的中心轴线与雾化器10的中心轴线重合,因此,气流在进气孔13、雾化腔12和吸气孔14中流动时,气流的流动轨迹大致为直线,可以减少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12和吸气孔14内的残留量,提高用户每次抽吸所获得的气溶胶的浓度。雾化面111a可以朝向吸气孔14设置,使得该部分雾化面111a上产生的气溶胶以相对较短路径和较快的速度进入至吸气孔14内,从而减少涡流产生的几率。雾化面111a也可以朝向进气孔13设置,使得从进气孔13中流出的气流以较大的速度携带气溶胶进入吸气孔1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具有作为外表面的侧周面和两个底端面,两个所述底端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侧周面沿所述基体的轴向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端面的边缘弯折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侧周面形成雾化面,雾化介质经所述底端面进入所述基体内并渗透至所述雾化面;及
发热体,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设有导液孔,所述导液孔位于所述基体内且两端贯穿所述底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极体,所述侧周面包括相互连接且呈环状的中间区域和端部区域,所述端部区域位于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底端面之间,至少部分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设置在所述端部区域并与所述发热体的端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极体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端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体设置为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呈棱柱状,所述基体的全部侧面形成所述侧周面,至少两个所述侧面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部分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覆盖全部所述端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呈四棱柱状,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侧面位于所述中间区域的部分形成所述雾化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呈圆柱状,全部所述中间区域形成所述雾化面,所述电极体覆盖部分所述端部区域并与所述底端面间隔设置。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开设有雾化腔和位于所述雾化芯一侧的进气孔,所述雾化面界定所述雾化腔的部分边界,所述进气孔直接连通所述雾化腔,所述进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平行和/或重合,当所述基体呈棱柱状时,所述进气孔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基体的中心轴线并与所述雾化面呈锐角或直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开设有位于所述雾化芯另一侧并直接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具有直接连通外界的吸嘴口,所述吸气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朝向所述进气孔和/或所述吸气孔设置。
CN202123060391.0U 2021-12-07 2021-12-07 雾化芯及雾化器 Active CN216701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0391.0U CN2167016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雾化芯及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60391.0U CN2167016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雾化芯及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01634U true CN216701634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60391.0U Active CN216701634U (zh) 2021-12-07 2021-12-07 雾化芯及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016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420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4037079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420A1 (zh) * 2022-08-12 2024-02-15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4037079A1 (zh) * 2022-08-17 2024-02-22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01634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US10986868B2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with a liquid guiding effect and atomizer
CN21507549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983515U (zh) 电子烟及其发热组件
CN11389269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931479U (zh) 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EP4268635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thereof
CN216701628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以及电子烟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233009A1 (zh) 雾化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3854631A (zh) 多孔陶瓷雾化芯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320817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85432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US11723407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782920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2093677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67U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7380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986692U (zh) 雾化芯、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64459U (zh) 一种消音装置及空气加湿器
CN21708963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21819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