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5324U -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5324U
CN216695324U CN202122962391.3U CN202122962391U CN216695324U CN 216695324 U CN216695324 U CN 216695324U CN 202122962391 U CN202122962391 U CN 202122962391U CN 216695324 U CN216695324 U CN 216695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asured object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23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郝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23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5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5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532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897 priority patent/WO202309864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01K1/143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for measuring surface tempera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包括,被测物、测温元件、支架和底板,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被测物和所述测温元件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被测物与所述测温元件至少一个面接触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与所述底板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支架可跟随所述被测物移动,使得所述被测物与所述测温元件始终保持面接触。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通过支架可与底板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安装在支架上测温元件能够跟随被测物移动,使得测温元件与被测物实时贴紧,保证测温元件所测的温度与被测物的实际温度最为接近,从而实现准确检测被测物的工作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枪头和充电座都会有对插结构的充电端子,充电端子固定在充电枪头或者充电座的端子卡座上。当汽车充电时,充电端子处的电流迅速增大,发热量急剧升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厂家会在充电端子处设置测温装置。接触式测温装置简单、可靠,且测量精度高。但是测温装置必须与被测介质接触后才能进行测温,由于充电装置的被测物一般都会受到振动,也会带动测温元件发生位移,此时被测物和测温元件之间会发生相对的角度变化,从而使被测物与测温元件之间不是实时紧贴,导致测量的温度有较大的误差,与实际温度会有偏差,造成无法实时监控到充电装置的准确温度,也会使温控系统的调温措施失效,严重时会导致充电装置的被测物温度急剧升高而没有断电,发生充电设备燃烧等安全事故。
因此,测温结构领域急需一种可跟随被测物振动而移动式的测温结构,能够使得被测物与测温元件始终紧贴,能够实时的检测被测物的实际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包括,
被测物、测温元件、支架和底板,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被测物和所述测温元件安装在所述支架内,且所述被测物与所述测温元件至少一个面接触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可与所述底板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支架可跟随所述被测物移动,使得所述被测物与所述测温元件始终保持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测温元件为柱体,所述测温元件包括与所述被测物接触的测温面,与所述测温面相邻的上端面,以及在所述上端面的两边相对设置的两个挂耳,两所述挂耳位于所述测温面的两侧,所述支架设置有测温腔体和所述测温腔体上方两侧的凹槽,所述测温元件被容纳在所述测温腔体中,所述挂耳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测温腔体设置有测温接触面。
可选地,所述挂耳靠近所述测温面的侧边与所述凹槽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使所述测温面突出于所述测温接触面,并与所述测温接触面呈一定角度。
可选地,所述支架上设置测温槽,所述测温槽通过所述测温接触面与所述测温腔体相连通,至少部分被测物设置在所述测温槽内,并与测温面接触连接。
可选地,所述测温面施加给所述被测物的力为5N-98N。
可选地,所述测温槽在侧边端部设置导向角,所述被测物经所述导向角进入到所述测温槽内。
可选地,所述测温槽与所述测温腔体相对的一面设置弹片,所述弹片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到所述测温槽内部与所述被测物抵接。
可选地,所述弹片施加给所述被测物的力为5N-98N。
可选地,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底板的面为底面,所述底面上还设置定位销,所述底板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穿设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测温腔体以及测温接触面,所述测温腔体与所述测温接触面相对的一面外侧设置固定挂钩,所述底板上设置固定轴,所述固定挂钩套接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可在所述固定挂钩内上下左右移动。
可选地,所述底面上设置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突出于所述底面,所述支撑凸起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固定轴包括设立在两侧的三角架和连接两个三角架的旋转轴,所述固定挂钩包括引导槽、固定孔和与所述引导槽相对设置的豁口,所述引导槽最小开口距离小于所述旋转轴的直径,所述固定孔的内径大于旋转轴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如上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支架可与底板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安装在支架上测温元件能够跟随被测物移动,使得测温元件与被测物实时贴紧,保证测温元件所测的温度,与被测物的实际温度最为接近,从而实现准确检测被测物的工作温度,避免了测温元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测温面与被测物相分离的情况,或者出现测温面与被测物不能持续贴合的情况,导致不能准确测量温度。
2、通过设置弹片,可对被测物施加弹力,使得被测物与测温元件能够进一步贴紧,保证二者能够实时连接,保证测温元件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被测物的温度。
3、通过挂耳靠近测温面的侧边与凹槽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挂耳侧边与凹槽侧边在连接处发生干涉,使得测温面凸出于测温接触面,使得测温元件的测温面能够施加一定的力给被测物上,使得被测物与测温元件更为牢固的连接。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温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温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温结构中的支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温结构中的支架的另一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1-被测物;2-测温元件;3-支架;4-底板;21-测温面;22-上端面;23-挂耳;321-测温腔体;322-凹槽;38-测温槽;323-测温接触面;35-弹片;371-底面;36-定位销;41-定位孔;34-固定挂钩;42-固定轴;421-三角架;422-旋转轴;341-引导槽;342-固定孔;343-豁口;11-被检测面;39-挂钩;33-加强筋;31-导向角;43-通孔;37-支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本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被测物1、测温元件2、支架3和底板4,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被测物1和所述测温元件2安装在所述支架3内,且所述被测物1与所述测温元件2至少一个面接触连接;所述支架3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并可与所述底板4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支架3可跟随所述被测物1移动,使得所述被测物1与所述测温元件2始终保持面接触。
具体实施时,通过支架3可与底板4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安装在支架3上测温元件3能够跟随被测物1移动,使得测温元件3与被测物1实时贴紧,保证测温元件2所测的温度,与被测物1的实际温度最为接近,从而实现准确检测被测物1的工作温度,避免了测温元件2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测温元件2与被测物1相分离的情况,或者出现测温元件2与被测物1不能持续贴合的情况,导致不能准确测量温度。方便使用者或温度监控系统实时检测被测物1温度,避免因被测物1温度过高,发生燃烧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具体实施时,测温元件2为NTC温度传感器或PTC温度传感器。采用这两种温度传感器的好处是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适用于转换接头这种要求体积小,性能稳定的产品中。
具体实施时,测温元件2为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双金属温度传感器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构成,当温度变化时,膨胀系数大的金属发生弯曲,具有较好的抗振动性,适合用于电动汽车。
更进一步的,外界的温度变化量为1℃时,双金属温度传感器的金属的形变量小于等于1mm。形变量越小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其测温效果越准确,因此发明人选用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的金属的形变量小于等于1mm。
金属的形变量越小,双金属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越接近真实值,为了验证金属的形变量与测温的值的关系,发明人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方法为被测物1设定为相同的温度,选择相同的支架和相同的复位机构,选用不同的金属形变量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记录不同情况测得的温度值并与真实温度做差取绝对值,绝对值小于等于0.2℃为合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金属形变量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对测温效果的影响
金属形变(mm)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95 1 1.05
差值(℃) 0.1 0.1 0.11 0.12 0.13 0.14 0.16 0.18 0.2 0.2 0.21
从表1可知,当双金属温度传感器的金属形变量在大于1mm后,测得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相差过大,为不合格,所以发明人选用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在外界的温度变化量为1℃时,其金属的形变量小于等于1mm。
本公开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元件2为柱体,所述测温元件2包括与所述被测物1接触的测温面21,与所述测温面21相邻的上端面22,以及在所述上端面22的两边相对设置的两个挂耳23,两所述挂耳23位于所述测温面21的两侧,所述支架3设置有测温腔体321和所述测温腔体321上方两侧的凹槽322,所述测温元件2被容纳在所述测温腔体321中,所述挂耳23设置在所述凹槽322中,所述测温腔体321设置有测温接触面323。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测温腔体321及凹槽322,可通过测温元件2的挂耳23设置在凹槽322中,实现将测温元件2牢固的设置测温腔体321中,防止测温元件2脱离支架3,与被测物1分离。使得测温元件2与被测物1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挂耳23靠近所述测温面21的侧边与所述凹槽322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使所述测温面21突出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并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呈一定角度。
具体实施时,通过挂耳23靠近测温面21的侧边与凹槽322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挂耳23侧边与凹槽322侧边在连接处发生干涉,使得测温面21凸出于测温接触面323,使得测温元件2的测温面21能够施加一定的力给被测物1,使得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更为牢固的连接。
具体实施时,测温腔体321与测温面21相对的一面设置挂钩39,挂钩39包含接触面,接触面与上端面22接触并阻止测温元件2脱离测温腔体321。在挂钩39的另一侧,还设置加强筋33。通过设置挂钩39,限制测温元件2脱离测温腔体321,可将测温元件2更牢固的固定在测温腔体321内,防止测温元件2从测温腔体321内脱离,可将测温结构2根据需要在更多的环境下使用。
具体实施时,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为1°-45°。由于在最终装配时,测温元件2的测温面21紧密且持续的贴合在被测物1表面,此时,由于挂耳23靠近测温面21的侧边与凹槽322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在挂耳23侧边与凹槽322侧边相互连接处发生干涉,使所述测温面21突出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并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呈一定角度,所以,测温元件2的测温面21对被测物1的施加作用力,且角度越大,施加的压力也就越大。
为了验证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对测温面21向被测物1施加压力,对测温元件2测量被测物1温度的温飘值的影响,发明人选用相同尺寸测温腔体321,测温腔体321上设置相同尺寸的凹槽322,相同的测温元件2,只对挂耳23靠近测温面21的距离做出调整同时保持挂耳23本体尺寸不变,挂耳23靠近测温面21的距离越小,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越大,并测试将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不同值时施加的压力,以及测温元件2测量被测物1温度的温飘值,并记录在表2中。
压力的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推拉力计,将测量端抵接测温面21最高端,然后将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从初始角度压到0°时读取精密推拉力计上显示的数值。
温飘值的测量方法,采用另外的精密温度传感器,精密贴附在被测物1上,必要时在贴附面涂抹导热硅脂,使测温更准确。然后在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不同的夹角状态下,分别读取精密温度传感器和测温元件2的显示温度值,并做差取绝对值,为当前角度的温飘值。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在5N-98N为合格,压力过小,无法使测温面21和被测物1紧密贴合,压力过大,会导致测温元件2损坏。温飘值小于10K为合格值,温飘值大于10K,则被测物1的实际温度,与测温元件2的测量温度差异较大,无法及时体现被测物1的实际温度,温控系统无法及时对安装有测温结构的系统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系统温升过高引发功能失效。
表2:测温面与测温接触面的夹角对测温面向被测物施加压力和温飘值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071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角度大于45°时,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压到0°时施加的压力超过98N,此时测温元件2受到的压力过大,极容易造成损坏。在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角度小于1°时,测温面11与接触面的夹角压到0°时施加的压力小于5N,此时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无法紧密贴合,也无法准确的测量到被测物3的实际温度。另外,测温面21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压到0°时,测温元件2测量被测物1温度的温飘值大于10K,此时被测物1的实际温度,与测温元件2的测量温度差异较大,无法及时体现被测物1的实际温度。而角度越大,温飘值越小,这与公众的平常认知不同,不是接触面平行,测温更准确,而是接触面呈可变化的角度,在接触压平后有相对压力存在,使接触面的缝隙变小,温飘值更小。因此,发明人设定测温面21在自然状态下与测温接触面323的夹角为1°-45°。
具体实施时,测温元件2具有可测量温度的测温面21,被测物1上设置被检测面11,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被检测面11面积的0.1%-95%。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面21与所述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所述被检测面11面积的1%-85%。
为了验证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对测温效果的影响,发明人选用相同尺寸的被测物1,不同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来测量被测物1的温度,并以相同的复位机构使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被测物1设定为相同的温度,然后使用测温元件2测量被测物1的温度并与实际温度做差取绝对值,绝对值大于2℃为不合格,结果记录在表3中。
表3: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比对测温效果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081
从表3可以看出,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被检测面11面积小于0.1%时,温差超过2℃,当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被检测面11面积大于95%后,测温元件2测量的温度与实际温度相同,继续增大接触面积已经没有必要,因此发明人设定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为0.1%-95%,从表3中可以看出当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被检测面11面积大于等于1%后,能获得更好的测温效果,而小于等于85%时也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因此发明人进一步优选测温面21与被检测面11接触的面积占被检测面11面积为1%-85%。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上设置测温槽38,所述测温槽38通过所述测温接触面323与所述测温腔体321相连通,至少部分被测物1设置在所述测温槽38内,并与测温面21接触连接。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测温槽38,可将被测物1牢固的固定在支架3上,并通过测温接触面323实现测温元件2与被测物1的接触,实现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持续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面21施加给所述被测物1的力为5N-98N。
为了验证测温面21对被测物1的施加的压力大小对测温元件2检测结果及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的影响,发明人选用了相同的被测物1和测温元件2,测温面21对被测物1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不同压力情况下,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升值和测温元件2损坏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温升值大于12K为不合格,测温元件2损坏为不合格。
温升值的检测方式为,将被测物1施加同样的热量使其温度保持一致,然后读取与被测物1接触的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度,并与初始温度做差获得温升值,记录到表4中。
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的检测方式为,在被测物1对测温元件2施加不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50次施压实验,观测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
表4:测温面21施加给被测物1不同压力对温升值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091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101
从上表4可以看出,当测温面21对被测物1的压力小于5N时,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升值超过要求值,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当测温面21对被测物1的压力大于98N时,测温元件2损坏次数达到2次以上,也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发明人设定被测物3对测温元件2产生压力为5N-98N。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槽38在侧边端部设置导向角31,所述被测物1经所述导向角31进入到所述测温槽38内。
具体实施时,通过在测温槽38在侧边端部设置导向角31,可方便快捷的将被测物1插入测温槽38中,方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测温槽38与所述测温腔体321相对的一面设置弹片35,所述弹片35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到所述测温槽38内部与所述被测物1抵接。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弹片,可对被测物1施加弹力,使得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能够进一步贴紧,保证二者能够实时连接,保证测温元件2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被测物1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35施加给所述被测物1的力为5N-98N。
为了验证弹片35对被测物1的施加的压力大小对测温元件2检测结果及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的影响,发明人选用了相同的被测物1和测温元件2,弹片35对被测物1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不同压力情况下,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升值和测温元件2损坏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温升值大于12K为不合格,弹片35损坏为不合格。
温升值的检测方式为,将被测物1施加同样的热量使其温度保持一致,然后读取与被测物1接触的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度,并与初始温度做差获得温升值,记录到表5中。
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的检测方式为,在弹片3对测温元件2施加不同压力的情况下,进行50次施压实验,观测测温元件2损坏情况。
表5:弹片3施加给被测物1不同压力对温升值的影响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102
Figure BDA0003381963700000111
从上表5可以看出,当弹片3对被测物1的压力小于5N时,测温元件2检测到的温升值超过要求值,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当弹片3对被测物1的压力大于98N时,测温元件2损坏次数达到1次以上,也不符合标准要求,因此,发明人设定被测物3对测温元件2产生压力为5N-98N。
本公开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3靠近所述底板4的面为底面371,所述底面371上还设置定位销36,所述底板4上设置定位孔41,所述定位销36穿设所述定位孔41,所述定位孔41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36的直径。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定位销36与定位孔41,以及定位孔41的内径大于定位销36的直径,可实现在被测物1振动的情况下,支架3可跟随被测物1的振动而移动,实现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实时贴紧连接,保证测温元件2测得被测物1的温度最为准确,防止因测温元件2不能准确测量出被测物1的温度,发生燃烧事故以及设备毁损。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3)还包括测温腔体(321)以及测温接触面(323),所述测温腔体(321)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相对的一面外侧设置固定挂钩34,所述底板4上设置固定轴42,所述固定挂钩34套接所述固定轴42,所述固定轴42可在所述固定挂钩34内上下左右移动。
具体实施时,通过固定轴42可在所述固定挂钩34内上下左右移动,也可实现在被测物1振动的情况下,支架3可跟随被测物1的振动而移动,实现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实时贴紧连接,保证测温元件2测得被测物1的温度最为准确,防止因测温元件2不能准确测量出被测物1的温度,发生燃烧事故以及设备毁损。
进一步的,所述底面371上设置支撑凸起37,所述支撑凸起37突出于所述底面371,所述支撑凸起37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接触。
具体实施时,通过在底面371上设置支撑凸起37,以及支撑凸起37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抵接,可增加支架3与底板4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42包括设立在两侧的三角架421和连接两个三角架421的旋转轴422,所述固定挂钩34包括引导槽341、固定孔342和与所述引导槽341相对设置的豁口343,所述引导槽341最小开口距离小于所述旋转轴422的直径,所述固定孔342的内径大于旋转轴422的直径。
具体实施时,固定孔342的内径大于旋转轴422的直径,可将旋转轴422固定在固定孔342内,防止支架3跟随被测物1震动时,支架3脱落,保证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实施贴紧,保证测温元件2准确的测量被测物1的温度。通过将固定孔342的内径设置为大于旋转轴422的外径,可保证旋转轴422在固定孔342内上下左右移动,可实现在被测物1振动的情况下,支架3可跟随被测物1的振动而移动,实现被测物1与测温元件2实时贴紧连接。
具体实施时,底板4上设置有通孔43,引导槽341两侧固定挂钩34外壁,抵接在通孔43内壁顶端,使得引导槽341两侧壁部分置于通孔43中,在支架3跟随被测物1运动的过程中,可防止支架3脱离底板4。
具体实施时,通过设置豁口343,可在旋转轴422经引导槽341压进固定孔342中的过程中,防止固定挂钩34被分裂成两部分。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测物(1)、测温元件(2)、支架(3)和底板(4),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被测物(1)和所述测温元件(2)安装在所述支架(3)内,且所述被测物(1)与所述测温元件(2)至少一个面接触连接;所述支架(3)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并可与所述底板(4)发生相对位移,所述支架(3)可跟随所述被测物(1)移动,使得所述被测物(1)与所述测温元件(2)始终保持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元件(2)为柱体,所述测温元件(2)包括与所述被测物(1)接触的测温面(21),与所述测温面(21)相邻的上端面(22),以及在所述上端面(22)的两边相对设置的两个挂耳(23),两所述挂耳(23)位于所述测温面(21)的两侧,所述支架(3)设置有测温腔体(321)和所述测温腔体(321)上方两侧的凹槽(322),所述测温元件(2)被容纳在所述测温腔体(321)中,所述挂耳(23)设置在所述凹槽(322)中,所述测温腔体(321)设置有测温接触面(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23)靠近所述测温面(21)的侧边与所述凹槽(322)的侧边相互挤压接触,使所述测温面(21)突出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并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呈一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上设置测温槽(38),所述测温槽(38)通过所述测温接触面(323)与所述测温腔体(321)相连通,至少部分被测物(1)设置在所述测温槽(38)内,并与测温面(21)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面(21)施加给所述被测物(1)的力为5N-98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槽(38)在侧边端部设置导向角(31),所述被测物(1)经所述导向角(31)进入到所述测温槽(38)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槽(38)与所述测温腔体(321)相对的一面设置弹片(35),所述弹片(35)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3)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伸入到所述测温槽(38)内部与所述被测物(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5)施加给所述被测物(1)的力为5N-98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靠近所述底板(4)的面为底面(371),所述底面(371)上还设置定位销(36),所述底板(4)上设置定位孔(41),所述定位销(36)穿设所述定位孔(41),所述定位孔(41)的内径大于所述定位销(36)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还包括测温腔体(321)以及测温接触面(323),所述测温腔体(321)与所述测温接触面(323)相对的一面外侧设置固定挂钩(34),所述底板(4)上设置固定轴(42),所述固定挂钩(34)套接所述固定轴(42),所述固定轴(42)可在所述固定挂钩(34)内上下左右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371)上设置支撑凸起(37),所述支撑凸起(37)突出于所述底面(371),所述支撑凸起(37)与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42)包括设立在两侧的三角架(421)和连接两个三角架(421)的旋转轴(422),所述固定挂钩(34)包括引导槽(341)、固定孔(342)和与所述引导槽(341)相对设置的豁口(343),所述引导槽(341)最小开口距离小于所述旋转轴(422)的直径,所述固定孔(342)的内径大于旋转轴(422)的直径。
13.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
CN202122962391.3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6695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2391.3U CN2166953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PCT/CN2022/134897 WO2023098643A1 (zh) 2021-11-30 2022-11-29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2391.3U CN2166953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5324U true CN21669532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6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2391.3U Active CN2166953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5324U (zh)
WO (1) WO20230986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643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WO2024149317A1 (zh) * 2023-01-11 2024-07-1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温感组件及一种充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54832B1 (fr) * 1989-11-21 1993-07-09 Electricite De France Support d'extensometre a contact, notamment pour une machine d'essai en traction d'une eprouvette.
CN203349934U (zh) * 2013-06-18 2013-12-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gis设备触头温度监测试验装置
JP6661293B2 (ja) * 2015-07-24 2020-03-11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表面温度測定センサ
DE102019211809A1 (de) * 2019-08-06 2021-02-11 Robert Bosch Gmbh Temperaturmessvorrichtung
CN212721828U (zh) * 2020-06-22 2021-03-16 佛山市知贝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温度检测机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电器设备
CN113588114A (zh) * 2021-08-16 2021-11-0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和机动车辆
CN113639889A (zh) * 2021-09-07 2021-11-12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CN216695324U (zh) * 2021-11-30 2022-06-07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8643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WO2024149317A1 (zh) * 2023-01-11 2024-07-1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温感组件及一种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8643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5324U (zh) 一种可移动式的测温结构及充电装置
CN215893824U (zh)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CN113639889A (zh)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CN216283996U (zh)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JP4880154B2 (ja) 改良された電極支持部を備えた容量型圧力変換器
US9954255B2 (en) Measurement fixture for a battery cell
JP2024531302A (ja) 測温構造、充電装置及び自動車
JP2006208225A (ja) 差圧センサー
JP6463722B2 (ja) 端子・サーミスタアセンブリ
CN109991528A (zh) 一种mems芯片测试插座及加热测温方法
CN217211203U (zh) 模腔压力传感器
CN113206402A (zh) 用于高压应用的插入式连接器元件和插入式连接器
WO2024140959A1 (zh) 一种端子测温结构及一种连接器
CN217211164U (zh) 一种端子测温结构
CN108050925A (zh) 一种聚合物软包电池电芯厚度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2557212A (zh) 一种弹簧应力松弛试验装置
CN216283995U (zh) 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及机动车辆
CN215811321U (zh) 一种测温结构、充电装置和机动车辆
CN217211165U (zh) 一种端子测温结构
US5068635A (en) Stress sensor having deformable ceramic hollow member
CN110967052A (zh) 传感器设备、供电系统和方法
US20190170590A1 (en) Thermocouple assembly
CN213422155U (zh) 一种锂电池膨胀量测量装置
EP3752808A2 (en) A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CN211016547U (zh) 一种高低温闪存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