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8265U -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8265U
CN216668265U CN202123434927.0U CN202123434927U CN216668265U CN 216668265 U CN216668265 U CN 216668265U CN 202123434927 U CN202123434927 U CN 202123434927U CN 216668265 U CN216668265 U CN 216668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xe body
plate
cavity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49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子毅
喻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49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8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8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8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包括斧体,斧体内设有干燥腔及导热油腔,干燥腔用于容纳物料,导热油腔包括:第一油腔段,第一油腔段设在斧体的底部并位于干燥腔的底壁下方,第一油腔段设有进油口,进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第二油腔段,第二油腔段设在斧体的外周并环绕干燥腔的内侧壁设置;第二油腔段包括沿斧体的高度方向逐一设置的多个环状油槽,各环状油槽均设有油槽首端和油槽尾端,位于底端的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和第一油腔段连通,位于顶端的环状油槽设有回油口,回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相邻两个环状油槽中位于下方一者的油槽尾端和位于上方一者的油槽首端连通。其能够对斧体进行均匀加热,热利用率高,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Description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路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干燥机为用于对物料进行干燥的设备,现有的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使密封座和干燥斧的出料口配合而封闭出料口,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干燥斧内,在不断转动的搅拌桨的搅拌下,物料沿轴向来回走动,与干燥斧内部接触的表面不断更新,受到干燥斧的加热夹层内导热油的间接加热以及搅拌桨的均匀搅拌作用下,使物料上的水分气化,再在真空装置作用下,将物料内部的水分排出,干燥完毕后,再将干燥斧的出料口打开而将物料排出。
然而,因干燥斧上的加热夹层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对干燥斧的内部进行均匀加热,热利用率低,影响干燥机的干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能够对斧体进行均匀加热,热利用率高,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包括斧体,所述斧体内设有干燥腔及导热油腔,所述干燥腔用于容纳物料,所述导热油腔包括:
第一油腔段,所述第一油腔段设在所述斧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干燥腔的底壁下方,所述第一油腔段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
第二油腔段,所述第二油腔段设在所述斧体的外周并环绕所述干燥腔的内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油腔段包括沿所述斧体的高度方向逐一设置的多个环状油槽,各所述环状油槽均设有油槽首端和油槽尾端,位于底端的所述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和所述第一油腔段连通,位于顶端的所述环状油槽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环状油槽中位于下方一者的油槽尾端和位于上方一者的油槽首端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环状油槽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腔段内还设有沿所述斧体的高度方向布设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各所述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和油槽尾端分隔开。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隔板均设有隔板首端和隔板尾端,各所述隔板首端均和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各所述隔板尾端均和所述第二隔板相隔设置并围成出油通道,各所述出油通道一一对应的将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环状油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腔段内设有多条第一横板,各所述第一横板相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横板的上侧面和所述第一油腔段的顶壁相抵,各所述第一横板的下侧面和所述第一油腔段的底壁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斧体的底部还设有多条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油腔段的外部,各所述第二横板相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横板和所述第一横板相垂直或相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斧体包括内筒及外筒,所述内筒内设有所述干燥腔,所述内筒插设于所述外筒中,所述内筒的底部外缘延伸至和所述外筒的内底壁连接并围成所述第一油腔段,所述内筒的外周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周壁之间围成所述第二油腔段,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环状封板,所述环状封板径向延伸至和所述内筒的外周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包括第一底板及围绕所述第一底板的外缘设置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围板分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包括第二底板及围绕所述第二底板的外缘设置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分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斧体外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围绕所述导热油腔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经加热后的导热油经进油口进入第一油腔段,第一油腔段被灌满导热油后,多余的导热油经位于底端的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进入此环状油槽中,在灌满各环状油槽的过程中,导热油始终自油槽首端朝油槽尾端的方向流动,使得导热油能够遍历各环状油槽,其中,利用第一油腔段中的导热油可对干燥腔的底壁进行均匀加热,而利用多段式的第二油腔段中的导热油可对干燥腔的内侧壁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干燥腔受热均匀,热利用率高,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同时,因第二油腔段为多段式结构,使得斧体的结构强度更高,工作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斧体;11、干燥腔;12、导热油腔;121、第一油腔段;1211、进油口;1212、出油口;122、第二油腔段;1221、环状油槽;12211、油槽首端;12212、油槽尾端;12213、回油口;13、第一隔板;131、隔板首端;132、隔板尾端;14、第二隔板;15、出油通道;16、第一横板;17、第二横板;18、内筒;181、第一底板;182、第一围板;19、外筒;191、第二底板;192、第二围板;100、保温结构;101、保温筒体;102、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包括斧体10,斧体10内设有干燥腔11及导热油腔12,干燥腔11用于容纳物料,导热油腔12包括:第一油腔段121,第一油腔段121设在斧体10的底部并位于干燥腔11的底壁下方,第一油腔段121设有进油口1211,进油口1211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第二油腔段122,第二油腔段122设在斧体10的外周并环绕干燥腔11的内侧壁设置;第二油腔段122包括沿斧体10的高度方向逐一设置的多个环状油槽1221,各环状油槽1221均设有油槽首端12211和油槽尾端12212,位于底端(也即位于斧体10底端)的环状油槽1221的油槽首端12211和第一油腔段121连通,位于顶端(也即位于斧体10顶端)的环状油槽1221设有回油口12213,回油口12213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相邻两个环状油槽1221中位于下方一者的油槽尾端12212和位于上方一者的油槽首端1221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经加热后的导热油经进油口1211进入第一油腔段121,第一油腔段121被灌满导热油后,多余的导热油经位于底端的环状油槽1221的油槽首端12211进入此环状油槽1221中,在灌满各环状油槽1221的过程中,导热油始终自油槽首端12211朝油槽尾端12212的方向流动,使得导热油能够遍历各环状油槽1221,而且能够确保各环状油槽1221内的导热油热量均匀,其中,利用第一油腔段121中的导热油可对干燥腔11的底壁进行均匀加热,而利用多段式的第二油腔段122中的导热油可对干燥腔11的内侧壁进行均匀加热,保证干燥腔11受热均匀,热利用率高,能够提高干燥效率,同时,因第二油腔段122为多段式结构,使得斧体10的结构强度更高,工作可靠性高。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腔段121通过出油口1212和位于底端的环状油槽1221的油槽首端12211连通。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环状油槽1221之间通过第一隔板13分隔开,也即第二油腔段122内设有多块第一隔板13,此第一隔板13的设置能够增加斧体10的结构强度,结构稳定性好,工作可靠性高。
参见图2、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油腔段122内还设有沿斧体10的高度方向布设的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将各环状油槽1221的油槽首端12211和油槽尾端12212分隔开,使得自油槽首端12211流入的导热油能够自油槽首端12211朝油槽尾端12212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使各环状油槽1221均被灌满导热油,以对干燥腔11的内侧壁进行均匀加热。
参见图2、图3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隔板13均设有隔板首端131和隔板尾端132,各隔板首端131均和第二隔板14连接,各隔板尾端132均和第二隔板14相隔设置并围成出油通道15,各出油通道15一一对应的将各相邻的两个环状油槽1221连通,因各第一隔板13均和第二隔板14相连接,能够使第一隔板13可靠安装在斧体10内,利于进一步加固斧体10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油腔段121内设有多条第一横板16,各第一横板16相隔设置,各第一横板16的上侧面和第一油腔段121的顶壁相抵,各第一横板16的下侧面和第一油腔段121的底壁相抵,此第一横板1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固斧体10的结构强度,使得斧体10结构稳定性更好,工作可靠性更高。
继续参见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斧体10的底部还设有多条第二横板17,第二横板17位于第一油腔段121的外部,各第二横板17相隔设置,且第二横板17和第一横板16相垂直或相倾斜,此第二横板17的设置利于进一步加固斧体10的结构强度,使得斧体10结构稳定性更好,工作可靠性更高。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斧体10包括内筒18及外筒19,内筒18内设有干燥腔11,内筒18插设于外筒19中,内筒18的底部外缘延伸至和外筒19的内底壁连接并围成第一油腔段121,内筒18的外周壁和外筒19的内周壁之间围成第二油腔段122,外筒19的顶部设有环状封板,环状封板径向延伸至和内筒18的外周壁连接,此结构利于降低斧体10的制造难度及装配难度,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及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内筒18包括第一底板181及围绕第一底板181的外缘设置的第一围板182,第一底板181和第一围板182分体设置,如此,更方便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外筒19包括第二底板191及围绕第二底板191的外缘设置的第二围板192,第二底板191和第二围板192分体设置,如此,更方便装配,装配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斧体10外设有保温结构100,保温结构100围绕导热油腔12设置,以使本斧体10具备保温功能,热利用率更高。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结构100包括保温筒体101及保温棉102,保温筒体101套设于外筒19上,保温棉102设置在保温筒体101和外筒19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斧体,所述斧体内设有干燥腔及导热油腔,所述干燥腔用于容纳物料,所述导热油腔包括:
第一油腔段,所述第一油腔段设在所述斧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干燥腔的底壁下方,所述第一油腔段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
第二油腔段,所述第二油腔段设在所述斧体的外周并环绕所述干燥腔的内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油腔段包括沿所述斧体的高度方向逐一设置的多个环状油槽,各所述环状油槽均设有油槽首端和油槽尾端,位于底端的所述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和所述第一油腔段连通,位于顶端的所述环状油槽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用于与油温机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环状油槽中位于下方一者的油槽尾端和位于上方一者的油槽首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环状油槽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腔段内还设有沿所述斧体的高度方向布设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各所述环状油槽的油槽首端和油槽尾端分隔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隔板均设有隔板首端和隔板尾端,各所述隔板首端均和所述第二隔板连接,各所述隔板尾端均和所述第二隔板相隔设置并围成出油通道,各所述出油通道一一对应的将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环状油槽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腔段内设有多条第一横板,各所述第一横板相隔设置,各所述第一横板的上侧面和所述第一油腔段的顶壁相抵,各所述第一横板的下侧面和所述第一油腔段的底壁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斧体的底部还设有多条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油腔段的外部,各所述第二横板相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横板和所述第一横板相垂直或相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斧体包括内筒及外筒,所述内筒内设有所述干燥腔,所述内筒插设于所述外筒中,所述内筒的底部外缘延伸至和所述外筒的内底壁连接并围成所述第一油腔段,所述内筒的外周壁和所述外筒的内周壁之间围成所述第二油腔段,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环状封板,所述环状封板径向延伸至和所述内筒的外周壁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第一底板及围绕所述第一底板的外缘设置的第一围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围板分体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第二底板及围绕所述第二底板的外缘设置的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围板分体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机用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斧体外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围绕所述导热油腔设置。
CN202123434927.0U 2021-12-31 2021-12-31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Active CN216668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4927.0U CN21666826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4927.0U CN21666826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8265U true CN21666826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5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4927.0U Active CN216668265U (zh) 2021-12-31 2021-12-31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8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64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64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湖南宏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68265U (zh)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CN114234618A (zh) 干燥机用油路结构
CN204067519U (zh) 一种具有超薄轻量级散热装置的动力电池
CN106643127B (zh) 一种双层回转窑
CN110671960B (zh) 一种化工换热器
CN112642493A (zh) 一种燃气直燃式卧式浸渍干燥生产线
CN210035538U (zh) 一种列管式催化燃烧炉
CN218039525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KR101151755B1 (ko) 유압기계 작동용 오일의 섹셔널 냉각모듈
CN213480906U (zh) 一种防氧化烘干装置
CN211640586U (zh) 一种复合式异形热管传热的密炼室
CN220959754U (zh) 一种储能材料回收装置
CN210242258U (zh) 一种快速烘干型粮食烘干机
CN210786802U (zh) 抗冻汽水分离器
CN10933451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与电机混合热流冷却器
CN219829330U (zh) 一种复合肥烘干装置
CN110978315A (zh) 一种复合式异形热管传热的密炼室及其使用方法
CN220601946U (zh) 一种真空烘干结构及其真空烘箱
CN207006777U (zh) 一种真空低温连续干燥设备
CN217335228U (zh) 内定子电机冷却装置
CN111518571A (zh) 一种生产效率高的炼焦炉
CN215295784U (zh) 一种锂电正极材料专用的气氛炉
CN213939673U (zh) 一种物料干燥装置
CN115498328B (zh) 一种与电池面相耦合的半开式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11334145U (zh) 一种塑料粒子真空干燥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