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5645U -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5645U
CN216665645U CN202123369019.8U CN202123369019U CN216665645U CN 216665645 U CN216665645 U CN 216665645U CN 202123369019 U CN202123369019 U CN 202123369019U CN 216665645 U CN216665645 U CN 216665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sets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plate
suppor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90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3690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5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5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5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包括两组移动滚轮,两组移动滚轮的顶部设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两组弧形的侧面支撑板,两组侧面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第一连接块的表面顶部和底部贯穿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轴,第一电机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使第二支撑柱在第一支撑柱内伸缩,第三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使两组侧面支撑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两组侧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和顶部支撑板的高度,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移动滚轮从底板内伸出,方便将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隧道支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路和城市交通建设中,为跨越江河、深谷和海峡或穿越山岭和水底都需要建造各种桥梁和隧道等结构构造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坍塌,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需要采用隧道支撑对隧道进行加固支护,避免隧道严重变形或坍塌,现有的支撑构件结构固定,不能根据桥梁隧道的高度和宽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小,并且不方便移动,使用麻烦,因此提出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根据桥梁隧道的高度和宽度进行调节,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包括两组移动滚轮,两组移动滚轮的顶部设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底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两组弧形的侧面支撑板,两组侧面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两组第一连接块的表面顶部和底部贯穿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轴,四组第一连接轴上活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承载台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升降组件,承载台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箱,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左右两侧设有两组横向的第一转动杆,两组升降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且左右两组支撑杆呈倒八字型分布,三组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撑板。
优选的,底板的内腔左右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块,两组第一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组横向的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锥形齿轮,两组第一锥形齿轮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底部与底板的内腔底部中间固定连接,两组第二转动杆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三锥形齿轮,两组第三锥形齿轮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两组与第三锥形齿轮相匹配的第四锥形齿轮。
优选的,底板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两组第一固定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螺纹杆,两组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连接杆,两组第一连接杆的顶端与两组第四锥形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第一螺纹杆的表面套接有两组第一限位块,两组第一限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L型连接件,两组移动滚轮的顶部贯穿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延伸至底板的内腔,两组L型连接件相互远离的一侧与两组移动滚轮的中心处贯穿连接。
优选的,固定板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块,固定板的内腔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顶部和底部设有两组竖向的第二螺纹杆,且两组第二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与两组第二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两组第二螺纹杆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二限位块,两组第二限位块与两组第二支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缓冲弹簧,且两组缓冲弹簧套接在两组第二螺纹杆的表面,两组第二限位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块,两组第二连接块的表面贯穿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轴,固定板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移动通槽,四组活动杆未与四组第一连接轴连接的一端通过移动通槽贯穿两组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与第二连接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升降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竖向的第四转动杆,第四转动杆的表面顶部套接有第五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的底部右侧设有与第五锥形齿轮相匹配的第六锥形齿轮,第六锥形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向的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未与第六锥形齿轮连接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与两组第一转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四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螺纹杆,第一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底部贯穿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延伸至第一支撑柱的内腔,第三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支撑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块,第二支撑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且第三限位块套接在第三螺纹杆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第二连接杆和第六锥形齿轮转动,由于第六锥形齿轮与第五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五锥形齿轮带动第四转动杆和第三螺纹杆转动,通过与第三限位块相互配合,带动第二支撑柱在第一支撑柱内伸缩,可以根据需要对顶部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第三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使两组第二限位块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轴、移动通槽、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轴相互配合,带动活动杆旋转伸缩,使两组侧面支撑板移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两组侧面支撑板之间的距离,适用于不同桥梁隧道的支撑,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第二电机带动第三转动杆和第二锥形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一锥形齿轮带动第二转动杆和第三锥形齿轮转动,由于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使第四锥形齿轮、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螺纹杆转动,通过第一限位块和L型连接件相互配合,带动移动滚轮从底板内伸出,通过移动滚轮将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滚轮、2底板、21第一支撑块、22第二转动杆、23第一锥形齿轮、24第二锥形齿轮、25第三转动杆、26第二电机、27第三锥形齿轮、28第四锥形齿轮、29第一固定块、291第一螺纹杆、292第一连接杆、293第一限位块、294L型连接件、3承载台、4固定板、41第二支撑块、42固定座、43第三电机、44第二螺纹杆、45第二限位块、46缓冲弹簧、47第二连接块、48第二连接轴、49移动通槽、5侧面支撑板、6第一连接块、7第一连接轴、8活动杆、9升降组件、91第一支撑柱、92第二固定块、93第四转动杆、94第五锥形齿轮、95第六锥形齿轮、96第二连接杆、97第三螺纹杆、98第二支撑柱、99定位块、991第三限位块、10电机箱、11第一电机、12第一转动杆、13连接板、14支撑杆、15顶部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包括两组移动滚轮1,两组移动滚轮1的顶部设有底板2,底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3,底板2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固定板4,两组固定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两组弧形的侧面支撑板5,两组侧面支撑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6,两组第一连接块6的表面顶部和底部贯穿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轴7,四组第一连接轴7上活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8,承载台3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升降组件9,承载台3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箱10,电机箱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左右两侧设有两组横向的第一转动杆12,两组升降组件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14,且左右两组支撑杆14呈倒八字型分布,三组支撑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撑板15。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底板2的内腔左右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块21,两组第一支撑块2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组横向的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2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锥形齿轮23,两组第一锥形齿轮23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23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轮24,第二锥形齿轮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转动杆25,第三转动杆25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26,且第二电机26的底部与底板2的内腔底部中间固定连接,两组第二转动杆22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三锥形齿轮27,两组第三锥形齿轮27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两组与第三锥形齿轮27相匹配的第四锥形齿轮28,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三转动杆25和第二锥形齿轮24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24与第一锥形齿轮23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一锥形齿轮23带动第二转动杆22和第三锥形齿轮27转动,由于第三锥形齿轮27与第四锥形齿轮28之间啮合连接,使第四锥形齿轮28转动;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2,底板2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29,两组第一固定块2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螺纹杆291,两组第一螺纹杆29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连接杆292,两组第一连接杆292的顶端与两组第四锥形齿轮28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第一螺纹杆291的表面套接有两组第一限位块293,两组第一限位块29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L型连接件294,两组移动滚轮1的顶部贯穿底板2的底部左右两侧延伸至底板2的内腔,两组L型连接件294相互远离的一侧与两组移动滚轮1的中心处贯穿连接,第四锥形齿轮28带动第一连接杆292和第一螺纹杆291转动,通过第一限位块293和L型连接件294相互配合,带动移动滚轮1在底板2内伸缩;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4,升降组件9包括有第一支撑柱91,第一支撑柱9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2,第二固定块9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竖向的第四转动杆93,第四转动杆93的表面顶部套接有第五锥形齿轮94,第五锥形齿轮94的底部右侧设有与第五锥形齿轮94相匹配的第六锥形齿轮95,第六锥形齿轮9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向的第二连接杆96,且第二连接杆96未与第六锥形齿轮95连接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柱91与两组第一转动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杆12、第二连接杆96和第六锥形齿轮95转动,由于第六锥形齿轮95与第五锥形齿轮94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五锥形齿轮94带动第四转动杆93转动;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第四转动杆9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螺纹杆97,第一支撑柱91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柱98,第二支撑柱98的底部贯穿第一支撑柱91的顶部延伸至第一支撑柱91的内腔,第三螺纹杆97的顶端贯穿第二支撑柱98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支撑柱9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块99,第二支撑柱98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991,且第三限位块991套接在第三螺纹杆97的表面,第四转动杆93带动第三螺纹杆97转动,通过与第三限位块991相互配合,带动第二支撑柱98在第一支撑柱91内伸缩;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3,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固定板4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块41,固定板4的内腔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2,固定座4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3,第三电机43的顶部和底部设有两组竖向的第二螺纹杆44,且两组第二螺纹杆44相互远离的一端与两组第二支撑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两组第二螺纹杆44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二限位块45,两组第二限位块45与两组第二支撑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缓冲弹簧46,且两组缓冲弹簧46套接在两组第二螺纹杆44的表面,两组第二限位块4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块47,两组第二连接块47的表面贯穿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轴48,固定板4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移动通槽49,四组活动杆8未与四组第一连接轴7连接的一端通过移动通槽49贯穿两组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与第二连接轴48活动连接,第三电机43带动第二螺纹杆44转动,使两组第二限位块45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块47、第二连接轴48、移动通槽49、第一连接块6和第一连接轴7相互配合,带动活动杆8旋转伸缩,使两组侧面支撑板5移动进行调整距离。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三转动杆25和第二锥形齿轮24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24与第一锥形齿轮23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一锥形齿轮23带动第二转动杆22和第三锥形齿轮27转动,由于第三锥形齿轮27与第四锥形齿轮28之间啮合连接,使第四锥形齿轮28、第一连接杆292和第一螺纹杆291转动,通过第一限位块293和L型连接件294相互配合,带动移动滚轮1从底板2内伸出,通过移动滚轮1将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第一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杆12、第二连接杆96和第六锥形齿轮95转动,由于第六锥形齿轮95与第五锥形齿轮94之间啮合连接,使第五锥形齿轮94带动第四转动杆93和第三螺纹杆97转动,通过与第三限位块991相互配合,带动第二支撑柱98在第一支撑柱91内伸缩,可以根据需要对顶部支撑板15的高度进行调节,第三电机43带动第二螺纹杆44转动,使两组第二限位块45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块47、第二连接轴48、移动通槽49、第一连接块6和第一连接轴7相互配合,带动活动杆8旋转伸缩,使两组侧面支撑板5移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两组侧面支撑板5之间的距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包括两组移动滚轮(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移动滚轮(1)的顶部设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3),所述底板(2)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固定板(4),两组所述固定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对称设有两组弧形的侧面支撑板(5),两组所述侧面支撑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中间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连接块(6),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6)的表面顶部和底部贯穿连接有四组第一连接轴(7),四组所述第一连接轴(7)上活动连接有四组活动杆(8),所述承载台(3)的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升降组件(9),所述承载台(3)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箱(10),所述电机箱(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左右两侧设有两组横向的第一转动杆(12),两组所述升降组件(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14),且左右两组所述支撑杆(14)呈倒八字型分布,三组所述支撑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支撑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内腔左右两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块(21),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块(2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组横向的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二转动杆(22)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锥形齿轮(23),两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3)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3)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轮(24),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转动杆(25),所述第三转动杆(25)的底端连接有第二电机(26),且所述第二电机(26)的底部与所述底板(2)的内腔底部中间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转动杆(22)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三锥形齿轮(27),两组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7)相互靠近的一侧底部设有两组与所述第三锥形齿轮(27)相匹配的第四锥形齿轮(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固定块(29),两组所述第一固定块(29)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螺纹杆(291),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29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第一连接杆(292),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292)的顶端与两组所述第四锥形齿轮(28)的底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291)的表面套接有两组第一限位块(293),两组所述第一限位块(29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对称的L型连接件(294),两组所述移动滚轮(1)的顶部贯穿所述底板(2)的底部左右两侧延伸至所述底板(2)的内腔,两组所述L型连接件(294)相互远离的一侧与两组所述移动滚轮(1)的中心处贯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块(41),所述固定板(4)的内腔左侧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2),所述固定座(4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3),所述第三电机(43)的顶部和底部设有两组竖向的第二螺纹杆(44),且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44)相互远离的一端与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活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44)的表面相互远离的一侧套接有两组第二限位块(45),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块(45)与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块(41)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向的缓冲弹簧(46),且两组所述缓冲弹簧(46)套接在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44)的表面,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块(4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块(47),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47)的表面贯穿连接有两组第二连接轴(48),所述固定板(4)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移动通槽(49),四组所述活动杆(8)未与四组所述第一连接轴(7)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移动通槽(49)贯穿两组所述固定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轴(48)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9)包括有第一支撑柱(91),所述第一支撑柱(9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2),所述第二固定块(9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竖向的第四转动杆(93),所述第四转动杆(93)的表面顶部套接有第五锥形齿轮(94),所述第五锥形齿轮(94)的底部右侧设有与所述第五锥形齿轮(94)相匹配的第六锥形齿轮(95),所述第六锥形齿轮(9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向的第二连接杆(96),且所述第二连接杆(96)未与所述第六锥形齿轮(95)连接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91)与两组所述第一转动杆(12)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动杆(9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三螺纹杆(97),所述第一支撑柱(91)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柱(98),所述第二支撑柱(98)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柱(9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柱(91)的内腔,所述第三螺纹杆(97)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柱(98)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柱(98)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定位块(99),所述第二支撑柱(98)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991),且所述第三限位块(991)套接在所述第三螺纹杆(97)的表面。
CN202123369019.8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Active CN216665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9019.8U CN216665645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9019.8U CN216665645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5645U true CN216665645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9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9019.8U Active CN216665645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5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1780B (zh) 一种使用移梁台车来纵横移梁的方法
CN105292079A (zh)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架的拆装设备
CN216665645U (zh) 一种新型桥梁隧道支撑构件
CN110789280A (zh) 隧道车辆轮胎行走和轨道行走的转换方法
CN203947826U (zh) 双轨无避让停车设备
CN211541210U (zh) 一种机器人第七轴
CN210341600U (zh) 一种弓背式过车仰拱栈桥
CN210420901U (zh) 一种桥梁加固装置
CN202344101U (zh) 便携悬臂式数控切割机
CN104818663A (zh) 一种铣刨机车身底盘机构
CN211860040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9921604U (zh)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多旋翼无人机用支腿
CN217557820U (zh) 方便移动的稳定型建筑工程安装用支撑装置
CN211006303U (zh) 一种降低整体高度的双层桥梁结构
CN209623509U (zh) 一种声波精度靶的移动装置
CN208178503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用定位钻孔设备
CN209064101U (zh) 一种面向新轮轨列车的自动对中双轴转向架系统
CN215760682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4355397U (zh) 用于轮式工程机械的铁轨行走系统
CN110952404A (zh) 偏转上驱型砂带式钢轨打磨装置
CN216725745U (zh) 一种不同平面非规则轨道上的摩天轮游览系统
CN111175060B (zh) 一种轨道车辆滚动振动试验台
CN218373406U (zh) 一种路桥抢修用平移顶推装置
CN219315584U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交通引导护栏
SU1266941A1 (ru) Шагающе-рельсовый механиз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