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8940U -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8940U
CN216698940U CN202220098817.7U CN202220098817U CN216698940U CN 216698940 U CN216698940 U CN 216698940U CN 202220098817 U CN202220098817 U CN 202220098817U CN 216698940 U CN216698940 U CN 216698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ain body
insulating
shell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88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ngz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ngz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ngz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ngz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88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8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8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8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包括外壳、绝缘固定座和、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固定座设有绝缘主体、绝缘舌片,所述绝缘舌片包括有舌片主体、与在舌片主体两端固定的凸起,所述端子模组限定在舌片主体内并穿过绝缘主体延伸出绝缘主体的一个侧面,所述外壳包括壳主体、从壳主体朝向绝缘主体方向延伸出来的壳引脚,所述壳引脚分布在绝缘主体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将所述端子模组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绝缘固定座内然后再将绝缘固定座置于外壳之内,绝缘固定座与外壳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即可完成组装,组装方便。所述壳引脚分三个方向分布,使得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稳稳的放置在PCB板的上方,确保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背景技术
连接器接口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这些趋势表明连接器必须在较小的空间承载更多更快的数据信号而不降低信号质量,发展到今天连接器接口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为满足该要求通常把连接器接口中信号接片结构的间距做到更小而使连接器在有限的空间内承载较多的信号;但是把信号接片做的更紧密的同时,却容易出现制作工序复杂,连接器接口与PCB板的焊接时不稳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且制作工序少且能稳定的与PCB板焊接的数据接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包括外壳、容置于外壳内的绝缘固定座和固定在绝缘固定座内的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固定座设有绝缘主体、与绝缘主体固定连接的绝缘舌片,所述绝缘舌片包括有舌片主体、与在舌片主体两端固定的凸起,所述端子模组限定在舌片主体内并穿过绝缘主体延伸出绝缘主体的一个侧面,所述外壳包括壳主体、从壳主体朝向绝缘主体方向延伸出来的壳引脚,所述壳引脚分布在绝缘主体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舌片主体的两侧均设有用来限定端子模组的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凹槽一、凹槽二平行并排排列,所述舌片主体的末端设有与凹槽一、凹槽二相通的通槽一,所述凹槽一、凹槽二的底部均设有通孔一,所述端子模组限定在凹槽一和凹槽二内并穿过通槽一限定在通槽一内,所述凹槽一和凹槽二的两侧设有通孔二。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主体包括与舌片主体固定连接的包胶部、与包胶部固定连接的限定部,所述凹槽一、凹槽二延伸穿过包胶部后转弯通向限定部的侧面,所述包胶部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外壳卡接的扣位一、散热孔一,所述包胶部设有一个倒角一。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设有接触部、与接触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与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焊接部,所述接触部限定在舌片主体部分的凹槽一、凹槽二内并穿过通孔一限定在通槽一内,所述连接部限定在凹槽一、凹槽二延伸穿过包胶部后转弯通向限定部的部分,所述焊接部延伸出限定部的侧面。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包胶部的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观察孔一、观察孔二,所述观察孔一、观察孔二均与凹槽一、凹槽二延伸穿过包胶部的部分相通,且观察孔一、观察孔二的位置在竖直方向错开分布。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限定部底面设有凸条,所述焊接部的底部低于凸条的底部,所述限定部的一个侧面设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覆盖在凹槽一、凹槽二延伸通向限定部侧面部分的侧面,所述限定部的另一侧面设有与外壳卡接的卡位,所述限定部的两个侧面均设有散热孔二。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端子模组设有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凹槽一的长度大于凹槽二的长度,所述凹槽一的始端比凹槽二的始端更加靠近舌片主体的始端,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限定在凹槽一内,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部限定在凹槽二内。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壳引脚设有凸起的加强筋、穿孔,所述穿孔设置在靠近壳引脚的顶部,所述壳主体的一个角设有倒角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包括外壳、绝缘固定座和、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固定座设有绝缘主体、绝缘舌片,所述绝缘舌片包括有舌片主体、与在舌片主体两端固定的凸起,所述端子模组限定在舌片主体内并穿过绝缘主体延伸出绝缘主体的一个侧面,所述外壳包括壳主体、从壳主体朝向绝缘主体方向延伸出来的壳引脚,所述壳引脚分布在绝缘主体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将所述端子模组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绝缘固定座内然后再将绝缘固定座置于外壳之内,绝缘固定座与外壳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即可完成组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壳引脚分三个方向分布,使得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稳稳的放置在PCB板的上方,确保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不会在PCB板上晃动,方便端子模组延伸出绝缘主体的部分与PCB的焊接,确保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数据接口对插头从外壳朝向绝缘舌片方向对插,所述舌片主体两端固定有凸起,确保数据接口对插头对插的方向正确。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布局合理,且制作工序少且能稳定的与PCB板焊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绝缘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绝缘固定座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端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字传输接口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包括外壳1、容置于外壳1内的绝缘固定座2和固定在绝缘固定座2内的端子模组3,所述绝缘固定座2设有绝缘主体21、与绝缘主体21固定连接的绝缘舌片22,所述绝缘舌片22包括有舌片主体221、与在舌片主体221两端固定的凸起222,所述端子模组3限定在舌片主体221内并穿过绝缘主体21延伸出绝缘主体21的一个侧面,所述外壳1包括壳主体11、从壳主体11朝向绝缘主体21方向延伸出来的壳引脚12,所述壳引脚12分布在绝缘主体21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
将所述端子模组3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绝缘固定座2内,然后再将绝缘固定座2置于外壳1之内,绝缘固定座2与外壳1通过卡扣连接固定即可完成组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所述端子模组3延伸出绝缘主体21的一个侧面用于与PCB板焊接,同时壳引脚12分布在绝缘主体21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焊接前插入PCB板时,所述壳引脚12先插入PCB板的孔内,壳引脚12分三个方向分布,使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稳稳的放置在PCB板的上方,确保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不会在PCB板上晃动,方便端子模组3延伸出绝缘主体21的部分与PCB的焊接,确保焊接的稳定性和质量。数据接口对插头从外壳1朝向绝缘舌片22方向对插,所述舌片主体221两端固定有凸起222,确保数据接口对插头对插的方向正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舌片主体221的两侧均设有用来限定端子模组3的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平行并排排列,所述舌片主体221的末端设有与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相通的通槽一2213,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的底部均设有通孔一2214,所述端子模组3限定在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内并穿过通槽一2213限定在通槽一2213内,所述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的两侧设有通孔二2215。
所述端子模组3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限定在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同时通孔一2214将端子模组3限定在通孔一2214内,确保端子模组3更稳定的限定在舌片主体221内,所述通孔一2214和通孔二2215方便数据接口对插头与端子模组3进行数据传输时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绝缘主体21包括与舌片主体221固定连接的包胶部211、与包胶部211固定连接的限定部212,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侧面,所述包胶部21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外壳1卡接的扣位一2111、散热孔一2112,所述包胶部211设有一个倒角一2113。
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侧面,方便端子模组3延伸伸出限定部212的侧面用于焊接,所述散热孔一2112方便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与数据接口对插口对插进行数据传输时散热,所述倒角一2113的设计方便绝缘固定座2在装入外壳1时进行方向识别。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端子模组3设有接触部31、与接触部3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2、与连接部32固定连接的焊接部33,所述接触部31限定在舌片主体221部分的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内并穿过通孔一2214限定在通槽一2213内,所述连接部32限定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部分,所述焊接部33延伸出限定部212的侧面。
通过注塑成型方式,端子模组3的接触部31限定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通槽一2213内,为了确保端子模组3能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绝缘固定座2内,注塑成型过程中,将端子模组3的连接部32限定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部分,焊接部33延伸出限定部212的侧面方便焊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包胶部211的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所述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均与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的部分相通,且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的位置在竖直方向错开分布。
所述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方便端子模组3在与绝缘固定座2注塑成型后,观察端子模组3限定在包胶部211内的情况,且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的位置在竖直方向错开分布,确保观察孔一2114和观察孔二2115的设置不影响端子模组3在包胶部211内的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限定部212底面设有凸条2121,所述焊接部33的底部低于凸条2121的底部,确保焊接部33能与PCB高质量焊接,所述限定部212的一个侧面设固定部2125,所述固定部2125覆盖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通向限定部212侧面部分的侧面,所述限定部212的另一侧面设有与外壳1卡接的卡位2122,所述限定部212的两个侧面均设有散热孔二2123。
所述固定部2125将限定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通向限定部212侧面部分的端子模组3固定,所述散热孔二2123的设计方便本实用新型数据接口与数据接口对插口对插进行数据传输时散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端子模组3设有接地端子35和信号端子36,所述凹槽一2211的长度大于凹槽二2212的长度,所述凹槽一2211的始端比凹槽二2212的始端更加靠近舌片主体221的始端,所述接地端子35的接触部31限定在凹槽一2211内,所述信号端子36的接触部31限定在凹槽二2212内。
所述凹槽一2211的始端比凹槽二2212的始端更加靠近舌片主体221的始端,数据接口对插头与端子模组3接触时凹槽一2211内的接地端子35的接触部31先接触,确保数据接口对插头与信号端子36的接触部31接触时已经和接地端子35已经接触,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壳引脚12设有凸起的加强筋121、穿孔122,所述穿孔122设置在靠近壳引脚12的顶部,所述壳主体11的一个角设有倒角二111。
加强筋121的设计加固了壳引脚12,使壳引脚12更加强壮,所述穿孔122的设计加大了壳引脚12的可焊接面积,有利于壳引脚12与PCB板的焊接。所述壳主体11的倒角二111与包胶部211的倒角一2113对应,方便绝缘固定座2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与外壳1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布局合理,且制作工序少且能稳定的与PCB板焊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容置于外壳(1)内的绝缘固定座(2)和固定在绝缘固定座(2)内的端子模组(3),所述绝缘固定座(2)设有绝缘主体(21)、与绝缘主体(21)固定连接的绝缘舌片(22),所述绝缘舌片(22)包括有舌片主体(221)、在舌片主体(221)两端固定的凸起(222),所述端子模组(3)限定在舌片主体(221)内并穿过绝缘主体(21)延伸出绝缘主体(21)的一个侧面,所述外壳(1)包括壳主体(11)、从壳主体(11)朝向绝缘主体(21)方向延伸出来的壳引脚(12),所述壳引脚(12)分布在绝缘主体(21)其他三个侧面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舌片主体(221)的两侧均设有用来限定端子模组(3)的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平行并排排列,所述舌片主体(221)的末端设有与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相通的通槽一(2213),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的底部均设有通孔一(2214),所述端子模组(3)限定在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内并穿过通槽一(2213)限定在通槽一(2213)内,所述凹槽一(2211)和凹槽二(2212)的两侧设有通孔二(221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绝缘主体(21)包括与舌片主体(221)固定连接的包胶部(211)、与包胶部(211)固定连接的限定部(212),所述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侧面,所述包胶部(211)的两侧均设有用于与外壳(1)卡接的扣位一(2111)、散热孔一(2112),所述包胶部(211)设有一个倒角一(21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端子模组(3)设有接触部(31)、与接触部(31)固定连接的连接部(32)、与连接部(32)固定连接的焊接部(33),所述接触部(31)限定在舌片主体(221)部分的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内并穿过通孔一(2214)限定在通槽一(2213)内,所述连接部(32)限定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后转弯通向限定部(212)的部分,所述焊接部(33)延伸出限定部(212)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包胶部(211)的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所述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均与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穿过包胶部(211)的部分相通,且观察孔一(2114)、观察孔二(2115)的位置在竖直方向错开分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限定部(212)底面设有凸条(2121),所述焊接部(33)的底部低于凸条(2121)的底部,所述限定部(212)的一个侧面设固定部(2125),所述固定部(2125)覆盖在凹槽一(2211)、凹槽二(2212)延伸通向限定部(212)侧面部分的侧面,所述限定部(212)的另一侧面设有与外壳(1)卡接的卡位(2122),所述限定部(212)的两个侧面均设有散热孔二(212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端子模组(3)设有接地端子(35)和信号端子(36),所述凹槽一(2211)的长度大于凹槽二(2212)的长度,所述凹槽一(2211)的始端比凹槽二(2212)的始端更加靠近舌片主体(221)的始端,所述接地端子(35)的接触部(31)限定在凹槽一(2211)内,所述信号端子(36)的接触部(31)限定在凹槽二(2212)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数字传输接口,其特征是所述壳引脚(12)设有凸起的加强筋(121)、穿孔(122),所述穿孔(122)设置在靠近壳引脚(12)的顶部,所述壳主体(11)的一个角设有倒角二(111)。
CN202220098817.7U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Active CN216698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817.7U CN216698940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817.7U CN216698940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8940U true CN216698940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6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8817.7U Active CN216698940U (zh) 2022-01-14 2022-01-14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8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221B (zh) 連接器組件
JP7361839B2 (ja) コネクタ
JP7281537B2 (ja) コネクタ
TWI566481B (zh) The use of waterproof colloid fixed connection terminals and circuit board signal connector
JP2023017032A (ja) コネクタ
US1163739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inflow of coating
CN216698940U (zh) 一种数字传输接口
US779428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wafer having coupling foil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2247542A (zh) 電連接器
US690244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368219U (zh) 弯头连接器
CN216450830U (zh) 夹线连接器组件
CN212517546U (zh) 缆线连接器结构
JP7403614B2 (ja) コネクタ
CN217062564U (zh) Micro USB连接器
CN215343102U (zh) 电连接器
CN217882068U (zh) 电连接器
KR100849628B1 (ko) 기판 연결용 커넥터
CN211376971U (zh) 连接器组件
TWM541134U (zh) 線對板電連接器
JP2002298956A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29088A (zh) 一种高速数据连接器
TWI525947B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17832897A (zh) Usb插座
CN117855934A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及usb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