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5554U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15554U CN210415554U CN201920994815.4U CN201920994815U CN210415554U CN 210415554 U CN210415554 U CN 210415554U CN 201920994815 U CN201920994815 U CN 201920994815U CN 210415554 U CN210415554 U CN 2104155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nge
- plastic pipe
- extrusion
- sorting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包括:工位切换装置、海绵压入装置、气阻力测试装置及次品拣出装置,海绵压入装置包括:海绵挤压机构及海绵压入机构,海绵挤压机构中的第一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第二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扁平状的海绵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可以先将海绵挤压呈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而后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压入塑管完成装配,并在完成装配后利用旋转工作台自动运载至气阻力测试装置处进行气阻力测试,至少完成了过滤用塑管接头的半自动化装配、检测及次品拣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用塑管接头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头组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中需要多种多样的连接配件,其中接头就属于比较常见的;而接头又包括很多种,比如过滤用塑管接头及90°配蓝盖接头等等。
过滤用塑管接头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塑管,二是海绵,塑管两头直径较小,中间直径较大;现有技术中,将海绵压入塑管只能人工完成,同时由于过滤用塑管接头具有严格的气阻力要求,因此,人工完成海绵压入工序外,还需要逐一放置于气阻力检测设备上进行检测,导致过滤用塑管接头的生产效率较低。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用塑管接头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包括:工位切换装置、海绵压入装置、气阻力测试装置及次品拣出装置,其中,工位切换装置用于带动过滤用塑管接头旋转,依次经过气阻力测试工位及次品拣出工位,直至下料;所述气阻力测试装置用于检测过滤用塑管接头的气阻力,所述次品拣出装置用于将不合格的过滤用塑管接头拣出;
所述海绵压入装置包括:海绵挤压机构及海绵压入机构,所述海绵挤压机构包括: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及第二海绵挤压组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扁平状的海绵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所述海绵压入机构用于将被二次挤压的海绵压入位于指定位置的塑管内部。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一海绵挤压气缸、第一海绵挤压块及挤压载板;所述挤压载板包括:载板本体及第一挡板,所述载板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用于承载海绵;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将海绵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气缸用于驱动第一海绵挤压块向所述第一挡板移动。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二海绵挤压气缸及与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相连接的第二海绵挤压块,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挤压载板的上端面;所述挤压载板面向第二海绵挤压块一端开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呈半圆形,且第一挤压槽下端连通有压入孔;所述第二海绵挤压块面向第二挡板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海绵挤压块向第一挤压槽移动。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海绵压入装置连接有第二振动盘,所述第二振动盘用于为海绵压入装置提供海绵。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海绵压入装置还包括:海绵转料机构及海绵下压机构,所述海绵转料机构包括:落料控制气缸、落料移动块及落料固定块,所述落料移动块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衔接的海绵接收槽,所述海绵接收槽连通有第一落料孔,所述落料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二落料孔,所述落料控制气缸用于驱动落料移动块移动,直至第一落料孔与第二落料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海绵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控制气缸及下压杆,所述下压控制气缸用于在第一落料孔与第二落料孔的轴心线重合后控制下压杆下移,直至海绵落至所述挤压载板上端面。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振动盘及塑管上料装置,所述第一振动盘用于为塑管上料装置提供塑管,所述塑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上料横移机构用于带动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上料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塑管夹持机构升降,所述上料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塑管夹持机构旋转;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用于在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的驱动下到达指定位置后,夹持塑管。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塑管接头是否漏气的漏气检测装置,所述漏气检测装置排布在气阻力检测装置与次品拣出装置之间。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次品拣出装置包括:拣出横移机构、拣出纵移机构、次品夹持机构及次品分类拣出机构,所述拣出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拣出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纵向移动,所述次品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次品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松持所夹持次品,所述次品分类拣出机构用于将气阻力检测不合格的次品与漏气检测不合格的次品分类拣出并落料至不同存储位置。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外观检测装置,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检测控制电机、检测连接块及检测控制气缸,所述检测控制气缸用于夹持通过次品拣出工位的塑管,所述检测控制电机用于通过检测连接块带动检测控制气缸旋转,所述CCD相机用于按照预定频率拍摄照片。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用于将经过外观检测装置后的塑管接头按照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分别拣出的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采用与所述次品拣出装置相同的零件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包括:工位切换装置、海绵压入装置、气阻力测试装置及次品拣出装置,所述海绵压入装置包括:海绵挤压机构及海绵压入机构,所述海绵压入机构包括: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及第二海绵挤压组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扁平状的海绵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所述海绵压入机构用于将被二次挤压的海绵压入位于指定位置的塑管内部。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可以先将海绵挤压呈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而后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压入塑管完成装配,并在完成装配后利用旋转工作台自动运载至气阻力测试装置处进行气阻力测试,至少完成了过滤用塑管接头的半自动化装配、检测及次品拣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过滤用塑管接头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工位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塑管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塑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海绵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海绵转料机构及海绵下压机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气阻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漏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次品拣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工位切换装置 | 210 | 第一振动盘 |
220 | 第二振动盘 | 300 | 塑管上料装置 |
400 | 海绵压入装置 | 500 | 气阻力测试装置 |
600 | 漏气检测装置 | 700 | 次品拣出装置 |
800 | 外观检测装置 | 900 | 分拣装置 |
110 | 旋转工作台 | 120 | 塑管载具 |
130 | 工作台驱动源 | 121 | 载具本体 |
122 | 塑管收容孔 | 311 | 第一横移气缸 |
312 | 移动连接板 | 313 | 第一滑动导轨 |
314 | 第一缓冲器 | 321 | 第一升降气缸 |
322 | 升降连接板 | 331 | 手指气缸 |
332 | 旋转连接板 | 341 | 随动伸缩气缸 |
342 | 第一转动轴 | 343 | 转轴连接块 |
344 | 第二转动轴 | 345 | 第一限位块 |
346 | 第二限位块 | 351 | 塑管限位气缸 |
352 | 塑管限位片 | 411 | 落料控制气缸 |
412 | 落料移动块 | 412a | 第一落料孔 |
413 | 落料固定块 | 413a | 第二落料孔 |
421 | 下压控制气缸 | 422 | 下压转接块 |
423 | 下压杆 | 424 | 海绵下压块 |
431 | 第一海绵挤压气缸 | 432 | 第一海绵挤压块 |
433 | 挤压载板 | 434 | 第二海绵挤压气缸 |
435 | 第二海绵挤压块 | 441 | 压孔位置控制气缸 |
442 | 滑动承接块 | 443 | 海绵压入气缸 |
444 | 海绵压入滑块 | 445 | 海绵压入连接板 |
446 | 海绵压入杆 | 510 | 测试支架 |
521 | 第二测试气缸 | 522 | 出气接头 |
531 | 第一测试气缸 | 532 | 进气接头 |
711 | 拣出横移气缸 | 712 | 拣出连接板 |
713 | 拣出导轨 | 714 | 拣出缓冲器 |
721 | 拣出纵移气缸 | 731 | 拣出气缸 |
811 | CCD相机 | 821 | 检测控制电机 |
822 | 检测连接块 | 831 | 检测控制气缸 |
911 | 分拣控制气缸 | 912 | 分拣转接块 |
913 | 分拣转轴 | 914 | 分拣片 |
921 | 良品流道 | 931 | 次品流道 |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过滤用塑管接头的良品成型有两个难点:一是海绵的直径必须大于塑管两端的直径才能将塑管中部的腔体填满,因此,海绵不易通过塑管的端口;二是过滤用塑管接头要经过多道检测程序才能认定是否为良品,检测设备较为分散,检测过程较为耗时;因此,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至少就可以实现过滤用塑管接头的半自动化成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思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包括:工位切换装置100、海绵压入装置400、气阻力测试装置500及次品拣出装置700,其中,工位切换装置100用于带动过滤用塑管接头旋转,依次经过气阻力测试工位及次品拣出工位,直至下料;所述海绵压入装置400用于将海绵压入塑管,所述气阻力测试装置500用于检测过滤用塑管接头的气阻力,所述次品拣出装置700用于将不合格的过滤用塑管接头拣出。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工位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塑管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工位切换装置100包括:旋转工作台110,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工作台110上端面固定有多个塑管载具120,且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工作台110转动的工作台驱动源130(优选为转动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驱动源130连接有皮带传送机构,所述皮带传动机构连接有转动变向机构(比如斜齿轮变速箱或者锥齿轮变速箱等等),所述转动变向机构与旋转工作台110相连接;使工作台驱动源130可以横向固定(即输出轴的轴心线平行于旋转工作台110,若用工作台驱动源130与旋转工作台110相连接,一则其输出轴需垂直于旋转工作台110,不利于合理规划装配机机体空间;二则旋转工作台110的转动速度不利于精确控制)。较佳地是,所述塑管载具120的数量比工位的数量多一个,以作为缓冲。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塑管载具120包括:载具本体121及塑管收容孔122,如图4所示,优选所述塑管收容孔122开设有两个。
所述海绵压入装置400包括:海绵挤压机构及海绵压入机构,所述海绵挤压机构包括: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及第二海绵挤压组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扁平状的海绵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优选呈圆柱型);所述海绵压入机构用于将被挤压成圆柱型的海绵压入位于指定位置的塑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一海绵挤压气缸431、第一海绵挤压块432及挤压载板433。所述挤压载板433包括:载板本体及第一挡板,所述载板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432,用于承载海绵;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432,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432将海绵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气缸431用于驱动第一海绵挤压块432向所述第一挡板移动。具体地,当海绵落于挤压载板433上端面之后,第一海绵挤压气缸431的活塞杆伸出,第一海绵挤压块432随活塞杆移动并向第一挡板靠拢,直至第一海绵挤压块432与第一挡板之间的间距达到预设值,海绵将由圆柱型被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
第二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及与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相连接的第二海绵挤压块435,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挤压载板433的上端面;所述挤压载板433面向第二海绵挤压块435一端开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呈半圆形,且第一挤压槽下端连通有压入孔(未标示);所述第二海绵挤压块435面向第二挡板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用于驱动第二海绵挤压块435向第一挤压槽移动。在海绵被挤压为扁平状之后,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的活塞杆回缩并带动第二海绵挤压块435向第一挤压槽方向移动(即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的活塞杆相对于其气缸本体,是背离第一挤压槽的,以此来将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固定在挤压载板433上方,减少空间占用并简化气缸固定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海绵挤压气缸434同样可以设置在相反的方向,通过活塞杆伸出推动第二海绵挤压块435靠近第一挤压槽),直至海绵被挤压成圆柱型。
所述海绵压入机构包括:海绵压入气缸443及海绵压入杆446,所述海绵压入气缸443用于在海绵被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后,驱动海绵压入杆446下降,直至海绵进入塑管中部的腔体。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压入气缸443与海绵压入杆446还设置有海绵压入滑块444及海绵压入连接板445,海绵压入气缸443、海绵压入滑块444、海绵压入连接板445及海绵压入杆446依次连接。海绵压入滑块444及海绵压入连接板445的设置,使海绵压入杆446相对于海绵压入气缸443更为靠近旋转工作台110的中心。在海绵被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后,所述海绵压入杆446下降,将被挤压的海绵向塑管压入(此时塑管位于压入孔正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地另一方面,所述海绵压入装置400连接有第二振动盘220,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振动盘220用于为海绵压入装置400提供海绵。
图8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海绵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海绵转料机构及海绵下压机构的剖面图;其中,hm-a表示未落至挤压载板433的海绵,hm-b表示被压落至挤压载板433上端面的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压入装置400还包括:海绵转料机构及海绵下压机构,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海绵转料机构包括:落料控制气缸411、落料移动块412及落料固定块413,所述落料移动块412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220衔接的海绵接收槽,所述海绵接收槽连通有第一落料孔412a,所述落料固定块413上设置有第二落料孔413a,所述落料控制气缸411用于驱动落料移动块412移动,直至第一落料孔412a与第二落料孔413a的轴心线重合;所述海绵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控制气缸421及下压杆423,所述下压控制气缸421用于在第一落料孔412a与第二落料孔413a的轴心线重合后控制下压杆423下移,直至海绵落至所述挤压载板433上端面。
随着第二振动盘220的振动出料,海绵被输送至海绵接收槽(海绵接收槽足以容纳一个海绵,且不足以同时容纳两个海绵),此时,第一落料孔412a与第二落料孔413a错位(即二者的轴心线并不重合),而后落料控制气缸411驱动落料移动块412移动,待第一落料孔412a与第二落料孔413a的轴心线重合后,下压控制气缸421驱动下压杆423下移,直至海绵落料至挤压载板433上端面;此后,将进行海绵的两次挤压。之所以在开始时令第一落料孔412a与第二落料孔413a错位,是为了防止在下压杆423下移过程中,从第二振动盘220补位而来的海绵挡住下压杆423,使前一个海绵无法正常落下或者一次性落下两个海绵,使海绵的挤压及压入无法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杆423下端面连接有海绵下压块424,所述海绵下压块424呈圆形,且尺寸适配于海绵,以扩大海绵被压落时的受力面,防止海绵表面受损。优选所述下压杆423、第一落料孔412a、第二落料孔413a、海绵挤压机构中的第一海绵挤压气缸431及第一海绵挤压块432等等皆设置有两个,以同时落料并压入两个海绵(可以适应性调整塑管载具120结构等等)。
较佳地是,所述下压杆423与落料控制气缸411之间设置有下压转接块422,所述下压控制气缸421的本体靠近海绵挤压机构,而下压控制气缸421的活塞杆背离海绵挤压机构,以便于下压控制气缸421的固定。
较佳地是,所述海绵挤压机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孔位置控制机构,所述压孔位置控制机构包括: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及滑动承接块442,所述滑动承接块442与挤压载板433及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的活塞杆皆固定连接(滑动承接块442与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之间还可通过其他连接件连接),所述挤压载板433下端面靠近旋转工作台110的边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压入孔下方。
较佳地是,所述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的活塞杆背离旋转工作台设置,并连接滑动承接块442,所述滑动承接块442下端连接有两个滑动块,每个滑动块适配有一个滑动导轨,所述滑动承接块442的上端面贴合有一垫块,所述垫块呈“工”字形,以垫高挤压载板的高度,使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的高度低于旋转工作台,而挤压载板的高度高于旋转工作台,减少空间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开始时(还未执行压入动作时),所述挤压载板433是相对远离塑管载具120的,在需要海绵压入机构执行压入动作时,海绵挤压机构将带动挤压载板433向塑管载具120移动,直至挤压载板433到达指定位置(优选此时定位槽的槽壁与塑管的外缘相贴合),一方面可以进行塑管与压入孔的相对定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塑管的上端面与压入孔的下端面之间的间距小于预定值,防止海绵脱离压入孔后失去孔壁的挤压力后回弹(即海绵尺寸变大),海绵无法压入塑管。
进一步地,所述压孔位置控制气缸441与滑动承接块442之间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滑块及导轨,所述导轨两端的侧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缓冲器(可以使用液压缓冲器)。液压缓冲器(shock absorber)依靠液压阻尼对作用在其上的物体进行缓冲减速至停止,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适用于起重运输、电梯、冶金、港口机械、铁道车辆等机械设备,其作用是在工作过程中防止硬性碰撞导致机构损坏的安全缓冲装置。
气阻力测试装置500可以使用现有的气阻测试仪(比如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电子烟气体阻力的检测仪,具体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5241601A所公开的气阻检测装置;又比如公开号为CN204944827U所公开的气阻检测设备等等皆可),只要令气阻测试仪的测试位置可以与旋转工作台110上指定位置处的塑管载具120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气阻力测试装置500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检测塑管气体阻力的结构皆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气阻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所述气阻力测试装置500包括:测试支架510,所述测试支架510上端连接有第一测试气缸531,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测试气缸531下端连接有进气接头532,进气接头532中部贯穿有进气孔;所述测试支架510下端连接有第二测试气缸521,所述第二测试气缸521上端连接有出气接头522,所述出气接头522中部贯穿有出气孔。当压入海绵后的塑管随旋转工作台110转动至气阻力测试工位后,第一测试气缸531驱动进气接头532下降,同时第二测试气缸521驱动出气接头522上升,直至进气接头532及出气接头522配合对塑管形成上下夹持,并使进气孔与出气孔皆与塑管相连通,以此来通过进气孔注入气体进行气阻力测试。该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气阻测试仪,进行了机械结构简化,提高了气阻测试的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海绵压入工位的前置工位为塑管上料工位。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振动盘210及塑管上料装置300,所述第一振动盘210用于为塑管上料装置300提供塑管,所述塑管上料装置300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上料横移机构用于带动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上料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塑管夹持机构升降,所述上料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塑管夹持机构旋转;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用于在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的驱动下到达指定位置后,夹持塑管。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所述上料旋转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随动伸缩气缸341、第一转动轴342、转轴连接块343及第二转动轴344,所述随动伸缩气缸341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轴344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344与所述上料纵移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相连接。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塑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6中bt表示待上料的塑管。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上料纵移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321及升降连接板322,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21用于驱动升降连接板322的至少一端升降,所述升降连接板322第一端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二转动轴344穿过所述转轴孔后与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相连接;升降连接板322的第二端与随动伸缩气缸341可转动连接。
当第一升降气缸321驱动升降连接板322第一端下降的同时,升降连接板322第二端旋转(并不下降),与此同时,随动伸缩气缸341的活塞杆伸出,由于随动伸缩气缸341也是可转动设置,因此,随着第二转动轴344的下降,气缸本体将发生转动,随着气缸本体的转动,随动活塞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心线也将沿固定的圆形轨迹发生变化,但随着活塞杆的伸出,第二转动轴344并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若随动伸缩气缸341非可转动设置,则活塞杆伸出形成的横移(或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方向移动)将与下降运动发生冲突,造成卡死),而是会在下降的过程中旋转。
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先由上料横移机构带动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到达指定位置的正上方,而后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带动塑管夹持机构同时下降及旋转,而后由塑管夹持机构夹持塑管后上料。可以看出的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可控制塑管夹持机构在下降的同时旋转,相对于在到达指定位置后(由上料横移机构及上料纵移机构带动)再由上料旋转机构带动其旋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塑管上料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料横移机构及上料纵移机构只要可以带动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到达指定位置,且上料旋转机构可以驱动塑管夹持机构旋转即可,对于上料纵移机构是否与上料旋转机构联动,提高上料效率本实用新型并不做严格限定,其余可带动塑管夹持机构到达指定位置并旋转的结构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342的外缘固定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相对设置有固定平面的圆柱形,万向球的外侧面呈两端阶段的球形。万向球的设置可以容许转轴连接块343在一定范围内摆动,降低塑管夹持机构同时执行下降并旋转的动作时对于随动伸缩气缸341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在未设置万向球的情况下,要求随动伸缩气缸341的安装精度能够完全适配升降连接板322的下降动作,否则容易卡死或损坏第二转动轴344与升降连接板322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连接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45及第二限位块346,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345及第二限位块346用于将所述转轴连接块的可转动角度限定在预设值(优选为90°)。由于塑管在输送过来的时候是横向(或者倾斜)排布的,在放置到塑管载具120时需要竖向放置,因此,需要完成一个方向的转换,第一限位块345及第二限位块346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夹持稳定性及放置方向准确性,使塑管夹持机构的塑管夹持方向与塑管放置方向皆符合预设参数。而进一步将可转动角度设置为90°是为了令第二振动盘220的输出轨道可以保持水平输出。
较佳地是,所述塑管夹持机构包括:手指气缸331及旋转连接板332,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连接板332与第二转动轴344相连接,所述手指气缸331固定在旋转连接板332上。
进一步地,所述手指气缸331的气爪内侧面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与塑管被夹持端外侧面的凸起相适配;以提高塑管的夹持稳定性。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上料横移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移气缸311、移动连接板312、第一滑块及第一滑动导轨313,所述移动连接板312与上料纵移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导轨313两端侧面皆设置有第一缓冲器314(比如液压缓冲器)。
进一步地,所述塑管上料装置300还包括:塑管限位机构,所述塑管限位机构还包括:塑管限位气缸351及塑管限位片352,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塑管限位片352与塑管限位气缸351相连接,用于防止塑管脱离第一振动盘210的直线输送通道。即塑管限位片352设置在所述直线输送通道的端口处,之所以设置塑管限位气缸351,是为了在塑管被夹持后将塑管限位片352撤离,使塑管夹持机构能够在上升的同时旋转(此时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执行与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指令)。即塑管限位机构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防止塑管脱离直线输送通道,另一个是配合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从而使塑管夹持机构能够同时执行上升及旋转的动作,提高上料效率。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次品拣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次品拣出装置700包括:拣出横移机构、拣出纵移机构及次品夹持机构,所述拣出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拣出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纵向移动,所述次品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次品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松持所夹持次品。
如图12所示,所述拣出横移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拣出横移气缸711、拣出连接板712、拣出滑块(未标示)及拣出导轨713,所述拣出导轨713的两侧侧面皆设置有拣出缓冲器714。所述拣出纵移机构包括:拣出纵移气缸721,所述拣出纵移气缸721直接连接次品夹持机构或者通过连接板连接次品夹持机构。所述次品夹持机构包括:拣出气缸731(优选为手指气缸33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漏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气阻力测试工位之后还设置有漏气检测工位,相应的,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漏气检测装置600,如图11所示,所述漏气检测装置600的机械结构部分采用与气阻力测试装置500的机械结构部分相同的零件配置,其数据采集及分析采用现有技术。
进一步地,所述漏气检测装置600排布在气阻力检测装置与次品拣出装置700之间,即令漏气检测装置600与气阻力检测装置共用一个次品拣出装置700,简化结构。当装配完成后的塑管通过气阻力检测装置确认合格后,将进行漏气检测,漏气检测合格则次品拣出装置700不针对此塑管执行动作;若气阻力检测不合格,则不再进行漏气检测装置600,而是由次品拣出装置700直接拣出;若气阻力检测合格,漏气检测不合格,则由次品拣出装置700拣出。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同样为不合格产品,但气阻力检测不合格与漏气检测不合格的后续处理方式是不相同的,为进行分类,所述次品拣出装置700还在下方设置了次品分类拣出机构,其采用与下文所述分拣机构相同的零件配置。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较佳地是,所述次品拣出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外观检测工位,对应的,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外观检测装置800,如图13所示,所述外观检测装置800包括:CCD相机811、检测控制电机821、检测连接块822及检测控制气缸831,所述检测控制气缸831用于夹持通过次品拣出工位的塑管,所述检测控制电机821用于通过检测连接块822带动检测控制气缸831旋转,所述CCD相机811用于按照预定频率拍摄照片。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的控制中心将CCD相机811所拍摄的照片与预存的照片进行对比,若相似度在预定范围内则认定符合要求,是为合格品。若为不合格产品则通过后续装置拣出。
如图1及图2所示,优选所述次品拣出工位之后还设置有分拣工位,对应的,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分拣装置900,所述分拣装置900包括:拣取移载机构,所述拣取移载机构采用与次品拣出装置700采用相同的零件配置。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用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除此之外,所述分拣装置900还包括:分拣机构,如图14所示,所述分拣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分拣控制气缸911、分拣转接块912、分拣转轴913及分拣片914,所述分拣片914下方设置有良品流道921及次品流道931,所述分拣控制气缸911用于驱动分拣片914旋转,使分拣片914要么封堵良品通道,要么封堵次品通道,以实现良品与次品的分拣。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比如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所用气缸皆可替换为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位切换装置、海绵压入装置、气阻力测试装置及次品拣出装置,其中,工位切换装置用于带动过滤用塑管接头旋转,依次经过气阻力测试工位及次品拣出工位,直至下料;所述气阻力测试装置用于检测过滤用塑管接头的气阻力,所述次品拣出装置用于将不合格的过滤用塑管接头拣出;
所述海绵压入装置包括:海绵挤压机构及海绵压入机构,所述海绵挤压机构包括: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及第二海绵挤压组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用于将扁平状的海绵挤压至足以穿过塑管端口;所述海绵压入机构用于将被二次挤压的海绵压入位于指定位置的塑管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一海绵挤压气缸、第一海绵挤压块及挤压载板;所述挤压载板包括:载板本体及第一挡板,所述载板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用于承载海绵;所述第一挡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用于配合所述第一海绵挤压块将海绵挤压成两端为圆弧的扁平状;所述第一海绵挤压气缸用于驱动第一海绵挤压块向所述第一挡板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海绵挤压组件包括:第二海绵挤压气缸及与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相连接的第二海绵挤压块,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的轴心线平行于所述挤压载板的上端面;所述挤压载板面向第二海绵挤压块一端开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呈半圆形,且第一挤压槽下端连通有压入孔;所述第二海绵挤压块面向第二挡板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槽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海绵挤压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海绵挤压块向第一挤压槽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压入装置连接有第二振动盘,所述第二振动盘用于为海绵压入装置提供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压入装置还包括:海绵转料机构及海绵下压机构,所述海绵转料机构包括:落料控制气缸、落料移动块及落料固定块,所述落料移动块开设有与第二振动盘衔接的海绵接收槽,所述海绵接收槽连通有第一落料孔,所述落料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二落料孔,所述落料控制气缸用于驱动落料移动块移动,直至第一落料孔与第二落料孔的轴心线重合;所述海绵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控制气缸及下压杆,所述下压控制气缸用于在第一落料孔与第二落料孔的轴心线重合后控制下压杆下移,直至海绵落至所述挤压载板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一振动盘及塑管上料装置,所述第一振动盘用于为塑管上料装置提供塑管,所述塑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上料横移机构用于带动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上料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塑管夹持机构升降,所述上料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塑管夹持机构旋转;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用于在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及上料旋转机构的驱动下到达指定位置后,夹持塑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塑管接头是否漏气的漏气检测装置,所述漏气检测装置排布在气阻力检测装置与次品拣出装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品拣出装置包括:拣出横移机构、拣出纵移机构、次品夹持机构及次品分类拣出机构,所述拣出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横向移动,所述拣出纵移机构用于带动次品夹持机构纵向移动,所述次品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次品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松持所夹持次品,所述次品分类拣出机构用于将气阻力检测不合格的次品与漏气检测不合格的次品分类拣出并落料至不同存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外观检测装置,所述外观检测装置包括:CCD相机、检测控制电机、检测连接块及检测控制气缸,所述检测控制气缸用于夹持通过次品拣出工位的塑管,所述检测控制电机用于通过检测连接块带动检测控制气缸旋转,所述CCD相机用于按照预定频率拍摄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还包括:用于将经过外观检测装置后的塑管接头按照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分别拣出的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采用与所述次品拣出装置相同的零件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4815.4U CN21041555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994815.4U CN21041555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15554U true CN210415554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7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994815.4U Active CN210415554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155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6116A (zh) * | 2019-06-28 | 2019-11-05 | 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20994815.4U patent/CN2104155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6116A (zh) * | 2019-06-28 | 2019-11-05 | 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21394A (zh) | 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 | |
CN110406116A (zh)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
CN107472866B (zh) | 一种用于pcb板aoi工序的双层流转系统 | |
CN203752405U (zh) | 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 | |
CN110787917A (zh) | 一种全自动离心机 | |
CN107655897A (zh) | 一种产品内观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0415554U (zh) | 一种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
CN216730437U (zh) | 一种接线端子用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0655194U (zh) | 一种滤波器包胶机 | |
CN108357873A (zh) | 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工件旋转搬运机构 | |
CN110723503A (zh) | 一种衬套输送装置 | |
CN213842403U (zh) | 全自动轴承噪音检测设备 | |
CN211160247U (zh) | 一种全自动离心机 | |
CN106140647B (zh) | 检测设备 | |
CN112605003A (zh) | 一种多工位的锂电池盖帽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 |
CN116100210A (zh) | 冰箱铰链自动焊接车间 | |
CN109926491A (zh) | 移管活塞冲孔加工设备 | |
CN210415566U (zh) | 一种塑管上料系统 | |
CN211545194U (zh) |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自动下料装置 | |
CN208643370U (zh) | 一种滤光片分类出料装置 | |
CN110882947A (zh) | 一种适用于ic芯片输送装置的分选机及分选方法 | |
CN221190245U (zh) | 弹簧片上料输送结构 | |
CN110614230A (zh) | 一种零件不良品分离装置和分离方法 | |
CN210309107U (zh) | 一种次品拣出系统及过滤用塑管接头装配检测设备 | |
CN215918273U (zh) | 移载装置及其应用的油冷器检测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