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82350U - 编织袋切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织袋切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82350U
CN216682350U CN202123298242.8U CN202123298242U CN216682350U CN 216682350 U CN216682350 U CN 216682350U CN 202123298242 U CN202123298242 U CN 202123298242U CN 216682350 U CN216682350 U CN 216682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woven bag
bag
trigge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82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克教
徐克造
徐光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Runf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Run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Runf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Runf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82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82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82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82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属于编织袋加工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编织袋的断口线头零乱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机架上设有用于获取刀片位置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连接并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二转速运行,第一位置为刀片接触或切断编织袋的位置,第一位置高于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第二转速至少为第一转速的两倍。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刀片的热量将编织袋的断口烫平,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编织袋切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编织袋切袋装置,一般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的支撑台、切刀组件、升降组件、控制器,支撑台用于支撑编织袋,切刀组件用于裁切编织袋,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切刀组件上、下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组件工作,切刀组件包括刀架和刀片,刀架设有用于加热刀片的加热器,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刀架传动连接。由于生产企业盲目地为了加快切袋效率,一般都会选择控制切刀组件以比较快的速度进行升降动作,刀片刚把编织袋切断就会马上上升,而编织袋都是由塑料扁丝编织而成,在编织袋的断口会产生因为切断塑料扁丝而形成的线头,刀片升降动作过快,刀片与编织袋的断口接触时间非常短,无法利用刀片的热量将编织袋的断口烫平,容易产生线头零乱的情况,会影响编织袋后续加工及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利用刀片的热量将编织袋的断口烫平,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编织袋切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的支撑台、切刀组件、升降组件、控制器,支撑台用于支撑编织袋,切刀组件用于裁切编织袋,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切刀组件上、下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组件工作,切刀组件包括刀架和刀片,刀架设有用于加热刀片的加热器,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刀架传动连接,机架上设有用于获取刀片位置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连接并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二转速运行,第一位置为刀片接触或切断编织袋的位置,第一位置高于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第二转速至少为第一转速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包括切断编织袋的刀刃和面对编织袋断口的烫袋面,烫袋面在刀片处于第一位置时接触并熨烫编织袋断口,烫袋面位于刀刃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固定于刀架并夹紧刀片,在编织袋输送方向上,第一电热板位于第二电热板的下游侧,烫袋面位于第一电热板和/或第二电热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下沉凹槽,下沉凹槽位于刀片的正下方,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位于下沉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设有跟随刀架同时升降的压袋件,压袋件用于将编织袋压在支撑台上,压袋件具有底面不高于刀刃的刃口的悬空位置和底面高于刀刃的刃口的压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摆杆,摆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使摆杆摆动的驱动件,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与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设有使第二连接架保持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压袋件包括第一压条,第二连接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第一压条设于第一导杆的底端,在编织袋的输送方向上,第一压条位于刀片的下游侧。
进一步的,所述刀架上设有导向座,第二连接架设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与导向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驱动轴,检测元件设于驱动轴的侧边,驱动轴上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驱动轴旋转来触发检测元件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光电传感器,触发件包括设于驱动轴上用于触发光电传感器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在驱动轴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一触发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一信号,第二触发件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二信号;或者,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微动开关,驱动轴上设有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第三触发件、第四触发件,第三触发件和第四触发件在驱动轴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三触发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一信号,第四触发件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二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元件设于刀架的行程路径上,刀架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刀架下降、上升来触发检测元件发出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刀片在切断编织袋后会在一定时间与编织袋保持接触,利用刀片的热量将编织袋的断口熨烫平整,尽量减少塑料扁丝的线头产生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编织袋的加工质量。由于第一位置高于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刀片在进入第一位置后,即刀片的刃口接触或切断编织袋后,还会继续下降一段距离,此时,刀片保持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刀片在到达下降行程的终点后,会开始上升行程,在刀片脱离编织袋之前的过程中,刀片仍然保持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因此利用检测元件获取刀片位置,配合伺服电机优秀的可控性能,可以实现准确判断刀片位置,利用伺服电机的转速变化,第一转速为较低的转速,能够延长刀片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时间,确保刀片能够在接触或切断编织袋后,将编织袋的断口熨烫平整,而第二转速为较高的转速,能够让刀片在离开第一位置后快速上升并快速下降,快速准备下一次裁切,因此本实用新型对编织袋裁切效率影响有限,但是能够有效提高编织袋断口的平整度,实用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图3中I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台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检测元件与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检测元件与第一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检测元件与第三触发件、第四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检测元件与第三触发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织袋切袋装置,包括机架1和设于机架1的支撑台2、切刀组件、升降组件、控制器,支撑台2用于支撑编织袋,切刀组件用于裁切编织袋,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切刀组件上、下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组件工作,切刀组件包括刀架31和刀片32,刀架31设有用于加热刀片32的加热器,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与刀架31传动连接,机架1上设有用于获取刀片32位置的检测元件51,检测元件51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在刀片32进入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在刀片32离开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控制器与伺服电机41电连接并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41以第一转速运行、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41以第二转速运行,第一位置为刀片32接触或切断编织袋的位置,第一位置高于刀片32下降行程的终点,第二转速至少为第一转速的两倍。
简单说明一下,刀片32下降行程的终点是指刀片32的刃口能够到达的最低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刀片32在切断编织袋后会在一定时间与编织袋保持接触,利用刀片32的热量将编织袋的断口熨烫平整,尽量减少塑料扁丝的线头产生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编织袋的加工质量。由于第一位置高于刀片32下降行程的终点,刀片32在进入第一位置后,即刀片32的刃口接触或切断编织袋后,还会继续下降一段距离,此时,刀片32保持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刀片32在到达下降行程的终点后,会开始上升行程,在刀片32脱离编织袋之前的过程中,刀片32仍然保持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因此利用检测元件51获取刀片32位置,配合伺服电机41优秀的可控性能,可以实现准确判断刀片32位置,利用伺服电机41的转速变化,第一转速为较低的转速,能够延长刀片32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时间,确保刀片32能够在接触或切断编织袋后,将编织袋的断口熨烫平整,而第二转速为较高的转速,能够让刀片32在离开第一位置后快速上升并快速下降,快速准备下一次裁切,因此本实用新型对编织袋裁切效率影响有限,但是能够有效提高编织袋断口的平整度,实用效果非常好。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跟随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同步旋转的偏心轮42、套在偏心轮42外周滑动连接的套环43和连接在套环43的底部的拉杆44,拉杆44的底端与刀架31连接,偏心轮42旋转时会使套环43的中心上下升降,从而通过拉杆44带动刀架升降,此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除了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可以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的垂直运动的常见机构。
相比现有技术中仅将刀片32的刀刃露出刀架31,由于编织袋在被裁切时处于基本静止的状态,而刀片32仍然在做升降运动,因此为了确保刀片32与编织袋断口的接触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刀片32包括切断编织袋的刀刃321和面对编织袋断口的烫袋面322,烫袋面322在刀片32处于第一位置时接触并熨烫编织袋断口,烫袋面322位于刀刃321上方。
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一般是将电热管内嵌在刀架31内,利用刀架31导热来加热刀片32,而在一个实施例中,为提高加热效果,特别设计加热器包括第一电热板331和第二电热板332,第一电热板331和第二电热板332固定于刀架31并夹紧刀片32,在编织袋输送方向上,第一电热板331位于第二电热板332的下游侧,烫袋面322位于第一电热板331和/或第二电热板332下方。采用第一电热板331和第二电热板332直接加热刀片32的效果会更好,而且第一电热板331和第二电热板332夹紧刀片32,可以对刀片32的两侧都均匀加热,由于编织袋切断后会形成两个断口,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刀片3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烫袋面322,例如烫袋面322仅设置在刀片32的一侧,则可以是位于第一电热板331下方,也可以是在第二电热板332下方,又如烫袋面322设置在刀片32的两侧,则分别位于第一电热板331和第二电热板332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在刀片32的上游侧会设置搓袋辊8,在刀片32将编织袋9切断后,会搓动编织袋9后退,避免编织袋9切断后出现粘连,此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由于刀片32切断编织袋后还要继续下降,一般可以将支撑台2分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形成细缝,供刀片32下降时进入,避免与支撑台2产生干涉。而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支撑台2的结构完整性,见图5,在支撑台2上设有下沉凹槽21,下沉凹槽21位于刀片32的正下方,刀片32下降行程的终点(如图5中水平虚线所示)位于下沉凹槽21内。
由于刀片32裁切编织袋时,刀片32保持运动,而编织袋基本静止,为了避免编织袋跟随刀片32运动,可以在机架1设有跟随刀架31同时升降的压袋件,压袋件用于将编织袋压在支撑台2上,压袋件具有底面不高于刀刃321的刃口的悬空位置和底面高于刀刃321的刃口的压袋位置。考虑到刀片32裁切编织袋后,刀刃321的刃口位于比编织袋的位置低,因此设计悬空位置和压袋位置,以适应压袋件在不同时间段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采用以下结构来驱动压袋件升降。机架1上设有摆杆61,摆杆61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62连接,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连接有使摆杆61摆动的驱动件63,第一连接架62固定连接有导向柱621,导向柱621与第二连接架64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62与第二连接架64之间设有使第二连接架64保持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65,压袋件包括第一压条66,第二连接架64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641,第一压条66设于第一导杆641的底端,在编织袋的输送方向上,第一压条66位于刀片32的下游侧。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压条66将编织袋压到支撑台2后会停止下降,此时第一弹性件65可以提供弹力使第一压条66保持压袋的位置,同时又会因为形变收缩而不阻碍第一连接架62继续下降,即不影响摆杆61的继续摆动,自然不会影响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正常转动,也就不会影响刀片32熨烫编织袋的断口。第一弹性件65采用常见的弹簧、弹垫即可。
驱动件63可以采用凸轮,凸轮的工作面作用在摆杆61上使摆杆61摆动,而为减少摩擦阻力,可以在摆杆61上设置能够相对凸轮的工作面旋转的滚轮611或轴承。由于摆杆61摆动时,其端部沿弧线运动,而压袋件则是垂直升降,为避免两者运动相互干涉,摆杆61的端部可以通过万向节612与第一连接架62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能需压住刀片32两侧的编织袋,因此可以设置两个压袋件。可以理解的,除了采用凸轮配合摆杆61摆动的结构来实现动力转化与传递,也可以采用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垂直运动的其它机构,例如曲柄滑块、偏心轮滑块等常见机构,这里不再赘述。另外也可以直接将压袋件通过导杆滑动连接到刀架31上,不再单独设置传动机构来带动压袋件。
为增加压袋件升降运动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可以在刀架31上设有导向座311,第二连接架64设有第二导杆642,第二导杆642与导向座311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二导杆642也可以通过另外位置的导向座与机架1滑动连接。
为了让检测元件51能够获得刀片32进入和离开第一位置时的位置变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通过检测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旋转角度来间接判断刀片32的位置,例如可以在机架1上设有与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传动连接的驱动轴412,检测元件51设于驱动轴412的侧边,驱动轴412上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51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驱动轴412旋转来触发检测元件51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见图6,检测元件51包括光电传感器,触发件包括设于驱动轴412上用于触发光电传感器的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在驱动轴412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一触发件521在刀片32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一信号,第二触发件522在刀片32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二信号。由于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跟随驱动轴412旋转时,刀片32也同步在做升降运动,因此只要设计好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在驱动轴412周向上的位置,与刀片32升降运动的往复行程相对应,即可准确获得刀片32相对第一位置的位置变化。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只需要改变驱动轴412的外周侧面到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的距离,即可使光电传感器改变信号,因此直接将螺栓固定到驱动轴412的外周侧面上即可,当驱动轴412旋转到使螺栓面对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的位置时,光电传感器发出信号,螺栓离开后,光电传感器恢复正常。
可以理解的,光电传感器的触发可以是一个瞬时信号,也可以是一个持续信号,本实施例利用两个触发件触发产生两个瞬时信号,前者为第一信号,后者为第二信号。若采用一个触发件,可以如图7所示,仅设置第一触发件521,则可以在刀片32进入第一位置后、离开第一位置前的这段时间内,第一触发件521使光电传感器产生一个持续信号,这个持续信号为第一信号,当持续信号消失时,即视为发出第二信号,也可以实现准确判断。另外,一个光电传感器可以实现位置识别,两个光电传感器也可以实现,只要让第一触发件521和第二触发件522分别触发一个光电传感器即可。
实施例二:
除了光电传感器,也可以通过物理接触来实现位置检测,例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元件51包括微动开关,驱动轴412上设有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第三触发件523、第四触发件524,第三触发件523和第四触发件524在驱动轴412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三触发件523在刀片32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一信号,第四触发件524在刀片32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二信号。
同样的道理,除了用第三触发件523和第四触发件524分别产生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也可以仅采用一个触发件实现,例如图9所示,仅设置第三触发件523,在刀片32进入第一位置后、离开第一位置前的这段时间内,第三触发件523持续作用在微动开关上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一信号,当刀片32离开第一位置后,微动开关复位,第一信号消失,即可视为产生第二信号。
可以理解的,除了光电传感器、微动开关,检测元件51也可以常用其它常见的传感元件,例如霍尔元件等电磁感应元件,触发件相应选用磁铁即可。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除了通过检测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411旋转角度来间接判断刀片32的位置,也可以驱动检测切刀组件在升降过程中的位置来直接判断刀片32的位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检测元件51设于刀架31的行程路径上,刀架31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51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刀架31下降、上升来触发检测元件51发出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可以理解的,检测元件51也可以设于刀片32的行程路径上,相应选择无物理接触的光电传感器会更好,因为刀片的材料特殊,加工成本较高,所以在刀片上设置需要物理触发检测元件51的触发件,成本会比在刀架31上设置要高。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编织袋切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的支撑台、切刀组件、升降组件、控制器,支撑台用于支撑编织袋,切刀组件用于裁切编织袋,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切刀组件上、下升降,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组件工作,切刀组件包括刀架和刀片,刀架设有用于加热刀片的加热器,升降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刀架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获取刀片位置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信号、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向控制器发送第二信号,控制器与伺服电机电连接并在接收第一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在接收第二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以第二转速运行,第一位置为刀片接触或切断编织袋的位置,第一位置高于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第二转速至少为第一转速的两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包括切断编织袋的刀刃和面对编织袋断口的烫袋面,烫袋面在刀片处于第一位置时接触并熨烫编织袋断口,烫袋面位于刀刃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固定于刀架并夹紧刀片,在编织袋输送方向上,第一电热板位于第二电热板的下游侧,烫袋面位于第一电热板和/或第二电热板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下沉凹槽,下沉凹槽位于刀片的正下方,刀片下降行程的终点位于下沉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跟随刀架同时升降的压袋件,压袋件用于将编织袋压在支撑台上,压袋件具有底面不高于刀刃的刃口的悬空位置和底面高于刀刃的刃口的压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摆杆,摆杆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使摆杆摆动的驱动件,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导向柱与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设有使第二连接架保持向下运动趋势的第一弹性件,压袋件包括第一压条,第二连接架上滑动连接有第一导杆,第一压条设于第一导杆的底端,在编织袋的输送方向上,第一压条位于刀片的下游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上设有导向座,第二连接架设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与导向座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驱动轴,检测元件设于驱动轴的侧边,驱动轴上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驱动轴旋转来触发检测元件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光电传感器,触发件包括设于驱动轴上用于触发光电传感器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在驱动轴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一触发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一信号,第二触发件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光电传感器产生第二信号;或者,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微动开关,驱动轴上设有用于触发微动开关的第三触发件、第四触发件,第三触发件和第四触发件在驱动轴的周向上错开角度,第三触发件在刀片进入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一信号,第四触发件在刀片离开第一位置时使微动开关产生第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切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设于刀架的行程路径上,刀架设有用于触发检测元件的触发件,触发件跟随刀架下降、上升来触发检测元件发出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CN202123298242.8U 2021-12-24 2021-12-24 编织袋切袋装置 Active CN216682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8242.8U CN216682350U (zh) 2021-12-24 2021-12-24 编织袋切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8242.8U CN216682350U (zh) 2021-12-24 2021-12-24 编织袋切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82350U true CN216682350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4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8242.8U Active CN216682350U (zh) 2021-12-24 2021-12-24 编织袋切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82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2730B (zh) 缝纫机上布料厚度的自动检测装置
CN102560923A (zh) 多功能智能绣机头
CN216682350U (zh) 编织袋切袋装置
CN205464043U (zh) 一种折叠散热片的全自动加工设备
CN208917576U (zh) 一种丝绸加工用裁断装置
CN201627080U (zh) 多工位烫花机
CN216971499U (zh) 一种用于服装面料剪裁的输送引导机构
KR20160115092A (ko) 비닐롤백 제조장치
CN202369780U (zh) 运模缝纫机中的切刀装置
CN209798266U (zh) 一种自动袋贴机
CN214927197U (zh) 基于挤压错位式无菌保护套用无线缝合机
CN215775984U (zh) 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及拉链标记定位装置
CN216237617U (zh) 一种聚酯纤维生产线上的接布装置
CN217869417U (zh) 一种钉扣机的防压手的压脚结构及钉扣机
CN214422807U (zh) 一种加弹机用升头杆组件及加弹机
CN213082651U (zh) 一种具有压力检测校正功能的烫金装置
CN217958893U (zh) 一种打钮机行程调节结构
CN216551047U (zh) 一种电脑绣花机免分离式压脚控制机构
CN212451878U (zh) 一种缝纫机压布机构
CN203187941U (zh) 一种带有辅助送布机构的缝纫机
CN220246412U (zh) 一种拖布轮和压脚的提升装置
CN214992449U (zh) 一种自动服装加工的服装压平装置
CN217973642U (zh) 一种成衣加工的自动锁边缝纫机
CN21520213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故障终止功能的编织袋加工设备
CN212527906U (zh) 一种复膜设备的切边修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