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6007U -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6007U
CN216686007U CN202122535716.XU CN202122535716U CN216686007U CN 216686007 U CN216686007 U CN 216686007U CN 202122535716 U CN202122535716 U CN 202122535716U CN 216686007 U CN216686007 U CN 216686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line
line
driving module
driving
product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57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gtech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57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6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6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6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包括皮带线组件与驱动组件;皮带线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入料皮带线、良品出料线、不良品出料线及对接皮带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及第三驱动模组;对接皮带线设于第一驱动模组上;第三驱动模组用于沿竖直上下方向抓放物料;第二驱动模组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驱动对接皮带线将良品出料线上的物料进行承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模组来驱动第三驱动模组往复运动进而抓放物料,相较于传统的两个驱动模组的结构,驱动模组减少了一个,降低了运行行程与模组成本,且占用空间少,达到节省产线线体长度优势,灵活性好,通用性兼容性强。

Description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行业在自动化设备中都有用到模组搬运,而模组搬运需要和皮带线进行配合,从而使得皮带线在各行各业都在广泛使用。现有的皮带线很多都是采用定制直线方式。例如,将产品放到待测皮带线上,通过X/Y轴模组挪动到吸取手机位置,然后Z轴下压吸取手机,最后通过X/Y轴模组挪动放置到各个夹具内,待产品测试完成后再将已经测试通过的产品放到良品皮带上流入下一站(通常待测皮带线和良品皮带线是一条皮带)。因此,由于设置了X/Y轴两个驱动模组(即两条分别沿相互垂直方向驱动),导致整个模组驱动的运行行程较长、效率低、兼容性差、成本高,并使得模组增加在设备异常维护频率上也同步增加。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皮带线机构整个模组驱动的运行行程较长、效率低的问题,降低驱动模组的成本,减少占用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用于运送物料,包括皮带线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皮带线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入料皮带线、良品出料线、不良品出料线以及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对接皮带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上的第三驱动模组;
所述对接皮带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沿竖直上下方向抓放物料;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上方且沿垂直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运动方向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从而使检测后的物料相应的放入到良品出料线或不良品出料线上,进而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对接皮带线将所述良品出料线上的物料进行承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良品出料线与所述不良品出料线分别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两侧,且运送方向均平行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皮带线的运送方向与所述良品出料线的运送方向平行;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可与所述良品出料线对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皮带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对接皮带线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后皮带线,所述后皮带线的与所述入料皮带线对齐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可与所述后皮带线对齐,从而将自所述良品出料线承接的物料输送到所述后皮带线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皮带线上设有感应器;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后皮带线停转时,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与所述后皮带线对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的第一丝杆及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的承接件,所述对接皮带线设于所述承接件上;所述承接件在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丝杆往复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丝杆;所述第三驱动模组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在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丝杆往复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的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升降气缸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上的抓取头;所述抓取头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靠近所述皮带线组件从而抓放物料。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入料皮带线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物料限定在所述入料皮带线上的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模组来驱动第三驱动模组往复运动进而抓放物料,相较于传统的两个驱动模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组减少了一个,降低了运行行程与模组成本,提升了第二驱动模组的运行效率,且占用空间少,达到节省产线线体长度优势,灵活性好,通用性兼容性强。另外,对接皮带线设于第一驱动模组上,通过第一驱动模组来驱动对接皮带线来承接良品出料线上的物料,避免物料堆积在良品出料线上。同时,将入料皮带线与良品出料线分开设置,也避免出现因良品物料未取走导致整条皮带线停止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中物料位于入料皮带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中物料放入良品出料带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中物料放入对接皮带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中物料在对接皮带线运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中物料放入后皮带线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100、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200、物料;10、皮带线组件;11、入料皮带线;111、限位件;12、良品出料线;13、不良品出料线;14、对接皮带线;15、后皮带线;20、驱动组件;21、第一驱动模组;211、第一气缸;212、第一丝杆;213、承接件;22、第二驱动模组;221、固定支架;222、第二气缸;223、第二丝杆;23、第三驱动模组;231、连接件;232、升降气缸;233、抓取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100,用于运送物料200,即承接前一工位的物料200,并将该物料200传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加工或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将物料200放入相应的皮带线中,然后传送至后一工位。
如图1-图5所示,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100包括皮带线组件10与驱动组件20。皮带线组件10用于运送物料200(例如手机),驱动组件20则用于在皮带线组件10的预定位置放置相应的物料200。
具体的,如图2所示,皮带线组件10包括并排设置的入料皮带线11、良品出料线12、不良品出料线13以及设于入料皮带线11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对接皮带线14。
其中,良品出料线12与不良品出料线13分别设于入料皮带线11的两侧,且运送方向均平行设置。因此,驱动组件20可从中间的入料皮带线11抓取物料200进行加工或检测等操作,然后再将加工检测完成的物料200相应的放置于良品出料线12或不良品出料线13上。进一步的,入料皮带线11上设有限位件111。限位件111用于将物料200限定在入料皮带线11上的预设位置,从而便于驱动组件20抓取物料。
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模组21、第二驱动模组22及设于第二驱动模组22上的第三驱动模组23。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模组21包括第一气缸211、与第一气缸211连接的第一丝杆212及设于第一丝杆212上的承接件213,对接皮带线14设于承接件213上。承接件213在第一气缸211的驱动下沿第一丝杆212往复运动。其中,承接件213的运动方向与对接皮带线14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模组22包括固定支架221及设于固定支架221上的第二气缸222与第二丝杆223。其中,固定支架221架设于皮带线组件10的上方。第三驱动模组23设于第二丝杆223上。第三驱动模组23在第二气缸222的驱动下沿第二丝杆223往复运动。
如图5所示,第三驱动模组23包括设于第二丝杆223上的连接件231、设于连接件231上的升降气缸232以及设于升降气缸232的活动端上的抓取头233。抓取头233在升降气缸232的驱动下靠近皮带线组件10从而抓放物料200。其中,抓取头233可采用负压吸附等方式来抓取物料20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各个部件的运行方向进行理解,定义入料皮带线11、良品出料线12、不良品出料线13以及对接皮带线14的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第一驱动模组21与第二驱动模组22的驱动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第三驱动模组23的驱动方向为Z轴方向。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模组驱动结构,本方案省去了X轴方向的驱动模组,降低了X轴模组成本,相应的提高了Y轴模组(即第二驱动模组22)运行效率,具有占用空间少,达到节省产线线体长度优势,灵活性好,通用性兼容性强的优点。
因此,第三驱动模组23用于沿竖直上下方向(即Z轴)抓放物料200。第二驱动模组22设于入料皮带线11的上方且沿垂直于入料皮带线11的运动方向(即Y轴)驱动第三驱动模组23,从而使检测后的物料200相应的放入到良品出料线12或不良品出料线13上,进而第一驱动模组21沿X轴方向驱动对接皮带线14将良品出料线12上的物料200进行承接。
具体的,对接皮带线14设于第一驱动模组21上。对接皮带线14的运送方向与良品出料线12的运送方向平行。对接皮带线14在第一驱动模组21的驱动下可与良品出料线12对齐,从而使得良品出料线12上的物料200在皮带输送的作用下自然的进入到对接皮带线14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皮带线组件10还包括设于对接皮带线14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后皮带线15。即,沿着X轴方向,对接皮带线14设于入料皮带线11与后皮带线1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后皮带线15的与入料皮带线11对齐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整条生产线的组装。对接皮带线14在第一驱动模组21的驱动下可与后皮带线15对齐,从而将自良品出料线12承接的物料200输送到后皮带线15上,避免良品物料200在良品出料线12上蓄积。
进一步的,后皮带线15上设有感应器(图中未示出)。感应器用于感应后皮带线15上是否有物料200,当后皮带线15有物料200时,控制后皮带线15停止运行。当感应器感应到后皮带线15停转时,对接皮带线14在第一驱动模组21的驱动下与后皮带线15对齐,从而将对接皮带线14上的良品物料200承接到后皮带线15上,进而输送到下一工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100,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模组22来驱动第三驱动模组23往复运动进而抓放物料200,相较于传统的两个驱动模组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模组减少了一个,降低了运行行程与模组成本,提升了第二驱动模组22的运行效率,且占用空间少,达到节省产线线体长度优势,灵活性好,通用性兼容性强。另外,对接皮带线14设于第一驱动模组21上,通过第一驱动模组21来驱动对接皮带线14来承接良品出料线12上的物料200,避免物料200堆积在良品出料线12上。同时,将入料皮带线11与良品出料线12分开设置,也避免出现因良品物料200未取走导致整条皮带线停止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9)

1.一种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用于运送物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线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皮带线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入料皮带线、良品出料线、不良品出料线以及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对接皮带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第二驱动模组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上的第三驱动模组;
所述对接皮带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用于沿竖直上下方向抓放物料;所述第二驱动模组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上方且沿垂直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运动方向驱动所述第三驱动模组,从而使检测后的物料相应的放入到良品出料线或不良品出料线上,进而所述第一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对接皮带线将所述良品出料线上的物料进行承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良品出料线与所述不良品出料线分别设于所述入料皮带线的两侧,且运送方向均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皮带线的运送方向与所述良品出料线的运送方向平行;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可与所述良品出料线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线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对接皮带线的运动方向后方的后皮带线,所述后皮带线的与所述入料皮带线对齐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可与所述后皮带线对齐,从而将自所述良品出料线承接的物料输送到所述后皮带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皮带线上设有感应器;当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后皮带线停转时,所述对接皮带线在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的驱动下与所述后皮带线对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的第一丝杆及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的承接件,所述对接皮带线设于所述承接件上;所述承接件在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丝杆往复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二气缸与第二丝杆;所述第三驱动模组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在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丝杆往复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模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丝杆上的连接件、设于所述连接件上的升降气缸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动端上的抓取头;所述抓取头在所述升降气缸的驱动下靠近所述皮带线组件从而抓放物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皮带线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物料限定在所述入料皮带线上的预设位置。
CN202122535716.XU 2021-10-21 2021-10-21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Active CN216686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5716.XU CN216686007U (zh) 2021-10-21 2021-10-21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5716.XU CN216686007U (zh) 2021-10-21 2021-10-21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6007U true CN216686007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5716.XU Active CN216686007U (zh) 2021-10-21 2021-10-21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6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5110A (zh) 一种全自动锁螺丝机
CN105515291B (zh) 定子铁芯自动叠压检测装箱流水线
CN114653606B (zh) 一种高效芯片检测封装设备
CN113731835B (zh) 汽车曲轴的质检系统
CN210655194U (zh) 一种滤波器包胶机
CN104175108A (zh) 一种产品运输流水线机构
CN109968024B (zh) 多功能精密零部件组装设备
CN216686007U (zh) 可移动对接式皮带线机构
CN214865377U (zh) 一种盒子标签及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CN112758657A (zh) 一种轴承架上下料工作站
CN219620288U (zh) 上下料机构及产品双面检测装置
CN217050336U (zh) 自适应式回流设备
CN214610150U (zh) 汽车工件焊接系统
CN213529692U (zh) 轴承零件ng品自动剔除设备
CN210415554U (zh)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CN203993066U (zh) 一种全自动锁螺丝机
CN208895426U (zh) 载板循环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16174377U (zh) 一种自动下料分拣机
CN220524926U (zh) 一种测厚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20444463U (zh) 一种芯片挑选设备
CN219313816U (zh) 用于上下料并具备定位与排序功能的工件传送装置
CN210029176U (zh) 小型化焊机自动下料装置
CN217989854U (zh) 在线式输送的点胶机
CN214988695U (zh) 一种玻璃上料错位取放装置
CN218023787U (zh) 一种检测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