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4019U - 车用遮阳帘 - Google Patents

车用遮阳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4019U
CN216684019U CN202220162576.8U CN202220162576U CN216684019U CN 216684019 U CN216684019 U CN 216684019U CN 202220162576 U CN202220162576 U CN 202220162576U CN 216684019 U CN216684019 U CN 216684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friction ring
fixedly connected
sunshade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25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晓东
王珂
陈娟
吴香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Guangtai Air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25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4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4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4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用遮阳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车用遮阳帘。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特种车辆,例如机场主力泡沫车,前挡风玻璃往往倾斜设置,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需要在前挡风玻璃内侧设置遮阳帘。
现有使用的遮阳帘本体结构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遮阳帘的上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底部拉杆,卷帘筒与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卷帘筒经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卷收,卷帘筒支撑杆安装在汽车内部,且因前挡风玻璃是倾斜设置的,遮阳帘本体沿着前挡风玻璃的角度下拉,下拉后两端需要进行固定,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操作不方便。
经检索,CN2016202416444公开了一种前风挡玻璃遮阳帘和汽车,包括遮阳帘本体,遮阳帘还包括安装于仪表板前饰板内部的收纳部,遮阳帘本体的下端固定于收纳部中并具有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在工作位置,遮阳帘本体的上端从收纳部中拉出并固定于前风挡玻璃或者汽车内饰板上以遮挡前风挡玻璃,在收纳位置,遮阳帘本体收纳到收纳部中;遮阳帘本体上端连接有挂杆,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前风挡玻璃或汽车内饰板上设置有固定部,连接部安装到对应设置的固定部,连接部采用挂绳,固定部采用挂钩,挂绳呈环形以卡钩到挂钩上。
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遮阳帘本体不使用可回收到收纳部中,虽解决了遮阳帘占用车内空间的问题,但遮阳帘拉出时,需要依次将两边的挂钩挂到挂绳上,操作不方便。
现有的遮阳帘也有在左右两侧设置竖直设置的导杆,遮阳帘与导杆滑动配合,沿着导杆上下移动,因特种车前挡风玻璃倾斜角度较大,导杆竖直设置,不便于与车A柱固定,同时遮阳帘竖直下拉占用驾驶室空间较大,也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视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阳帘拉出收回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可隐藏放置的车用遮阳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
所述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所述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所述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需要使用遮阳帘时,拉动底部拉杆,底部拉杆带动左摩擦环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沿着右导轨移动,到达位置后,停止拉动底部拉杆,因遮阳帘通过卷收弹簧组件实现自回弹,遮阳帘有向上的作用力趋势,使得摩擦环处于倾斜状态,摩擦环的内壁面与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卷帘回弹,操作方便,拉动遮阳帘后无需人工手动对遮阳帘进行固定,即使是驾驶状态也不影响操作,遮阳帘不使用时,轻轻向上推动底部拉杆即可实现遮阳帘的自动回弹,卷在卷帘筒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在驾驶室顶部,所述内饰板朝向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卷帘筒支撑杆和卷帘筒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设在内饰板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开设有可将遮阳帘从中拉出的开口,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中,所述遮阳帘一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开口中穿出与底部拉杆固定连接;通过在内饰板上设置容纳空腔,以使遮阳帘本体不使用时,可隐藏至容纳空腔中,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本体和右遮阳帘本体,所述左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左卷帘筒、左底部拉杆、左卷帘筒支撑杆和左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左遮阳帘的上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左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底部拉杆,所述左卷帘筒经左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左卷帘筒与左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左侧;
所述右遮阳帘本体包括右遮阳帘、右卷帘筒、右底部拉杆、右卷帘筒支撑杆和右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右遮阳帘的上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右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右底部拉杆,所述右卷帘筒经右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右卷帘筒与右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右侧;
所述导轨组件还包括中间左导轨和中间右导轨,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间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中间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左导轨的下端、中间右导轨的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摩擦环还包括中左摩擦环和中右摩擦环,所述左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左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左摩擦环套在中间左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左导轨滑动,所述右底部拉杆的左端与中右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右摩擦环套在中间右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右导轨滑动;通过将遮阳帘本体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部分,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及阳光照射方位灵活选择下拉左遮阳帘或右遮阳帘。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左拉手,所述右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右拉手,通过设置左拉手和右拉手,车内人员操作方便,拉动左拉手、右拉手即可将遮阳帘拉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容纳空腔包括左容纳空腔和右容纳空腔,所述左容纳空腔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左开口,所述右容纳空腔靠近右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右开口,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左容纳空腔中,所述左遮阳帘穿过左开口,一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底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右容纳空腔中,所述右遮阳帘穿过右开口,一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底部拉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需要使用遮阳帘时,拉动底部拉杆,底部拉杆带动左摩擦环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沿着右导轨移动,到达位置后,停止拉动底部拉杆,因遮阳帘通过卷收弹簧组件实现自回弹,遮阳帘有向上的作用力趋势,使得摩擦环处于倾斜状态,摩擦环的内壁面与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卷帘回弹,操作方便,拉动遮阳帘后无需人工手动对遮阳帘进行固定,即使是驾驶状态也不影响操作,遮阳帘不使用时,轻轻向上推动底部拉杆即可实现遮阳帘的自动回弹,卷在卷帘筒上;通过在内饰板上设置容纳空腔,以使遮阳帘本体不使用时,可隐藏至容纳空腔中,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遮阳帘与内饰板配合结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遮阳帘与内饰板配合结构仰视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遮阳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遮阳帘结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饰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遮阳帘本体-1、左遮阳帘-101、左底部拉杆-102、左拉手-1021、左卷帘筒支撑杆-103、右遮阳帘-104、右底部拉杆-105、右拉手-1051、右卷帘筒支撑杆-106;
导轨组件-2、左导轨-201、中间左导轨-202、中间右导轨-203、右导轨-204;吸盘-3;
左摩擦环-401、中左摩擦环-402、中右摩擦环-403、右摩擦环-404;
内饰板-5、左容纳空腔-501、左开口-502、右容纳空腔-503、右开口-5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1,所述遮阳帘本体1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遮阳帘的上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底部拉杆,卷帘筒经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卷收,卷帘筒与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卷收弹簧组件设在卷帘筒内部通过弹簧的拉力实现卷帘筒的自回卷,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车用遮阳帘还包括导轨组件2和摩擦环,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导轨组件2包括左导轨201和右导轨204,所述左导轨201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202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201、右导轨204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
所述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401和右摩擦环404,所述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401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404固定连接,所述左摩擦环401套在左导轨201上并沿着左导轨201移动,所述右摩擦环404套在右导轨204上并沿着右导轨204移动;需要使用遮阳帘时,拉动底部拉杆,底部拉杆带动左摩擦环401沿着左导轨201移动,右摩擦环404沿着右导轨204移动,到达位置后,停止拉动底部拉杆,因遮阳帘通过卷收弹簧组件实现自回弹,遮阳帘有向上的作用力趋势,使得摩擦环处于倾斜状态,摩擦环的内壁面与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卷帘回弹,操作方便,拉动遮阳帘后无需人工手动对遮阳帘进行固定,即使是驾驶状态也不影响操作,遮阳帘不使用时,轻轻向上推动底部拉杆即可实现遮阳帘的自动回弹,卷在卷帘筒上。
此实施例中左导轨201与汽车左A柱、右导轨204与汽车右A柱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此实施例还包括内饰板5,所述内饰板5固定在驾驶室顶部,所述内饰板5朝向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卷帘筒支撑杆和卷帘筒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设在内饰板5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开设有可将遮阳帘从中拉出的开口,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中,所述遮阳帘一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开口中穿出与底部拉杆固定连接;通过在内饰板5上设置容纳空腔,以使遮阳帘本体1不使用时,可隐藏至容纳空腔中,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所述遮阳帘本体1包括左遮阳帘本体和右遮阳帘本体,所述左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101、左卷帘筒、左底部拉杆102、左卷帘筒支撑杆103和左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左遮阳帘101的上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左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底部拉杆102,所述左卷帘筒经左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左卷帘筒与左卷帘筒支撑杆103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103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左侧;
所述右遮阳帘本体包括右遮阳帘104、右卷帘筒、右底部拉杆105、右卷帘筒支撑杆106和右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右遮阳帘104的上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右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右底部拉杆105,所述右卷帘筒经右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右卷帘筒与右卷帘筒支撑杆106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106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右侧;
所述导轨组件2还包括中间左导轨202和中间右导轨203,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103的左端与左导轨201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间左导轨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106的左端与中间右导轨203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导轨20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左导轨202的下端、中间右导轨203的下端与吸盘3固定连接,所述吸盘3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摩擦环还包括中左摩擦环402和中右摩擦环403,所述左底部拉杆102的左端与左摩擦环401固定连接,右端与中左摩擦环402固定连接,所述中左摩擦环402套在中间左导轨202上并沿着中间左导轨202滑动,所述右底部拉杆105的左端与中右摩擦环403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404固定连接,所述中右摩擦环403套在中间右导轨203上并沿着中间右导轨203滑动;通过将遮阳帘本体1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部分,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及阳光照射方位灵活选择下拉左遮阳帘101或右遮阳帘104。
所述左底部拉杆10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左拉手1021,所述右底部拉杆10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右拉手1051,通过设置左拉手1021和右拉手1051,车内人员操作方便,拉动左拉手1021、右拉手1051即可将遮阳帘拉出。
所述容纳空腔包括左容纳空腔501和右容纳空腔503,所述左容纳空腔501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左开口502,所述右容纳空腔503靠近右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右开口504,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103固定在左容纳空腔501中,所述左遮阳帘101穿过左开口502,一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底部拉杆102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106固定在右容纳空腔503中,所述右遮阳帘104穿过右开口504,一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底部拉杆10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1、遮阳帘不使用时,左遮阳帘101卷收在左卷帘筒上,位于左容纳空腔501中,左底部拉杆102位于左开口502外,右遮阳帘104卷收在右卷帘筒上,位于右容纳空腔503中,右底部拉杆105位于右开口504外;
2、需要拉动遮阳帘遮挡太阳时,拉动左拉手1021将左遮阳帘101从左容纳空腔501中拉出,左摩擦环401沿着左导轨201滑动,中左摩擦环402沿着中间左导轨203滑动,到达合适的位置,停止拉动左拉手1021,在左卷收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左遮阳帘101有回弹的趋势,使得左摩擦环401、中左摩擦环402倾斜,左摩擦环401的壁面与左导轨201接触,中左摩擦环402的壁面与中间左导轨202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左遮阳帘101回弹,以对阳光进行遮挡;拉动右拉手1051将右遮阳帘104从右容纳空腔503中拉出,右摩擦环404沿着右导轨204滑动,中右摩擦环403沿着中间右导轨203滑动,到达合适的位置,停止拉动右拉手1051,在右卷收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右遮阳帘104有回弹的趋势,使得右摩擦环404、中右摩擦环403倾斜,右摩擦环404的壁面与右导轨204接触,中右摩擦环403的壁面与中间右导轨203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右遮阳帘104回弹,以对阳光进行遮挡;
3、无需使用遮阳帘时,对左拉手1021、右拉手1051轻轻向上施力,左摩擦环401与左导轨201、中左摩擦环402与中间左导轨202、中右摩擦环403与中间右导轨203、右摩擦环404与右导轨204接触的位置角度产生变化,摩擦力变小,在左卷收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左卷帘筒自动回卷,左摩擦环401沿着左导轨201、中左摩擦环402沿着中间左导轨202向上移动,带动左遮阳帘101卷收在左卷帘筒上,在右卷收弹簧组件的作用下,右卷帘筒自动回卷,右摩擦环404沿着右导轨204、中右摩擦环403沿着中间右导轨203向上移动,带动右遮阳帘104卷收在右卷帘筒上,实现左遮阳帘101、右遮阳帘104的隐藏。

Claims (5)

1.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
所述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所述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所述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在驾驶室顶部,所述内饰板朝向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卷帘筒支撑杆和卷帘筒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设在内饰板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开设有可将遮阳帘从中拉出的开口,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中,所述遮阳帘一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开口中穿出与底部拉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本体和右遮阳帘本体,所述左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左卷帘筒、左底部拉杆、左卷帘筒支撑杆和左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左遮阳帘的上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左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底部拉杆,所述左卷帘筒经左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左卷帘筒与左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左侧;
所述右遮阳帘本体包括右遮阳帘、右卷帘筒、右底部拉杆、右卷帘筒支撑杆和右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右遮阳帘的上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右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右底部拉杆,所述右卷帘筒经右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右卷帘筒与右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右侧;
所述导轨组件还包括中间左导轨和中间右导轨,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间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中间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左导轨的下端、中间右导轨的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
所述摩擦环还包括中左摩擦环和中右摩擦环,所述左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左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左摩擦环套在中间左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左导轨滑动,所述右底部拉杆的左端与中右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右摩擦环套在中间右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右导轨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左拉手,所述右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右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包括左容纳空腔和右容纳空腔,所述左容纳空腔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左开口,所述右容纳空腔靠近右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右开口,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左容纳空腔中,所述左遮阳帘穿过左开口,一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底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右容纳空腔中,所述右遮阳帘穿过右开口,一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底部拉杆固定连接。
CN202220162576.8U 2022-01-21 2022-01-21 车用遮阳帘 Active CN216684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576.8U CN216684019U (zh) 2022-01-21 2022-01-21 车用遮阳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576.8U CN216684019U (zh) 2022-01-21 2022-01-21 车用遮阳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4019U true CN216684019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2576.8U Active CN216684019U (zh) 2022-01-21 2022-01-21 车用遮阳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4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5370A (en) Window shade and vehicle window combination
CN101120856A (zh) 由车窗升降器驱动的窗帘
CN101120855A (zh) 具有自动收回功能的手动窗帘
CN216684019U (zh) 车用遮阳帘
CN210659393U (zh) 一种伸缩雨篷
CN110607929A (zh) 一种用于室外停车位的汽车停车棚
CN112282229B (zh) 一种省力型便于收放的遮雨棚
CN2260731Y (zh) 车用遮收式遮阳装置
CN211473563U (zh) 用于室外停车位的汽车停车棚
CN115366628A (zh)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汽车遮阳帘
CN211684597U (zh) 一种便于使用调节的汽车遮阳帘
US20090242151A1 (en) Whole-covered sunshade assembly
JP2009001267A (ja) 電動の側面窓巻上日よけ
CN214984743U (zh) 一种车、船用侧面遮阳帘
CN219360798U (zh) 一种可用于投影的汽车遮阳帘
CN216300749U (zh) 一种汽车前风挡玻璃遮阳帘结构
CN212950070U (zh) 一种恒力卷收的汽车遮阳帘
CN111169263A (zh) 隐形伸缩式车辆防晒篷
CN211684616U (zh) 一种车顶遮阳帘
CN219505824U (zh) 一种汽车侧窗遮阳帘
CN211308199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用电动遮阳帘
CN217994081U (zh) 一种带安装结构的汽车遮阳帘卷轴总成
CN202896249U (zh) 一种车辆前挡风玻璃遮阳装置
CN216783397U (zh) 一种能实现投影屏幕的遮物帘
CN215850661U (zh) 一种多功能遮阳防晒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