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038U -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 Google Patents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93038U
CN216693038U CN202123106017.XU CN202123106017U CN216693038U CN 216693038 U CN216693038 U CN 216693038U CN 202123106017 U CN202123106017 U CN 202123106017U CN 216693038 U CN216693038 U CN 216693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passing
tank
pressurization
j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60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顶峰
高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unqi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unqi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unqi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unqi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60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93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93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93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LNG配送车辆领域,并公开了一种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中,包括罐体及管路系统,罐体包括子罐及母罐,母罐内包含有一个或若干个子罐,子罐通过连接件与母罐固定相连,管路系统包括分别与子罐与母罐相连的通液管路、自增压管路及通气管路。提供一种将罐体设置成内外套设的子罐及母罐以缩短自增压时间的LNG配送车辆子母罐。

Description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LNG配送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送小型终端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背景技术
随着LNG(液化天然气)的广泛应用,LNG客户数量越来越多。小型客户增加明显,小型客户LNG用量较少但基数很大,需要适合的专用的LNG配送车辆给小型客户终端进行配送。由于L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对空气的污染非常小,可以满足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要求,因而LNG配送车辆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
现有的LNG配送车辆根据容量分可分为大型及小型两种,小型LNG配送车辆的罐体容量一般为4m3或9m3或15m3,大型LNG配送车辆的罐体容量一般为50m3左右。小型LNG配送车辆为了实现蜂窝式服务,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卸车。随着卸车次数的增加,罐体内的LNG液面逐渐降低,罐内压力也同时会降低,为了实现差压输送,需要对罐内进行自增压,到达额定压差后方可进行卸车。但是进行多次卸车以后,罐内自增压的时间也会增长,从而导致整体操作时间增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通过隔板1将罐体分成左罐体2及右罐体3,但是上述罐体在制造的过程中会出现工艺问题,隔板1在焊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满焊,导致焊接时应自身应力问题,导致整体密封能力差且疲劳强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多次卸车后罐内自增压时间会增长且设置隔板将罐体进行隔断会出现整体密封能力差且疲劳强度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将罐体设置成内外套设的子罐及母罐以缩短自增压时间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及管路系统,所述罐体包括子罐及母罐,所述母罐内包含有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子罐,所述子罐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母罐相连,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子罐和所述母罐相连的通液管路、自增压管路及通气管路。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母罐与所述子罐间的容纳空腔内,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子罐底部,所述连接件为由若干块连接板围合而成的底座。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上密布有通孔。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液管路包括用于输入液化天然气的上通液支路及用于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的下通液支路,所述上通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下通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通液支路包括第一通液管、第二通液管及上通液总管,所述第一通液管及所述第二通液管均与所述上通液总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液管与所述母罐相连,所述第二通液管与所述子罐相连,所述第一通液管上设置有第一通液阀,所述第二通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通液阀,所述上通液总管上设置有上通液总阀。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通液支路包括第三通液管、第四通液管及下通液总管,所述第三通液管及所述第四通液管均与所述下通液总管连通,所述第三通液管与所述母罐相连,所述第四通液管与所述子罐相连,所述第三通液管上设置有第三通液阀,所述第四通液管上设置有第四通液阀,所述下通液总管上设置有下通液总阀。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通液阀、所述第四通液阀及所述下通液总阀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子罐和/或所述母罐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罐内液化天然气储量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下通液总管与所述第三通液管或所述第四通液管是否连通。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增压管路包括上增压支路、下增压支路及增压总管,所述上增压支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下增压支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上增压支路通过所述增压总管与所述下增压支路相连,所述增压总管上设置有汽化器,所述上增压支路包括与所述母罐相连的第一增压管及所述子罐相连的第二增压管,所述第一增压管上设置有第一增压阀,所述第二增压管上设置有第二增压阀,所述下增压支路包括与所述母罐相连的第三增压管及与所述子罐相连的第四增压管,所述第三增压管上设置有第三增压阀,所述第四增压管上设置有第四增压阀。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及通气总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第二通气管均与所述通气总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母罐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通气管与所述子罐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及所述第二通气管上均设置有组合式安全阀。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母罐及所述子罐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母罐套设在子罐外,所以当子罐中的液化天然气使用完后,接着使用母罐的液化天然气时,由于子罐占用了母罐的部分空间,因此母罐在自增压时就不必要重复去增压子罐内的那部分空间,从而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当然也可以优先使用母罐内的液化天然气,或者母罐和子罐的液化天然气交替使用;
2.母罐通过连接件以点焊的方式直接与子罐相连,整体的制作工艺更加简便。
因此,本申请具有节省时间、制造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申请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申请一种线路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隔板;2、左罐体;3、右罐体;4、子罐;5、母罐;6、连接件;7、通孔;8、第一通液管;9、第二通液管;10、上通液总管;11、第一通液阀;12、第二通液阀;13、上通液总阀;14、第三通液管;15、第四通液管;16、下通液总管;17、第三通液阀;18、第四通液阀;19、下通液总阀;20、控制模块;21、液位计;22、增压总管;23、汽化器;24、第一增压管;25、第二增压管;26、第三增压管;27、第四增压管;28、第一通气管;29、第二通气管;30、通气总管;31、组合式安全阀;32、压力表;33、第一增压阀;34、第二增压阀;35、第三增压阀;36、第四增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存在多次卸车后罐内自增压时间会增长且设置隔板1将罐体进行隔断会出现整体密封能力差且疲劳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中,包括罐体及管路系统,罐体包括子罐4及母罐5,母罐5内包含有一个或若干个子罐4,子罐4通过连接件6与母罐5相连,管路系统包括分别与子罐4和母罐5相连的通液管路、自增压管路及通气管路。
实施例:
图2及图3出示了本申请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的一种实施例。
LNG配送车辆包括车架及罐体,罐体设置在车架上,罐体内充装有液化天然气,从而对小型终端设备实现液化天然气配送。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LNG配送车辆特指容量较小的小型LNG配送车辆,优选状态下,小型LNG配送车辆容量为4m3或9m3或15m3。小型LNG配送车辆专为储存量较小的小型终端设备实现配送,在配送的过程中小型LNG配送车辆需要进行多次卸车,每次卸车后为了下次差压输送均需要进行自增压。
请参考图2,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5包括罐体及管路系统,罐体根据内外包含关系分为子罐4及母罐5,母罐5内包含有若干个子罐4,以形成子母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子罐4为若干个时,若干子罐4可以自由布置在母罐5内,当然也可以套设的形式由外至内进行逐层套设。
在本实施例中,罐体也可以包括一个子罐4及一个母罐5。子罐4设置在母罐5内占用了母罐5的一定容量,子罐4及母罐5均用于储存液化天然气。优选状态下,罐体整体的容量为13m3,其中子罐4的容量为4m3,母罐5的容量为9m3,上述容量仅仅是本申请的一种组合方式,且本申请不仅限于上述的组合方式。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管路系统包括通液管路、自增压管路及通气管路。通液管路与子罐4或母罐5相连,从而为母罐5或子罐4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自增压管路与子罐4或母罐5相连,将母罐5或子罐4内的液化天然气气化后重新输入母罐5或子罐4,以提高母罐5或子罐4内的压力,从而为液态天然气的差压输送创造条件。通气管路与母罐5或子罐4相连,当母罐5或子罐4内的压力过大时,通过通气管路自动排放气态天然气,以稳定罐体内的气压不超压。
子罐4通过连接件6与母罐5相连,以固定子罐4与母罐5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子罐4在运送途中发生相对位移。
在需要向外输送液化天然气时,先通过通液管路向外输送子罐4内的液化天然气,直至子罐4内的液化天然气使用完后,通过通液管路向外输送母罐5内的液化天然气。由于,子罐4占用了母罐5的部分空间,因此母罐5在增压时,子罐4的那部分空间就被排除在外了,因此就不需要去重复增压子罐4内的空间,从而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当然,也可以优先使用通液管路多次向外输送母罐5内的液化天然气,直至母罐5内的液化天然气使用完后,通过通液管路向外输送子罐5内的液化天然气。由于,子罐4占用了母罐5的部分空间,因此子罐4在增压时,母罐5的那部分空间也就被排除在外了,因此不需要去重复增压母罐5内的空间,从而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而且,也可以母罐5与子罐4内的天然气交替使用,使得子罐4与母罐5内的气压保持相对平衡。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母罐5包括主罐体及封头,主罐体为一端设置有开口的半封闭罐体,子罐4从开口进入至主罐体内,并通过连接件6与母罐5实现连接,封头与主罐体焊接连接,封头与主罐体间为满焊,从而实现母罐5的封闭设置。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6设置在母罐5与子罐4间的容纳空腔内,该容纳空间就是用来储存液化天然气的,连接件6设置在子罐4的底部,从而增强其牢固性,连接件6为若干个连接板围合而成的底座。
其中,为了加强液化天然气的流动性及避免造成连接件内的空间浪费,在连接板上密布设置通孔7,优选状态下通孔7的形状为圆形。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子罐4与母罐5均为圆柱状罐体,母罐5与子罐4均设置有中心轴,母罐5与子罐4同轴设置。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通液管路包括上通液支路及下通液支路,上通液支路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下通液支路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上通液支路用于输入液化天然气,下通液支路即可用于输入液化天然气又可以输出液化天然气。子罐4或母罐5按天然气的状态分可以分为上下设置的气态天然气层及液态天然气层。用上通液支路输入液化天然气时,输入的液化天然气会有气态天然气层进入液态天然气层,从而对气态天然气层的气态天然气进行液化。下通液管路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因此输出天然气时,由于液态天然气自身重力的原因,使得液态天然气的输出更加方便。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上通液管路包括第一通液管8、第二通液管9及通液总管,第一通液管8及第二通液管9均与上通液总管10连通。第一通液管8与母罐5相连,第一通液管8与母罐5间的连接点设置在母罐5的顶部。第二通液管9与子罐4相连,第二通液管9与子罐4间的连接点设置在子罐4的顶部。第一通液管8上设置有第一通液阀11,第一通液阀11用于控制第一通液管8是否向母罐5输入液化天然气。第二通液管9上设置有第二通液阀12,第二通液阀12用于控制第二通液管9是否向子罐4输入液化天然气。上通液总管10上设置有上通液总阀13,上通液总阀13用于控制整个上通液管路是否可以向罐体输入液化天然气。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下通液支路包括第三通液管14、第四通液管15及下通液总管16。第三通液管14、第四通液管15均与下通液总管16连通。第三通液管14与母罐5相连,第三通液管14与母罐5间的连接点设置在母罐5的顶部。第四通液管15与子罐4相连,第四通液管15与子罐4间的连接点设置在子罐4的顶部。第三通液管14上设置有第三通液阀17,第三通液阀17用于控制第三通液管14是否向母罐5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第四通液管15上设置有第四通液阀18,第四通液阀18用于控制第四通液管15是否向子罐4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下通液总管16上设置有下通液总阀19,下通液总阀19用于控制整个下通液管路是否可以向罐体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子罐4和/或母罐5上设置有用于检查罐内液化天然气储量的液位计21,液位计21包括子罐液位计及母罐液位计,子罐液位计用于检测子罐4内液化天然气的储量,母罐液位计用于检测母罐5内液化天然气的储量。液位计21优选状态下为差压液位计,其中,差压液位计是通过测量容器两个不同点处的压力差来计算容器内物体液位(差压)的仪表。母罐液位计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母罐5的顶部及底部,子罐液位计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子罐4的顶部及底部。
请参考图3,液位计21通过控制模块20与第三通液阀17及第四通液阀18相连相连,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下通液总管16与第三通液管14或第四通液管15是否连通。当液位计21检测到子罐4或母罐5内的液化天然气储量不足时,控制模块20控制第三通液阀17或第四通液阀18选择剩下这个子罐4或母罐5输送天然气。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自增压管路包括上增压支路、下增压支路及增压总管22,上增压支路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下增压支路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上增压支路通过增压总管22与下增压支路相连,增压总管22上设置有汽化器23,下增压支路上管体内的液化天然气输出并通过汽化器23气化增压,接着将气化增压后的气态天然气重新输送至罐体内,以实现罐内的自增压。
其中,上增压支路包括第一增压管24及第二增压管25,第一增压管24与母罐5相连,第一增压管24与母罐5的连接点设置在母罐5的顶部。第二增压管25与子罐4相连,第二增压管25与子罐4的连接点设置在子罐4的顶部。第一增压管24上设置有第一增压阀33,第一增压管24用于控制母罐5是否向增压总管22通液。第二增压管25上设置有第二增压阀34,第二增压管25用于控制子罐4是否向增压总管22通液。
其中,下增压支路包括第三增压管26及第四增压管27,第三增压管26与母罐5相连,第三增压管26与母罐5的连接点设置在母罐5的底部。第四增压管27与子罐4相连,第四增压管27与子罐4的连接点设置在子罐4的底部。第三增压管26上设置有第三增压阀35,第三增压阀35用于控制下增压支路是否向母罐5通气态天然气。第四增压管27上设置有第四增压阀36,第四增压阀36用于控制下增压支路是否向子罐4通气化天然气。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28、第二通气管29及通气总管30,第一通气管28与第二通气管29均与通气总管30连通,第一通气管28与母罐5的顶部相连,第二通气管29与子罐4的顶部相连,第一通气管28与第二通气管29上设置有组合式安全阀31,组合式安全阀内设置有额定气压值,当子罐4或母罐5内的气压大于额定气压值时,组合式安全阀31进行排气。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母罐5与子罐4上均设置有压力表32,压力表32包括设置在母罐5内的母罐5压力表32及设置在子罐4内的子罐4压力表32,母罐5压力表32用于检测母罐5内的压力,子罐4压力表32用于监测子罐4内的压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及管路系统,所述罐体包括子罐(4)及母罐(5),所述母罐(5)内包含有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子罐(4),所述子罐(4)通过连接件(6)与所述母罐(5)固定相连,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分别与所述子罐(4)和所述母罐(5)相连的通液管路、自增压管路及通气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母罐(5)与所述子罐(4)间的容纳空腔内,所述连接件(6)设置在所述子罐(4)底部,所述连接件(6)为由若干块连接板围合而成的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密布有通孔(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路包括用于输入液化天然气的上通液支路及用于输入或输出液化天然气的下通液支路,所述上通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下通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液支路包括第一通液管(8)、第二通液管(9)及上通液总管(10),所述第一通液管(8)及所述第二通液管(9)均与所述上通液总管(10)连通,所述第一通液管(8)与所述母罐(5)相连,所述第二通液管(9)与所述子罐(4)相连,所述第一通液管(8)上设置有第一通液阀(11),所述第二通液管(9)上设置有第二通液阀(12),所述上通液总管(10)上设置有上通液总阀(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液支路包括第三通液管(14)、第四通液管(15)及下通液总管(16),所述第三通液管(14)及所述第四通液管(15)均与所述下通液总管(16)连通,所述第三通液管(14)与所述母罐(5)相连,所述第四通液管(15)与所述子罐(4)相连,所述第三通液管(14)上设置有第三通液阀(17),所述第四通液管(15)上设置有第四通液阀(18),所述下通液总管(16)上设置有下通液总阀(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液阀(17)、所述第四通液阀(18)及所述下通液总阀(19)均与控制模块(20)相连,所述子罐(4)和/或所述母罐(5)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罐内液化天然气储量的液位计(21),所述液位计(21)与所述控制模块(20)相连,所述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所述下通液总管(16)与所述第三通液管(14)或所述第四通液管(15)是否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增压管路包括上增压支路、下增压支路及增压总管(22),所述上增压支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下增压支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上增压支路通过所述增压总管(22)与所述下增压支路相连,所述增压总管(22)上设置有汽化器(23),所述上增压支路包括与所述母罐(5)相连的第一增压管(24)及所述子罐(4)相连的第二增压管(25),所述第一增压管(24)上设置有第一增压阀(33),所述第二增压管(25)上设置有第二增压阀(34),所述下增压支路包括与所述母罐(5)相连的第三增压管(26)及与所述子罐(4)相连的第四增压管(27),所述第三增压管(26)上设置有第三增压阀(35),所述第四增压管(27)上设置有第四增压阀(3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包括第一通气管(28)、第二通气管(29)及通气总管(30),所述第一通气管(28)与所述第二通气管(29)均与所述通气总管(30)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28)与所述母罐(5)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二通气管(29)与所述子罐(4)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28)及所述第二通气管(29)上均设置有组合式安全阀(3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罐(5)及所述子罐(4)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表(32)。
CN202123106017.XU 2021-12-07 2021-12-07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Active CN216693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17.XU CN216693038U (zh) 2021-12-07 2021-12-07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6017.XU CN216693038U (zh) 2021-12-07 2021-12-07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93038U true CN216693038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7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6017.XU Active CN216693038U (zh) 2021-12-07 2021-12-07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930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4495Y (zh) 为天然气汽车加注cng和lng的组合天然气分配系统
CN105020577A (zh) 计量准确的lng卸车方法及lng卸车计量装置
CN216693038U (zh)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CN115388324A (zh) 一种气、液氢联供加氢站
CN114135787A (zh) Lng配送车辆的子母罐
CN205640213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CN110030488A (zh) 一种lng船舶与lng罐箱(或槽车)之间的输液系统
CN113130940A (zh) 一种高低压氢气瓶混装的燃料电池汽车储氢系统
CN112577769A (zh) 一种氢气加注模拟测试系统
CN210128238U (zh) 一种简易式汽车lng充装撬
CN105485515B (zh) 一种lng接收站加注系统及加注方法
CN204387673U (zh) Lng撬装加气站
CN214277419U (zh) 一种氢气加注模拟测试系统
CN215891976U (zh) 一种船舶气试装置的卸车装置
CN107620859B (zh) 带循环交替控制系统的无动力天然气拖车总成及控制方法
CN214306460U (zh) 35MPa加氢站多级加注系统组成结构
CN208058407U (zh) 一种lng加气站
CN111799487A (zh) 车载供氢系统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17978347U (zh) Lng加液机
CN220436213U (zh) 一种lng加气站
CN201462394U (zh) 多枪加气机
CN107620866B (zh) 带循环交替控制系统的无动力天然气加气站及控制方法
CN217843477U (zh) 一种双等级加注加氢机
CN115560243A (zh) 一种氢气装卸接头泄压置换装置及方法
CN214306481U (zh) 一种中低压联合储氢供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