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797U - 一种室外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外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797U
CN216693797U CN202123155126.0U CN202123155126U CN216693797U CN 216693797 U CN216693797 U CN 216693797U CN 202123155126 U CN202123155126 U CN 202123155126U CN 216693797 U CN216693797 U CN 216693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air
stabilize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51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进男
陈澎钰
朱标
陈国平
李云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51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3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提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室外空调器,其包括:壳体;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气液分离器;稳定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且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以限制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使得所述稳定部在压缩机静负载下变形相同,保证了所述压缩机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不会向气液分离器和管路的方向倾斜,所以在所述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所述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所述压缩机倾倒,进而管路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Description

一种室外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空调静音方面有了更多更高要求。在空调器运行状态下,为保证制冷、制热效果,压缩机作为主要振动噪音声源会在水平面上产生较大振动,辐射出较大噪声。并且强烈的振动会传递到壳体引起壳体振动,甚至会由壳体传递到房屋墙体,也会由冷媒管路传递到室内空调机,并引起空调室内机噪音过高的情况发生,产生2次噪声。
现有空调压缩机普遍采用底部隔振措施,仅由橡胶垫和短小的固定螺杆连接将压缩机底部固定到壳体,且由于其他提供制冷剂循环的部件(气液分离器)也固定在压缩机上,在室外空调器运输搬运或工作过程中压缩机的振动会向提供制冷剂循环的部件所在的方向偏移导致振动加剧,运输过程还会发生压缩机倾倒,对冷媒管路造成破坏,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空调器,其包括稳定部,通过将所述稳定部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通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上的振动向所述气液分离器偏移而导致在室外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加剧所述压缩机振动增大噪音和在室外空调器运输过程中压缩机倾倒使管路断裂被破坏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压缩机的固定方式,使所述稳定部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使得所述稳定部的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尽量靠近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心,保证了所述压缩机不会向气液分离器的方向倾斜,且保证了所述压缩机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限制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进而在所述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所述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所述压缩机倾倒,进而管路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压缩机的固定位置,使得所述稳定部与所述压缩机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中部,更靠近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心,保证所述压缩机的重心稳定性,防止了所述室外空调器在运输的过程中压缩机倾倒而破坏管路,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减振部,将所述减振部设置于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以及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壳体之间,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所述压缩机底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减振垫上后,由于驻波现象的存在,所述减振垫上的振动会回传到所述压缩机上,恶化了隔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设置了两个减振部,限制了振动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之间传递,起到了很好的减振效果,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稳定部的结构,所述稳定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多个连接杆,且以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使得所述稳定部在受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力下,所述稳定部的各部分在压缩机静负载下变形相同,保证了所述压缩机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不会向气液分离器和管路的方向倾斜,进而在所述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所述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所述压缩机倾倒,进而管路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支脚,将所述支脚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连接杆之间,且由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面到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不相同,因此,每个所述支脚的长度需要根据连接杆与所述压缩机的连接端到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确定,才能够保证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即,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距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距离相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设置于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减振部,即,改进了所述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现有技术中,所述压缩机在启动和停机时,压缩机绕中心轴的旋转幅值过大,会造成管路系统的应力过大,所以本申请增厚了所述第一减振器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线相对部分的厚度,即,增加了所述第一减振器的部分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限制了所述压缩机的振动,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空调器,其包括:壳体;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稳定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且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以限制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与所述压缩机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中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空调器还包括:减振部,设置于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以及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限制振动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之间传递。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所述稳定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包括:多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定部还包括:支脚,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连接杆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空调器包括:第一减振器,设置于支脚和连接杆之间;第二减振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壳体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器嵌设到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支脚卡合到所述第一减振器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部;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所述支脚包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所述支脚延伸至所述限位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外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外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外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外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室外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振部和稳定部的装配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振部和稳定部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脚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脚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器的主视图。
图中,
100、壳体;110、前表面;120、后表面;130、底表面;140、顶表面;150、侧表面;160、安装板;
200、压缩机;210、管路;
300、气液分离器;
400、热交换器;410、制冷剂管;420、热交换部;
510、进风口;520、出风口;530、格栅;
600、减振部;610、第一减振器;611、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第三连接部;614、限位部;620、第二减振器;
700、稳定部;710、连接杆;720、支脚;721、连接板;722、连接件;723、倒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200、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20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20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200和室外热交换器400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400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未示出)。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200、室外热交换器400、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外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外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外空调器。
参照图1、图2和图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外空调器,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中安装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多个部件。壳体100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前表面110、安装在室外空间的壁上且设有安装板160的底表面130、限定后部构造的后表面120、设置在底表面130的两侧的侧表面150、以及限定顶部外观的顶表面140。
安装板160(参见图1-图3)联接到底表面130。安装板160中可限定联接到壁的安装孔。例如,安装板160可以联接到壁上,且壳体100可设置为安装在安装板160上。
壳体100为在分离式空调的情况下设置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壳体100。
参照图1、图2和图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吸入部,室外空气通过该吸入部被引入;以及排放部,通过吸入部引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该排放部排放到室外空间,排放部包括出风口520,吸入部包括进风口510。
可通过打开壳体100的后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吸入部,且可通过打开壳体100的前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壳体100的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而形成排放部。
而且,吸入部上可以设有防止引入异物的吸入格栅530,排放部上可以设有排放格栅530。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中安装有热交换器400,热交换器400与通过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器400包括供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管410,和联接到制冷剂管410以便增加热交换面积的热交换翅片,热交换器400设置为围绕风扇的吸入侧且遮挡住所有的吸入部。
例如,热交换器400可以包括多个弯曲的热交换部420。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中安装有风扇(未示出)。例如,风扇可以包括将沿径向吸入的空气径向排放的轴流风扇。
风扇可呈沿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叶片的形状。
风扇电机联接到风扇。风扇电机被驱动以便向风扇提供旋转力。而且。
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200、气液分离器300和管路210。
管路210用于将压缩机200、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400连通起来,以实现制冷剂在压缩机200、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400之间流动完成制冷循环;气液分离器300用于防止制冷与制热循环交换时,原冷凝器中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到压缩机200中。
压缩机200设置于壳体100内,具体为,压缩机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底表面130上,气液分离器300连接于压缩机200,管路210连接于压缩机200和气液分离器300。
参照图6,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外空调器还包括稳定部700。
稳定部700用于限制压缩机200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且将压缩机200固定到壳体100的底部,使得稳定部700在压缩机200静负载下变形相同,保证了压缩机200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不会向气液分离器300和管路210的方向倾斜,进而在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压缩机200倾倒,进而管路210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稳定部700连接于压缩机和壳体100,例如,稳定部700连接于压缩机200和壳体100;且稳定部7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压缩机200的中心轴和气液分离器300的中心轴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稳定部700与压缩机200的连接端连接于压缩机200的中部,保证压缩机200的重心稳定性,防止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的过程中倾倒而破坏管路210,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压缩机200安装到壳体100底部的稳定性,将稳定部700设置于压缩机200的外侧。
参照图8、图9、图10和图11,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稳定部700包括多个连接杆710、支脚720,支脚720为L型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连接板721和连接件722,且连接件722的横截面呈“门”字形。
连接杆710用于保证稳定部700连接到压缩机200的中部,更使得连接杆700和压缩机200的连接处更接近于压缩机的重心,进而保证压缩机200重心的稳定性;支脚720用于保持连接杆710的另一端距稳定部7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相同,因此每个支脚720的长度根据对应连接的连接杆710到稳定部7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确定。
每个连接杆710的一端连接于壳体100,具体为,连接杆710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且螺纹部分穿设到壳体100的地表面的外侧并用螺母旋紧固定;每个连接杆710的另一端连接于压缩机200;支脚720连接于压缩机200和连接杆710之间,具体为连接板721连接在压缩机200上,连接件722连接于连接杆710。
另外,以稳定部7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相邻两个连接杆710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多个连接杆710的另一端均在以以所述稳定部70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的圆周上,因此能够使得稳定部700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通过压缩机200的重心。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710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且相邻两个连接杆710之间间隔120°排布,既能够很好的保证压缩机200的重心的稳定性同时尽量地减少稳定部700所占用室外空调器的壳体100内部的空间。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710顶部的直径小于连接杆710底部的直径,连接杆710可优选采用梯形结构,在连接杆710的刚度同时,能够保证壳体100底表面130和连接杆710之间如发生接触具有较小的压强,保证连接杆710和壳体100之间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脚720宽的范围在3mm-13mm,优选为8mm,即连接件722宽的范围在3mm-13mm,优选为8mm。以美芝KFR-26GW/E500-A1(1V13)压缩机200为例,支脚720的内端与压缩机200的外径R67.6mm相切,焊接固定在压缩机200外表面,支脚720的外端的两角有至少1mm的倒钩723,倒钩723与限位部614配合连接(参照图7、图11和图13),用于加强支脚720与减振部600的连结,防止运输过程中压缩机200发生倾倒,对冷媒管路210造成破坏,断裂。
参照图6、图7,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室外空调器还包括减振部600。
减振部600用于限制振动在压缩机200和壳体100之间传递,起到了很好的减振效果,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减振部600设置于稳定部700和压缩机200之间,以及稳定部700和壳体100之间。
参照图7、图8、图9、图12和图13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减振部600包括第一减振器610和第二减振器620,第一减振器610包括第一连接部611、第二连接部612和第三连接部613,第一减振器610的截面呈“山”字形,且第一连接部611上设置有限位部614,第二连接部61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611两侧,第三连接部61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的底部,且第一连接部61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部612的长度。
第一减振器610用于缓冲连接杆710和支脚720间的振动并限制该振动的传递,第二减振器620用于缓冲连接杆710和壳体100之间的振动并限制该振动的传递。
第一减振器610设置于支脚720和连接杆710之间,具体为,第一减振器610嵌设到连接杆710上,支脚720卡合到第一减振器610上,例如,支脚720包裹于第一连接部611,且支脚72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611和第二连接部612之间,且支脚720延伸至限位部614;第二减振器620设置于连接杆710和壳体100之间,具体为,第二减振器620套设到连接杆710上,且连接杆71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第二减振器620位于限位结构和壳体100之间,当固定部上具有压缩机200的负载或传递有振动时,通过限位结构的和壳体100的挤压使第二减振器620产生形变,且连接杆710与未产生形变时第二减振器620相对的部分会伸出壳体100底表面130。
另外,第一减振器610和第二减振器620的材料可包括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等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以美芝KFR-26GW/E500-A1(1V13)压缩机200为例,连接杆710高度147.5mm,半径为5mm-15mm,优选为10mm,顶部有5.5mm-6.5mm,且优选为6mm深的卡槽夹住第二减振器620,第二减振器620高度范围为24mm-34mm,优选为29mm。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由于改进了压缩机的固定方式,使稳定部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使得所述稳定部的所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尽量靠近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心,保证了所述压缩机不会向气液分离器的方向倾斜,且保证了所述压缩机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限制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不会向气液分离器和管路的方向倾斜,所以在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压缩机倾倒,进而管路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由于改进了压缩机的固定位置,使得稳定部与压缩机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中部,更靠近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心,保证压缩机的重心稳定性,所以防止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的过程中倾倒而破坏管路,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由于增设了减振部,将减振部设置于稳定部和压缩机之间,以及稳定部和壳体之间,在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压缩机底部和壳体之间的减振垫上后,由于驻波现象的存在,减振垫上的振动会回传到压缩机上,恶化了隔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设置了两个减振部,限制了振动在压缩机和壳体之间传递,所以起到了很好的减振效果,降低了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由于改进了稳定部的结构,稳定部包括连接于壳体和压缩机之间的多个连接杆,且以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多个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使得稳定部在受所述压缩机系统的重力下,稳定部的各部分在压缩机静负载下变形相同,保证了压缩机竖直方向的振动独立,避免产生耦合振动,即不会向气液分离器和管路的方向倾斜,所以在室外空调器的工作过程中振动不会加剧导致噪音增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且室外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较大冲击时不会使得压缩机倾倒,进而管路不会被破坏,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运输中的次品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构思,由于改进了支脚,将支脚连接于压缩机和连接杆之间,且由于压缩机的外侧面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不相同,因此,每个支脚的长度需要根据连接杆与压缩机的连接端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确定,才能够保证多个连接杆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即,每个连接杆的另一端距压缩机的重心距离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构思,由于改进了设置于稳定部和压缩机之间的减振部,即,改进了第一减振器,第一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通过将第一连接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连接部的长度,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在启动和停机时,压缩机绕中心轴的旋转幅值过大,会造成管路系统的应力过大,所以本申请增厚了第一减振器与压缩机的中心线相对部分的厚度,即,增加了第一减振器的部分结构在垂直于压缩机的中心线的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限制了压缩机的振动,降低了室外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稳定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且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位于所述压缩机的中心轴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中心轴之间,以限制所述压缩机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与所述压缩机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减振部,设置于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以及所述稳定部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限制振动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壳体之间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包括:
多个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每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任一点为圆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所对应的圆心角相同;
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在同一圆周上,且所述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稳定部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部还包括:
支脚,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连接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减振器,设置于支脚和连接杆之间;
第二减振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嵌设到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支脚卡合到所述第一减振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器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部;
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所述支脚包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且所述支脚延伸至所述限位部。
CN202123155126.0U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室外空调器 Active CN216693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5126.0U CN216693797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室外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5126.0U CN216693797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室外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797U true CN216693797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5126.0U Active CN216693797U (zh) 2021-12-15 2021-12-15 一种室外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3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8215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배관 구조
JP2005226987A (ja) 空調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の配管構造
CN101876464A (zh) 窗式空调器
KR100593084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흡입관 구조
CN216693797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KR10037001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의 소음 저감구조
JP2003202133A (ja) 補強構造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KR10036023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진동 및 소음 저감 구조
EP3734194B1 (en) Heat pump hot water supplying outdoor unit
JPH06117729A (ja) 圧縮機の接続配管
CN213208035U (zh) 空调室外机
WO2021064984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1559962A2 (en) Pipe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KR100357110B1 (ko)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
CN204574297U (zh) 机房空调一体机
CN217383125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KR20100084402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308033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726589U (zh) 压缩机组件及暖通设备
CN213630705U (zh) 移动空调器
KR10035711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461984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001942U (zh) 空调器室外机
KR100379398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방출부
KR20110083346A (ko) 공기조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