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4294U -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294U
CN216684294U CN202122938047.0U CN202122938047U CN216684294U CN 216684294 U CN216684294 U CN 216684294U CN 202122938047 U CN202122938047 U CN 202122938047U CN 216684294 U CN216684294 U CN 216684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eat
main body
body frame
buffer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380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ong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ong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ong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ongj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380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4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主体框架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支撑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套接有弹簧套,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层,弹簧套的外侧包围设置有限位筒,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在支撑座受力下降的时候,与缓冲气囊接触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缓冲支撑的效果,整体呈倒“T”型设置的支撑座,在和主体框架安装的时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和主体框架脱离,位于支撑座背面位置的固定板有效的对外部设备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固定座是指人们在开车时,需要使用智能设备来帮助自己,又不能手拿,就需要智能设备固定座,但现有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还存在问题。
如申请号为201620634760.2的专利,包括上夹装置、智能设备放置区、左夹装置、第一加固装置条、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防碰伤海绵、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加固装置条、转轴、无死角可掰活动装置条、强力吸盘、拔盘条,固定旋紧栓、右夹装置、收纳装置、第一减震海绵、第二减震海绵,上夹装置和收纳装置固定连接,智能设备放置区和固定旋紧栓活动连接,智能设备放置区上设有左夹装置、右夹装置、第一底部减震固定装置、第二底部减震固定装置。
上述装置在是在使用的时候尽管能夹其他的智能设备,但无法减小智能设备的底端受到的震荡,当智能设备进行工作时,产生震荡容易使其出现损坏的现象,降低了其使用的寿命。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例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主体框架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支撑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固定套接有弹簧套,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层,弹簧套的外侧包围设置有限位筒,主体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之间套接连接,支撑座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夹板,夹板和支撑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支撑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轨,主体框架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轨,第一缓冲轨和第二缓冲轨之间嵌入设置有垫圈。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缓冲气囊整体位于支撑座的正下方位置,设置为橡胶充气气囊。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支撑座整体呈倒“T”型底座设置,顶部表面设置矩形放置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支撑座的底部两端水平向外延设置,同时顶端突出主体框架设置,固定板的表面横向分布有吸附条,同时固定板连接在支撑座的顶端背面位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杆分布于在支撑座的底部两侧位置,且和支撑座之间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杆同时嵌入在主体框架中,主体框架的内侧表面对应设置开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弹簧套嵌入在主体框架内侧表面中的开槽中,缓冲层设置为橡胶发泡层,限位筒同时竖向嵌入在主体框架内侧表面开设的开槽中。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二套接杆同时和支撑座连接,弹簧杆和夹板配套设置,设置两组,分布在支撑座的内部两侧,同时夹板位于支撑座表面的矩形放置槽中,垫圈设置为橡胶垫圈,呈椭圆形橡胶垫圈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缓冲轨和第二缓冲轨配套设置两组,同时位于缓冲气囊两侧位置,第二缓冲轨整体呈“L”状设置,底端呈柱体设置,第一缓冲轨的内侧表面对应第二缓冲轨设置有滑动槽。
有益效果: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在支撑座受力下降的时候,与缓冲气囊接触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缓冲支撑的效果,整体呈倒“T”型设置的支撑座,在和主体框架安装的时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和主体框架脱离。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位于支撑座背面位置的固定板有效的对外部设备进行支撑,同时表面设置的吸附条达到对外部设备表面进行吸附固定的效果。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在支撑座受力下降的时候,由于限位筒对弹簧套进行包围设置,此时弹簧套对支撑座受到的外力进行缓冲,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在弹簧套受力回弹的时候,通过缓冲层吸收动能,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在支撑座下降的时候,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组成伸缩杆体,进行伸缩,配合内部设置的弹簧从而通过第一套接杆和第二套接杆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的效果。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通过弹簧杆和夹板,从而达到对外部设备底部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
该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通过第一缓冲轨和第二缓冲轨组成滑动轨道结构,便于支撑座对外力进行缓冲分散,配合垫圈,增强第一缓冲轨和第二缓冲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中:主体框架1、支撑座2、固定板3、缓冲气囊4、第一缓冲轨5、第二缓冲轨6、第一套接杆7、第二套接杆8、连接杆9、弹簧套10、缓冲层11、限位筒12、夹板13、弹簧杆14、垫圈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包括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4,主体框架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支撑座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上固定套接有弹簧套10,连接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1,弹簧套10的外侧包围设置有限位筒12,主体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之间套接连接,支撑座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夹板13,夹板13和支撑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4,支撑座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轨6,主体框架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轨5,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之间嵌入设置有垫圈15。
其中,缓冲气囊4整体位于支撑座2的正下方位置,设置为橡胶充气气囊,在支撑座2受力整体下降的时候,与缓冲气囊4接触,缓冲气囊4对手里的支撑座2进行支撑,同时有效的对外力进行缓冲,通过缓冲气囊4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缓冲支撑的效果。
其中,支撑座2整体呈倒“T”型底座设置,顶部表面设置矩形放置槽。
其中,支撑座2的底部两端水平向外延设置,同时顶端突出主体框架1设置,整体呈倒“T”型设置的支撑座2,在和主体框架1安装的时候,具有高度的嵌合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在受力的情况下,支撑座2底端两侧位置嵌入在主体框架1中,同时避免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和主体框架1脱离。
其中,固定板3的表面横向分布有吸附条,同时固定板3连接在支撑座2的顶端背面位置,位于支撑座2背面位置的固定板3有效的对外部设备进行支撑,同时表面设置的吸附条达到对外部设备表面进行吸附固定的效果,从而达到防止设备脱离。
其中,连接杆9分布于在支撑座2的底部两侧位置,且和支撑座2之间垂直连接。
其中,连接杆9同时嵌入在主体框架1中,主体框架1的内侧表面对应设置开槽。
其中,弹簧套10嵌入在主体框架1内侧表面中的开槽中。
其中,缓冲层11设置为橡胶发泡层,限位筒12同时竖向嵌入在主体框架1内侧表面开设的开槽中,在支撑座2受力下降的时候,由于限位筒12对弹簧套10进行包围设置,此时弹簧套10对支撑座2受到的外力进行缓冲,从而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在弹簧套10受力回弹的时候,通过缓冲层11吸收动能,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其中,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二套接杆8同时和支撑座2连接,在支撑座2下降的时候,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组成伸缩杆体,进行伸缩,配合内部设置的弹簧从而通过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的效果。
其中,弹簧杆14和夹板13配套设置,设置两组,分布在支撑座2的内部两侧,同时夹板13位于支撑座2表面的矩形放置槽中,通过弹簧杆14和夹板13,弹簧杆14提供稳定的反向预紧力,配合夹板13从而达到对外部设备底部进行夹持固定的效果。
其中,垫圈15设置为橡胶垫圈,呈椭圆形橡胶垫圈设置。
其中,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配套设置两组,同时位于缓冲气囊4两侧位置,第二缓冲轨6整体呈“L”状设置,底端呈柱体设置,第一缓冲轨5的内侧表面对应第二缓冲轨6设置有滑动槽,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组成滑动轨道结构,便于支撑座2对外力进行缓冲分散,配合垫圈15,增强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减震的效果。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人员外部设备放置在支撑座2顶部的放置槽中,通过夹板13将外部设备进行夹持固定,最后使得固定板3表面设置的吸附条吸附在外部设备的背面,对外部设备进行吸附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受到外力的时候,支撑座2受力下降,此时连接杆9上套接的弹簧套10在限位筒12的作用下对外力进行缓冲,同时支撑座2受力传导至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上,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中设置的弹簧对外力进行缓冲,且支撑座2的下降使得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之间相互滑动,配合垫圈15增强摩擦力,从而对外力进行缓冲,在支撑座2下降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缓冲气囊4对支撑座2进行支撑。

Claims (9)

1.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缓冲气囊(4),主体框架(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支撑座(2),支撑座(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支撑座(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上固定套接有弹簧套(10),连接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层(11),弹簧套(10)的外侧包围设置有限位筒(12),主体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之间套接连接,支撑座(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夹板(13),夹板(13)和支撑座(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杆(14),支撑座(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轨(6),主体框架(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轨(5),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之间嵌入设置有垫圈(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4)整体位于支撑座(2)的正下方位置,设置为橡胶充气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整体呈倒“T”型底座设置,顶部表面设置矩形放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的底部两端水平向外延设置,同时顶端突出主体框架(1)设置,固定板(3)的表面横向分布有吸附条,同时固定板(3)连接在支撑座(2)的顶端背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分布于在支撑座(2)的底部两侧位置,且和支撑座(2)之间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同时嵌入在主体框架(1)中,主体框架(1)的内侧表面对应设置开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10)嵌入在主体框架(1)内侧表面中的开槽中,缓冲层(11)设置为橡胶发泡层,限位筒(12)同时竖向嵌入在主体框架(1)内侧表面开设的开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杆(7)和第二套接杆(8)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二套接杆(8)同时和支撑座(2)连接,弹簧杆(14)和夹板(13)配套设置,设置两组,分布在支撑座(2)的内部两侧,同时夹板(13)位于支撑座(2)表面的矩形放置槽中,垫圈(15)设置为橡胶垫圈,呈椭圆形橡胶垫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轨(5)和第二缓冲轨(6)配套设置两组,同时位于缓冲气囊(4)两侧位置,第二缓冲轨(6)整体呈“L”状设置,底端呈柱体设置,第一缓冲轨(5)的内侧表面对应第二缓冲轨(6)设置有滑动槽。
CN202122938047.0U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Active CN216684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8047.0U CN216684294U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38047.0U CN216684294U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294U true CN216684294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36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38047.0U Active CN216684294U (zh) 2021-11-27 2021-11-27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4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0728B (zh) 一种具有碰撞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TWI263606B (en) Cycle saddle assembly
CN213270850U (zh) 一种车载液晶电视的减震机构
CN212804762U (zh) 消防用抗震支架
CN216684294U (zh) 一种车载智能设备固定减震座
CN216187180U (zh) 一种测试试剂盒
CN109602503B (zh) 用于野战护理的监护装置
CN210529994U (zh) 一种层间隔震结构多维隔震减震装置
CN113179462A (zh) 一种移动式音响
CN210950611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支撑座
CN210770002U (zh) 一种汽车工具箱用减震橡胶座
CN215046924U (zh) 一种中空玻璃输送设备
CN208530464U (zh) 一种车载导航仪的减震结构
CN215400187U (zh) 一种转运用酒箱
CN213804191U (zh) 一种纺织设备用减震底座
CN212775357U (zh) 一种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车厢
CN214368537U (zh) 一种汽车加油管的减震装置
CN209963104U (zh) 一种散热减震效果好的新能源电池箱
CN208691322U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10423549U (zh) 一种汽车弹簧减震器
CN112324853A (zh) 一种纯机械夹持效果好的减震装置
CN218543036U (zh) 减震器用tpu聚氨酯缓冲垫
CN216343635U (zh) 一种充气升降减震器
CN220575913U (zh) 一种减震器橡胶支架
CN213711744U (zh)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汽车减震器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